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本基础知识。(12分)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屈辱到崛起、从 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 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 ,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A. 积重难返 倍受 栉风沐雨B. 积贫积弱 备受 栉风沐雨C. 积重难返 备受 风雨飘摇D. 积贫积弱 倍受 风雨飘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积重难返:
2、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第一处,从“屈辱”到“崛起”,可以知道前面是叙述中国曾经的状况,后面是现在的情况,如使用“积重难返”则不合语境。备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第二处,从语境来看,应是强调当初所受磨难的范围,应使用“备受”。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备受”和“倍受”,前者说“备”,是从范围的角度而言,后者说“倍
3、”是从程度的角度而言。(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比如“积贫积弱”和“积重难返”,后者言“难返”,这与语境中 后来的“独立富强”矛盾。(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2.把下列句子补充到文段空缺处,使文段语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独创“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如果用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_,所以追随者众多。_;_。_,_。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
4、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骨气端翔,光英朗练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文段围绕着“谭鑫培与杜甫在精神上的共同点”这一话题展开。解题时要注意上下句关联。句是杜甫诗歌风格的特征,应紧承上句“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句是“所以追随者众多”的原因解说;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两者风格相似的具体阐述;句与句的顺序由句中的“悲凉与苍劲”决定;句的顺序由关联词“只有,才”确定。由此即可确定答案为D项
5、。3.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抽象的“有思”的杨花,化作了一位有生命的春日思妇。B.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中落花、微雨渲染着离情的缠绵,双飞之燕反衬着独立之人的惆怅难堪。C.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中“彩云”采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穿着彩衣的歌女,此处代指艳装的小蘋。D.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结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以物拟人,塑造出为相思所苦的女词人的憔悴形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
6、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结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以物拟人”错,这里用的是比喻手法,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故选D项。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华山之阳(山的南面) 舍于其址(筑舍居住)摄衣而上(撩起) 力能扛鼎(举起)B. 其文漫灭(模糊不清) 有怠而欲出者(懒惰无力)愀然
7、而悲(忧伤的样子) 时不利兮骓不逝(流逝)C. 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 羽衣蹁跹(轻快飘动的样子)D. 无物以相之(帮助) 辟易数里(退避)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乌江亭长舣船待(使船靠岸)【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中,B项逝的意思是奔跑。故选B项。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道山亭记(北宋)曾巩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粵
8、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陋多阻,岂虚也哉?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
9、。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
10、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相属无间断 属:连接B. 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累:连续、接连C. 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D. 非生而习水事者 习:习惯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列于中国,始并为闵中郡 愿为诸君快战B. 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 夫夷以近C. 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 余于仆碑D. 其状若蚓结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1)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2)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8. 根据选文第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赞赏程公修筑道山亭的原因。【答案】5. D 6. B 7. (1)山上多大树,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艺精湛的。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观又特别壮丽。(2)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 8. 揽山水之胜;寄寓欢乐;忘掉闽中的险恶与偏远;提升思想境界。【解析】
12、【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中,D项错,习的意思为练习。故选D项。【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A项为,成为;为了。B项以,且,表并列。C项于,从;对于。D项其,它的,自己。故选B项。【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
13、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1)句中,桀,大;矜,夸耀;丰,使动用法,使宽敞。第(2)句中,以,因为;新,前为改造,后为革新;余功,公事之余的时间。【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先从文中找关键句子,然后概括。本题中,“其山川之胜”,揽山水之胜;“以寓其耳目之乐”,寄寓欢乐;“非独忘其险且远”忘掉闽中的险恶与偏远;“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提升思想境界。【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14、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闽,原来隶属于周朝,到秦时,开辟了这方土地,列入中原,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道。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当中,而山相连没有间断,接连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城)的四面望去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山坡
15、像攀援着粗绳登上,有的垂直挂在山崖上像一丝头发,有的小路蜿蜒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路旁)都有石刃从峭壁上刺出,要看准了脚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举步。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还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很少不被绊倒的。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行在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旋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船逆行而上或顺流而下时,要善于利用水势,稍微有分毫差错,即刻船破溺水。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闽地水陆两路的艰
16、险就是这样。汉代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地方空着,大概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 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对闽地来说是土地的中部,就是所说的闽中。它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离四面的山都很远,而闽江就在它的南边,大海就在它的东边。城内外都有路,路旁有小河,小河可以沟通大海,船载的人和货物昼夜都可以聚集在家门。山上多大树,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艺精湛的。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观又特别壮丽。城中有三座山,西边的叫闽山,东边的叫九仙山,北边的叫越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沿着山势,佛教、道教的庙现有数十上百处,
17、它那宏伟奇异绝然不同的形状,也许已经用尽了人工之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主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耸处,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胜景,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不用走离竹席就尽可观望四面景色。程公认为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赢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由于道路险远,所以做官的常怕到此任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筑亭,用来寄托他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它路远而险峻,又将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尘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壮阔啊! 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他一年以后就改任广州知府
18、,随后又赴任诛议大夫,接着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现在担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师孟。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9. 诗歌后三联未出现“雨”字,但每联均与“雨”有关,请分别简要说明。10. 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9. 颔联,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颈联,江岸之远树,栖身于雨幕;海门望而不见,自然也看不见行人,倍感凄楚。尾联,“散丝”,即雨丝。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19、 10. 直抒胸臆。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相送情无限”,直抒别情之无穷无尽。比喻。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既增强了情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使得送别之情更为浓重。【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
20、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本题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
21、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所以诗歌后三联未出现“雨”字,但每联均与“雨”有关。【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
22、表达效果。本题中,尾联的意思为: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
23、。【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多事”“尽情”“喜”“惊”,可以体会作者的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24、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岛烟湖雾”。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
25、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2)布衾多年冷似铁, 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最爱湖东行不足, 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_。(曹操观沧海)(5) 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6)
26、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_。(诗经秦风蒹葭) (7)_,于我如浮云。(论语)(8)成事不说, _,既往不咎。(论语)【答案】 (1). 欲渡黄河冰塞川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 绿杨阴里白沙堤 (4). 山岛竦峙 (5). 萧关逢候骑 (6). 在水之涘 (7). 不义而富且贵 (8). 遂事不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背诵古诗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机械记忆;重点记忆生僻字、同音字、难写
27、字、形近字。重点字有:渡、裂、堤、竦峙、萧、候、涘、遂、谏。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八千岁汪曾祺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
28、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賭,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件事轰动全城。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
29、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莱,有时放两块豆腐。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他还很风雅
30、。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有一匹乌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乌骓也带来。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八舅大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宋侉子只好苦笑。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
31、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八千岁说:“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做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看开一点。”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
32、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八舅大爷接到命令要调防。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赵厨房到八千岁的米店买米,八千岁就问:“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啊?!”“你没事过来瞧瞧。”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这是吃我哪!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概不做保”“僧道无缘”的字条刮下来。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等,把老蓝布换了下来。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账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有删改)12. 下列对
33、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B. 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他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凸显此人的无耻霸道,行为不堪。C. 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彼此了解、相互信任。D. 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13. 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14.
34、 请简要分析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答案】12. A 13. 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信;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八千岁的吝啬刻板;主题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小说的主题。 14. 含义:体现了八千岁人生哲学的改变,对自己的吝啬、冷漠有了一定的反省。艺术效果: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人物情感表现上,表现了八千岁对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强烈愤慨,情感不再麻木;思想内容上,以八千岁的性格转变映衬时代变迁的讯息,深化了作
35、品的主题。【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中,A项“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错,文章的主线应是八千岁个人的人生境遇和命运变化。故选A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分析次要人
36、物的作用,一般来说,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他衬托主要人物。从内容上,有突出小说主题的作用。作答本题,应从宋侉子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在写作技巧方面的特点以及凸显主题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从情节上看,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让儿子找宋大伯,才有了宋侉子劝八千岁拿出钱来救他自己,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角度看,宋侉子的豪放通达,与八千岁生活节俭,精打细算,吝啬冷漠形成对比。宋侉子与八千岁之间的信义,宋侉子与八舅太爷之间的假意相待,敷衍应酬,表现小说主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理解题干中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结
37、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本题中,通观全文。之前的八千岁“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又是放两块豆腐”,结尾却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他的这种改变,实质上是他性格的改变。随着他的经历变化,他的自私、吝啬、冷漠有了改变,并对自己有了一定的反思。这突然的转变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也表现了八千岁对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强烈愤慨,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逝去,不是升斗小民能看清的,但他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那种动荡,而作品的主题也因这短短一句话得到了深化。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使万物变得可爱英雪莱诗的确是神圣之
38、物。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同时又是知识的圆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学都要涉及的东西,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之根和花朵。倘若没有诗,那么什么能成为我们尘世的安慰,什么又是我们对天国的希冀呢?诗不是推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不能说:“我要写诗。”即使最伟大的诗人也不能这样说。创作状态中心灵的力量是内发的,而我们的天赋无法预见它的来去行踪。即使这种力量能长久保持它原有的纯洁和力度,谁也无法预测它的结果将如何伟大,然而创作一旦开始,灵感亦渐消失;因而,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值得夸耀的诗篇,可能只是诗人最初构想的一个淡淡的影子,有人声称最优美的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我愿求助于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对这一点作出评判。创作
39、上的埋头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细刻,一向为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我们这样的理解更为正确:这不过是提醒作家注意灵感来的瞬间,在没有灵感之时,作家就得用这种传统、常规的手法对灵感的空白进行补缀,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体构思,这一点,我们有诗人本人的话语为证,因为他曾说缪斯注已向他“口述”了这首“未曾预想的诗歌”。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腾起快乐与庄严。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憾和惆怅中,我们依然
40、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中。缪斯的到来,仿佛一个更为神圣的天性渗透到我们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脚步好似一阵掠过海面的风,当波浪平静之后,它也消失了踪影,只剩下层层细沙铺满寂静的海滩。这一切以及类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处于这种状态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种低级粗俗的欲望。在本质上,美德、爱情、友谊、爱国主义等炽热的感情正是与这些快乐的感情相联的,只要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诗人不仅是感情细腻的精灵,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一切,他们还要饱蘸这来自天国的瞬息即逝的颜色来渲染他们所体味的一切。一个单词,一个笔触,在写景或抒情中都会扣向人们沉醉中
41、的心弦,从而在那些曾体验过这些情感的人们当中,唤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的往昔的意境。就这样,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它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然后,把它们送往人间,给人类带去快乐的喜讯。诗使万物变得可爱。它使美的东西锦上添花,使畸形的东西变得美丽;它使狂喜与恐惧、悲伤与快乐、永恒与变幻缔结姻缘;在它柔和的压力下,势不两立的事物变得彼此相容。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种形态的生活都获得一种神奇的同感,变成了它所呼出的灵气的化身。它揭开了世界平淡无奇的面纱,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选自西方文论选,有删改)【注】缪斯:希腊神
42、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文中代指灵感。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是神圣之物,既是知识的核心,又覆盖所有科学领域和思想体系,可以给尘世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B. 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作家就得埋头苦干精雕细琢,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C. 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D. 诗能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诗是神圣之物的观点并阐述了理由。
43、开门见山,让读者迅速把握文章内容。B. 第二段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灵感的特点并分析勤奋和学习的作用。C. 第三段作者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来论证每个人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D. 文章第四段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总结收束全文:诗使万物变得可爱,照应文题。17. 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答案】15. B 16. B 17. 审美功能:能提高所有事物的审美价值;记忆功能:记录快乐美好的心灵,唤醒美好回忆;愉悦功能:使人类快乐、精神和谐;升华人生的功能:使人高尚,使生活神奇而有灵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
44、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中,B项“作家就得埋头苦干精雕细琢”过于绝对,文中“创作上的埋头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细刻,一向为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我们这样的理解更为正确:这不过是提醒作家注意灵感来的瞬间,在没有灵感之时,作家就得用这种传统、常规的手法对灵感的空白进行补缀,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可知,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要埋头苦干,后文的“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体构思”更说明了“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值得夸耀的诗篇,可能只是诗人最初构想的一个淡淡的影子”。故选B项。
45、【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第二段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错,文中有“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的举例论证,并没有引用论证。故选B项。【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题目的基本意图,准确细致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从“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腾起快乐与庄严
46、。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憾和惆怅中,我们依然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中”“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种形态的生活都获得一种神奇的同感,变成了它所呼出的灵气的化身。它揭开了世界平淡无奇的面纱,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诗歌的美育功能。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履行经济责任方面,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实施创新驱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的生力军。2017年,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1998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的43%;第三届军民融合展上,民营企业参展的技术成果占总成果的69%。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方面,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483%的民营企业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513%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现有产品环保性能。多年来,民营企业一直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力,捐赠占比超过50%,最高时达646%。我国民营企业基金会已有677家,在全部企业基金会占比为78%。在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中,民营企业一直占最大的比例,超过国企、合资企业、外企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