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背六 七类传统文化常识(一)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1.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2.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3. 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4.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5. 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等。6.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7. 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8. 中国古典四大
2、名著:水浒传,作者明朝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明朝罗贯中;西游记,作者明朝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清朝曹雪芹。9. 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10.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11. 鲁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12. 郭沫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13. 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14. 冰心: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15. 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等。16. 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有赫尔墨斯和雕
3、像者蚊子和狮子等。17.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18.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19.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20. 莫泊桑:法国作家,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21. 契诃夫:俄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 之死等。22.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23. 高尔基:苏联作家,童年是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另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4、中的第一部。24. 鲁滨孙漂流记: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作品。25. 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2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27. 海底两万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中的第二部。28. 名人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29. 格列佛游记: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30. 简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3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2. 四库:经、史、子、集。33. 前四史:史记汉
5、书后汉书三国志。34.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35.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36.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7.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也称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乐。)38.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共305篇,也称“诗三百”,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
6、点。关雎蒹葭均选自此。40. 苏黄: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的并称。41. 三曹:指曹操及其次子曹丕、三子曹植。42. 三吏三别: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六首诗。“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3.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三人。44. 初唐四杰:指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45.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46. 元曲四大家:元杂剧作家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白朴。47.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的八位散文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48.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
7、史”之称)、白居易(“诗魔”)。49.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50.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51.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52. 上古时期文学:神话传说。53. 先秦时期文学:诗歌、散文。54.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汉乐府、汉赋、五言诗、乐府、古体诗。55. 两宋元明清时期文学:唐诗及唐传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56.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7.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58. 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59. 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60. 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6
8、1. 三国演义:龙争虎斗。62.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63. 战国策:隽永的说辞。64. 孙子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65. 骆驼祥子:旧时代的葬歌。中国文学之最1.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3.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4.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5.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6.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7.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8.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9.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10.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11.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
9、吴承恩的西游记。12.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3.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14.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15.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16.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7.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18.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19.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21.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22.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23. 现代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10、二)中国古代文体知识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散文、骈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1. 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2. 近体诗: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
11、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3.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近体诗,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4.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
12、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5. 诗: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练性、音乐性。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等。6. 辞: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7.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8.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
13、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作有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9.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10.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11. 史传文: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12. 传:记叙个人生
14、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13. 论:议论方式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越能体现该体裁的特点。如六国论。14. 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
15、的有马说爱莲说等。15.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杂记文范围很广,部分题目有“记”字,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记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16. 应用文: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17. 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写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
16、恩,奏以弹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18.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19.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20.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17、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21. 神话寓言: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22. 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统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其作品主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23. 唐传奇:唐代出现的唐传奇,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24. 话本: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18、25. 拟话本: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6. 章回体小说: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此时期,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按不同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仙传体;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文小说和白话小说。27. 对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
19、,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国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三)中国历史文化地理部分1.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三座山,即蓬莱、方丈、瀛洲。2.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3.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分,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4.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5. 四海:指天下、全国。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8. 江河:古代文章中
20、专指长江和黄河。9.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10.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11. 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水南为阴。12. 左右:东为左,西为右。13.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14.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中夏。15. 重要城镇名的古今对照:苏州:姑苏、吴郡。成都:锦官城。镇江:京口。杭州:临安、武林、钱塘。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北京:大都、燕京、神京。开封: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绍兴:会稽、山阴。西安:长安。沈阳:奉天。天津:直沽
21、。16. 我国部分城市的别称: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彭城。17. 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18. 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19. 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天文部分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2. 闰年:以阳历年除以4或400(十位和个位都是0的年份必须除以4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3. 二十四节气:季春夏秋冬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节气大寒雨
22、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出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2)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出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传统节日1. 除夕:
23、时间: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习俗:“除”是除旧布新。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2.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3.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 花朝节:时间:旧时农历二月十二日,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袁宏道满井游记)5. 春社日:时间:农历二月初
24、一。习俗:古代祭祀土神以祈丰收。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6.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传说此俗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7. 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8.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9.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
25、初七。习俗:穿针、乞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10. 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11.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12.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杜甫腊日)13. 纪年法: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
26、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像四根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六十一个循环。下面列出六十个干支组合(六十甲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
27、、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14. 纪日法:初一称为“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称为“望”。15. 纪时法: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1时)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至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3时至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时至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7时至9时)
28、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生肖时辰代表意义生肖谣鼠子 231智慧老鼠牵牛去耕田牛丑 13勤奋虎寅 35勇猛虎在
29、青山跟兔眠兔卯 57谨慎龙辰 79刚猛蛟龙跟着腾蛇走蛇巳 911柔韧马午 1113勇往直前马羊吃草各一边羊未 1315和顺猴申 1517灵活猴鸡出世同凳坐鸡酉 1719恒定狗戌 1921忠诚狗猪出世大团圆猪亥 2123随和人文部分1.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 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3. 五金:指金、银、铜、铁、锡。4. 五味:指酸、咸、甜、苦、辣。5. 六畜:指马、牛、羊、猪(豕)、狗(犬)、鸡。6.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7.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8.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9. 岁寒三友:松、竹、梅。10. 第一:桂冠、鳌头、榜首、问
30、鼎、夺魁。11.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2. 五常:仁、义、礼、智、信。13. 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14.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15. 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16.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草、行书(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17. 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元(会试第一名)、状元(殿试第一名)。18. 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个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19. 顿首:古代一种拜
31、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20. 稽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21. 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2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23.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点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五夜”。一更19点21点,二更21点23点,三更23点1点,四更1点3点,五更3点5点。24.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25. 玉常金马:指翰林院。26.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
32、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现在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27. 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28.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特殊称谓1.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文臣武将等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其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2. 谦称:(1)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不谷。(3)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4)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卑职。(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
33、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其他还有“小可”“老朽”“老衲”等。3. 敬称:(1)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万乘等。(2)称天子:殿下。(3)称将军:麾下。 (4)称对方或对方亲属: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n)、今正(皆称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
34、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对方)、贤郎(对方的儿子)、贤弟(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5)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又称“泰水”。(6)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7)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8)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9)君对臣的敬称:卿、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
35、“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礼仪称谓尊称谦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万乘帝王孤、寡人、不谷一般人君、阁下、兄台一般人愚、鄙、敝、卑、窃对方父亲令尊、尊公古代官吏下官、末官、小吏、卑职对方母亲令堂读书人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对方妻子令阃、令正自己父亲家父妻父丈人、泰山自己母亲家母对方兄弟昆仲、令兄、令弟自己兄弟家兄、舍弟对方儿子令郎、令嗣、少君自己妹妹舍妹对方女儿千金、令爱自己家寒舍礼仪用词初次见面久仰好久不见久违迎接客人欢迎来不及迎接失迎别人送别自己留步请人原谅包涵自己中途离开失陪向人请教赐教送人礼物笑纳请人帮忙劳
36、驾对方的见解高见自己的见解愚见对方的字画墨宝自己的书画涂鸦对方的学生高足读别人的文章拜读自己表演技能献丑别人赞扬时过奖问别人年龄贵庚问老人年龄高寿4. 年龄称谓:(1)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3)齿龀、龆龀: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4)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5)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6)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7)及笄:指女子十五岁。(8)束发:指男子十五岁。(9)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10)而立:三十岁。(11)不惑:四十岁。(12)知天命:半百、五十岁。(13)花甲、耳顺:六十岁。(14)古稀:七十岁。(15)耄耋:八九
37、十岁,指高寿、老年。(16)期颐:一百岁。5.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6.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7. 五帝:据史记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8. 百姓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9. 朋友称谓:(1)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候结交的朋友。(2)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3)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4)忘年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5)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朋友。(6)布衣之交:以平民的身份相交往的朋友。(7)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10. 文人称谓:(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
38、岁)取字,如沈德鸿字雁冰,周树人字豫才。(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4)称籍贯:以人的出生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称柳河东。(5)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6)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称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7)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古代讳称死者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后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父母见背、孤露
39、、弃养佛道徒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一般人亡故、长眠、长逝、谢世、寿终古代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婵娟、嫦娥:月亮。须眉:男子。手足:兄弟。汗青:史册。白丁、布衣:百姓。伉俪:夫妻。伛偻、黄发:老人。桑麻:农事。提携、垂髫:小孩。三尺:法律。膝下:孩子,儿女。华盖:运气。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四)中国古代文化科举文化1.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2.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40、,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3.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4.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5. 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6.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 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2.
41、谪:降职并远调。3. 拜:授给官职。4. 授:授予官职。5. 擢:选拔,提拔。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7. 罢:罢免,停职。8. 免:免除官职。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的继承权。10. 退:(1)撤销或降低官职;(2)自己辞职。11. 去:去职,被调离。戏曲文化1. 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散曲。2. 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3. 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4. 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5. 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6.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
42、。祭祀文化1. 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作“赛会”。2. 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指在当值的那一年承应差事或担任某项工作。3. 祭以尉首:用军官的头祭天。对联文化1. 对联的特点: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分为上联和下联。2. 对联的主要种类:对联的主要种类有:春联、节日联、婚联、寿联、勉联、挽联、名胜联、职业联。3. 对联对法指要:我们要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
43、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
44、臣”,上下两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所举的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注意:上联中出现过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除外。在范围、立意、境界、情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错例:举国欢乐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正例: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德辉。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对联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总之,写对联一定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练,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都不能算作对联。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是同样的意思,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对联的大忌。(五)中国古代思想儒家思想1. 孔子:孔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