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0546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2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o) 字帖(ti) 锲而不舍(qi) 妇孺皆知B镐头(go) 门框(kung) 气冲斗牛(du) 家喻户晓C钥匙(shi) 抹杀(m) 鲜为人知(xin) 深恶痛绝D疙瘩(da) 诘问(j) 锋芒毕露(lu) 慷慨淋漓2(2分)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近期,人文节目信中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艺术家和演员通过读信的方式,与写信者的灵魂对话,与写信者的人性共舞。每封信都是一个窗口,可以从中看见颠倒乱世间“家书抵万金”的深情厚谊、“山长水

2、阔和何处”的千回百转、“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小心翼翼泛黄的信纸,传递出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给人的是发现、感动、激励、震撼一字千金,尺素温暖,你期待与信中国相约吗?A第句中的“广泛”修饰“关注”,可见信中国被关注度之高。B第句“通过读信的方式”中的“通过”与“多位艺术家和演员”中的“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词。C第句运用排比修辞,表明每封信都会承载特殊时代下某种朴素的情感。D第句中“信仰”“信念”都是名词,第句中的“吗”不是叹词。3(3分)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一句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它是后人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的称号,“康”是古汉语中有“

3、安宁、富足”的意思。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它塑造了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的木兰形象。其中的复沓、铺排式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C杨绛在老王一文中写到老王外貌丑陋、品行可能有污点、病体的丑陋,这些叙述看似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其实其中包含了深沉的情感。D萧红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唐吉诃德等,她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4(5分)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岑参)(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3)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韩愈)(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个句式意思相互交错

4、、相互补充。请写出木兰诗中另外两句有类似表达效果的句子: , 。5(2分)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讨论。下面是甲、乙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乙: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6(6分)班级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甲同学朗诵了毛主席的长征诗后,乙同学接着朗诵光未然的黄河颂。假如你是主持人,请设计一段串联词。(2)有同学讲述了南仁东的感人事迹,请为该事迹拟写一个恰切的标题。为给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5、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冬天实是冷得受不了就与同事燃起篝火相拥取暖。他们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推辞了国外高薪的聘请,最终于2016年9月迎来了“大射电”中国“天眼”的竣工。同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观测成果对外公布;探测到来自数千光年甚至几万光年的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获得国际认证,这使得中国走在了世界天文界的前列。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自己却永远地离去了。(3)请从内容或主题角度推荐一部自己喜欢的爱国影片。二、阅读理解(3

6、5分)7(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选自资治通鉴)【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如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

7、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代:取代。诣:拜访。虞(y):意料,预料。造次:鲁莽,轻率。宜:适宜的策略。豫:预先。拊(f):抚摸。乃:竟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但当涉猎 过蒙屯下 (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顿。不 可 以 故 意 待 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吾不如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4)【甲】文中孙权的“善”劝和【乙】文中吕蒙与鲁肃的沟通,都很有艺术性,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8(12分)阅读贾大山的莲池老人,完成下列各题。 庙后街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

8、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口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月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老人家,辛苦了。”“不辛苦,天天歇着。”“今年高寿啊?”“谁晓得

9、,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菜,栽了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到寺院里去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

10、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着的砖,上写“杨莲池之墓”。我感到太突然了,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

11、惊,屋里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提到那个新“坟”,他笑了,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平了。”“怎么又平了?”“那也是个挂碍。”他说,心理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12、。(1)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写得最是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2)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到寺院里去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3)文章开头写到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墙皮酥裂”等破败景象,可是老人却“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他看到了什么?请以“他看到”开头,补写出老人眼中的古寺景象。(不少于80字)(4)“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一句意味深长,请谈谈

13、你对该句话的理解。9(11分)阅读杨绛的记傅雷,完成下列各题。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天,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傅雷回客

14、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15、;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

16、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锁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解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傅雷从不自满,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

17、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傅雷翻译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他要借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偏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本文有删改)(1)杨绛先生心目中的傅雷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说明。(2)联系全文,从下面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假如

18、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傅雷的认识。【材料一】好友楼适夷:“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但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半途而去,不能展其所长。”【材料二】妻子朱梅馥:“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

19、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材料三】画家黄苗子:“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三、写作(35分)10(45分)敬礼,是一种姿势,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或感恩,或尊敬,或崇敬和爱戴值得我们为之敬礼的有国家、高山、江河、名人、师长请以“向 敬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017-2018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2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

20、jio) 字帖(ti) 锲而不舍(qi) 妇孺皆知B镐头(go) 门框(kung) 气冲斗牛(du) 家喻户晓C钥匙(shi) 抹杀(m) 鲜为人知(xin) 深恶痛绝D疙瘩(da) 诘问(j) 锋芒毕露(lu) 慷慨淋漓【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读音、字形。【解答】ABC正确。D“诘问”的正确读音为“ji wn”,“锋芒毕露”的正确读音为“fng mng b l”。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需要读准字音,注意平时易错字的读音,如:默契和锲而不舍。还要辨析形似字,如:“诘问”和“清洁”。2(2分)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近期,人文节目信中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艺术家和演

21、员通过读信的方式,与写信者的灵魂对话,与写信者的人性共舞。每封信都是一个窗口,可以从中看见颠倒乱世间“家书抵万金”的深情厚谊、“山长水阔和何处”的千回百转、“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小心翼翼泛黄的信纸,传递出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给人的是发现、感动、激励、震撼一字千金,尺素温暖,你期待与信中国相约吗?A第句中的“广泛”修饰“关注”,可见信中国被关注度之高。B第句“通过读信的方式”中的“通过”与“多位艺术家和演员”中的“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词。C第句运用排比修辞,表明每封信都会承载特殊时代下某种朴素的情感。D第句中“信仰”“信念”都是名词,第句中的“吗”不是叹词。【分析】本综合读写题,考查学

22、生对内容的理解,语法知识的掌握、词语的使用,以及句子的赏析等能力。【解答】ACD正确;B表述不准确,“通过读信的方式“中的“通过“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而是一个介词。故选:B。【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对各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平时要注意打好语文基础,方能完美的解决。3(3分)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一句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它是后人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的称号,“康”是古汉语中有“安宁、富足”的意思。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它塑造了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的木兰形象。其中的复沓

23、、铺排式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C杨绛在老王一文中写到老王外貌丑陋、品行可能有污点、病体的丑陋,这些叙述看似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其实其中包含了深沉的情感。D萧红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唐吉诃德等,她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解答】ABC正确。D有误,唐与诃德是杨绛先生的译作。故选:D。【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

24、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4(5分)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韩愈)(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个句式意思相互交错、相互补充。请写出木兰诗中另外两句有类似表达效果的句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

25、1)凭君传语报平安;(2)独坐幽篁里(重点字:篁);(3 )杨花榆荚无才思(重点字:荚);(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5(2分)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讨论。下面是甲、乙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

26、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乙: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本题考查观点表述,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理由。“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实际上观点是祥子悲剧的原因是客观因素;“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实际上观点是祥子悲剧的原因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可以大兵、刘四爷、刘四爷、虎妞、小福子等人对祥子的影响来分析;客观因素,可以从祥子逆来顺受、自暴自弃、堕落等个性分析。答案:示例1:大兵抢走样子的车刘四爷害嫌祥子会维承自己的财产面赶走祥子,

27、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重了祥了的沉论和堕落。祥子正是被他周期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示例2:我认同乙的看法。祥子其实也很奖险,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息维,例如从军营逃山来的时候,顺手牵走s 儿儿弊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随落,甚至不惜出卖他大,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见。示例3:我认为把祥子变成“野兽”的,是“不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大兵横行霸道,刘四爷粤意盘料,孙侦深敲诈,虎部骗婚,正是这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样子的沉论。示例4:我认为,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取赶到“野兽”中去。样子经历了孙侦探骗钱、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利己、儒弱妥协等性格缺陷

28、,决定了祥子的悲惨命运。【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6(6分)班级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甲同学朗诵了毛主席的长征诗后,乙同学接着朗诵光未然的黄河颂。假如你是主持人,请设计一段串联词。(2)有同学讲述了南仁东的感人事迹,请为该事迹拟写一个恰切的标题。为给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

29、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冬天实是冷得受不了就与同事燃起篝火相拥取暖。他们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推辞了国外高薪的聘请,最终于2016年9月迎来了“大射电”中国“天眼”的竣工。同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观测成果对外公布;探测到来自数千光年甚至几万光年的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获得国际认证,这使得中国走在了世界天文界的前列。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自己却永远地离去了。(3)请从内容或主题角度推荐一部自己喜欢的爱国影片。【分析】第一题考查语言表达。第二题考查拟写标题。第三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1)本题考查节目串词的拟写。拟写串联词时,一

30、定要分析前后两个节目间共通的部分,然后用适当的衔接词进行表述即可。语意清晰明了,语序合理通顺。可根据这两个节目都反映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来拟写串联词。(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为某个材料拟写标题,可以从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得出,也可以根据材料的主旨得出。一般需简洁明了,富于文采。根据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可拟写为: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根据材料主旨可拟写为:用生命成就国家骄傲。(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本题时,选择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然后根据其内容和思想主旨拟写推荐语即可。答案:(1)示例:一首家迈激品的K征,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那个创造神活的年代!战强敌、跨激流、爬雪山、过草地,惊天地、拉鬼神!

31、民族的屏障伟大而坚强!我们的民族也一样地伟大而坚强!请听一首豪近的祖国颂歌一黄河颂。(2)示例用生命成就国家骄做或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3 )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二、阅读理解(35分)7(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32、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选自资治通鉴)【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如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代:取代。诣:拜访。虞(y):意料,预料。造次:鲁莽,轻率。宜:适宜的策略。豫:预先。拊(f):抚摸。乃:竟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过蒙屯下经过(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顿。不 可 以 故 意 待 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吾不如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4)【甲】文中孙权的“善”劝和【乙】文中吕蒙与鲁肃的沟通,都很有艺术性,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分析】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乙】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

34、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看望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35、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句意为:经过吕蒙的屯兵之处。过:经过(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该句子可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故朗读节奏划分为:不可/以故意待之。(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

36、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孤,我;治,研究;岂,难道;句子翻译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句中重点词有:不如,不知;才略,才干和谋略;翻译:我不知道您的才千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以“劝”为主要内容,孙权先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然后再“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指出学习的目的,最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劝学的目的。乙文主要表现吕蒙的才干,他与鲁肃对话前已明白鲁肃的需求,却装作不知,所以提出了“将何计略”的疑问。面对“肃造次应”,他不以为怒,反而以“今东西虽为一

37、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来表示问题的严重及自己关心的程度,从而“为肃画五策”,让鲁肃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成功就在于以关心取胜,以计谋的高超多变取胜。答案:(1)粗略地阅读 经过(2)不可/以故意待之(3)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译出“卿”“才路”,翻译:我不知道您的才千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4)示例: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治经为博士”,希望吕蒙用“涉猪”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最后现身说法,指以书的可能性,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38、 面对鲁肃“临时施宜”的不尊重心度,昌蒙不愤怒,不抵触,而是很平和,用自己的方法去改变鲁肃。他明白鲁肃的需求,出了五条对付关羽的计策。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征服了高傲的鲁肃。【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8(12分)阅读贾大山的莲池老人,完成下列各题。 庙后街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

39、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口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月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老人家,辛苦了。”“不辛苦,天天歇着。”“今年高寿啊?”“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40、。”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菜,栽了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到寺院里去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

41、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着的砖,上写“杨莲池之墓”。我感到太突然了,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欢笑声。推门一

42、看,几位老人,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提到那个新“坟”,他笑了,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平了。”“怎么又平了?”“那也是个挂碍。”他说,心理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1)通读全文,你认

43、为文中写得最是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2)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到寺院里去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3)文章开头写到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墙皮酥裂”等破败景象,可是老人却“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他看到了什么?请以“他看到”开头,补写出老人眼中的古寺景象。(不少于80字)(4)“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一句意味深长,请谈谈你对该句话的理解。【分

44、析】略【解答】(1)莲池老人怕有“挂碍”影响工作,平掉了提前为自己堆的小坟。(2)( 1)“也”宇强调“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下,老人不仅要看护好“全国只有四半”的钟楼,而且还要维护寺院良好的卫生环境,其中暗含着作者对这位老人的“赞赏”之意,因为这项工作似乎与一直不变的补助有些不对等,但老人却恬族自足、悠然自在。2)第一个“玩”意思是老人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购置一台电视,既可以打发时光,H 遗寂寞,自也能享受生活:第二个“玩”意思是为了娱乐,勉强借优买下电视、内心未必舒坦。朴实的话语很有一番背理、可见老人看透俗世的容智。(3)答案提示:从描写中体会他恬说自足的心境和洒脱、豁达的性格。(4)答案提

45、示:围绕。人不能有太多的私欲,否则内心会为物所役,精神会为世俗所影响和拖累”谈即可【点评】略9(11分)阅读杨绛的记傅雷,完成下列各题。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天,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

46、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