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85.50KB ,
资源ID:9108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910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1、2018-2019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8分)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_倾盆瓢泼,_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

2、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yn()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m()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严冬莅临(wi)B炎冬咄咄逼人(du)C蜜情莅临(l)D密情咄咄逼人(du)(2)对文中加粗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化”字第三笔是竖弯钩“访”的最后一笔是撇B

3、“化”字第三笔是撇“光”的第一笔是点C“仍”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D“仍”的第四笔是撇“光”的第一笔是竖(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而时而B既不又不C不是就是D一边一边(4)对于文中划线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降临神出鬼没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冬天雨水减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之情。C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带给人们温暖、湿润的感觉,表现了人们对冬雨的喜爱之情。D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远望的冬景比作木刻画,写出了雨

4、后田野明净、朴素的样子,表现了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二、古诗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20分)2(5分)默写(1)水何澹澹, 。(观沧海)(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3)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4)天净沙秋思中“ ”一句,让人在肃杀的秋景中看到了一抹暖色。(5)“思乡怀人”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峨眉山月歌中“ , ”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 ”既表达了思乡之情又寄托了对饱经战患的人民的同情。此外,表达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还有: , 。(请写出连续两句)3(6分)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各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5、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初读闻王昌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可以从诗中“ ”等词语感受到诗人因友人远谪而黯淡凄楚的心情,从“愁心”“明月”等词语又能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 之情。(2)细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就会发现这两句写景饱含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请发挥想象,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3)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4(9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6、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罢:停止。(选自战国策魏策)(1)下列词语中的“期”与“与友期行”一句中的“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遥遥无期B不期而遇C计日可期D不期今日得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

7、句。待君久不至,已去。是日,饮酒乐,天雨。(3)同学们在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这句话时,对第一个“君”的解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翻译成“您”,另一种认为翻译成“你”。你认为哪种翻译更符合文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甲】文中的客与陈太丘“期行”,却“ ”,且“对子骂父”,因此被元方驳斥;【乙】文中“魏文侯与虞人期猎”,在“是日,饮酒乐,天雨”,众人劝阻的情况下,他执意“ ”,最终魏国逐渐强大起来。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满分7分)5(7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

8、,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1)语段中的“她”指的是 ,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知道,文中的她除了有使我“不大佩服”的事外,还有令我心生无限敬意的事是 。(2)上面语段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这部作品里还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任选两个,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上面语段涉及到的人物除外)。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5分)6(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的同学组成了新

9、的班集体。为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班级组织了“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了有关朋友的材料。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一】 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称为“人伦”。先儒指出,在人伦中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其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或是限定它,它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就字源说,在中英文里“友”字都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

10、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材料二】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以上两则材料讲述了哪些交友之道?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写出两条即可)(2)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内容,推断下面链接材料中管宁与华歆断交的原因。【链接材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王宁同学在活动中负责搜集关于朋友的对联,他想考考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对联故意弄乱

11、了一部分。请你把下面词语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把对联整理出来。上联:交友 下联:己短 当克 应学 人长 处事(4)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一起“突发事件”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事件回顾:周一下午,学校统一检查学生仪表。初一(1)班的李明因为头发长而扣了本班的分,德育处的老师要求他按学校的规定把头发理成平头,班主任也把此事通知了家长。放学后,李明在妈妈的督促下理了头发。回家后,李明愤愤不平,在朋友圈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迷茫(李明):真倒霉,怎么来到这所学校上学了。本来头发不长,可学校非要让我理成平头,傻傻的,一点也不好看。学校领导也太不跟潮流了!留个稍微长一点的、

12、有个性的头发不是挺好吗?真不想在这儿念书了!破学校!超人:说得好!鼓掌!赞赞赞赞赞赞赞赞小不点儿:我真同情你,前两个礼拜我的遭遇跟你一样一样的,唉!真是的,为什么要理发呀!棒棒糖:学校确实有些麻烦,总是要求理发,但这是为了让我们统一标准,不要攀比,每一所中学都是这样要求的,老师是为我们好。不一样的烟火:这个学校事儿真多。我小学的时候头发一直很酷的,也没怎么样呀?超人小不点不一样的烟火:忍着吧,这是学校的规矩,得遵守。你要是不 为了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交友观,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出示了以下材料: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大意是有益的朋友有

13、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问题:看了李明的朋友圈回复,如果从以上四位同学中选择一位作为自己的朋友,你会选择谁呢?请结合他们的回复和老师的材料简要说明理由。7(16分)阅读我的老师,完成各题。我的老师魏 巍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

14、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

15、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都不由得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现在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喽!”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安慰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

16、一封信鼓励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迷迷糊糊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

17、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在原校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1)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狡猾”的含义。(2)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和蔡老师之间的故事,请参照下面示例给每件事拟写恰当的小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教跳舞 教读诗歌看老师写字 (3)本文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师生之情,请从蔡老师和“我”的角度分别选择一个句子,从修辞方法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

18、析。有关蔡老师的句子: 相关赏析: 有关“我”的句子: 相关赏析: (4)文中有不少直接抒发对蔡老师感情的语句,你会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呢?请从文中三处划线语句中任选一句抄下来,结合语境从重音、语速、语调等方面对这句话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句子: 朗读设计: 理由: (5)四十年后,本文的作者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了。假设这时的作者再次见到蔡老师,你觉得他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情节和对我的影响)替作者写下来。(150字左右)五、写作(共2小题,满分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8(40分)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

19、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将题目或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9升入初中已经两个多月了,相信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新朋友,他(她)给你怎样的印象?请以“我的新同学”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请将题目或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018-2019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运用(共1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

20、8分)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_倾盆瓢泼,_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

21、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yn()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m()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严冬莅临(wi)B炎冬咄咄逼人(du)C蜜情莅临(l)D密情咄咄逼人(du)(2)对文中加粗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化”字第三笔是竖弯钩“访”的最后一笔是撇B“化”字第三笔是撇“光”的第一笔是点C“仍”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D“仍”的

22、第四笔是撇“光”的第一笔是竖(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A时而时而B既不又不C不是就是D一边一边(4)对于文中划线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降临神出鬼没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冬天雨水减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之情。C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带给人们温暖、湿润的感觉,表现了人们对冬雨的喜爱之情。D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远望的冬景比作木刻画,写出了雨后田野明净、朴素的样子,表现了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分析】选段出自雨的四季,描写对象是冬天的雨,

23、作者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细致生动的刻画了冬雨的情态,表现了作者的冬雨的喜爱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yn”写作“炎”。“莅”读作“莅”,“m”写作“蜜”。故选:C(2)本题考查字形。化的笔顺是撇,竖,撇,竖弯钩。访的笔顺是点,横折提,点,横,横折钩,撇。仍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光的笔顺是竖、点、撇、横、撇、竖弯钩。故选:D(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关联词语。根据语义可知,两个空白后的内容是冬雨不会呈现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没有先后,是并列的关系。所以此处应用的关联词语是“既不”和“又不”。故选:B(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第四句可知,这句话把远望的冬景比作木

24、刻画,明显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可知,这处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冬雨过后田野里的明净与朴素。突出了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故选:D答案:(1)C(2)D(3)B(4)D【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二、古诗文阅读(共

25、3小题,满分20分)2(5分)默写(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4)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让人在肃杀的秋景中看到了一抹暖色。(5)“思乡怀人”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既表达了思乡之情又寄托了对饱经战患的人民的同情。此外,表达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写出连续两句)【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解答】答案:(1)山岛竦峙(重点字:

26、竦)(2)学而不思则罔 (重点字:罔)(3)博学而笃志 (重点字:笃) (4)小桥流水人家(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掌握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3(6分)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各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初读闻王昌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可以从诗中“子规

27、”等词语感受到诗人因友人远谪而黯淡凄楚的心情,从“愁心”“明月”等词语又能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 牵挂之情。(2)细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就会发现这两句写景饱含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请发挥想象,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3)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

28、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

29、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解答】(1)本题考查表达的感情。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这两句诗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先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再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在一起,语言要优美。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

30、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3)本题考查积累的送别诗。在初中学过的送别诗很多,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从这些送别诗中选取句子,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等。答案:(1)杨花 子规 龙标 五溪 夜郎 任意一个即可。关切同情 牵挂 思念等 理解正确,任意一个即可。(2)李白伫立江边,久久凝望着友人乘坐的一叶小舟扬帆而去。远去的小舟逐渐模糊,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水天相接之处。(3

3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 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译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

32、、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4(9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

33、:“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罢:停止。(选自战国策魏策)(1)下列词语中的“期”与“与友期行”一句中的“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遥遥无期B不期而遇C计日可期D不期今日得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待君久不至,已去。是日,饮酒乐,天雨。(3)同学们在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这句话时,对第一个“君”的解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翻译成“您”,另一种认为翻译成“你”。你认为哪种翻译更符合文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甲】文中的客与陈太丘“期行”,却“日中不至(过中不至)”,且“对子骂父”,因此被元方驳斥;

34、【乙】文中“魏文侯与虞人期猎”,在“是日,饮酒乐,天雨”,众人劝阻的情况下,他执意“(往)身自罢之”,最终魏国逐渐强大起来。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做人应该守信。(前两空用原文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分析】【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

35、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与友

36、期行: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A不同,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期:期限;B相同,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期:约定。C不同,计日可期:可以数着日子等待。 形容为时不远。期:期待、等待。D不同,不期今日得会。没有想到今天能够遇到。期:预料;料想。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至:到。去:离开。句意:(家父)等您很久,您却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37、。重点词:是:这。雨:下雨。句意:(到了)这一天,魏文侯喝酒兴致很高(酒喝得很高兴),天下起了雨。(3)本题考查对敬辞的理解能力。能理解敬辞的用法,从“您”和“你”的区别,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即可,答案不唯一。(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甲】中的客“日中不至(过中不至)”均为不守信的行为。【乙】中的魏文侯在“天雨”的情况下还“身自罢之”,足见其诚信。两文共同的主题是守信,从“守信”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答案;(1)B(2)(家父)等您很久,您却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到了)这一天,魏文侯喝酒兴致很高(酒喝得很高兴),天下起了雨。(3)【答案示例1】翻译成“您”更好。因为“您”(或者君)

38、是尊称。表现了元方知书达理(有礼貌,有教养),更符合文意。【答案示例2】翻译成“你”更好。因为用“你”指代对方,无敬意,客人迟到,“对子骂父”,元方很气愤,用自己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表现了元方的“方正”,更符合文意。(4)“日中不至”或者“过中不至”。(往)身自罢之做人应该守信。【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满分

39、7分)5(7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1)语段中的“她”指的是 阿长,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知道,文中的她除了有使我“不大佩服”的事外,还有令我心生无限敬意的事是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2)上面语段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作品里还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任选两个,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上面语段涉及到的人物除外)。【分析

40、】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积累作答。从材料分析可知语段中的“她”指的是长妈妈,她给“我”买过绘图的山海经。(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人物形象。可从学过的有印象的人物来分析。从材料分析可知语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面的人物除了长妈妈外,还有以下几个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

41、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答案:(1)阿长(长妈妈) 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2)朝花夕拾答案示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藤野先生这个人物,他为鲁迅先生认真修改讲义,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所以我对他印象深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衍太太这个人物,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她是一个心术

42、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人。【点评】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5分)6(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的同学组成了新的班集体。为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班级组织了“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了有关朋友的材料。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一】 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称为“人伦”。先儒指出,在人伦中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其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五伦之中,“朋友”

43、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或是限定它,它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就字源说,在中英文里“友”字都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材料二】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以上两则材料讲述了哪些交友之道?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写出两条即可)(2)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内容,推断

44、下面链接材料中管宁与华歆断交的原因。【链接材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王宁同学在活动中负责搜集关于朋友的对联,他想考考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对联故意弄乱了一部分。请你把下面词语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把对联整理出来。上联:交友下联:己短当克 应学 人长 处事(4)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一起“突发事件”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事件回顾:周一下午,学校统一检查学生仪表。初一(1)班的李明因为头发长而扣了本班的分,德育处的老师要求他按学校的规

45、定把头发理成平头,班主任也把此事通知了家长。放学后,李明在妈妈的督促下理了头发。回家后,李明愤愤不平,在朋友圈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迷茫(李明):真倒霉,怎么来到这所学校上学了。本来头发不长,可学校非要让我理成平头,傻傻的,一点也不好看。学校领导也太不跟潮流了!留个稍微长一点的、有个性的头发不是挺好吗?真不想在这儿念书了!破学校!超人:说得好!鼓掌!赞赞赞赞赞赞赞赞小不点儿:我真同情你,前两个礼拜我的遭遇跟你一样一样的,唉!真是的,为什么要理发呀!棒棒糖:学校确实有些麻烦,总是要求理发,但这是为了让我们统一标准,不要攀比,每一所中学都是这样要求的,老师是为我们好。不一样的烟火:这个学校事儿真多。我小学的时候头发一直很酷的,也没怎么样呀?超人小不点不一样的烟火:忍着吧,这是学校的规矩,得遵守。你要是不 为了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交友观,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出示了以下材料: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