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09.87KB ,
资源ID:8874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887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语文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语文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学案(含答案)

1、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诵读这三首词,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三首词。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任务情境: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了我们的心间。长长短短间,淋漓尽致地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宋词有一种外在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让我们走进宋词,感受其中的羁旅之思、离恨之苦、国破之恨、家亡之仇,体会其中高超的表达技巧。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词,理解大意1诵读全词,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

2、韵脚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下面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在处填入相应的内容。答案惊拍卷追慕英雄年轻潇洒壮志难酬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作者是如何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答:_答案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

3、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加点的动词有怎样的表现力?答:_答案(1)正面描写雄奇景色。仰视石,俯瞰涛,平看浪花。“乱石”绘形,“惊涛”绘声,“雪”绘色,意态纵横,有声有色。(2)“穿”表现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拍”表现波涛汹涌奔腾,“卷”表现波涛翻卷形成浪花的浩大气势,惊心动魄。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_答案“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江山无比热爱和赞

4、美的感情。“一时多少豪杰”引出下阕对英雄豪杰周瑜的赞美。这两句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表现了周瑜怎样的形象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答:_答案(1)雍容闲雅,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2)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反衬的表现手法。“灰飞烟灭”比喻兼夸张,以曹军的惨败反衬周瑜的战绩和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借此抒发对英雄建功立业的仰慕之情。5登临赤壁,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周瑜?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1)原因:作者用周瑜来与自己作对比。周瑜年轻有为,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作者联想到

5、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坎坷不遇,徒有报国之志,因此就发出了“多情应笑我”的感慨,语似轻淡,意却沉郁。(2)抒发了作者渴望报国却报国无门的惆怅,对自己年近半百却功业无成的感伤。6本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相关链接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

6、的”。答:_答案上阕: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作者心中。下阕: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郎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了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

7、无成。任务活动三比较异同,拓展阅读1阅读课文以及下面这首词,思考后面的问题。满江红赤壁怀古南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注,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曹瞒,曹操的小名为瞒。(1)这两首词虽然都是借古抒怀之作,但两词所抒发的思想情怀却有所不同。苏词抒发了_,戴词则抒发了_。答案(苏词)作者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感慨(戴词)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慨(2)两首词在塑造周郎这一人物形象上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同:都突

8、出表现周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将军形象。(或:都重点表现周瑜是一个年少有为的军事统帅形象)异:两词的写法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苏词着墨多(从其服饰、神态、动作等方面具体描写,既正面描写,又侧面烘托),重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儒将(英气勃发、儒雅潇洒、指挥若定的青年将军)形象;戴词着墨少(对周瑜在大战过程中的形象缺乏具体的刻画),仅用“气吞区宇”四字高度概括地(笼统地)写出他的英雄气概。2阅读课文以及下面这首词,思考后面的问题。雨霖铃北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9、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宋人俞文豹这样评价柳永和苏轼两人词作的不同特点,前者“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后者“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句一直以来为人们所称道,它们所营造的意境,表现了柳、苏二人截然不同的风格。试分析这几句营造出的意境和展现的不同风格。答:_答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推想酒醒之愁,择取最能表现离愁的景物杨柳、晓风和残月组成画面,营造出凄清冷寂、令人低回怅惘的意境。形象地

10、表现了柳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唱的婉约风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伟大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豪迈奔放,气势恢宏。(2)李白曾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古人常将愁绪寄托于酒。这两首词也都提到了酒:“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一尊还酹江月”。那么这两首词中,词人借酒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愁绪?答:_答案柳永:离别饯行,举杯无绪,醉酒可让人暂时忘却悲伤,但酒醒后的孤寂冷清更让

11、人不堪忍受。词人借酒表达了伤心、留恋不舍的离别愁绪。苏轼:举杯对月吊古伤今,周瑜年少有为,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词人不免产生人生如梦的消极慨叹。附:学习资源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词人、诗人、书画家。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中进士时21岁,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大赦北

12、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追谥“文忠公”。在诗方面,有作品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等;在词方面,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在书画方面,擅长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2)作者延读文赤壁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

13、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

14、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

15、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

16、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

17、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点评文章开篇,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表达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承上启下,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发配来黄州,因了“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而变得超然旷达。文章最后说,苏东坡在文赤壁也打了一场胜仗,揭示了主旨:赞扬苏东坡面对命运捉弄的豁达情怀。2文化常识宋词按其风格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比较狭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其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

18、秦观、周邦彦、姜夔等。豪放词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内容上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3背景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名篇。他来黄州前曾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尽管政治上很失意,可苏轼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境的集中反映。本词格调豪壮,与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4名家点评(1)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金、元之

19、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2)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人生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清代学者黄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词,理解大意(一)诵读词韵1诵读全词,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0、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初步理解2下面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缨无门壮志难酬答案孙权汲取教训3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答:_答案本词的上阕,词人主要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怀想与仰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时不我与,英雄难觅”的隐伤之情。下阕,词人讽刺了当朝者冒进轻敌的思想,同时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

21、,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这首词上阕写孙权、刘裕两个人,词人通过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这样安排?答:_答案(1)这两个人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作者借此表达出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2)上阕在塑造这两个人时,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

22、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2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人物典故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答案人物典故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权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英雄、风流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刘裕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刘义隆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拓跋焘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

23、,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可堪表达了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凭谁问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3.本词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对比目的作用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用廉颇的遭

24、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答案对比目的作用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任务活动三比较异同,拓展阅读对比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

25、京口北固亭有怀,思考后面的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注这句话是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语,全句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即汉末群雄之一的刘表,有三子,但都没能将其父的基业发扬光大。(1)这两首词在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答:_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对三国英雄孙权的敬慕,表达了词人渴望像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

26、情。这两首词都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都注意化用古人语言,活用典故成语,借古讽今。不同点:永遇乐颂扬了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讽刺了刘义隆急躁冒进,上下阕形成对比;而南乡子则用三问三答来表达情感与思想。(2)这两首词都用到了问句,各自有何作用?南乡子中的两个感叹句有何作用?答:_答案永遇乐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为赵国效劳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一旦被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的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

27、功,最终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报国无门,辛弃疾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他的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南乡子的上阕用了两个问句,“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让人深思。“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这里的问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词的下阕结尾处同样有一个感叹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之子一类的废物,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

28、强的时代的呼声。(3)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何不同?答:_答案永遇乐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南乡子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附:学习资源1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2)作者延读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

29、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

30、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

31、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水龙吟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辛词比其他文人之词更深一层的不同,是

32、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脑海中,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

33、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有删改)点评作家梁衡凭借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智慧、独到的视角,对辛弃疾作了如此独特而又耐人品味的解读。文章概述了辛弃疾不平凡的一生,通过对其词的解

34、读,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深刻比较,剖析了辛弃疾成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根本原因。历史的动荡、时代的磨炼、庸人的排挤使他的武途不通、政路难行,他只能填词,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倾诉于笔端,把自己满腹的惆怅寄托于栏杆,把自己无边的寂寞抒发给鸥鹭。2背景展示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他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3名家点

35、评(1)此词集中不载,尤隽壮可喜。朱文公云:辛幼安、陈同甫,若朝廷赏罚分明,此等人皆可用。南宋文学评论家罗大经(2)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明代文学家杨慎(3)典故一经其手,正不患多。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卓人月声声慢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词,理解大意(一)诵读词韵1诵读全词,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36、,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拨该词押的全是入声韵,入声的急而短的特点与全词表达的愁怨之情相切相合。(二)初步理解2本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它包含了怎样的丰富内涵?答:_答案愁。这种“愁”,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这首词开头三句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词人心中哪些清愁哀怨?答:_答案(1)开头三句运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心中的清愁哀怨,奠定了全词哀伤愁苦的基调。(2)“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的空虚,若

37、有所失;“冷冷清清”写词人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词人的心情之悲怆。2结合全词,说说如何理解“三杯两盏淡酒”一句中的“淡”字。答:_答案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词人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一个“淡”字,表明词人晚年的境况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怎样理解?“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答:_答案“雁过也”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常常见到的,所以说“旧时相识”。“雁”是信使,它让词人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词人心中的无限凄凉。如今

38、,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是人非,更感绝望和悲哀。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虽然人不摘花,花也当自萎;及花儿已损,则更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出词人惜花将谢的情怀。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对词人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答:_答案(1)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伤、愁思的象征。这几句渲染了满目凄凉、满耳

39、苦雨声的凄苦的气氛。(2)作用:这样的气氛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对词人抒发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6古人写“愁”多化抽象为形象,如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也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声声慢的结尾为什么不将“愁”形象化地表现出来?答:_答案独辟蹊径,不言愁如何多,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概括得尽,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巧妙又不落俗套。任务活动三比较异同,拓展阅读1对比阅读

40、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思考后面的问题。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注这首词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外出游学之时。(1)这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选取的意象有何不同?答:_答案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惆怅,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这两首词除了都选取了酒、黄花、风、黄昏四个意象之外,醉花阴还选取了瑞脑、重阳两个意象,声声慢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的典型意象。(2)这两首词的意境有何不同?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何不同?答:_答案醉花阴呈现的

41、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醉花阴表达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多白描;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手法。2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李煜的虞美人,思考后面的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这两首词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的意象各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声声慢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特点:凄苦落寞。虞美人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一江春水。特点:愉快华美。(2)为什么不一样的意象都能表达愁苦的心情,不一样的意象能达到共同的表达效果?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