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19.35KB ,
资源ID:8795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879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批评中的“偏见”韩传喜解读一部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学作品,批评者需具备深入文本内部的耐心与决心,更需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从而结构成一个合格批评者的审美能力。当下的文学批评比较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日大。与此同时,亦呈现出诸多不足,批评者及其论著反成为“批评的对象”。究其缘由,实为复杂,而其中,模糊并遮蔽了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并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的,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文学批评以文学创作为对象

2、,而二者均根基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如文学作品丰盈的想象与情感,文学批评充溢的理解与见识,无不带有写作者的心理偏好与价值取向。特别是文学批评,稍有不慎,便会卷入各种“偏见”的漩涡。文学批评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文学作品深入细致的解读这本是常识,如今却常沦为“笑谈”。不在少数的批评者没有耐心细致地阅读文本,更遑论深入地研读,有些人甚至未能完整地通读,便对作品分析指点,高谈阔论。亦有些批评者只读过一位作家的少部分作品,便窥一斑而论全豹。凡此种种,想不以偏概全,难矣。其阅读的“偏狭”极易导致其批评流于空泛及至虚幻,甚至变成虚言相因的伪学术。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现实生活的独特发现和个性书写。每个作家对世界的

3、发现,必然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以及随之而生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而在具体表现时,又自然会融入作家的丰富想象与主观偏好,加之各种表达形式与表现技巧的融会运用,因而其作品必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艺术样貌,并给批评者带来了多种解读与阐释的可能性。好的批评者的确对作品有自己的特异理解和特别判断,但这种理解和判断不应流于“一己之见”,更不应流于主观臆断和硬性阐释。常见一些批评者,会将个人的既有情绪,带入对对象的解读和阐释中:因不喜欢一个作家,进而不喜欢其作品;因袭对作家固有的印象,而评论其全新的作品;因个人的情感因素,而脱离作品进行极端自我的评价等等。当然,不应排除“偏见”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形态。当批评的

4、对象过于复杂,难以概括,必然会在众多批评者之间,形成“差异化”理解与“多样化”解读,此时,当然不能因强调“共识”,而减弱对批评对象的全面而丰富的阐释。此外,诸多有自己独特见识与新颖见解的批评者,也会从各自的视角,进行“只眼独具”的解读与“蹊径独辟”的阐述,时常呈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给人以独到的启示。它们极有可能在众声喧哗当中,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经过时间的淘洗,随着认知的拓展,这种“偏见”有的终会获得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可。而此种“偏见”当然越多越好。它能够打破人云亦云、众口同辞的固有格局,引发文学界真正的思考与辩证的认知,把真正的好的作家作品甄别出来,把文

5、学批评引向全面和深入,从而引导甚至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从此意义而言,“偏见”也有其可深思细究之价值。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读内涵丰厚的文学作品,要求批评者具备深入文本内部的耐心与决心。B. 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是合格批评者必须具备的。C. 当下文学批评呈现出数量多影响日大的繁荣,与此同时,也呈现出诸多不足之处。D. 批评者及其论著成为“批评的对象”缘由复杂,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看待问题比较全面辩证,看到了当下文学批评的繁荣和不足,重点探讨了后者。B

6、. 作者在论述文学批评存在不足之处时,也举例论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相同之处。C. 文章谈及文学批评中“偏见”出现的原因,并明确表达了对“偏见”的批判态度。D. 文章强调批评者可有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但不应流于“一己之见”、主观臆断和硬性阐释。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批评离不开批评者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细致解读。没有深入细致的解读,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B. 文学批评以文学批评为对象,根基于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一定要慎重,否则会卷入各种“偏见”的漩涡。C. 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现实生活的独特发现和个性书写,自然作品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艺术样貌。D. 有的“偏见”

7、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最终必定会获得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可。【答案】1. D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D项,“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错误,文章第二段是说“模糊并遮蔽了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并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的”,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而不是“批评者及其论著成为批评的对象”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

8、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C项,“明确表达了对偏见的批判态度”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对偏见持明确批判态度,最后一段“从此意义而言,偏见也有其可深思细究之价值”,可见是对“偏见”的辨证分析。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中,D项,“有的偏见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最终必定会获得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可”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倒数第二段是说“它们极有可能在众声喧哗当中,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经过时间的淘洗,随着认知的拓展,这种偏见有的终会获得有识之士的

10、普遍认可”,文中是说“极有可能”“这种偏见有的终会”,选项“必定会”过于绝对。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

11、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

12、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1期)材料二: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中心城区面积(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私家车出行比例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状况北京6681777423%63138.7%重度拥堵上海66

13、41705625%68336%重度拥堵首尔6051508769%109820.9%轻度拥堵东京6271452562%270514.7%轻度拥堵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材料三: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

14、,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3月19日)材料四: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但过犹不及,过度的人口资源聚集,带来宜居度和各种边际效用下降,问题由此而生。21世纪的北京,繁华前所未有,却受到“大城市病”的困扰,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

15、揽全局,为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望闻问切、全面谋划,推动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国探索。“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摘编自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国探索,新华网2017年9月18日)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北京、上海相比,首尔、东京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偏低,而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较高,这可能是其交通拥堵程度相对较低的原因。B. 首尔、

16、东京中心城区面积与北京、上海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优势明显,较强的公共交通运力使得几乎没有人选择私家车出行。C. 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和孟买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和孟买,就能证明这一点。D. 北京、上海全市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低。B. 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

17、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小城镇。C. 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虽然没有损害城市的独特性,但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D. 只要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不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就能根治“城市病”,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有机体。6. 面对“大城市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A 6. (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

18、人城和谐;(5)调整转移城市功能,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图表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题中,B项,“较强的公共交通运力使得几乎没有人选择私家车出行”错误,从图表一来看,首尔私家车出行比例是20.9%,东京私家车出行比例是14.7%,只能说选择私家车出行的相对于北京和上海要少,不能说“几乎没有人”。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19、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题中,B项,“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错误,从文中来看,“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C项,“一些城市虽然没有损害城市的独特性”错误,材料三说的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千城一面”就

20、损害了城市的独特性。D项,“只要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不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就能”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要避免大城市病,只做到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是不够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只要不再就能”无法构成充分条件关系。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面对大城市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然后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再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根据材料二的标题以及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从材料二图表和材料三内容来看,人口分布失衡,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

21、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从材料四来看,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等。考生可以针对这些表现或原因给出对策。然后还可以从四则材料中找到如下缓解“城市病”的策略:如材料一“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如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人口均衡分布,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减少拥堵;如材料三,“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

22、是城市发展的归宿”;如材料四“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

23、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瞎眼猴王悟空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找到工作了。没有工作的悟空就经常到处闲逛。这天悟空又出来闲逛,看到一个艺人在耍猴,猴很有趣,时而翻跟斗,时而给人作揖,末了还捧着个盘子讨钱,于是便有很多人往盘子里扔硬币。硬币落在盘子里清脆的声音,悟空听着很悦耳。悟空想,我本是猴王,若去耍猴,准保比这艺人耍的要好,赚的更多。不过就在悟空正要去耍猴的时候,师傅唐

24、僧来了。唐僧西天取经后,便到老虎岭县当县长,这次来找悟空,正是请悟空前去辅佐的。悟空说,我又当不来官,师傅莫不是看我没工作,想照顾我一口饭吃,我可不要让别人说我是吃闲饭的。唐僧说,悟空,你有火眼金睛,好官坏官,你一看便知分晓,去耍猴,可惜了这本领。悟空听唐僧这么一说,便随唐僧来到老虎岭县,专门负责暗访官员的廉政情况。要说悟空火眼金睛,那可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出来的,这一点不光地球人,就连天上的神仙都知道,一点都不含糊。按说悟空没查案的本事,可悟空的眼睛毒,谁是好官谁是贪官,他用眼睛一瞄,便知分晓。只要是贪官,在悟空的眼里,那便是妖,只要悟空说这官是妖,准能查出官的贪赃枉法来

25、。有一次悟空在唐僧办公室,看到一个乡长来汇报工作,等这位走了以后,悟空就对唐僧说这乡长是妖。唐僧说,不会,这乡长可是县里的廉洁的典型呢。悟空说,我说是妖就是妖,不信就派人去查。唐僧便派人去查,这一查,还真就查出乡长贪污几十万的事情来。还有一个工作很不错的局长,还是劳动模范,县里几个大的工程都是他负责的,悟空也说这局长是妖,这回唐僧没有再怀疑,派人一查,也查出局长受贿上百万的事情来。唐僧对悟空的工作很是满意,于是经常带悟空外出,不但外出工作带着悟空,就是应酬也带悟空一同前往。有一次悟空又随唐僧去赴宴,请客的是一个姓朱的局长,唐僧说这朱局长是八戒的远房侄子,可悟空一眼就看出来朱局长是妖。悟空是个疾

26、“妖”如仇的人,酒宴一散就告诉了唐僧。唐僧说,怎么可能呢,这可是八戒的侄子,八戒的侄子怎么可能是妖呢。悟空说,我说是妖就是妖,不信就派人去查。唐僧事后就派人去查了,可查来查去,就是没有查出问题来,不但没有查出问题,还查出这朱局长好多拒贿的事迹。唐僧便对悟空说,怎么样,我说朱局长不是妖吧。悟空也不解,说这不可能呀,我明明看出他是妖,怎么会查不出来呢?这以后悟空还见过这朱局长,还是一眼就看出朱局长的妖模样来,又去告诉唐僧,不过唐僧没有再答理他。后来又有一次,悟空找唐僧汇报工作,当时唐僧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悟空是个粗人,不懂礼节,推门就进去了,便看见一个官模样的人将一个信封塞进唐僧的口袋。官模样的人见

27、了悟空,匆忙就走了。悟空就问,师傅,这人是谁呀?唐僧说,是一个乡里的副乡长。悟空说,这人是妖。唐僧说,这人可不是妖,这人可是后备干部,我正准备提拔他当乡长呢。悟空就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唐僧,看得唐僧心里发毛。悟空说,刚才那信封里面是钱吧?唐僧说,瞎说,那是人家的汇报材料。悟空又说,是汇报材料你拿出来给我看看。唐僧不高兴了,怎么了?连师傅也要查吗?悟空不敢再吱声。在宾馆门口,悟空看到一人艺人在耍猴,猴很有趣,时而翻跟斗,时而给人作揖,末了还捧着个盘子向人讨钱。悟空看着,那艺人就成了唐僧,而他自己就成了那只被耍的猴。悟空拔下根猴毛,吹口气,猴毛成了一根针,悟空用针刺瞎了能识魔辨妖的眼睛后来,花果山

28、上便有了一只瞎眼猴王。后来,沙和尚千里迢迢赶到花果山。沙和尚问悟空为何要刺瞎自己的眼睛,悟空说,眼不见为净。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僧认为汇报工作的乡长不会是妖,唐僧的人“妖”不分是对西游记中原型性格的沿袭,有利于增进读者对本文人物的认同。B. “朱”局长是“猪”八戒的远房侄子,同音不同字,有一定的暗示性,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语言细微处的精雕细琢。C. “眼不见为净”的“净”字文末点题,既有对消除现实中贪污腐败的态度和决心,也包含着慨叹沙僧名为悟净却没有悟的唏嘘。D. 小说借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演绎新故事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讽刺,既吸引读者阅读,又

29、启发读者思考,构思精妙。8. 小说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表现手法妙在何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请简要分析文中孙悟空的心理变化过程。【答案】7. C 8. 孙悟空自身前后对比:他先是对世界信心满满,最后却自刺双眼,突出了社会有识之士对贪污腐败行为的痛心疾首。孙悟空与唐僧对比:孙悟空始终如一,坚守信念;唐僧却没有做到不变初心,通过两者对比,展示了为官者为官的现实复杂性,突出了悟空坚守正义的可贵。孙悟空与贪官对比:孙悟空表里如一,贪官们却时常伪装自己,赞扬了悟空精神,也能使读者感到治理贪污腐败工作的艰巨性。 9. 没有工作的时候,他觉得凭本事生存光明磊落,心情坦荡愉悦。跟随唐僧工作的初期,他很有

30、成就感,愈发坚信自己的能力。随着发觉唐僧的转变,他在是非对错和师徒情谊之间挣扎,既做不到视而不见,也做不到举报师傅,心理复杂纠结。再次看到耍猴一事之后,他刺瞎自己的眼睛,自认为眼不见为净,其实是一种绝望崩溃之后的无奈明悟。【解析】【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题中,C项,“态度和决心”错误,从文中来看,“眼不见为净”的“净”应是绝望后的一种解脱方式;同时“慨叹沙僧”属于无

31、中生有。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从题干的提问来看,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到使用对比的内容,明确对比的双方,再结合比较的点来分析效果。对比有如下几种类型:不同对象之间的对比,一个对象前后的对比,实和虚的对比,等等。首先找到文中涉及的对象,主要有孙悟空、唐僧、局长乡长等人,从孙悟空自身来看,当唐僧请他辨别贪官的时候,他是是充满信心的,而且“谁是好官谁是贪官,他用眼睛一瞄,便知分晓。只要是贪官,在悟空的眼里,那便是妖,只要悟空说这官是妖,准能查出官的贪赃枉法来”,但小说的最后却刺瞎眼睛,因为“眼不见为净”,悟空的变化表现出对社会上贪污行为的痛恨以及无法解决后的自我解脱;

32、从悟空和唐僧的角度来看,唐僧请悟空帮忙辨别贪官,这个时候的唐僧对贪官也是痛恨的,但在查处贪官的过程中,唐僧却变了,而悟空始终没有变,变与没变的对比突出悟空坚守正义的可贵,也表现出为官的复杂现实;从悟空和那些局长乡长那些贪官的角度来看,悟空只要看出一个人是贪官,他非常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这些贪官明明是贪官却伪装出正直的样子,如八戒的远房侄子,这一对比既赞扬了悟空的精神,同时也揭示出治理贪污腐败这一工作的艰巨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孙悟空的心理变化过程“,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故事情节以及悟空的表现来分析概括。从文中来看,文章一开始写

33、悟空没有工作时的状况,“经常到处闲逛。这天悟空又出来闲逛,硬币落在盘子里清脆的声音,悟空听着很悦耳”,这些内容说明悟空此时虽然没有工作,但心情是愉悦的,由猴子而想到自己时,“我本是猴王,若去耍猴,准保比这艺人耍的要好,赚的更多”“正要去耍猴的时候”,这说明悟空想要凭借自己的本领吃饭,内心很坦荡;接着唐僧找到悟空帮忙辨别贪官,一开始的悟空应是很有成就感的,如“只要是贪官,在悟空的眼里,那便是妖”“我说是妖就是妖,不信就派人去查”“我说是妖就是妖,不信就派人去查”“悟空也说这局长是妖,这回唐僧没有再怀疑,派人一查,也查出局长受贿上百万的事情来”,但是随着唐僧的转变,悟空的内心开始挣扎纠结,“这以后

34、悟空还见过这朱局长,还是一眼就看出朱局长的妖模样来,又去告诉唐僧,不过唐僧没有再答理他”“悟空就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唐僧,看得唐僧心里发毛”“悟空不敢再吱声”,既不能对贪官视而不见,也不能举报师傅,这时候的悟空内心是矛盾的;小说的最后,悟空再看到耍猴的场面时,他想到“那艺人就成了唐僧,而他自己就成了那只被耍的猴”,于是“悟空用针刺瞎了能识魔辨妖的眼睛”,因为这样可以“眼不见为净”,这表现出悟空绝望之后的无奈。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梳理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35、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道段子光徇河北。真卿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代宗嗣位,车驾自陕将还,真卿请皇帝先谒五陵、九庙而后还宫。幸相元载调真卿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真卿怒,前曰:“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载深衔之。旋改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累进封鲁郡公。德宗朝,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罢礼仪使。真卿

36、候杞于中书曰:“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下拜,而含怒心。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相公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诸贼不敢复出口。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德宗复宫阙,希烈弟希倩在朱泚党中,例伏诛。希烈闻之怒,遂缢杀真卿,年七十七。选自旧唐书列

37、传七十八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B.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C.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D.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人表字。古人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孩子出生以后长辈便把名和字取好。B.

38、 五陵,指的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C. 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D. 宫阙,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文中指代长安。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真卿预料到安禄山将造反后,做好各种城防准备,还召集文人乘船游玩饮酒赋诗,以迷感安禄山。河朔被攻陷,只平原郡城郭守卫完备。B. 安禄山攻陷洛阳,杀死李憕、卢奕、蒋清,派段子光拿三人的头来黄河以北示众。颜真卿腰斩了段子光,后来又为三人用草做成身体四肢,用棺木殡葬,还为三人立了牌位并哭悼。C. 芦杞独揽大权,虽然

39、心中畏忌颜真卿,改任他做了太子太师,并罢免了他礼仪使一职,但还是十分推崇颜真卿的才能,向皇上推荐,认为只有颜真卿才能招降李希烈叛军。D. 朱滔、王武俊等叛贼在李希烈犒赏爪牙的酒宴上诱胁颜真卿为相,颜真卿严正驳斥,誓死保持气节。李希烈在弟弟李希倩因牵涉朱泚案被朝廷处死后,缢杀了颜真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2)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用不用在宰相您。进言的人有什么罪过?可朝中的事,怎能容忍宰相您再更改(破坏规矩)呢

40、!(2)宰相您先父的头被示众到平原郡,脸上血迹我不敢用衣擦拭,而用舌头舔掉,宰相您忍心不容我吗?【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逆节”意思是“反意”,“颇著”意思是“很明显”,此处是说安禄山的反意很明显,但还没有反,如果断成“安禄山逆”,就变成“安禄山反了”,这与文意不合,这就排除AC两项;“修城”和“浚池”都是颜真卿以霖雨为托所做的事情,如断成“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那么“以霖雨

41、为托”所做的事情就变成“修城”这一件事了,这就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孩子出生以后长辈便把名和字取好”错误,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出生后取名,男二十取字,女十五取字。故选A。【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

42、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题中C项,“十分推崇颜真卿的才能”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但还是十分推崇颜真卿的才能,向皇上推荐,认为只有颜真卿才能招降李希烈叛军”错误,从文中来看,卢杞推荐颜真卿平叛,是想借刀杀人。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用舍”,任用和不任用;“相公”,宰相;“耳”,罢了;“言者

43、”,进言的人;“何”,什么;“然”,可是,然而;“之”,结构助词,的;“岂”,怎么;“堪”,容忍;“破除”,更改。(2)中,“先”,对去世长辈的尊称;“至”,到;“衣”,名词做状语,用衣服;“拭”,擦拭;“以”,用,介词;“舐”,舔掉;“忍”,忍心;“相容”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容相”,“相”偏指一方,代指“我”。【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

44、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文段翻译:颜真卿字清臣,琅笽临沂县人。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以孝闻名。五原有桩冤案,长期不能决断,颜真卿去后,很快处理了。安禄山反意较明显了,颜真卿以久雨为托词,修城墙加深护城河,秘密统计健壮男子,储备粮食;表面却召集文人,在城外水中乘船游玩、喝酒吟诗。

45、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都被攻陷;只有平原郡城郭守卫都完备,于是派遣士兵参军骑快马奏明皇上。玄宗起初听闻安禄山叛变,感慨的说:“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李萍到达后,玄宗大喜,对身边的人说:“我都不知道颜真卿长什么样,他做的却这么好!”安禄山攻陷了洛阳,杀死了洛阳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段子光拿三人的头来黄河北边示众。颜真卿腰斩了段子光,秘密藏起三人的头。后来,才取出三人的头戴帽佩饰,用草做成身体四肢,用棺木装殓祭祀殡葬,立了牌位痛哭。唐代宗登基,将要从陕州回来,颜真卿请求皇帝先拜谒五陵、九庙然后回宫。宰相元载对颜真卿说:“您的意见虽好,可不怎么合时宜。”颜真卿火了,上

46、前说:“用不用在您。进言的人有什么罪过?可朝中的事,怎能容忍您再更改呢!”元载很记恨此事。不久改任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多次提升后封鲁郡公。元载被处死,封刑部尚书。德宗在位,卢杞独揽大权,畏忌他,改任太子太师,罢免了礼仪使。颜真卿等卢到中书省时说:“您先父的头被示众到平原郡,脸上血迹我不敢用衣擦拭,而用舌头舔掉,您忍心不容我吗?”卢杞急忙跪拜致敬,但心中愤恨。碰到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们,可以不动用军队。”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当时朱滔、王武俊等人也在酒宴就座,他们看着颜真卿对李希烈说:“大人想称帝,如想任命宰相,谁能比得上太师?

47、”颜真卿态度严肃地驳斥他们说:“这是什么宰相!诸位听说颜杲卿没有?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我现年龄将近八十,官做到太师,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气节,怎会接受你们的威胁利诱呢!”那些叛贼们不敢再说那样的话了。颜真卿估计必然被杀死,就写了临终前的奏章,自己写了墓志铭、祭文,常常指着卧室西边墙壁下面说:“这是我安息的地方。”唐德宗收复长安,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属朱泚一伙,同样被处死。李希烈听说后发了怒,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

48、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官,乘扁舟泛五湖而去。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B.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C. 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