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0336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

2、的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C地球上的物体作垂直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没有地球自转就没有昼夜更替2北京(40N)和上海(31N)相比,自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4地球由甲

3、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约()A等于23.5 B小于23.5 C大于23.5 D等于46.55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北半球 B赤道上 C南半球 D回归线上6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题。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b月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再向南移7如图为某日一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8:00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图中树木为胡杨林,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

4、树影较胡杨林的实际高度矮)。该摄影者拍摄此景观时所处的方位是()A东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8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A B C D9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A到先加快后变慢 B到逐渐加快C到先变慢后变快 D到逐渐变快10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北京时间)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与此同时英国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7时 B9时 C12时 D2l时11宁波(30N)夏至日的太阳高度为( )A53.5 B60 C83.5 D66.5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

5、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13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左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近地面大气

6、的主要直接热源 B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a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 Db天气与a天气相比,白天更强1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1影响明显的是()A减少 B不变 C减弱 D增强左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右图中的( )A强弱 B强弱 C强强 D强弱17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A B C D18当地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裹头巾,这种着装更便于( )A散热、防风沙 B驱寒保暖 C接受“日光浴” D穿着和运动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覆盖防寒(

7、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9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20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21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反射作用,提高夜间的温度 B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地面辐射,减少

8、作物水分蒸腾22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若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 B C D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3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A BB CC DD24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C地可能多为阴雨天气 D地可能多为阴雨天气 C地气温高于D地 C地气温低于D地A B C D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7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25据图推断P地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A偏西风 B东北风 C偏东风 D东

9、南风2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丙地风速小 B乙地为下沉气流C丙地吹偏南风 D丁地吹偏南风27下图中等值线为北半球的等压线,且abc,关于甲、乙两地的风向和风力,叙述正确的是()甲处盛行偏北风 乙处盛行偏北风甲处盛行偏南风 甲处风力大于乙处甲处风力小于乙处A B C D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完成下列各题。28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9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30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1

10、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BC D3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33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下图为地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4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35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干冷的中纬西风 B暖湿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

11、36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各小题。(1)高空C比D的气压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高或低)。(2)A比B的温度_(高或低)。(3)在图中画出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图_,则该环流呈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风(风向)。(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风(风向)。3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辨图中地震波类型并比较两者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差异:E波是_波,其特点是_;F波是_波,其特点是_。(2)图中分界面A是_,其平均深度是_千米;界面B是_

12、。(3)图中,自B向下地震波波速出现的变化是:_,这种变化说明_。(4)下列关于C层的说法,正确的是_。(多项选择)岩浆发源地物质状态为固态是一个连续的圈层温度高于D层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体积最大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38读“相同纬度的拉萨和宁波海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理由为_。(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低的是_,理由为_。(3)两地中夜晚气温较高的是_,理由为_。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地理答案1B【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

13、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C【解析】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均相同;纬度越低,自转的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自转的线速度越

14、小,极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知识拓展】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4)地球公转速度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

15、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

16、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3B 4A 【解析】3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4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5A【解析】从图中可知,该河流右岸较深,受到侵蚀,故该河流位于北半球,选A。6D【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解题关键是确定月份。根据表格可知该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a 月至 b 月昼变长,b 月至 c 月昼变短;a、 b、c 三月连续,因此a、b、c

17、三月分别为5、6、7 月。期间该地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后变短;由于期间经历夏至日,且该地的最大昼长大于14小时,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本时间段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应先变大后变小;北半球陆地最高均温一般出现在7 月,海上则在8月;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5、6、7 三月期间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因此本题选D。【点睛】冬至日,全球各地从北向南昼长越来越长。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角速度处处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晨昏线与极

18、圈相切且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7B【解析】根据材料所述“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实际高度矮”可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应为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所以拍摄者位于西南方,选B。【点睛】日影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8C 9B 10C 11C 【解析】8国庆是10.1,所以,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点,选C。9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所以,图中地球公转速度到先变慢后变快,到逐渐加快,到先加快后变慢,到逐渐变慢。据此选B。1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当北京时间为8日

19、20时,英国伦敦(中时区/零时区)的区时是20时8=12点,选C。11宁波(30N)夏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宁波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3023.5)=83.5,选C。【点睛】时差计算:计算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

20、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12C 13B 【解析】12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C正确。1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21、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14B 15C 【解析】14图中表示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故A错误。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故B正确。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阴天昼夜温差小,用b表示。晴天昼夜温差大,用a表示,故C错误。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温度高,更强,故D错误。15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做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表示大气逆辐射,C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6A 17D 1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6分析资料可知,该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故强弱弱,的强弱昼夜不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全年炎热干燥,云量少,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18分析资料可知,该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所以当地人身穿白色宽松的长袍、裏头巾是为了散热、防风沙,故A正确;炎热天气不需要驱寒保暖,故B错误;长袍

23、、头巾服饰无法接受日光浴,故C错误;宽松长袍、裏头巾不利于运动,故D错误。19B 20A 【解析】19冬季太阳辐射较弱,A错;冬季气温低,网纱可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B正确;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降水少,不易出现洪涝灾害,C、D错。20熏烟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A正确;不会增加水汽含量,B错;不会增加地面辐射,C错;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熏烟并不能使大气温度增加,D错。【考点定位】大气的热力作用【方法总结】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

24、;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其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21C【解析】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冬季夜间温度很低,没有防护的蔬菜很可能被冻死。拉

25、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因为黑色尼龙网可以通过增强大气逆辐射来提高夜间温度,从而提高拉萨农作物存活率,选C。【点睛】大气的两大作用: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弱。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的热量起到了补偿的功能,减少了大气的热量损失,起到了保温作用。22B【解析】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

26、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正确。23D 24A 【解析】23近地面等压面和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相反,近地面C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D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D地气压比C地高,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四地中D地气压最高,D正确。24近地面等压面和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相反,近地面C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可能为阴雨天气;D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多晴天;C地为低压,气温高于D地,C正确。【点睛】等压面的“高凸低凹”规律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

27、低凹”具体如下图所示:25A 26D 【解析】25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因此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据此可以绘出P点的受力情况推知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选A。26图示时刻,甲地比丙地等压线密集,风速较大;乙地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丙地吹偏北风 ;丁地吹偏南风,选D。【点睛】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因此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1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1)作

28、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高空(一般认为1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影响,无摩擦力);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影响,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原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越小。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同图中:水平气压梯度两点间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结论: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27A【解析】根据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

29、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向斜穿等压线。可画出甲、乙两处的风向,甲乙都为偏北风;甲图的比例尺较小,故表示的实际距离较大,故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应较乙图小,即风力较乙图小。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与风。点评:本题学生只要准确读图,抓住气压高低的分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比例尺等基本信息分析即可,属于主干知识的考查。28B 29D 30B 【解析】28图中甲地位于30附近,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为副热带高压带。29结合上题可知图中两地所在位置为副热带高压带,则60到70之间为副极地低压带,乙为西风带,盛行偏西风,即图中箭头指向偏东方向,说明此图为北半球,则乙地盛

30、行风向为西南风。30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相对偏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半球为夏季。考点:气压带和风带31C【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表示冬至日,则全球气压带风带应向南移,故a根据盛行西风的风向判断为北半球,图示表示气压带风带向北移;错误;b根据纬度分布,表示南半球,则盛行西风的风向错误;c表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正确。D表示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为春秋分时;错误。故选C项。32B【解析】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在高空风向偏转成与等压线

31、平行的风向,形成西风,飞机顺风飞行,B对。A、C、D错。【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分布,地转偏向力。33C【解析】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故选C。34A 35B 【解析】34据图,P地位于回归线至30之间,位于副热带,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可知,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据此选A。3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Q地位于60N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其降水主要来自于暖湿的中纬西风带来的水汽,选B。36(1)高、低(2)高(3)

32、顺(4)夜晚、西北(5)南【解析】(1)C点位于高空等压面下方,其气压高于该等压面上的气压,D点位于高空等压面上方,其气压低于该等压面上的气压,因此C点气压比D点气压高;地面气压变化规律和高空相反,因此A点气压低于B点。(2)A点气压低于B点,说明A点受热多,温度高。(3)A点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B点受热少,气流压缩下沉,高空气流由C到D,近地面气流由B到A,因此,热力环流方向为顺时针。(4)夜晚,陆地散热速度快,气流下沉,海洋散热慢,气流上升。此时A处气压低于B处,风从B吹向A,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向右偏,形成西北风。(5)高空中C点气压高于D点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自东向西,在地

33、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向右偏转,并最终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形成南风。考点:热力环流37(1)横,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介质;纵,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2)莫霍界面,17;古登堡界面。(3)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减。该深度以下物质状态不是固态。(4)【解析】(1)图示E是横波,F是纵波;横波,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介质;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2)A是莫霍界面,在地下平均17km处,横波和纵波变化不大;过了莫霍面,横波和纵波明显加速。B是古登堡界面,在这一界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3)B是古登堡界面,B界面以下,该深度以下物质状态不是固态,外地核可能是液态

34、,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减。(4)C层是地幔层,上地幔顶部存在一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正确;这一层横波可以通过,组成物质状态为固态,正确;地幔是一个连续的圈层,正确;地幔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硅酸盐,正确;由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的温度是越来越高,错;地球是一球体,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地幔厚度接近2900千米,且在地核外部,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体积最大,正确;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存在于地壳层,错;地幔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硅酸盐类,地核是由铁、镍物质构成,错。考点: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38(1)拉萨。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近地面空气得到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都比较少,大气削弱

35、作用弱。(2)宁波。宁波宁波海拔低,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多。(3)宁波。宁波大气逆辐射强。【解析】(1)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拉萨海拔高、云层薄、太阳辐射强。(2)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拉萨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温度比宁波低。(3)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两地夜晚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该地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宁波大气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比拉萨强。所以宁波夜晚气温较高。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拉萨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温度比宁波低。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削弱作用及大气受热过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吸收、削弱作用及大气受热过程。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比较两地夜晚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强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