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24.07KB ,
资源ID:95745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57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教师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教师版

1、精准培优专练培优点十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31,4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结合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产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部分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可知体现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B选项排除。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会对

2、经济体制产生太大影响,排除C。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排除。【答案】A典例2(2019年海南卷,13,2分)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解析】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1988年海南单独设省,并确定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跨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题干中的现象,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故本题选C。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是在2018年,排除A项;B项因果关系

3、倒置,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与材料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不符,排除D项。【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 B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一五”计划重视农业发展 D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建国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对1956年制定的过度的生产计划进

4、行反思,说明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故选D项;195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1956年过度生产农业机器(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进行反思,未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状况,因而无法得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项;”一五“计划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重心,且材料内容主要是对生产农业机器的工厂未协调发展进行反思,排除C项。【答案】D2 表1 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计算单位 计划 最终完成 比计划增长% 拖拉机 标准台 5146 12000 12 机耕面积 万亩 758 2754 2633 据表1可以推知( )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

5、 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解析】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拖拉机产量和机耕面积都比计划要增长若干倍,再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可知,表1反映的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合作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选B项;题干提及了拖拉机的产量,这不是工业布局问题,排除A项;在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C项;在“大跃进”时期,生产领域出现了冒进现象,排除D项。【答案】B3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该变化( )A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B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C与国家政策调整密

6、切相关 D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解析】文革期间实行“左”倾指导的经济政策导致全国集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集市数量不断增多,故选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排除A项;该阶段中国仍旧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但开始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B项;文革期间及两年徘徊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D项。【答案】C4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B传统的耕

7、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解析】宣传画越走越快反映人们对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美好追求,结合当时的实际,传统的耕作方式仍占主体,故选B项;材料表明,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农耕出现了机器生产,但不能证明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建国初期农耕(生产力)情况,而C强调的是生产关系方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耕作中动力情况,无法确定是否为小农经济,排除D项。【答案】B51960年11月3日,中央下达了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其中第10条规定:“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1964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

8、进一步开展代替私商工作的指示,将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致使集市贸易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政策 B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泛滥C当时国内和世界各种关系的复杂性 D中苏关系恶化下的理性选择【解析】从材料“1964年4月13日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国内左倾错误发展反对私有制,国际上中苏关系恶化促使国内形势改变,由此得出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导致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故选 C项;国际环境只能影响不能决定中国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文革是19661976年,排除

9、B项;据材料“致使集市贸易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可知当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不理性的,排除 D项。【答案】C6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C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解析】“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表明民间力量对我国经济

10、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是体制外推动,但不能表明政府在其中的地位,排除B项;“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表明边缘力量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处于强势地位,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排除D项。【答案】A71981年,学者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导”出一个结论:“8个人以下就叫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自此,“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这表明当时( )A中央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 B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已经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流于形式【解析】根据材料“8个人以下就叫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说明依旧深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亟待解放,故选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计划指令日渐减弱,排除A项;1984年正式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排除C项;“流于形式”表述绝对,与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B8时间 行业部门 广告内容 特点 1月4日 天津日报 蓝天牙膏 率先恢复商业广告 1月28日 上海电视台 参桂补酒 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 3月15日 中央电视台 瑞士雷达表 播出的第一条外商广告 4月17日 人民

12、日报 地质仪器 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表2是1979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表。据此可知(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C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解析】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报刊、电视台等媒体行业开始开展广告业务,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故选C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媒体行业的改革开放,排除B项;材料整体上是说1979年我国部分媒体行业开展广告业务的情况,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C9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

13、图。( ) 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C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D调结构影响经济的发展【解析】抓住时间“80年代末”以及曲线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并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前中国改革面临严峻的国内国外的环境,故选A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GDP总量不是同一个概念,排除B项;80年代末中国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排除C项;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的调结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排除D项。【答案】A10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

14、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此过程反映出中国( )A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B为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作准备C通过完善法律文件引领和保障对外开放D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解析】根据材料“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表明我国通过立法,保障外商在华投资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故选C项;“走出去”的战略,早在2000年就已经提出,排除A项;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排除D项。【答案】C1

15、1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 )A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 B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C“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 D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解析】根据材料“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说明当时社会依旧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尚待继续解放,故选D项;根据所学,计划与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排除A项;计划与市场主要受制于观念的制约,排除B项;根据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做

16、指导方针,排除C项。【答案】D12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439亿美元。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 )A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 B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C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 D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解析】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减少,国际经济形势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很大,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外商投资与国内经济

17、关系,未涉及投资形式的主体,排除B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年度如2002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显著,排除C项。【答案】D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财政管理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分灶吃饭”。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71993年,实行“多种形式包干制”。在 1985年针对地方增收积极性下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的困难局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具体包干方法包括“收入递

18、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等。财政包干制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制订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然而,地方政府过度看重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地方在与中央的财政博弈中,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获取自身利益,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在财政包干体制下,税收优惠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税收调节功能弱和产能过剩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突出。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财政

19、包干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得不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分税制在提高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的行为模式。首先,税权划分增强了中央的财政集中度,扭转了中央财政困难局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显著调动了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其次,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并通过辖区间的经济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等,但是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不足。 摘编自吕冰洋 台航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发挥两个积极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财政包干体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税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财政改革

20、的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71993年,实行多种形式包干制”反映了阶段性和渐进性;由材料一“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反映出形式多样;从材料一“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得出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划分。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 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财政管理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结合所学我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可知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从材料一“财政包干制有

21、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制订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得出调动了地方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据材料一“地方政府过度看重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说明导致了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材料二“在财政包干体制下税收调节功能弱和产能过剩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突出”表明导致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和产能过剩。 (2)由材料二“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财政包干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可知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从材料二“1993年11月确定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财政包干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

22、目标”可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不断发展;据材料二“分税制在提高中央政府财力”得出;为了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扭转中央财政困难的局面;由材料“,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并通过辖区间的经济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分析可知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3)据材料一“针对地方增收积极性下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的困难局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分析税收体制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从材料二“税权划显著调动了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其次,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分析收体制的调整要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由材料一“财政包干

23、制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制订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分析收体制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二“分税制在提高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的行为模式”表明要运用好税收体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答案】(1)特点:阶段性和渐进性;形式多样;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划分。影响: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调动了地方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导致了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导致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和产能过剩。 (2)原因: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如答具体的课酌情赋分),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

24、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为了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扭转中央财政困难的局面;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3)启示:税收体制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税收体制的调整要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税收体制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运用好税收体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健康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面貌。小说梗概如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少平高考落榜后,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

25、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1979年春,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

26、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该准确全面)【解析】示例一,据材料中情节“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得出历史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分析论证。 示例二,据材料中情节“少平高考落榜”,得出历史现象:1977年恢复高考,给无数人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分析论证。【答案】示例一 情节:孙少安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责任制,后建立砖窑厂。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

2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概述和评价: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以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后全国普遍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 示例二 情节:孙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给无数人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 概述和评价:“文革”开始后不久,高考制度被废止。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亲自抓教育,他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编写教材,倡导尊师重教。为改革开放培养大批专业人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