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23.83KB ,
资源ID:95812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58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版

1、精准培优专练培优点三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9年北京卷,14,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茶利的垄

2、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答案】C典例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7,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

3、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B外贸经济有所发展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 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解析】“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

4、西班牙)银钱之故”可见对外贸易发展,白银流入中国,故选B项;“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不能改变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形态,排除A项;“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西方的殖民势力已经到来,排除C项;“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描述了商贸情况,并没有体现税收的多少,排除D项。【答案】B2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 )A农本商末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四民皆本【解析】题干中提及士农工商都重要

5、“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故选D项;题干中“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即包括“商”也是本业,排除A项;重农抑商与农本商末思想一致,排除B项;工商皆本思想是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来的,排除C项。【答案】D3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北直隶 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6、49256844 每亩平均米麦数(升) 777 540 652 122 实征麦占总数百分比 2049% 332% 191% 388% 实征米占总数百分比 23% 1076% 1147% 191% A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 B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C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 D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南直隶和浙江在田赋税收的各项方面都比北直隶多,再联系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达,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比北方要高很多,即江南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凸显,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田赋收入的各个方面,不涉及经济结构问题,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四个地区的田赋收入情况,没有涉

7、及经济区域一体化问题,排除B项;通过表格可知,南直隶地区的米和麦都比北直隶地区收入要多很多,不能反映出南北粮食结构的分化,排除C项。【答案】D4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 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解析】根据材料“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可知清政府此时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故选B项,材料体现清政府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并未严格执行,排除A项、,明

8、清时期的外交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朝贡体系,排除C项,根据史实,清政府有条件地对外开放是由于台湾的收复,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不是外贸繁荣的倒逼,排除D项。【答案】B5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 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解析】题干中“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体现了清朝政府针对一些英国商船来浙江贸易的现状,乾隆帝批示灵活处理,故选D项;题干中乾隆帝批示灵活处理英商

9、在浙贸易,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贯穿清朝前期直到鸦片战争后,且乾隆帝时期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闭关锁国政策下,清廷只开放广州十三行开外贸易,且题干中“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可知广州地位高于定海,排除C项。【答案】D6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C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D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解析】由材料中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消除了“

10、倭患”,说明海禁政策是导致倭患的原因之一,故选C项;材料仅说明明穆宗、明神宗时曾开放海禁,说明明朝大体上实行海禁政策,排除A项;海禁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表现,明朝大体上实行海禁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学者观点说明海禁政策的松弛有助于解除“倭患”,D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D项。【答案】C7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

11、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些王朝是王权强大的时期,可见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非常明显,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说明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是个普遍性的政策,不仅表现在统一的王朝,排除B项;“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不能体现兴衰对政策的影响,排除C项;“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些王朝的强大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排除D项。【答案】A8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洋,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

12、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史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 )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 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据材料“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减轻史卒供给输送的劳苦”“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洋,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可知汉文帝时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扩大人民生活来源,这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文帝所采取的措施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为民减负,开禁利民,与诸侯国实力的膨胀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放宽重要物资的开采权并不意味着放弃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答案】B9据历史记载,

13、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解析】据材料“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从而导致阶级的流动性增强,故选A项;依所学,明中叶以后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依所学,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兴起,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C项;依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

14、,排除D项。【答案】A10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 )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解析】“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可知这条道路是闽浙通商之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可以从海上贸易,而明清实行海禁,只能再从陆上进行了,故选D项;“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从宋元已经开始,而宋元却属于衰落期,排除A项;闽浙地区均属于南方,不存在南北交流问题,排除

15、B项;“倭患”明朝最为典型,清朝无此类问题,排除C项。【答案】D11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析】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与材料中“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相符,故选C项;材料中“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仅有两处,并非是终结,排除A项;应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明朝内部商品经济发展,促

16、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非“海外贸易”排除D项。【答案】C12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 )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据材料可知康熙开设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故选C项;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不等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看不出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是开海贸易,而

17、不是闭关锁国,排除D【答案】C二、材料题13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制商业,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在许多场合都给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去。 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简易图 材料三 洪武四年十一月丙

18、戌,诏“仍禁濒海居民不得私出海”,“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只并入宫”清朝时为了推行抑商政策,采取大量对商业、手工业、运输业的禁止或者限制措施,如用行会制度限制工商业自由发展。清政府就是利用这种制度对从事国内贸易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的垄断与控制,从而达到既能使商业资本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又能对商业资本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进行限制的目的。 史慕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探究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否定商业、限制商业的分别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 (2)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

19、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表现和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体现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第二小问学派,道家和法家。第三小问理由,据所学道家主张小国寡民和法家主张重农抑商可得。 (2)第一小问特点,据地图可得: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据所学可得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商业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世俗化可得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

20、加。 (3)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材料三可得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行会制度。第二小问根本目的,据材料三“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可得维护封建统治。第三小问认识,结合材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可得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答案】(1)原因: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分)否定商业的是道家。(1分)理由: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1分)限制商业的是法家。(1分)理由:法家主张“重农抑商”。(1分) (2)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3分,任答3点即可)影响: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

21、增加。(2分) (3)表现:海禁政策,行会制度。(2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1分)认识: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2分,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表3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人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 表3 史料一 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 史料二 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

22、的日常生活中。 史料三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 史料四 中国是世界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 史料五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 史料六 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 史料七 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 史料八 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

23、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解析】选择性质相近的史料或存在因果关系的史料分类,根据内涵确立主题,通过史实论证两个材料之间的关系。 示例1: 组合:史料一、史料四 看法: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在古代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 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

24、远销世界。但由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儒家思想的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传统工艺被看作末技,不受重视。(9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示例2: 组合:史料四、史料六 看法:中国传统工艺的辉煌源自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体现了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 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四大发明、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作为社会底层的中国古代工匠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对传统工艺进行不懈地研究和探索,为国家和民族增强了实力和声望,如四大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如农具和水利灌溉工具,为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如饮茶,中医等。透过这些传统工艺,渗透着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 示例3: 组合:史料六、史料一、史料七 看法:对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说明:中国的传统工艺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工艺产品的实用性,工艺制造者和产品使用者无不遵循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古代的社会环境使然,传统工艺不受重视,仅有两部专著,很多工艺缺失,所以,当下对于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极为重要,2016的出版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做了初步的尝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