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81.57KB ,
资源ID:9460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46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教师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教师版

1、精准培优专练2020届高三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培优点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一、培优典例分析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之父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的创建是郭秉文办学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正是由于在东南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郭秉文被人们誉为“东南大学之父”。1908年郭秉文远涉重洋,赴美留学。郭秉文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学院,在管理上别具特色,有一套较系统体现民主精神的管理规范。这些都在郭秉文日后执掌东南大学的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1914年,他以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文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学博士。

2、郭秉文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无疑为他以后的办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郭秉文一拿到博士学位,旋即回国,协助江谦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他要将他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江谦为耆德硕儒,国学根基深厚,而郭秉文通晓中西,时称“新学巨子”,两人相得益彰。1919年教育部正式委任郭秉文为校长。其时正值五四运动,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郭秉文着手对“南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是开“女禁”,倡男女同校。五四之前中国的高等学校,除个别私立大学外,仅招男生而不招女生。兼收女生的消息传出,朝野哗然,流言蜚语不堪入耳,甚至思想比较开明的“南高”老校长江谦也明确表示反对。后经郭秉文多方解释,招收女

3、生的入学考试终于如期进行。高等教育中“女禁”的打破推进了教育的民主化,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东南大学的建议,经过讨论,一致赞成。经过郭秉文一年多的奔走,虽几经波折,1921年9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郭秉文任校长。清末以来,中国大学的办学模式主要模仿日本,而日本又是学欧洲。民国建立,这种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不过从学日本变成了直接向欧洲学习。而对美国大学模式的引入则自东南大学始,郭秉文在其中厥功甚伟。郭秉文从一开始就努力移植美国大学模式,选科制,评议会,董事会,处处可见美国大学模式的痕迹。和北大的欧洲大学模式相比,东南大学的美国模式有几个

4、显著的特点: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设置董事会;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还在东南大学筹备之初,郭秉文就借鉴欧美各大学设立了董事会。董事会的职权是很大的,它是全校最高的立法和决策机构,地位与校长并列甚至更高。这种领导体制在国立、公立各高校中是首次建立。董事会不仅加强了学校与政府、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东大”的知名度,而且,为“东大”在解决资金、物质供给以及与地方相处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上,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一做法后为其他大学所仿效。郭秉文对美国大学管理体制的引入及其在东大的成功,对整个近现代中国大学管理体系的变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南大学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5、。所谓面向社会,就是办学的资金从社会筹集,学校的系科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加以调整。所谓服务社会,就是将大学活动扩展到校园之外,让大学走出象牙塔,使大学成了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也就是说,大学除了承担传授和发展高深学问的基本职能外,还有社会服务的职能。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后,郭秉文就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暑期学校,郭秉文不仅亲自上阵授课,还特地邀请了美国的杜威、孟禄,德国的杜里舒和国内的梁启超、胡适等一批名家前来讲学。除了暑期学校外,“东大”教育科还举办了许多其他“推广事业”,如推广平民教育,为乡村失学儿童进行义务教育等;农科则通过组织农村巡回演讲团、农业展览会,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优

6、良品种等;商科则通过坚持办商科夜校,为各界有志求学的青年提供业余学习的机会。近代以来,随着科举的废除和学堂的建立,中小学教师均由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郭秉文不赞同这种做法,他力主高等师范学校应并入综合大学,使综合大学兼有培养师资的功能。郭秉文留学美国多年,他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就是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认为,要培养上乘的教师,必须“寓师范于大学”。因为中学以上的教师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在一个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里,能够很好地协调通才与专才的关系,使通才不致空疏,专才不致狭隘。综合大学的优秀人才,经过一定的教师训练,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教师。由于政局的剧变,1925年郭

7、秉文被免职。离开东南大学后的郭秉文并未放弃对教育的热爱。1926年,他在美国费城组织了中国五千年教育文化发展的图片展览。晚年定居美国的郭秉文在1958年创办了中美文化教育协会,虽在暮年,“未尝以优游林泉,而自寻暇逸也”,他仍在为教育事业忙碌。(摘编自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之父,有改动)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郭秉文赴美留学期间,美国大学富有民主精神的管理模式和当时自己对教育问题广泛而深入的思考,都对他日后回国办学产生了重要影响。B.东南大学刚一建立,郭秉文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开“女禁”,虽然遭到了非议,但经他多方努力,最终得以施行。C.郭

8、秉文在东南大学之所以积极倡导美国大学模式,是因为这一模式不论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还是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都优于北大的欧洲模式。D.郭秉文主张大学应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要走出象牙塔,把办学的重点放在服务社会这一职能上,让大学成为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2以下不属于郭秉文倡导的“美国大学模式”特点的两项是(5分)( )( )A.在管理上倡导民主。B.强调学校教育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C.开“女禁”,倡导男女同校。D.设立董事会,加强与社会、政府的联系。E.主张设立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使学有专长。3郭秉文在办学生涯中,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1A2C

9、E3打破高等教育中的“女禁”,推进了教育的民主化。创建东南大学。引进了美国大学模式。【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东南大学刚一建立,郭秉文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开女禁”错误。结合“其时正值五四运动,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郭秉文着手对南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是开女禁”分析,开“女禁”是对“南高”进行改革期间。C项,“优于北大的欧洲模式”错误。结合“和北大的欧洲大学模式相比,东南大学的美国模

10、式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设置董事会;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分析,“都优于北大的欧洲模式”说法不确切。D项,“把办学的重点放在服务社会这一职能上”错误。结合“东南大学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所谓面向社会,就是办学的资金从社会筹集,学校的系科设置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加以调整。所谓服务社会,就是将大学活动扩展到校园之外,让大学走出象牙塔,使大学成了社会进步与社区发展的服务站”分析,“把办学的重点放在服务社会这一职能上” 于文无据。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11、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问的是“以下不属于郭秉文倡导的美国大学模式特点的两项”,结合“和北大的欧洲大学模式相比,东南大学的美国模式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在学校行政管理上,设置董事会;在大学职能的定位上,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郭秉文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学院,在管理上别具特色,有一套较系统体现民主精神的管理规范”等分析,A项、B项、D项正确。C项,结合“其时正值五四运动,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郭秉文着手对南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是开女禁,倡男女同校”分析可知,为郭

12、秉文任南京高等师范校长时的改革,不属于“美国大学模式”。E项,由倒数第2段内容“近代以来,随着科举的废除和学堂的建立,中小学教师均由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郭秉文不赞同这种做法,他力主高等师范学校应并入综合大学,使综合大学兼有培养师资的功能”分析可知,郭秉文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故选CE。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要求筛选郭秉文

13、在高等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答题的有效区间主要集中在四到六段。第四段主要讲开“女禁”,推进教育民主化;第五段主要讲为建立东南大学所做的工作;第六段主要讲在东南大学引进了美国大学模式。二、对点增分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宫白羽:“无聊文字”成就武侠宗师小城宫白羽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一代宗师”“中国大仲马”,他以十二金钱镖联镖记等作品,纵横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文坛,“武林”一词,就是由他首创。宫白羽年少时就迷恋上评话、公案和侠义小说,每读到精彩处,总是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甚至有时候还有模有样地自己动手写些故事。15岁时便开始给北京各报刊投一些评点时事的稿件。有一次作文课

14、,他写了一篇述志,字里行间已流露出日后要著书之志。1918年,宫白羽考入高等师范学校,不想命运多舛,其父不久便撒手西去,宫家自此开始败落。宫白羽被迫辍学,到邮局做了一名分拣员,靠着微薄薪酬养家糊口。酷爱文学的宫白羽立志要做一名新文艺家。1921年,宫白羽偶然知道了当时的名作家周作人的家庭地址,他鼓足勇气给周作人写了一封信。一周后,宫白羽竟然收到了回信,但署名不是周作人,而是周树人。宫白羽并不知道周树人便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鲁迅,捧着这封充满真诚的信,他既感动又惊喜。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开始了和一代文学大师的联系,也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此后,鲁迅又和宫白羽通了几次信,有了鲁迅的指点,宫白羽进军新文学

15、的决心更强了。宫白羽决定辞去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文坛。宫白羽的文坛生涯走得极不顺利,先是卖文为生,于1926年到北京国民晚报做编辑,不久该报停刊。他便去做校对,没干多久又干不下去了。宫白羽只身来到天津,在商报做文书,后来在另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做校对和编辑,都好景不长。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正当宫白羽生计无着落之时,天津的一家出版社给出高额稿酬邀他写武侠小说。当时沦陷区里的武侠小说成了老百姓寻找安慰打发时光的东西,很受欢迎。迫于生计的宫白羽无奈地收起了自己的纯文学梦,拿起了写武侠这种“无聊文字”的笔。深受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影响的宫白羽,虽然写的是武侠小说,但他仍严格遵循着鲁迅

16、对自己的教诲,将武侠故事融入平常人的生活当中,因而比起那些胡编乱造的武侠小说,他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宫白羽和别人合写了十二金钱镖的上半部后,又独立完成了下半部。作品一经发表,立马引起关注,成群结队的读者每日排队买报纸看他的连载,他一鼓作气,写出了一系列和十二金钱镖相关联的作品,组成了“钱镖四部稿”。几年时间,宫白羽便出版了十几部畅销作品,一下子闻名全国。20世纪50年代初,宫白羽又应邀为香港大公报写绿林豪侠传,而当时的副刊编辑便是日后的武侠名家梁羽生,正是受到宫白羽作品的影响,梁羽生也开始写起了武侠小说。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不但人物形象生动深刻,语言洒脱顺畅,其思想内容亦丰富深远,被时人誉为“北派

17、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之一。虽然因武侠小说名就功成,但宫白羽却始终对自己创作武侠心中抱愧,深感辜负了鲁迅先生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他说:“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的文字。”在武侠小说的盛名之外,宫白羽一直在潜心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也才算没有辜负鲁迅先生当初对自己的教诲。宫白羽的知识面很广,中国典籍,西方名著,他无不通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在研究甲骨文和金文方面的成就,他于1961年被聘为天津文史馆馆员。到了晚年,宫白羽更是无意名利,一心投入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当中。当时的年轻学者慕名去拜访他,原以为这位武侠小说宗师如香港报纸上所写的那样,家有演武堂,整日宾朋满座。

18、一到“宫宅”,但见一代风云人物,只是蜗居在十平方米左右的斗室里,屋子里光线昏暗,陈设简陋,一张老旧的小炕桌放在床上,是宫白羽写字吃饭的唯一用具。暮年清贫,宫白羽却不愿提及自己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名头,他只想在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方面有些成就。1966年,67岁的宫白羽于天津去世。一代武侠宗师,走完了传奇的人生。(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少年时对侠义小说的迷恋和刻意模仿其套路,为宫白羽日后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炮走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晚年的宫白羽蜗居斗室,其境凄凉,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打发时光,不禁让人生出成也武侠败也武侠的感慨。C.

19、宫白羽的文坛生涯起初并不顺利,他多次去报社做校对和编辑都遭挫折,说明初出茅庐的他工作能力还未获认可。D.宫白羽认为武侠小说是“无聊文字”,而他的写作是出于无奈,在他心目中,武侠小说不是他向往的纯文学。E.酷爱文学,立志著书,是宫白羽成为“中国大仲马”的原因之一;而巧遇鲁迅,得其指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宫白羽写武侠小说的原因有哪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庭生计的窘迫。父亲去世,家道败落,工作屡遭挫折。B.沦陷区百姓的需要。天津沦陷后,老百姓靠阅读武侠小说寻找安慰。C.出版社的邀请。天津一家出版社出高额稿酬邀请他写武侠小说。D.个人的兴趣。宫白羽热爱武侠小说,积极从事武侠小说

20、创作。3纵观全文,为什么说宫白羽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DE2D3立志为文之时,偶然的机缘之下与文学大师鲁迅书信交流,并得到悉心指点,开始了文学生涯。生活困顿之际,受到天津一家出版社邀请,开始写武侠小说。功成名就之后,晚年却不想提及给自己带来荣耀的武侠,只想专心研究甲骨文和金文。(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刻意模仿其套路”错误。结合“宫白羽年少时就迷恋上

21、评话、公案和侠义小说,每读到精彩处,总是忍不住手且舞之,足且蹈之,甚至有时候还有模有样地自己动手写些故事”分析,“刻意模仿其套路”概括的不准确。B项,“晚年的宫白羽蜗居斗室,其境凄凉”错,结合“到了晚年,宫白羽更是无意名利,一心投入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当中”分析,是宫白羽“无意名利”。C项,“说明初出茅庐的他工作能力还未获认可”错,结合“宫白羽的文坛生涯走得极不顺利,先是卖文为生,于1926年到北京国民晚报做编辑,不久该报停刊。他便去做校对,没干多久又干不下去了。宫白羽只身来到天津,在商报做文书,后来在另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做校对和编辑,都好景不长。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分析,大都是报

22、社和时代的原因。故选DE。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宫白羽热爱武侠小说,积极从事武侠小说创作”错误。结合“正当宫白羽生计无着落之时,天津的一家出版社给出高额稿酬邀他写武侠小说。当时沦陷区里的武侠小说成了老百姓寻找安慰打发时光的东西,很受欢迎。迫于生计的宫白羽无奈地收起了自己的纯文学梦,拿起了写武侠这种

23、无聊文字的笔”分析可知,宫白羽生计无着落之时,天津的一家出版社给出高额稿酬邀他写武侠小说,迫于生计,开始写武侠小说的。“宫白羽热爱武侠小说,积极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与原文说法不一致。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问的是“纵观全文,为什么说宫白羽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其实就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宫白羽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1921年,宫白羽偶然知道了当时的名作家周作人的家庭

24、地址,他鼓足勇气给周作人写了一封信。一周后,宫白羽竟然收到了回信,但署名不是周作人,而是周树人鲁迅又和宫白羽通了几次信,有了鲁迅的指点,宫白羽进军新文学的决心更强了。宫白羽决定辞去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文坛”分析,立志为文之时,偶然的机缘之下与文学大师鲁迅书信交流,并得到悉心指点。结合“正当宫白羽生计无着落之时,天津的一家出版社给出高额稿酬邀他写武侠小说。当时沦陷区里的武侠小说成了老百姓寻找安慰打发时光的东西,很受欢迎。迫于生计的宫白羽无奈地收起了自己的纯文学梦,拿起了写武侠这种无聊文字的笔”分析,生活困顿之际,受到天津一家出版社邀请,开始写武侠小说。结合“在武侠小说的盛名之外,宫白羽一直在潜心

25、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也才算没有辜负鲁迅先生当初对自己的教诲”“到了晚年,宫白羽更是无意名利,一心投入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当中”“暮年清贫,宫白羽却不愿提及自己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名头,他只想在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方面有些成就”等分析,功成名就之后,晚年却不想提及给自己带来荣耀的武侠,只想专心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

26、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

27、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

28、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

29、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相关链接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

30、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治学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这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可以看出。B.日知录“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这也是顾炎武的学术、政治思想。C.顾炎武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著书侧重考证,开一代学术风气。D.顾炎武

31、在为学交友过程中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

32、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3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答案】1C2BD3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33、,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著书侧重考证”分析错误,“相关链接”中说“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原文在时间上有所限制,指“晚年”。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不顾家庭,离家出游”的说法不恰当,原文表述为“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C项,原文第一段表述为“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则编为肇域志”;有

34、关日知录,原文表述为“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而音学五书原文并没有提及著述时间。E项,原文第四段表述为“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所以“一生奔走”的说法不恰当。“以豪杰自视”,文中并未明确指出。故选BD。3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注意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顾炎武的“普通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然后分析现

35、实意义“成为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教育后人有担当意识和爱国奉献精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回望钱学森卞毓方一次,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钱学森手稿。这是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唯美的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

36、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钱学森是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

37、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复杂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黑板上写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天才绝对来自勤奋。钱学森的一位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

38、对于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是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四十五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他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在当代,就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会不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

39、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发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提出的问题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对此钱学森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

40、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惹人喜爱。(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B.“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C.“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

41、森粗犷而任性的一面。D.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2“朋友在欣赏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个词语?(6分)3谈谈你对选文末尾处“这样的大师也更加惹人喜爱”一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1B2因为朋友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做艺术品了,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了朋友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3钱学森既有严谨认真、淡泊名利的一面,也有粗犷任性、不近人情的一面,这样的大师才接近普通人,更加令人觉得可爱。【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

42、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误,从文章第一段可知,“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一样能给人带来美感。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朋友在欣赏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个

43、词语”,然后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理解“欣赏”一词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分析该词的效果,这就是作者使用该词的原因。该句源自第一段,“欣赏”意思是“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从文中来看,考生要注意原文中“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这句话,既然把钱学森手稿比为“艺术品”,那么使用“欣赏”一词是极为恰当的;而且,使用“欣赏”更能体现出朋友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精神的赞叹。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要求“谈谈你对选文末尾处这样的大师也更加惹人喜爱一句话的理解”,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要紧扣具体语境。题干的引文中,考生应抓住“这样的大师

44、”“更加惹人喜爱”,从文中来看,选文既介绍了钱学森严谨认真、淡泊名利的一面,又介绍了钱学森粗犷任性、不近人情的一面,因而理解时要兼顾两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样”所指的内涵。同时,要注意作者认为,大师也是人,大师也会有缺点,这样的大师才是真正的大师,才令人觉得可爱。(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陈翰伯:文化的先行者中国出版界有一位重要人物值得记忆。他重要的标志,不但在后30年,也在前30年;不但在政治上,也在文化上。他不但是一位政治的执行者,也是一位文化的先行者。他,就是陈翰伯。20世纪30年代,陈翰伯就读于燕京大学。他曾与姚依林、黄华、黄敬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他们经

45、常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客厅中聚会,讨论时势与未来,陈翰伯也因此与斯诺结下友谊。他曾经陪同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到延安,拜见毛泽东、朱德,为他们当翻译。1936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陈翰伯作为一位“潜伏”的红色报人,用笔名王孝风、梅碧华等,写了许多好文章。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编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在报纸上登载国民党政府不愿意登载的消息,撰写社论、时评,婉转地、有策略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他不可能不暴露左派的面目,因而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1958年8月,陈翰伯奉命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十分注重文化传承的力量。他上任后首先跑到上海,找寻老商务留下的资料

46、,恢复商务印书馆种种出版建制,延续“百年商务”文化香火。有趣的是,陈翰伯的这一份苦心,竟然在他“文革”时期写的一份检讨书中,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是复活旧商务的罪人,我一九五九年在上海办事处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以后都运到北京,我请胡愈之等人做了馆史的报告,后来就设立了馆史研究室,举办展览会和六十五周年的纪念。与此同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消息,到一九六二年,在我的招魂纸下,旧商务这具僵尸,已经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发臭气,毒害人性。”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心酸。接手商务印书馆后,陈翰伯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该奉献什么,我们能奉献什么。此后8年,可谓功勋卓著。汪家熔曾

47、详细罗列出那个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重点图书项目:社会科学经典395种;经济学著作115种;政治学著作,不算大量提供给中央理论小组的,有93种;历史和历史学66种;工具书,包括修订辞源,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俄汉大辞典等;此外,还有英、法、德、日、西、阿拉伯、越南、印尼等外语方面的词典、语法书和其他读物。正是这些图书的出版,托起了陈翰伯作为出版家的历史地位。说到先行者,是说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是一个时代的启蒙者与引路人。略举两例。其一,为国家开列辞书建设的书单。1972年,遭受迫害的陈翰伯从干校调回北京。1975年,着手制订周恩来总理在病榻上批准的“中外文辞书出版十年编辑规划”。那时,很少

48、有人相信这个规划能够实现,但是陈翰伯却固执地认为它可以实现,因为有人民。陈原回忆那段历史时写道:“1975年,翰伯抓住这个机会,要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工程。13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基础工程对于国家现代化有多么巨大的意义;13年的事实,也证明翰伯的信心来自人民,是现实的。”其二,创办读书杂志。读书创刊号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在叫好声中,也引起了数不清的质疑。1981年4月,陈翰伯在亲自撰写的社论两周年告读者中,对这篇文章给予很大支持。文中写道:“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们针砭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读书就是这样,触摸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在社会大势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成为一面旗帜。(有删改)(相关链接)陈翰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