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82 ,大小:1.81MB ,
资源ID:9969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96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项脊轩志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项脊轩志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文本8 项脊轩志,归有光,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3.审美目标:体会作者的真情,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激趣导入,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 爱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怀念、不舍、怅惘,也充满着欢乐、柔情、关爱。 忠情是一条金丝带,连缀着祖祖辈辈的希望,贯穿着文人雅士的报国情思,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

2、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自古以来,亲情、爱情、忠情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久弥香。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项脊轩志,品读震川先生是如何描写亲情、爱情、忠情的。,文本精准导读,主题群文通读 项脊轩志读后感,文本读写联动,文本精准导练,文本精准导读,一、诵读全文,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一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每( )移案( ),顾( )视无可置( )者。又北向( ),不能得( )日,日过午已昏。余稍( )为修葺( ),使( )不上漏;前辟( )四窗,垣墙周庭( ),以当( )南日,日影反照,室始( )洞然( )。又杂植兰

3、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借( )书满架,偃仰( )啸歌( ),冥然兀坐( ),万籁( )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可爱。 请概括段意:_,一丈见方,渗透,下漏,每一次或每当,几案,桌子,环顾四周,放置,安放,向北,指坐南朝北,获得,得到,稍微,修补,让,开辟,用矮墙把庭院四周围上,抵挡,迎接,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栏杆,光彩,借来的,俯仰、卧立,长啸或吟唱,静默端坐,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离开,农历,十五日,美好的样子,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第二段)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

4、),庭中通南北为一。迨( )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 )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 )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 )为( )篱,已( )为( )墙,凡再( )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 )婢也,乳( )二世,先妣( )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 ),先妣尝一至( )。妪每( )谓予曰:“某所( ),而( )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 )而( )泣,娘以( )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 )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 )默默在此,大类( )女郎也?”比(

5、)去,以手阖( )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 )可待乎!”顷之( ),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 )汝当用之!”瞻顾( )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等到,分开烧饭,指分家,设置,到处,都是,越过厨房,开始,动词,插上,已而,不久,动词,砌上,两次,去世的祖母,喂养,过世的母亲,内室,到过一次,经常,常常,处,地方,通假字,通“尔”,这里,小孩的哭声,连词,表修饰,介词,用,偏指一方,她,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你的,一整天,好像,等到,关闭,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不久,不一会儿,上朝

6、,某一天,瞻仰回顾,(1)请概括段意: 。 (2)本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答案 承上启下。“多可喜”承上文,小结第一段;“亦多可悲”启本段下文。,(第三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 ),得不焚,殆( )有神护者。 请概括段意:_ (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 )学书( )。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

7、居。 请概括段意:_ (第五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 )植也,今已亭亭( )如盖( )矣。 请概括段意:_,关着窗户,遭受四次火灾,大概,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嫁到我家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小或矮的桌子,写字,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规制,格局,回忆亡妻生前的事。,名词作状语,亲手,直立,的样子,伞,借庭树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答案 舒适幽静 悼念亡母 爱妻离世,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译文:_ _

8、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_ _,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默端坐,聆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中的台阶却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人到了也不离去。(“借书”“啸歌”“万籁”词义,句意对),农历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疏密交错,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美丽可爱。(“三五”“斑驳”“珊珊”词义,句意对),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译文:_ _,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来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判断句,“朝”活用,“他日”释义,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

9、脉络,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作者把经过选择的看似零散的材料集中到项脊轩里来,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2.课文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写项脊轩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作用:表现项脊轩的特点,表现作者对项脊轩的热爱、眷恋之情,引出下文对项脊轩相关内容的描述。,3.第二段“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全文中起到了

10、什么作用?,答案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作者的情感“喜”,总写下文作者的情感“悲”。,4.简要概括第二段围绕着“悲”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写“悲”的,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一致?,答案 写了三件事: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 这三件事在情感的表达上不一致。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在客观的记叙中寄寓深深的感叹。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思祖母,“令人长号不自禁”,情感如飞快的瀑流,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由压抑转为外露,由平稳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清楚,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晰。,5.

11、文章最后两段是后来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果删去这两段,文章内容也很完整,能不能删去?如不能删,思考这两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 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抚慰,以及现在妻死室坏给自己带来的伤痛,于是作者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悲和难以排遣的精神苦闷,表达了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寄托了寂寥的身世之感。 这两段不能删去。这两段文字笔调内敛,语气平静,“以乐景写悲情”,用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尤其是“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然自后”一组时间词语,更寄寓了无穷的感慨。在结构上与前两段相互呼应,虽然是后来补写

12、的,但浑然天成。,6.文章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 文章结尾,富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更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微任务活动三 体会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清人王锡爵归公墓

13、志铭评论归有光的文章“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指出归有光善于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往往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请按人物梳理文中细节描写的具体表现、人物对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情感。,答案,对于幼年丧母的归有光来说,母亲的关怀、祖母的期待是那么温暖,又是那么让人眷恋!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学觉得父母的唠叨让自己心烦,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反倒成了学习的压力。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份浓浓的亲情的呢?,答案 (观点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儿女理解父母时已觉得太晚;等到了自己为人父母开始理解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老了。父母有时太爱我们了,太心疼我们了,才会那么唠叨,那些唠叨之所以

14、让我们心烦,是因为父母对我们爱得太急切了。 (观点二)唠叨儿女是父母爱之心切的表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没有错啊!我们可以坐下来和父母谈谈心,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心平气和地和他们交流。家庭的和睦,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今属江苏)人,著名散文家。 归有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

15、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项脊轩志等。,2.名家评归有光,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林则徐题嘉定归有光祠对联,【赏析】 清道光十四年(1834),时任江苏巡抚,后为鸦片战争禁烟名臣的林则徐途经安亭,曾为归有光写下一副楹联: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这是对归有光一生遭际的概括和功绩的评价,也寓含明中叶中国文学史上的那场论争。,“儒

16、术岂虚谈”:明嘉靖十六年(1537),归有光30岁时,在安亭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读书论道、聚徒讲学的生涯。嘉定大批士子慕名而往,师从归有光,他的学生中有“嘉定四先生”中的唐时升、娄坚以及张应文、张应武、张应忠三兄弟等高足,而他的文学观、散文创作、史学论著、水利思想等则对同时代的王世贞,清代桐城派方苞、姚鼐,嘉定学派大师钱大昕、王鸣盛等均有重大影响。归有光一生著述宏丰,著有震川文集30卷,别集10卷,易经渊旨诸子汇函文章指南等书。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曾有评价:“隆庆以后,天下文章萃于嘉定,得有光之真传也。”,“水利书成”:明代中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太湖流域水利连年失修,旱涝灾害频频发生。明弘治

17、万历年间,嘉定发生水旱灾害数十次,青蒿白骨,布满郊野,颓垣败壁,村村可见。于是归有光在安亭潜心研究江南水利的历史和现状,写下了三吴水利录论三吴赋役水利书水利后论三江图叙说等专著。在三江(松江、浙江、岷江)水利录一书中,分别对郏亶、郏乔、苏轼、单锷、周文英、金藻等人的水利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博采众长,批判众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水利思想。在水利论水利后论中,他对三吴水患的根源,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三吴水患不是人事不修之过,而是修之不当的恶果;不仅是潮泥填淤河道的缘故,还有盲目围占水道的原因。因此,治理三吴水患,不可以人力阻遏太湖诸水源,治水当执其利势、循其本而根治,即治吴之水,宜专力于松江,

18、松江既治,则太湖之水东下,而余水不劳余力矣。对于整治吴淞江,归有光也提出具体设想,一为“大开松江,复禹之迹”,尚财力不及,则以开排两岸芦滩,退还围田,救荒赈贫为要。他的真知灼见,后来为海瑞、林则徐治水时所采纳。,“功在三江宜血食”:“三江”指松江、浙江、岷江。“血食”,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常常以“血食”“不血食”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和破灭,“血食”指其国家的祖先能够再得到祭祀,这个国家能够传承下去。“功在三江宜血食”,说的是对三江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师偏晚达”是指归有光14岁应童子试,20岁中秀才名列第一,35岁中举人。但参加科举考试一直不顺,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八次科考均未及

19、第,直至嘉靖四十年(1565),年近花甲才中了三甲进士,并开始他短暂的仕途生涯,先后担任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太仆寺寺丞等几任小官。 “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在归有光去世后,即便是归有光抨击的复古派首领王世贞,也曾在归太仆赞序中说:“千载有公,继韩(愈)、欧阳(修)。余岂异趋?久而始伤。”显然,王世贞也接受了归有光的批评,盛赞归有光之文学成就堪与韩愈、欧阳修八大家齐名。,归有光与王世贞的渊源:归有光卜居安亭期间,与当时身居高位统治文坛的王世贞等“后七子”的论战达到白热化。嘉靖、万历年间,以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再次发起复古运动。王世贞学问广博,著作甚丰,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他主张“文必秦汉

20、,诗必盛唐,大历以后诗勿读”,文和诗都是愈古愈好,作文、作诗自当模拟古人。由于他位高权重,“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之间,模拟成风,形式主义歪风笼罩文苑。当王世贞独主文坛20年复古倒退的时候,蛰居安亭的归有光不过一介以授徒为生的举子,但他不畏权势,针锋相对地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批评王世贞的复古主张。他认为文学是发展的,学习古代圣贤之书,不在求“形”而求“神”,要得其神髓而为己用。他崇尚“左传之传,荀卿之论,屈子之骚,庄周之篇”,推重“唐宋之韩、柳、欧、苏、曾”,主张“变秦汉为欧、曾(欧阳修、曾巩)”,时人也谓其为“今之欧阳修也”。文学创作中,他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

21、文”中来,使古文更密切地切合生活实际。他的著名作品项脊轩志世美堂后记思子亭记等都有这样的特点。,归有光的功绩: 归有光饱读经史子集,精研于文学。 归有光对明代后期及清初的史坛也有一定影响。他参与过明世宗实录的修纂,还完成了马政志等一些专门史志的撰述。他一生服膺司马迁,从史料学和编纂学两个重要的角度评点史记,以司马迁史记的标准衡量后代史书。写成宋史论赞二十二篇。归有光的马政志和马政职官马政祀祠马政蠲货马政库藏四篇文章,也可代表他的史学成就。 他生活在明王朝边患严重、内政腐败的中期,国难家危,又使他不甘做一个避世绝俗、空谈经学的腐儒。他充满爱国热情,关心百姓疾苦,提倡经世致用,提出许多济世安民的真

22、知灼见。,归有光在安亭期间,正值倭寇猖獗之际。他在备倭事略一文中,真实而沉重地记录了倭寇在嘉定的暴行。在御倭寇一文中,他提出抵御倭寇入侵不能仅仅是修筑城池,消极防御,而应建立一支能机动作战的强大水师,守卫海防,抵御倭寇进入陆地杀戮百姓。陆防则应数城建立军民联防体系,不能单纯以“一城自固”。同时他还提出应帮助中国的邻邦朝鲜,使之成为中国御寇的屏障,中朝合作,剿灭倭寇。 明代中期,太湖流域水利连年失修,旱涝灾害频频发生。归有光在安亭潜心研究江南水利的历史和现状,写下了三吴水利录论三吴赋役水利书水利后论三江图叙说等专著。,3.归有光散文之后人评价,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

23、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 王鸣盛钝翁类稿序从散文发展的角度评价归有光的贡献 注 妙远:深远。淡宕:散淡,悠闲自在。,【赏析】 评价的第一句认为在归有光出现之前,“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虽说有些夸大与片面之嫌,但可以看出对归有光的推崇备至。第二句点出对其高度评价的理由。,4.背景探寻,追宗怀远念亡人 项脊,地名,归有光的祖居之处。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这间书斋陪伴他走过了青少年的读书时光。在这里,作者读书休息;在这里,作者听老婆婆讲母亲的往事;在这里,作者感

24、受祖母的关怀;在这里,作者和妻子闲谈家事。小小的项脊轩成了作者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见证者。归有光生活在明朝昏庸腐朽的嘉靖、隆庆时期,一生坎坷颇多,足迹涉猎不广,晚年一直郁郁不得志。回首往事,作者写下了本文。,5.文体知识,志、记、书 “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据史记礼书司马贞索引,“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6.项脊轩,书斋名。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

25、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义。 中国的文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

26、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 1.古今异义词,2.多义实词,3.重点虚词,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二、名言警句 课文名句,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三、文化常识,1.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文中例句: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2.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

27、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文中例句: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祖父)、大母(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先妣”,已去世的母亲。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去世的父亲称“先考”,去世的母亲称“先妣”。文中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束发:男孩15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

28、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15岁,故男孩15岁称“束发”。文中例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5.“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女子出嫁何谓为“归”?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文中例句:后五年,吾妻来归。 6.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

29、不只限于出嫁女子。文中例句:吾妻归宁。 7.象笏:象牙手板。古时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据明史舆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文中例句:顷之,持一象笏至。,主题群文通读项脊轩志读后感,至情言语即无声读归有光项脊轩志 黄秋耘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数量不算很多,却别具一格。他很少写什么重大题材,也不抒发什么豪情壮志,更不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冷僻的典故,丝毫没有矫揉妆束、雕章琢句之态。一般地说,他只是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素材,用平易、朴实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抒写出自己寄托于这些人物身上的深挚感情,哪怕只有寥寥数笔,也都是

30、至情言语,沁人心脾。王锡爵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可谓知音。如果说宋代词人中可以分为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等)和婉约派(如秦少游、欧阳修等),那么在散文创作中,归有光似乎也可以归入“婉约”一派的。,项脊轩志全文不到八百字。开头只描写了项脊轩这座阁子的清幽、静谧而又有点萧瑟、荒凉的环境,烘托出作者孤寂、凄婉的心情。接着通过老妪回忆作者的童年往事,追述作者早已辞世的母亲和祖母对他的关切和期望,虽然只有几句话,几个小动作,却情深意切,娓娓动人。作者对于自己的怀旧心情,只用了两句话来描写:“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我们读到这

31、里,也禁不住“心有戚戚焉”,产生了共鸣。因为像这样的童年往事,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已往的岁月,总会给我们留下有时模糊,有时清晰的印象,一经别人提起,就历历如在眼前,让我们重温心弦上的旧梦。这些旧梦,有时是那么美好,有时是那么惆怅,有时又是那么辛酸。,项脊轩志最后一段是作者悼念他的亡妻的,只有一百多字,所记述的也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却引起读者“人亡物存”的深沉感喟,正因为说得平淡,更显得凄凉,令人掉泪,使人心酸。 散文可以叙事,可以写景,可以刻画人物但如果要它们打动读者的心,就总归要以抒情为

32、“点睛”之笔。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这样,他的另外两篇名作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也是这样。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守仁的瘥旅文、袁牧的祭妹文也是这样。假如我们要从事散文创作,这种手法是大可以借鉴的。“至情言语即无声”,要打动读者的感情,主要还是得依靠一些作者衷心的至情言语。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辞藻非不华丽,文词非不丰富,但读起来一点也不动人,只因为它们缺乏激发感情的酵母至情言语。,【赏析】 “至情言语即无声”,作者的至情言语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的素材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笔触平易、朴实和淡雅,将自己寄托于这些人物身上的深挚感情,用寥寥数笔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

33、貌,至情言语,沁人心脾。,项脊轩志读后感 呜呼,今复有几人知震川先生矣!后学卧病在床,枕边无书,读震川文集,得项脊轩志,诵之再三,至于呜咽掩涕,悲不能止。 项脊轩,先生家一小阁子也,先生读书之处,亦先生之所立于世间人伦道德文章之所。百年老屋,虽加修缮,想来亦常常漏雨;庭中虽置花木,所谓“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读来惟见寂寞。先生之项脊轩,亦一落拓学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地也。 先生之志项脊轩,岂惟项脊轩之固难忘也。先生难忘者,实在祖母、母亲、妻子之所望于先生者也。先生积学五十余载,文名盖天下,桃李遍国中,尚不能得一进士,做一官吏,以俸禄养其亲,惟困守此轩,偃仰啸歌,兀然独坐。时光流逝,祖

34、母、母亲、妻子相继零落,惟余此轩。是时轩中一木一石,皆成倒流之时光,往昔亲人之音容,历历如在目前。先生写至此,虽不流涕,谁不流涕!,震川先生寂寞矣,先生心痛矣。震川先生虽寂寞、心痛,仍固守学子之道。先生无官可做,只有写写文章。无官做自然无友交,亦自然无达官名士可忆并为之志。 所谓坎井之蛙,所忆所志者无非一井之景、一井之情。然先生鳏寡孤独于轩中,亲人之形影出没,轻声细语之音袅袅不绝于耳,妻子所植枇杷树亭亭而立,祖母所遗之象笏仍在,日以继夜,风动树影,万籁有声,如亲人至,如亲人声。先生伏案忆之,志之,不悲不喜,不怒不怨,文章灿然,字字如有神助。故清人梅曾亮感而涕下,曰:“此种文字,直接史记,韩、柳

35、不能掩之。” 先生之前五百年,欧阳文忠公之哭梅尧臣,有“诗非穷而不能后工”之说。先生之后四百年,后学亦为先生哭,意文章亦或如是。先生不困于项脊轩则不会有项脊轩惨淡悲苦之鸣,非有此惨淡悲苦之鸣则不能有项脊轩志。此曰先生之不幸,天下文章之大幸。先生五十九岁始中进士,累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实录,所处之室,所受之禄,当非困守项脊轩时,然文章已每况愈下矣。先生去项脊轩而居于庙堂之上,先生一人之幸,天下文章之大不幸也。,然先生有此文亦足自慰矣。世间有所谓黄钟大吕之作,负道德之重,兼家国之任,此类文章,应由肉食者为之;至于项脊轩时之先生,悲守穷庐,四顾茫然,几乎殁世而不得遂己志,有项脊轩志一文,已入不朽

36、一流矣,吾又为先生庆。先生彼时之困,得其所哉! 震川先生姓归名有光,字熙甫,明昆山人。项脊轩志载于震川文集,国内各家古文选本多有转载,与余同病相怜者,可以一读。 (选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题目为编者所加),【赏析】 本文语言采用文言形式,读来颇有韵味,且不晦涩,值得一读。文章对项脊轩志的评价“先生伏案忆之,志之,不悲不喜,不怒不怨,文章灿然,字字如有神助”是作者读项脊轩志后的一种独到的感悟。,微思考,这两篇文章都是读归有光,都读出了归有光的作品有何特点?,答案 都读出了归有光的作品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素材,用平易、朴实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抒写出自己寄托于这些人物身

37、上的深挚感情的特点。,微写作,你读归有光,读出了什么?请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思考。,答案 (示例)正如有理不在声高,情深不在轰轰烈烈。日常的琐碎,历经岁月的沉淀,反是心底中最易激起涟漪的所在。历经人世沧桑之人,有谁能够逃避“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给予的重重撞击?愈是平淡之语,愈能道尽心中之情。,文本读写联动,【素材点击】 项脊轩志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归有光对母亲、祖母、妻子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回忆。母亲的“儿寒乎?欲食乎?”祖母的“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妻子的“凭几学书”“手植枇杷树”,以及作者感受的不同变化“泣”“长号不自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

38、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都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角度运用】,【精彩运用】 先妣一句简单的问候“儿寒乎?欲食乎”;先大母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顷之,持一象笏至”;妻子一个无意的动作“凭几学书”。这些不是浓墨重彩,不需豪言壮语,但足以感天地、泣鬼神。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感情真挚深沉,真实而自然地表现出归有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切体验。,细节描写见真情,【课文借鉴】 归有光善于在细节描写上展现真情。他的名篇中常常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素材,用平易、朴实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抒写出自己寄托于这些人物身上的深挚感情。 项脊轩志一文中就不乏这样的细节描写。如写修葺后的

39、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又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跃然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妻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切感人。,【运用点拨】 运用细节描写抒发真情,要注意以下几点:细节要真实;选取细节要典型;语言表述要凝练,力求一字传神;细节描写要做到细致入微。,【即时训练】 请采用细节描写这一手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

40、细节处见真情。,答案 (示例)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一舔,又用指尖轻轻一捻,然后将线头对着针眼穿去,可是穿偏了。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终于,线头穿过了针眼。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捏着针,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无尽的爱意啊!,文本精准导练,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 B.迨诸父异爨 C.余稍为修葺 D.何竟日默默在此,解析 A项“而”同“尔”,你。,1,2,3,4,5,6,7,8,2.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C.然自后余多在外

41、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解析 C项为转折连词,“然而”。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2,3,4,5,6,7,8,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解析 乳:名词作动词,喂养。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1,2,3,4,5,6,7,8,4.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吾妻来归 C.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解析 A项古今义均为修补。 B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还给。

42、C项古义:学习写字。今义:学习读书。 D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1,2,3,4,5,6,7,8,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其后六年,吾妻死 其制稍异于前,解析 D项均为副词,总共。 A项介词,根据,凭借/连词,相当于“来”。 B项代词,她/结构助词,的。 C项指示代词,那(这)/代词,它的。,1,2,3,4,5,6,7,8,先妣抚之甚厚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B. D.,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不上漏 A.轩凡四遭火,

43、得不焚 B.妪,先大母婢也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其制稍异于前,解析 C项和例句均为省略句。 A项为被动句。 B项为判断句。 D项为状语后置句。,1,2,3,4,5,6,7,8,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中的“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 “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 B.“室西连于中闺”中的“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 “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15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 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

44、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 童束发为髻称“束发”,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15岁,故男 孩15岁称“束发”。 D.“吾妻归宁”中“归宁”旧时指女子出嫁。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 叫“归宁”。“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解析 “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1,2,3,4,5,6,7,8,8.翻译下列句子。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文:_ _ (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_ _,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待

45、在这里,像个女孩子呢?(若,你;竟日,整日,整天;类,好像;句意通顺),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书桌学写字。(归,旧时指女子出嫁;时,名词作状语,经常;或,有时;书,写字),1,2,3,4,5,6,7,8,一、重点实词,(一)顾 1.说出下列句中“顾”的义项,(1)时夜将半,四顾寂寥:_ (2)顾视无可置者:_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_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 (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_ (6)念父母,顾妻子:_,动词,看,动词,回头看,动词,回望,动词,拜访,动词,关心,照顾,动词,顾及,念及,(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_ (9)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连词,表轻微转折,只,只不过,连词,表轻微转折,只,只不过,连词,表反问,反而,难道,点拨 “顾”作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