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51.98KB ,
资源ID:93199      下载积分:8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3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实验设计单全册实验单)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实验设计单全册实验单

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实验一:滚小球实验目的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有凹槽及红、绿标志的轨道1个(课前用水彩笔点点)、长方形木块1块、钢珠1个、有刻度标志的绒布1块、红色和绿色的水彩笔各一支。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有刻度标志的绒布,将轨道利用竖放的长方形木块架在绒布的一鍴。2.先将小球从轨道上绿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3.再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与刚才的位置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出结论: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4.调整长方形木块,改变斜

2、坡的坡度,将长方形木块横放,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5.调整长方形木块,改变斜坡的坡度,将长方形木块平放,仍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与前两次的位置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出结论: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6.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这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把握,学生按要求实验。2.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做一做,这样重复实验取得的数据更科学,同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可用红色和绿色的水彩笔进行记录)。3.培养学生及时收拾材料、整理桌面的实验习惯。实验现象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滚

3、下的远近不一样。实验结论1.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从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2.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反思与拓展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滚小球类似的现象并进行探究。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近科学2.小小工程师实验:自制铅笔加长器实验目的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铅笔头、粗塑料吸管、剪刀、胶布、废旧报纸(自备)、冰棍棒、橡皮筋若干,铅笔加长器成品一套(3种)。实验步骤方法一:利用塑料吸管制作铅笔加长器(1)用剪刀把塑料吸管从中间剪开。(2)用剪开的吸管一端套在铅笔头的末端。(3)用胶布缠绕在套吸管的铅笔

4、头部分,固定好。(4)试写,并根据试写结果进行不断改进,使自己设计的铅笔加长器更加好用。(5)把自制的铅笔加长器与铅笔加长器成品比一比有什么不同。(6)收拾与整理桌面。方法二:利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加长器(1)将废旧报纸裁成1525cm的大小。(2)将铅笔头放在报纸的一端,尽可能紧贴铅笔头将报纸卷起。(3)用胶带将卷好的报纸卷粘牢。(4)试写,并根据试写结果进行不断改进,使自己设计的铅笔加长器更加好用。(5)把自制的铅笔加长器与铅笔加长器成品比一比有什么不同。(6)收拾与整理桌面。方法三:利用冰棍棒制作铅笔加长器(1)利用冰棍棒裹在铅笔的四周形成加长笔管,并用橡皮筋固定。(2)试写,并根据试写结

5、果进行不断改进,使自己设计的铅笔加长器更加好用。(3)把自制的铅笔加长器与铅笔加长器成品比一比有什么不同。(4)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伴。2.缠绕胶布时要尽可能紧一些,防止脱落。3.比较两种铅笔加长器时,要更多体会到自制铅笔加长器的优点。实验现象1.短的铅笔头变长了,可以继续使用。2.买的铅笔加长器美观、结实,但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简单、省钱。实验结论铅笔加长器使不能用的铅笔头能继续使用。反思与拓展自制铅笔保护套。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科学3.上好科学课实验:比较水的多少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实验类型

6、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2个、红和蓝两色不等的水若干(不能太多)、量筒或量杯若干(根据学生选择决定)、抹布1块。实验步骤1.出示一个细而高的瓶子,一个粗而矮的瓶子,两个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引导学生比较水的多少。2.学生思考并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适当归纳。方法一:1.再发给学生一个一样的高瓶子。2.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水的多少。方法二:1.再发给学生一个一样的矮瓶子。2.将高瓶子里的水倒入矮瓶子比较水的多少。方法三:1.拿出1个带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2.将两瓶水分别倒入量杯或量筒中,通过读数或做标志的方法比较水的多少。3.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

7、项1.倒水时要注意,尽可能不洒出来。2.观察时眼睛要平视水平面。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学生知道在实验时会发生什么,为参与制定并遵守规则提供基础。实验结论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可以知道哪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反思与拓展交流刚才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体会到遵守规则对上好科学课很重要,一起制定科学课的规则。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实验一:闻盒子里水果的气味,再尝它的味道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闻的是气味,尝(吃)的是味道,闻和尝既有不同,又有联系。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有孔的闻香盒1个、塑料杯1个(用于盛放食品),橙子、香蕉、苹果、哈密瓜中的一种或其它食品(食品

8、需自备),每个学生1支牙签,小刀1把(注意:仅限老师使用)。实验步骤1.将水果或食品切成小粒,置于品尝杯中,放在有开口的闻香盒里。2.指导学生闻的方法:用手把气味扇到鼻子底下闻。让学生不打开闻香盒闻一闻水果的气味,用语言描述闻到的气味(描述气味的词语有香、辣、臭、刺鼻等),再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或食物。3.在强调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的基础上,告知学生课堂上的食物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闻和尝。给一位同学或多位同学戴上眼罩,让他们尝一尝水果或食物的味道,用语言描述尝到的味道(描述味道的词语有酸、甜、苦、辣、咸等),再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或食物。4.引导学生分析鼻子与舌头的作用,知道闻的是气味,尝(吃)的

9、是味道。5.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科学地闻和尝,强调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2.注意课堂纪律的控制,引导学生有序实验。实验现象1.学生通过闻气味,可以基本判断是什么水果或食物。2.再通过尝,基本能确定熟悉的水果或食物。实验结论1.我们通过鼻子来闻气味,通过舌头来尝味道。2.闻和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尝食物。反思与拓展捏住鼻子吃和不捏鼻子吃同一种水果,体会味道的变化。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实验二:触摸不同的地面,说说感受实验目的用全身各处的皮肤来触摸不同的地面,并且学会用一些专门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寻找一块有草地、水泥地

10、与泥土地的操场或每组地毯1块。实验步骤方法一:(1)在学校中寻找一块有草地、水泥地与泥土地的操场。(2)让学生用身体各处的皮肤触摸草地、水泥地面与泥土地面,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觉(描述触觉的词语有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并对触摸三种地面的感觉进行比较。方法二:(1)每组准备好地毯1块,瓷砖或地面(可直接让学生触摸墙面上的瓷砖或地面)。(2)让学生用身体各处的皮肤触摸地毯、瓷砖、地面,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觉(描述触觉的词语有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并对触摸三种材质的感觉进行比较。注意事项1.外出或触摸时需注意安全,事先规划好地点,清除不安全因素。2.试用引导学

11、生用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词语来描述。实验现象1.草地柔软、有弹性、摸上去温度适中。水泥地面坚硬、有太阳时摸上去比较热、比较粗糙。泥土地面有点软、摸上去有点冷,人走的多的路面比较光滑。2.地毯柔软、有弹性、摸上去比较舒服、温暖。瓷砖坚硬、摸上去很冷、很光滑。水泥地面坚硬、有太阳时摸上去比较热、比较粗糙。实验结论不同的地面或材质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反思与拓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身体各处的皮肤去触摸生活中的更多物体。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5.感官总动员实验一:大家来品茶实验目的通过品茶活动,知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两种感觉器官在共同作用。实验类型探

12、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菊花茶、绿茶、红茶各1袋,泡茶壶3只,热水若干,每组250ml加厚透明塑料杯3只,每个学生1个品尝杯(纸杯)。实验步骤1.每组菊花、绿茶、红茶各少许,引导学生利用眼、鼻等感觉器官多方面观察三种茶水的颜色、形状等并适当描述。(菊花为黄色的花朵(胎菊),带有菊花的清香;绿茶为绿色的扁形叶片(龙井),有清香味;红茶为深红色的茶叶(大红袍),没有清香。)2.通过视频欣赏茶叶泡开的过程。3.为每组学生准备不高于40的菊花茶水、绿茶水、红茶水各一杯。4.利用眼、鼻等感觉器官多方面观察三种茶水的颜色、形状等并适当描述。(菊花茶水为淡黄色,绿茶茶水为浅绿色,红茶茶水为浅红色)5.将三种茶水

13、分别各倒少许在学生的品尝杯中,学生分别品尝并描述三种茶水的味道。6.给一位同学戴上眼罩,再从三种茶水中任选一种倒入学生的品尝杯中,捏住鼻子品尝,判断喝的是哪种茶。7.去掉眼罩,松开鼻子,再喝一口,体会不同。8.学生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科学地闻和尝,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2.课前泡好茶水,学生品尝时温度不高于40。3.小组同学轮流实验,注意每一次不要倒得太多。实验现象1.菊花为黄色的花朵,带有菊花的清香;绿茶为绿色的扁形叶片(龙井),有清香味;红茶为深红色的茶叶(大红袍),没有清香。菊花茶水为淡黄色,绿茶茶水为浅绿色,红茶茶水为浅红色。2.菊花茶有特殊的菊花香;绿茶清淡、爽口;红茶醇

14、厚、略苦。3.同样的茶水,捏住鼻子喝和不捏鼻子喝味道不一样。实验结论1.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2.喝、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反思与拓展捏住鼻子吃和不捏鼻子吃同一种水果,体会味道的变化。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5.感官总动员实验二:观察蜡烛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蜡烛一支(安全蜡烛)、火柴一盒,实验记录单每人一份。实验步骤1.借助眼、鼻、手等感觉器官观察点燃前的蜡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表达:“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

15、我们用手发现什么”从颜色、形状、粗细、光滑度、软硬等方面说说蜡烛的特点,并用写写画画的方法记录。2.学会使用火柴点燃蜡烛(或者教师帮助学生点燃蜡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尽可能多地发现蜡烛点燃后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表达:“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从火苗的形状和颜色、发出的气味、手的感觉、蜡烛的变化等方面说说点燃后的蜡烛有什么特点,并用写写画画的方法记录。3.用嘴轻轻地熄灭蜡烛,观察燃烧后的蜡烛,从颜色、形状、粗细、光滑度、软硬等方面再次说说蜡烛的特点,并用写写画画的方法记录。(注意:在蜡油凝固前不能碰到蜡烛,以免烫伤)4.收拾与整理。注意事项1.让学生

16、充分运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点燃前后的特点。2.观察点燃蜡烛时,可引导学生用手背慢慢靠近火焰感知,但不能接触火苗或蜡油。3.有条件的可鼓励学生自己点火,但要强调用火安全,未经老师或大人同意,不能随便玩火。实验现象点燃前的蜡烛:白色,圆形,有蜡烛的气味,摸上去比较软、比较光滑,中间的芯是白色的。点燃后的蜡烛:发出了有点红黄色的火苗,火苗会跳动、冒出黑烟,手靠近火苗感觉到烫手,蜡烛在慢慢变成像水一样可以流动的蜡油。熄灭后的蜡烛:白色、圆形,有蜡烛的气味,蜡烛融化了、变小了,中间的芯变成了黑色。实验结论认识一种事物更多的特点,要动用多种感觉器官。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17、用感官观察6.借助工具观察实验一: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三种方法观察大拇指指纹实验目的激发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各1个,记录单每人1份。实验步骤1.先用肉眼观察指纹,发现指纹有不同的纹路,有明细的凹凸感。2.借助放大镜(3倍或5倍)观察指纹,发现指纹纹路变粗,凹凸感更强。3.借助手持简易显微镜(60倍)观察指纹,发现指纹间距明显增大,凹凸程度更大,还能看到一些小点。4.比较三种观察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指纹有什么不同,意识到借助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可以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5.利用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观察衣服

18、、书本等身边的物品并适当交流。6.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观察前要求学生先洗手。2.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对准待观察物,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特别注意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3.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简易显微镜:(1)物镜镜头紧贴观察物。(2)眼睛紧贴观察孔(目镜)。(3)慢慢调节旋钮,直到清晰。实验现象借助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到的事物细节更清晰、更明显。实验结论借助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反思与拓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事物,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6.借助工具观察实验一:用耳朵和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实验目的激发学生

19、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听得更真切。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听诊器1个。实验步骤1.用耳朵贴近同桌的胸口,直接听同学心跳的声音,会听到微弱的心跳声。2.借助听诊器听自己或同学的心跳,发现心跳声很清晰,可听到咚哒声。3.比较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意识到借助听诊器可以让听得更真切。4.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要注意组织好课堂秩序,让孩子们静静地听,悄声地进行交流。2.指导学生明确心脏的位置。3.指导学生正确的听诊器的使用方法:(1)事先组装好听诊器。(2)将听音部分塞入耳朵。(3)将拾音部分贴紧被听部位。实验现象借助听诊器,听的心跳声更加清晰、响亮。实验结论

20、借助听诊器,可以让我们听得更真切。反思与拓展鼓励学生去探究当我们生病时心跳声与正常的心跳声有什么不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7.做个小侦探实验一:玩碰碰球实验目的能够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实验类型探究性演示实验实验器材牛顿摆(碰碰球、能量守恒摆球)1个。实验步骤1.出示牛顿摆,让学生观察。2.猜测拉开右边第一个球,松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记录并交流。3.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验证,分组实验拉开右边第一个球,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意识到想要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4.猜测拉开右边

21、两个球,松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记录并交流。5.分组实验拉开右边两个球,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意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6.猜测拉开右边三个球,松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记录并交流。7. 分组实验拉开右边三个球,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需要进行验证。8.收拾材料、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在操作时为了减少干扰,一定要平放牛顿摆。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小组成员轮流操作,不争不抢。3.控制好实验节奏,拉开一个球时用正常速度,拉开两个球时稍快一些,拉开三个球时给放慢节奏,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猜想。4

22、.由于器材的精确性不足,验证实验的时间不能保持过长。实验现象1.当摆动最右侧的一个球,并在回摆时碰撞紧密排列的另外四个球,最左边的球将被弹出,并仅有最左边的一个球被弹出。2.当最右侧的两个球同时摆动并撞击其他球时,最左侧的两个球会被弹出。3.当最右侧的三个球同时摆动并撞击其他球时,最左侧的三个球会被弹出。实验结论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正确,要经得起反复的验证的猜想,才是正确的。实验原理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能量是恒定的。当一端的球以一定的能量碰撞球组,它的能量将转移给另一端的球(而不是消失)。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8.暗箱里的秘密实验一:解暗箱实验目的判断暗盒里

23、的障碍物的位置,学会交流与反复实验的学习方法。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暗盒1个,每人记录单1张。实验步骤1.告知学生暗盒里的物品:一个固定的木块、一个滚动的小球。强调暗盒无法打开。2.让学生滚动小球,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3.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同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小球滚动时,是动作快好还是慢好,用什么感觉等,引导学生反复实验,多次交流。4.适当总结明确解暗盒的方法。5.学生收拾材料,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明确要求:暗盒不能打开。2.解暗盒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要提醒全班学生尽量保持安静。实验现象小球在滚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受到阻碍,通过从不同方位滚动小球,从而判断障

24、碍物的位置。实验结论通过小球滚动中受阻碍的情况,判断障碍物的位置。(中间位置最难判断,四个边角较容易判断。)反思与拓展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暗盒。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9.树叶变黄了实验一:观察并收集银杏叶片实验目的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实验类型验证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叶子开始变黄但未全黄的银杏树(没有条件的可用图片代替,提供6张银杏叶图片)、每人银杏叶形状的记录单1份、黄色水彩笔1支(自备)。实验步骤1.课前寻找一颗叶子开始变黄但未全黄的银杏树(没有条件的可用图片代替)。2.仔细观察树叶,看看银杏树的叶子是从哪里开始变黄的,并

25、用笔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3.收集一部分银杏落叶带回教室。注意事项1.事先选择好探究地点,排除不安全因素。2.不可破坏、摘下树叶,只能收集掉落下来的叶子。3.室外观察要注意纪律问题,教师提前分组进行纪律安全教育。实验现象不同的银杏树叶变黄的部分不一样。实验结论银杏树叶从边缘向中间变黄。实验原理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叶绿素在叶子里面的含量比其它的色素要丰富得多,所以树叶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而其它色素的颜色就看不出来。当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白天渐渐地缩短,夜晚慢慢地延长,这时候树木就开始落叶了。落叶之前,树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那样大量地制造叶绿素,原来的叶绿素也会慢慢地分解掉,这时候随着叶绿素的减少,其

26、它色素的颜色就会呈现出来,在叶面上就会渐渐地出现红色或者黄色,树叶变黄以后它还会脱落。反思与拓展寻找身边秋季变色的叶子,看看它们是否和银杏树叶变黄的规律一样?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9.树叶变黄了实验二:给银杏叶排序实验目的给银杏叶排序,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类型验证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或每人银杏树叶(或图片)1份、记录单1张。实验步骤1.小组内把银杏叶分类,选择合适的叶片:全绿、一点点黄、黄得多一点的、全都黄的等。2.将银杏叶(或图片)按照黄色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序。3.观察排序的结果,进一步了解银杏叶变黄的规律。注意事项1.不争不抢,小组合作完成,保持课堂纪律。2.

27、尽可能提供有典型特征的银杏叶。实验现象银杏树叶变黄的部分不一样。实验结论银杏树叶从边缘向中间变黄。实验原理当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白天渐渐地缩短,夜晚慢慢地延长,这时候树木就开始落叶了。落叶之前,树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那样大量地制造叶绿素,原来的叶绿素也会慢慢地分解掉,这时候随着叶绿素的减少,其它色素的颜色就会呈现出来,在叶面上就会渐渐地出现红色或者黄色的一个过程,树叶变黄以后它还会脱落。反思与拓展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树叶变黄或变红的规律。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 用双手创造10.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实验一:利用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实验目的体验人类对自然物的利用、改造与加工的过程。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28、实验器材每组一些纯自然物:树枝、树叶、藤条、稻草、石子等(自备),一些简单的工具:小剪刀、棉线、胶水等。(除剪刀外自备)实验步骤1.方法一:利用树枝、树叶、藤条等搭建一个小棚子。2.方法二:利用柔软的树枝、藤条等编制一个手环、帽子、小篮子、小篓子等。3.方法三:利用树叶制作一个面具。4.方法四:利用树叶、稻草等制作贴画。5.学生收拾材料,整理桌面。注意事项使用简单的加工工具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实验结论自然物通过人为的利用、改造与加工可变成人造物。反思与拓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加工成实用的人造物。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 用双手去创造11.衣食住行的变化实验一:用不同的工具将大米碾

29、成米粉实验目的用不同的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体验不同的工具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体会工具和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探究性演示实验。实验器材每组大米少许、研钵1副、擀面杖1个、报纸1张、教师用电动粉碎机(自备)(可用视频代替)。实验步骤1.出示大米,你们能将它碾碎吗?怎么碾碎?认识不同的工具:研钵、擀面杖、电动粉碎机等。2.将少许的大米倒入研钵中,用力将米研碎。3.尝试用擀面杖将少许大米碾碎。4.观察教师用电动粉碎机将许多的大米碾成米粉(或用视频代替)。5.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为让米易碾碎,可提前泡水。2.研钵使用过程中,不是敲,而是用力去研,挤压。同时研钵易碎,要

30、提醒学生轻拿轻放,注意安全。3.擀面杖碾米过程中,同样要提醒学生用力方法,注意安全。4.电动粉碎机比较危险,必须由老师操作。实验现象1.用研钵、擀面杖将大米碾成米粉十分费力、费时。2.用电动粉碎机将米碾成米粉既省力又快捷。实验结论用不同的工具碾米,效率不同,现代工具又方便又快捷。反思与拓展了解磨豆腐、舂米、榨油等古代与现代的不同工具,体验现代工具的优越性。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 用双手创造12.轮子的故事实验一:探究轮子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新华字典1本(自备)、六角形铅笔2支、圆柱形铅笔2支、橡皮筋1根。实验步骤1

31、.将橡皮筋竖绑在新华字典上,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手拉橡皮筋,使字典运动,感觉用力的大小(看橡皮筋拉伸的长度)。2.发给学生两支六角形铅笔,引导学生将铅笔垫在字典下,拉橡皮筋,使字典运动,再次感觉用力的大小(看橡皮筋拉伸的长度)。3.发给学生两支圆柱形铅笔,引导学生将铅笔垫在字典下,拉橡皮筋,使字典运动,第三次感觉用力的大小(看橡皮筋拉伸的长度)。4.比较三次用力的大小,感觉有轮子省力,没有轮子费力,轮子越圆越省力。5.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铅笔要放在橡皮筋的外面。2.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注意分工明确。实验现象使用六角形铅笔拉动字典会省力,圆形铅笔更省力。实验结论有轮子省力,没有轮子费

32、力,轮子越圆越省力。反思与拓展在生活中利用轮子来省力。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 用双手创造12.轮子的故事实验二:制作小车实验目的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小车车身一个、车轮4只、车轴2根、吸管1根、胶带纸1卷、剪刀1把。实验步骤1.组装好小车车身,链接好车轮。2.先让学生直接固定轮子在车身上。并尝试滚动,发现滚动不快,且方向不容易控制。3.再提供2根吸管,引导学生利用吸管改进自己的小车:(1)剪取适当长度(比车轴略短)的吸管。(2)将吸管固定在车身的合适位置。(3)将车轴穿过轴套,安上轮子。(4

33、)进行调试与改进。4.引导学生讨论吸管(轴套)的作用:让轮子滚动更灵活。5.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2.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注意分工明确。实验现象小车在有了轴套之后,滚动速度快,转向灵活。实验结论轴套增加了小车的速度和灵活度。反思与拓展探究生活中的车是怎样解决轴套问题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实验一:制作气球小车实验目的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小车1-2个、大小不同的气球、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胶带纸1卷、剪刀1

34、把、打气筒1个(自备)。实验步骤1.明确问题:怎样让小车尽可能地跑得远?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并交流展示。3.根据设计方案分组制作。4.展示作品并比一比谁跑得远,分析跑得较远的小车获胜的可能原因。5.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讨论、修改设计方案并交流展示,修改后再次制作。6.再次展示作品,并比一比谁的小车跑得远。7.回顾过程,思考工程师是怎样设计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产品的。8.收拾材料,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2.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注意分工明确。实验现象气球大、空气量足,气球数量多,吸管较细、气球的位置恰当的小车跑得远。实验结论小车跑得远的原因:气球大,数量、位置恰当;吸管较细。反思与拓展制作一辆可以控制速度的气球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