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0557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3小题,计17分)1(2分)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迸溅(bng) 忏悔(chn) 赤裸(lu) 忧心忡忡(zhng)B绽开(zhn) 决眦(z) 褪尽(tu) 锲而不舍(qi)C怆然(cng) 伫立(ch) 沉淀(din) 仙露琼浆(qing)D服侍(s) 伶仃(lng) 花苞(bo) 迥乎不同(jing)2(2分)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书斋 门槛 絮说 语无论次B绷紧 头颅 笼罩 大廷广众C撬门 荒僻 诘问 悔人不倦D帐篷 疮疤 辫子 切切察察3(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

2、的一项是()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A奔放 成熟 萧瑟B奔放 萧瑟 成熟C成熟 奔放 萧瑟D成熟 萧瑟 奔放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1分)4(6分)经典诗文默写。(1) ?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2)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4)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

3、青春是不容易的。 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书写过人生的精彩、攀登过人生的高峰,我们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1)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为第句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2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

4、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 (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 (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 (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二、综合性学习(7分)7(7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温衾”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今有“为父捐肾”等当代中国24典范。请你也讲一个你熟知的关于“孝”的故事。(2)最近,学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天晚上,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

5、“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0字左右)(3)活动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三、阅读(共2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计30分)8(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唐柳姑娘王宗仁我最近的一次到拉萨是2000年冬。古城冬日阳光的密度甚至比夏天还要高。穿过布达拉宫广场来到拉萨河,我看见一位舀水的藏族姑娘,一瓢一瓢很轻巧地舀起拉萨河河水,灌进印着“八一”红五星的木桶里。水花像她的氆氇裙一样鲜丽。她的长发梳扎成一条一条小辫子,很整齐地分散在两肩,半遮半掩着那张红朴朴的脸庞,好动人!姑娘的身

6、后座落着布达拉宫的红山,她投映在河面上的倒影,被山水调理得雅韵悠柔。她像我见过的许多藏家姑娘,又不像她们中的任何一个。我在河这边,她在河那边,我对着她的背影喊了一声,她没回头,背着木桶径直走向布达拉宫广场。我想,也许她没看见我,但我的喊声掉进拉萨河里,被她舀起灌进桶里储存起来了,总有一天她会听见有人在喊她。我的愿望说起来很简单,单纯的很。就是想以布达拉宫为背景,和她照一张合影。我上百次来拉萨,留下的照片装满两个相册,却没有和藏族姑娘在布达拉宫前合过影。这也算是个遗憾吧!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相信我的心情会像阳光一样明丽。更何况要和我合影的那个舀水姑娘的木桶上,还有一颗“八一”红五星,这对军人有

7、特殊的意义。那天,我还没走到头天和舀水姑娘分别的地方,老远就瞅见一个姑娘背着水桶朝我走来。那个水桶,我好像见过,上面有“八一”五角星图案。可是走近一瞧,背水的人却换了,军帽下的脸是陌生的模样。我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收住了未出唇的问话,同时止步。就在这一瞬间,姑娘脱下了军帽,唿啦一下一束小辨子像瀑布似的散在了两肩。是她,正是昨天的那个舀水姑娘!我一时有点手脚无措,不知说什么好,却异常高兴。倒是姑娘大大方方地问我:你昨天不是叫我吗,有什么事?我是叫她了,可是她现在问我有什么事,我还真说不上来,或者说不好说出来。当时我以为她没有听见我叫她,尽管我希望她听见。她现在这么主动问我,我真不知如何回答,羞得

8、有点无地自容了。“说吧,叫我有什么事?”她还是那么大方,逼问。遇到这样直率的姑娘,你再羞羞答答就多余了。我的勇气一下子来了,索性有话直说:“我想和你合照一张相片,就在布达拉宫前!”“当然可以!”她很痛快地答应。说话间她已经走上了通往布达拉宫的梯形台阶路。我随其后。站定,她招招手,让我站在她身旁。我把照相机交给一位过路的游客,请他帮忙。别看我是主动要求和她照相,一旦站在陌生姑娘身边,还真有点紧张。笑也不是,不笑又不合适,双手也不知怎么摆放。她显然看出我太紧张,说:“你就当站在你身边的是一棵树,这样就不会紧张了!”她指着不远处大昭寺前那棵唐柳这样说。我把目光移向唐柳。这棵柳树是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藏王

9、松赞干布时,从长安带来落户拉萨。千余年间,它经过枯萎、重栽,再枯萎、再重栽,重重叠叠的绿荫一直蓬勃着。唐柳,一棵无限循环的活物,即使我把时间倒过来,也永远无法和它接近。但是,今天在藏族姑娘有意无意地指引下,它真实地活在了我心里。我看着它,想到了文成公主,心情马上放松下来。就在这一瞬间,只听快门咔嚓一声脆响。拿相机的游人把相机交还给我,半玩笑半认真地说:“这张照片很有意义,照的效果也不会错。你有幸和唐柳姑娘合影,叫人羡慕!”他把“唐柳姑娘”四个字咬得特别有味道,好像那姑娘真的就叫这个名字。姑娘挥手和我告别,她再三叮咛:“照片洗出来一定寄我一张!”她留下了名字,还有通讯地址:西藏林芝歌舞团。(1)

10、作者隔河喊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其目的是什么?(2)赏析下面的句子。我想,也许她没看见我,但我的喊声掉进拉萨河里,被她舀起灌进桶里储存起来了,总有一天她会听见有人在喊地。(3)作者写道:“我看着它,想到了文成公主,心情马上放松下来。”想到了文成公主,作者的心情为什么马上放松下来?(4)文中的“唐柳姑娘”是怎样的一个人?9(18分)阅读老海棠树一文,完成下列各题。老海棠树史铁生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

11、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或者夏天,老海棠树

12、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就不能劳驾你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

13、,去歇息着吧。”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

14、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文章叙写了奶奶做的哪些事情?请逐一概括。(2)从第段中找出与第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3)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中的“胡乱”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妙处?(4)品读第自然段中的划线句,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5)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计16分)10(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15、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

16、确的一项是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可据理/臆断/欤(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山门圮于河 棹数小舟 是非木柿 盖石性坚重 (3)翻译下面句子。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11(4分)古诗鉴赏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四、作文(50分)12(50分)生活中,爱的方式多种多样,物质

17、的帮助是爱,精神的鼓励是爱;表扬是爱,批评亦是爱;沉默是爱,唠叨亦是爱 请以“ (也)是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2018-2019学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和运用(共3小题,计17分)1(2分)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迸溅(bng) 忏悔(chn) 赤裸(lu) 忧心忡忡(zhng)B绽开(zhn) 决眦(z) 褪尽(tu) 锲而不舍(qi)C怆然(cng) 伫立(ch) 沉淀(din) 仙露琼浆(qing)D服

18、侍(s) 伶仃(lng) 花苞(bo) 迥乎不同(jing)【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解答】A有误,“迸溅”的“迸”应读作“bng”,“忧心忡忡”的“忡”应读作“chng”;B正确;C有误,“怆然”的“怆”应读作“chng”,“伫立”的“伫”应读作“zh”;D有误,“服侍”的“侍”应读作“sh”。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音题,要积累词语,注意声调。特别是多音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2(2分)下列词语的字形完

19、全正确的一项是()A书斋 门槛 絮说 语无论次B绷紧 头颅 笼罩 大廷广众C撬门 荒僻 诘问 悔人不倦D帐篷 疮疤 辫子 切切察察【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答】A有误,“语无论次”应写作“语无伦次”;B有误,“大廷广众”应写作“大庭广众”;C有误,“悔人不倦”应写作“诲人不倦”;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3(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

20、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A奔放 成熟 萧瑟B奔放 萧瑟 成熟C成熟 奔放 萧瑟D成熟 萧瑟 奔放【分析】解答选词填空题,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解答】这道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各个季节的特点,夏天炎热,选择“奔放”,排除C、D;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选择“成熟”,A正确;“萧瑟”形容环境冷清、凄凉,冬天用“萧瑟”形容是合适的。故选:A。【点评】正确使

21、用词语的考查方式和答题方法:1结合语境考查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较多,而前者出现频率更高。2选择题是较固定的题型。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正误辨析两种形式。3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实词的词义、色彩和用法,虚词的基本用法、搭配和位置。4所选的大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多选取或摘录报刊上的语句、语段作为命题的语境,所涉及的既是常见又是易错的词语。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1分)4(6分)经典诗文默写。(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2、(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解答】答案:(1)岱宗夫如何(重点字:岱)(2)莫笑农家腊酒浑(重点字:腊)(3)落红不是无情物(4)念天地之悠悠(重点字:悠)(5)不畏浮云遮望眼(重点字:遮)(6)谈笑有鸿儒(重点字:鸿儒)【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

23、题目。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不容易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书写过人生的精彩、攀登过人生的高峰,我们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1)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为第句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分析】(1)本题考查主干提取。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句子“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

24、”的主语是“底色”;谓语是“是”;宾语是“奋斗”。所以句子的主干是:底色是奋斗。(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否定词语的误用,去掉“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不容易的”中的“不”,并抄写改正后的语句。(3)本题考查关联词补写。语句,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依据“我们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的“才”,可知,空缺处应该填写的关联词语是“只有”。【解答】答案:(1)底色是奋斗。(2)“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3)只有【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

25、恰当。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6(2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或“博物学”)(填学科名)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

26、和仆人康塞尔跟着尼摩(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答案: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生物学(或“博物学”);尼摩。【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点识记。二、综合性学习(7分)7(7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

27、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古有“扇枕温衾”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今有“为父捐肾”等当代中国24典范。请你也讲一个你熟知的关于“孝”的故事。(2)最近,学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天晚上,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0字左右)(3)活动中需要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化积淀。从古至今关于“孝”的故事有很多。如: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

28、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及措辞的委婉恰当,结合弟子规的内涵和对“父母教,须敬听”含义的理解,再针对题干中小明的做法,表示赞同或者有异议并且说明理由。(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做此题所提建议必须围绕“中学生如何尽孝”这一主题,可从生活细节、语言交流等方面提出“尽孝”的具体建议。答题时,要按题目要求“分条表述”且注意语言简洁。【解答】答案:(1)吴猛,

29、晋朝人,八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2)示例一:小明,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是践行弟子规的典范,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示例二:小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弟子规的精髓之一,我们应遵从,但也应活学活用。你应该主动和妈妈沟通,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想法是正确的,相信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3)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经常与父母交流,拉拉家常。【点评】综合读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30、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三、阅读(共2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计30分)8(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唐柳姑娘王宗仁我最近的一次到拉萨是2000年冬。古城冬日阳光的密度甚至比夏天还要高。穿过布达拉宫广场来到拉萨河,我看见一位舀水的藏族姑娘,一瓢一瓢很轻巧地舀起拉萨河河水,灌进印着“八一”红五星

31、的木桶里。水花像她的氆氇裙一样鲜丽。她的长发梳扎成一条一条小辫子,很整齐地分散在两肩,半遮半掩着那张红朴朴的脸庞,好动人!姑娘的身后座落着布达拉宫的红山,她投映在河面上的倒影,被山水调理得雅韵悠柔。她像我见过的许多藏家姑娘,又不像她们中的任何一个。我在河这边,她在河那边,我对着她的背影喊了一声,她没回头,背着木桶径直走向布达拉宫广场。我想,也许她没看见我,但我的喊声掉进拉萨河里,被她舀起灌进桶里储存起来了,总有一天她会听见有人在喊她。我的愿望说起来很简单,单纯的很。就是想以布达拉宫为背景,和她照一张合影。我上百次来拉萨,留下的照片装满两个相册,却没有和藏族姑娘在布达拉宫前合过影。这也算是个遗憾

32、吧!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相信我的心情会像阳光一样明丽。更何况要和我合影的那个舀水姑娘的木桶上,还有一颗“八一”红五星,这对军人有特殊的意义。那天,我还没走到头天和舀水姑娘分别的地方,老远就瞅见一个姑娘背着水桶朝我走来。那个水桶,我好像见过,上面有“八一”五角星图案。可是走近一瞧,背水的人却换了,军帽下的脸是陌生的模样。我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收住了未出唇的问话,同时止步。就在这一瞬间,姑娘脱下了军帽,唿啦一下一束小辨子像瀑布似的散在了两肩。是她,正是昨天的那个舀水姑娘!我一时有点手脚无措,不知说什么好,却异常高兴。倒是姑娘大大方方地问我:你昨天不是叫我吗,有什么事?我是叫她了,可是她现在问我有

33、什么事,我还真说不上来,或者说不好说出来。当时我以为她没有听见我叫她,尽管我希望她听见。她现在这么主动问我,我真不知如何回答,羞得有点无地自容了。“说吧,叫我有什么事?”她还是那么大方,逼问。遇到这样直率的姑娘,你再羞羞答答就多余了。我的勇气一下子来了,索性有话直说:“我想和你合照一张相片,就在布达拉宫前!”“当然可以!”她很痛快地答应。说话间她已经走上了通往布达拉宫的梯形台阶路。我随其后。站定,她招招手,让我站在她身旁。我把照相机交给一位过路的游客,请他帮忙。别看我是主动要求和她照相,一旦站在陌生姑娘身边,还真有点紧张。笑也不是,不笑又不合适,双手也不知怎么摆放。她显然看出我太紧张,说:“你

34、就当站在你身边的是一棵树,这样就不会紧张了!”她指着不远处大昭寺前那棵唐柳这样说。我把目光移向唐柳。这棵柳树是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时,从长安带来落户拉萨。千余年间,它经过枯萎、重栽,再枯萎、再重栽,重重叠叠的绿荫一直蓬勃着。唐柳,一棵无限循环的活物,即使我把时间倒过来,也永远无法和它接近。但是,今天在藏族姑娘有意无意地指引下,它真实地活在了我心里。我看着它,想到了文成公主,心情马上放松下来。就在这一瞬间,只听快门咔嚓一声脆响。拿相机的游人把相机交还给我,半玩笑半认真地说:“这张照片很有意义,照的效果也不会错。你有幸和唐柳姑娘合影,叫人羡慕!”他把“唐柳姑娘”四个字咬得特别有味道,好像那

35、姑娘真的就叫这个名字。姑娘挥手和我告别,她再三叮咛:“照片洗出来一定寄我一张!”她留下了名字,还有通讯地址:西藏林芝歌舞团。(1)作者隔河喊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其目的是什么?(2)赏析下面的句子。我想,也许她没看见我,但我的喊声掉进拉萨河里,被她舀起灌进桶里储存起来了,总有一天她会听见有人在喊地。(3)作者写道:“我看着它,想到了文成公主,心情马上放松下来。”想到了文成公主,作者的心情为什么马上放松下来?(4)文中的“唐柳姑娘”是怎样的一个人?【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讲述了“我”最近一次到拉萨去时,在拉萨河边见到一个背着“八一”红五星的木桶在河边舀水的美丽倩影,于是就大喊了一声,希望她能

36、和我照张相,可是她似乎没听见,走了。没能和一位藏族姑娘合影觉得有些遗憾,当再次来到拉萨河边时,又看到一个背着“八一”红五星的木桶的姑娘,走近才知不是以前的那个,正在我有些欲言又止时,那姑娘脱下军装,令我惊讶的是就是那位姑娘,而且这位姑娘还热情地问我昨天叫她有什么事,当得知我的愿望后,便大大方方地和我在布达拉宫前合影。最后我也知道她是西藏林芝歌舞团的成员。【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当“我”在拉萨河边看到一位河边舀水的藏族姑娘时,便觉得她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另外,虽然多次到拉萨,却从未和一位藏族姑娘合影过。所以就想和这位姑娘合影。(2)本题考查文中语句的赏析。对文中语句的赏析,一般从

37、内容、作用两方面入手。而内容上赏析多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方面考虑;作用上则考虑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就这句而言,内容上来看:自己的喊声“掉进河里”“被她舀起灌进桶里”,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总有一天”说明自己期盼终有一天会见到她。(3)本题考查文中语句的理解。对于文中语句的理解,要注意结合语句前后的语境来进行综合分析,不能脱离语境。这句话出现在“我”和藏族姑娘站在一起拍照时心理很紧张,不知应该用什么表情以及手放哪里的情况下的话,姑娘指着“唐柳”的做法,让我想到这棵唐柳因为是文成公主来时裁的,所以我自然就想到了文成公主,而文成公主是汉藏一家亲的代表,这个藏族姑娘和自己不就是亲人吗?想到此处,作者的

38、心情就马上放松了。(4)本题考查记叙文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分析要从人物的言、行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作者在第一次在拉萨河边看到她时从她的衣着打扮看出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次姑娘主动问自己昨天喊她有什么事,以及知道我的愿望后很热情地和我合影,这些说明她是一位:热情大方的人;看到照相时我的紧张,主动为我出主意排解紧张情绪,说明她善解人意。综合起来就可得出答案。答案:(1)满足自己还没有能和藏族姑娘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的愿望。(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坚信自己一定还会和这位姑娘重逢的信念。(3)因为文成公主是汉藏一家亲的代表,那么自己和这位藏族姑娘不就是一家人一样吗?想到这里作者的心情自然

39、就放松了。(4)她是一个热情、大方,又善人意的美丽的藏族姑娘。【点评】记叙文阅读题中理解、赏析文中的语句这两个考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平时的训练一定要掌握好相应的解题方法、答题技巧,做题时争取胸有成竹,不丢分。9(18分)阅读老海棠树一文,完成下列各题。老海棠树史铁生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

40、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

41、下来时她冲我喊:“就不能劳驾你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

42、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文章

43、叙写了奶奶做的哪些事情?请逐一概括。(2)从第段中找出与第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3)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中的“胡乱”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妙处?(4)品读第自然段中的划线句,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5)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分析】全文写了与奶奶有关的七件往事: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解答】(1)本题考

44、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紧密联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全面,用语精炼。第二段所写为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第三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糊纸袋。第五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第六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扫院子。第七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学习。(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所谓的照应,指的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覆盖上首,互相照应。根据这一理解,可以看出这两段落相照应的句分别是:“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照应的句子:“你就不能去洗洗菜?”。(3)本题考查词语在句中作用的分析。“胡乱”指的是我洗菜的不认真态度,表现我对奶奶的要求敷衍了事,以此来侧面烘托奶奶每天工作的不易。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

45、,无法突出奶奶的辛苦。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凑”字生动的写出了奶奶勤学好问的品质,但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4)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与人物情感的梳理。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这里写景是为了陪衬奶奶,突出她学习的认真与执著。从语气的角度来体会人物的情感,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可见我说错了话而伤了奶奶的心感到不安;(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从全文内容来看,所以的事件都围绕着老海棠树展开,所以标题即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以老海棠树为见证,表现我与奶奶之间的浓厚情感,从而表现文章的主旨。答案:(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树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2)“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照应的句子:“你就不能去洗洗菜?”。(3)不能,“胡乱”表现我洗菜的不认真态度,以我的行为来反衬奶奶生活的不易,表现奶奶每天做家务的辛苦;“凑”是对奶奶的动作描写,表现奶奶想问我问题而又有些不好意思,说明奶奶勤学好问的品质。(4)景物描写来衬托出奶奶学习的执著与认真;我知道伤了奶奶的心,有点不安;我急切希望奶奶原谅我;我很奶奶近乎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