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74KB ,
资源ID:860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860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01论述类文本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01论述类文本_2018_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Word版含解析 (1)

1、专题 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

2、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 “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

3、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 “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 ,也是说同样道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晴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 “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

4、巧。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合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5、. 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B. 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C. 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D. 欣赏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B.

6、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勢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C. 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 一项是( )A.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B. 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C. 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

7、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D.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A 项, “具体的语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别,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错误;B 项, “就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原文“没完全描写出” ;D 项, “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自然碰的巧,并不是创作者不是刻意为之” 错误,原文“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 。2 C 项“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 “并列” 。3B 项, “语言能够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深刻美 ”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中国古代经典中, 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至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周易由原始的八卦符号演变为六十四卦,直到西周初期卦辞、爻辞才编定完成。 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从汉代开始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的。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

9、作极具示范意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 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 “九经” “十二经” ,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 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对后来儒道两家将其作为自身的经典并屡屡援易立说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不待言。 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魏伯阳以易说丹,王弼以老解易 ,又进一步强化了周易在后世道家、道教中的经典性质。对于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之思想特色, 四库全书总日指出;“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10、,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 ,故易说愈繁。 ”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 周易在儒道两家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周易有着最为悠久的成书史、传播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随时随地可见周易及易学思想泛起的层层涟漪。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 周易位于经部之首,相较于经部其他类文献, 易类文献数目最多,这应是周易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11、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绝佳范例。不仅如此, 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也被道家尊为“三玄”之冠,又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和阐扬,更足以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之诠释方向的廷展性和丰富性。周易 “综合百家,超越百家”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远远高于其他经典、其他学术的尊崇地位。如果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易为之原”及周易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与体现的包容意义,或许会有新的体认。(摘自 2018 年 04 月 14 日光明日报 ,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不仅提高了 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

12、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也极具示范意义。B. 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 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C. 被儒、道、佛诸家尊奉或倚重,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的诠释方向具有其延展性和丰富性。D. 对作为经典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的思想特色, 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简明而中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周易产生的悠久的历史渊源起笔,然后层层论述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B. 文章论述的重点不在周易 的历史地位本身,而在揭示其雄冠群经之首的内在而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C. 文章强调周易位于 四

13、库全书经部之首, 易类文就相较于经类其它文献数目最多,它应是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核心地位的最好范例。D. 文章引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在所有中国古代经典中,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据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时期。B. 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C. 儒道两家将周易作为自身经典并常常援 易立说,是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直接影响的结果。D. 从汉代开始, 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

14、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答案】1. B 2. D 3. C【解析】1B, “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 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 ”强拉因果,表述绝对,原文说“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 ,逻辑关系出错。2 D, “意在批评历史上援 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错误3 A, “据史记载”于文无据,无中生有;B,偷换概念“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错误,D,选项中代词指代出现偷换时间概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15、面小题。“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含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 “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 左传说

16、:“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 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和。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上, “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 。 “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

18、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摘自陈秉公“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 ,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展演变。B. 先秦周易中的“与天地合其德 ”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属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C. 中国人能视天下为一体,是因为拥有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D. 承认和尊重社会差异,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就能实现和谐有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9、A. 文章以对“和” “合”的含义解读为切入点,引入对 “和合”理念文化内涵的阐释。B. 文章谈“和合”理念,由宇宙观、天下观到社会观、道德观,有理有据,层次分明。C. 第三段引用尚书尧典 ,意在证明中国人很早就有协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观念。D. 第五段对比孔子、汉代及宋明儒学对 “仁”的解释,阐述“和合”理念的道德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和合”理念是在承认事物之间有矛盾、差异的基础上强调融合、和谐,可以说, “和合”是变化之源、发展之本。B. “和合”理念的“天下”观,滋养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天下大同,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责任担当。C.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是“和

20、合 ”理念在人际关系上的体现,其核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最重要地位的“仁” 。D. 当代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体现了“和合”理念的精髓。【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D, “社会就能实现和谐有序 ”过于绝对。2 D, “第五段对比孔子、汉代及宋明儒学 ”说法有误。该段没有运用“对比”手法。3 C, “其核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最重要地位”理解有误。原文是“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重要地位,而不是“最重要地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是就物品的所有权而言,物品产权主体能排斥他人对物品

21、的使用。他人可以通过向产权主体付费获得物品的使用权,产权主体可因此而谋利。竞争性是就物品的使用而言,物品在被一个人使用时他人就不能使用。物品的竞争性越强,就越难以共享。发展共享经济,需要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削弱产品使用的竞争性和提高产品的排他性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技术进步促成了共享平台的诞生。共享平台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削弱产品的竞争性。第一,实现信息对称。对于具有竞争性的产品而言,其竞争性只是就某一特定时间段而言,而在其他时间点,产品是不具有竞争性的。共享平台通过发布何时何地谁有闲置物品、何时何地谁需要某物品等信息,便能互通有无

22、,实现信息适时匹配。第二,解决供需双方的信任问题。共享平台出现以前,产品共享虽然存在,但范围有限,往往局限于亲友等熟悉的人之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窘境得到彻底改观。人们可通过他人评价、信用积分等方式,大致了解供需双方的可信度。第三,降低收费成本。共享平台和线上支付出现之前,共享产品供给者对使用者收取费用所付出的成本,很可能远高于其共享收益。但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大多数共享产品单次收费的成本变得低廉,且收费便捷。第四,共享平台设立了一些监督和惩罚机制,这有助于保障共享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双方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技术进步还降低了排他成本。从前,电影、软件等知识产品,排他的难度很大。但随着技术的进步,

23、识别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次数的成本就很低。比如共享平台提供的电影,要么需要在网上播放,要么需要通过网络传播,这就可以让供应方跟踪其使用情况,降低排他成本。降低排他成本对于知识密集型经济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上,知识是不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可以共享,但以前可排他性很弱,无法收费或者收费成本很高,这就会导致知识产权被大量侵犯。技术进步为知识的使用提供了可排他性,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排他成本的降低把本来不可排他的产品变成可以排他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就可以通过收费来取得收益,进而为私人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提供激励,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苏剑共享经济:动因、问题和前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24、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产权主体对排他性物品具有独占性,但他人可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物品使用权。B. 竞争性决定物品能否被多个使用者共享,发展共享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的竞争性。C. 人际信任影响物品共享,共享平台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彻底解决了人际信任问题。D. 虽然知识可以共享,但知识的产权主体收费太高,导致知识产权被大量侵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阐释了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为全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B. 第二段论述了共享平台如何削弱产品的竞争性来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C. 第三段举电影的例子旨在阐明知识密集型产品难以排他却易共享的特征。D. 原文主体

25、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某物品排他性强而竞争性弱,产权主体就可通过共享平台出租该物品谋利。B. 共享经济通过暂时转移物品使用权,可以解决闲置物品无法被充分利用的问题。C. 技术进步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但并不能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共享。D. 提升物品排他性就可收取相比以前更贵的费用,从而吸引私人企业参与共享经济。【答案】1. A 2. C 3. D【解析】1 B, “发展共享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的竞争性”错误, C, “共享平台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彻底解决了人际信任问题”错误, D, “但知识的产权主体收费

26、太高 ”错误。2C“第三段举电影的例子旨在阐明知识密集型产品难以排他却易共享的特征” ,应该是为了说明“技术进步还降低了排他成本”。3D“提升物品排他性就可收取相比以前更贵的费用”错误,原文“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就可以通过收费来取得收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

27、得以留存至今。如刘昚虚诗, 全唐诗存 13 首;陶翰诗, 全唐诗存 17 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 7 位诗人 24 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 ,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首重“鲸鱼碧海” “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

28、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 “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 ,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 ,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 ,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

29、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的唐诗选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 40 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较少。2013 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逸、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

30、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 宋诗选注 唐文选 宋文选等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学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B. 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 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C. 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的材料更丰富,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D. 唐诗选注评鉴 宋诗选注 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不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

31、值时,既角度不同又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B. 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C. 文章从学术和文化两方面阐释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D. 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更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B. 唐宋诗文选本序跋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C.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D. 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

32、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答案】1. B 2. C 3. A【解析】1 B, “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2 C, “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 ”错误,没有论证二者的关系。3 B, “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错误,C, “日益增多和普及”错误, D 项, “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无中生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结构语言学”或称“结构主义语言学” ,最早指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理论,但影响最大的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即美国结构语言学理论) 。索绪尔的代表作是 19

33、16 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其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把“说话”分成“语言(langue) ”和“言语(parole/speech) ”;提出“语言是个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具有“线性”和“任意性” ,具有“能指”和“所指”两面;认为语言要素具有“句段关系(组合关系) ”和“联想关系(聚合关系) ”;区分语言“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等。美国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有布龙菲尔德、哈里斯和霍凯特等。该理论从一开始就更注重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口语研究,更重视对语料的穷尽分析,这就与欧洲传统语言学注重书面语研究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视历时研究的做法形成了明显对立。这一理论主

34、要内容包括:提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以及提出“直接成分分析(层次分析) ”“分布分析”和“变换分析”等重要的语言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语言学理论,特别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汉语研究产生了重大而长期的影响,至今仍然是汉语研究特别是语法研究的主流理论。虽然自 1988 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至 20 世纪 40 年代王力、吕叔湘、高名凯等的著作,在做句子分析时也有结构和层次的意识,不过真正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分析汉语结构,则是来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在汉语研究中最早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描写汉语语法结构的是美籍华裔学者赵元任,代表著作是 1948 年哈佛大学出版的汉语口语教程

35、 。这本小册子原是为外国人学汉语写的,但经翻译介绍到中国后,立刻在语法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它也成了汉语结构语法学的奠基石。1952 年中国语文连载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语法讲话 ,后经修改于 1961 年由商务印书馆更名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出版,该书明确说明是运用了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后来著名汉语语言学家朱德煕又于 1982 年出版了他六十年代在北京大学的讲稿语法讲义 ,该书把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全面运用到汉语语法研究各个层面,不但讨论了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而且用“分布”理论划分汉语词类,用“向心结构、离心结构”理论建立词组的类型,用“自由、黏着”理论建立语素的类型等,更是把汉语的结构语法研

36、究推向高峰。此后在中国还围绕层次分析开展了“汉语句子分析问题大讨论” ,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影响,结构理论甚至还成为中国中学语法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摘编自陆俭明、沈阳关于汉语和汉语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理论,和后来发展起来的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同属于“结构主义语言学” 。B. 索绪尔提出了“语言是个符号系统 ”,并指出了语言符号所具有的特征,这是他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C. “同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 “直接成分分析” “分布分析”等都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内容,后被朱德熙运用于汉语

37、研究。D. 汉语的结构语法研究在 语法讲义等著作的出版之后达到了高峰,此后国内还对它展开了大讨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先介绍了结构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接着介绍了汉语研究在其影响之下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结构严谨。B.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详细阐述了“结构语言学”在国外与国内的发展过程。C. 本文在阐释索绪尔将“说话 ”分成“语言”和“言语”时,引注了英文原词,更清晰地标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D. 本文在介绍几部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汉语研究著作时,分别说明了它们的来龙去脉,显得更加精准严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8、( )A. 为了和欧洲传统语言学、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做法相区别,布龙菲尔德等学者从一开始就更注重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口语研究,以及对语料的穷尽分析。B. 在受到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影响,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分析汉语结构之前,中国的学者其实就已经在有意识地从结构和层次的角度去分析汉语了。C. 汉语结构语法学的奠基之作汉语口语教程 ,最初的写作目的并非是为了进行系统的汉语研究,书中未必明确说明是运用了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方法。D. 如果没有引进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中国汉语语法研究者就不会了解到结构语言学,甚至会推迟确立中国中学语法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答案】1. C 2. B 3. A【解析】

39、1 C “同心结构”理解错误。2 B,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详细阐述了结构语言学在国外与国内的发展过程”分析错误,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主要是阐述“结构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过程。3 A, “为了和欧洲传统语言学、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做法相区别”强加因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从大的方面看,中国学人最关注的一直是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与客观环境,并由此形成了“物质在前,精神在后”的客观语境。但在某种意义上,“物质在前,

40、精神在后”的思维定势在当下不仅相当流行,而且已成为影响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深层病症,很多虚假的学术问题与错误判断正是由此而生。就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而言,在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与外部环境解决以后,主体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正在变得更加重要。而对文化发展主体因素与语境的忽视与无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当代文化思考和建设出现过多混乱与闹剧的根源。要想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进行“从客观到主体”的语境调整。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同时也需要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特殊结构或达到相当的发展水平。对于文化自信这种文化生命机能也是如此。自近现代以来,人们普遍将中国文化自信的衰落归结为物质条

41、件或社会制度等“硬件”方面的问题,这是形成文化发展客观语境或经济决定论的重要原因。而从主体语境开始则意味着,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主体条件,才能理解或完成中华文化自信的当代建构。由此可知,主体语境构成了文化自信的研究、阐释与现实重建的深层理论框架。在主体语境中,文化自信的消长取决于其作为文化生命机能的性质与存在方式。在逻辑分析上,主体可细分出知识、伦理与审美三种文化生命机能。但正如康德说审美机能在人类身上“总是很薄弱的”,真正影响主体文化生命的建构与实践的是知识与伦理机能。知识与伦理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内在条件,也是文化自信发生和消长最重要的主体基础。在考察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流变时,不难发现一种相当

42、普遍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在面临国家、种族与文化兴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很容易通过文化认同和召唤生发出排山倒海般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在历史上是屡试不爽的。但另一方面,这种巨大的主体力量与激情又不够坚实或不能长久持有,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很容易被腐蚀或自我糜烂掉。由此可知,尽管影响文化自信的原因很多,但缺乏一个坚实可靠的理性主体基础,无疑是中华文化自信不能长久或容易腐烂变质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自信与个体生命或主观能动性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建构的主体语境很重要。B. 中国学人过重关注物质条件,以致出现了文化研究

43、的诸多虚假问题与错误判断。C. 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与环境等物质条件,但更依赖主体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水平。D. 由于中华文化自信缺乏知识与伦理的坚实基础,因此其巨大精神力量容易消褪。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从概念界定出发,为下文的论述提供了坚实的共识基础。B. 文章针对“客观语境”而提出 “主体语境”并作出了有关阐述。C. 文章能够结合中华文化的矛盾现象来论证主体语境的建构价值。D. 文章在批判问题的基础之上,具体论证了主体语境的建构路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物质在前,精神在后” 的客观语境容易导致文化研究中的“经济决定论” 。B.

44、要进行“从客观到主体” 的语境调整,必然要求深入地研究主体建构的问题。C. 在文化自信的主体语境实践中,重点应该抓住知识和伦理两种文化生命机能。D. 文化自信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在物质条件成熟后,更加重视主体语境的建构。【答案】1. C 2. D 3. D【解析】1 C, “但更依赖主体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水平 ”错误。2 D, “具体论证了主体语境的建构路径 ”错误。3 D, “文化自信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在物质条件成熟后,更加重视主体语境的建构”篡改文意。阅读下面 的 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风格乃文学之大体郭宏安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

45、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 “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 ,所求者,此之谓也。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 (钱钟书语) ,即风格。风格者何?

46、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 ”这是中国古人

47、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沈宗骞所说的鉴赏家正是我所说的文学翻译批评家,前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产品。如果让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评论傅雷译的高老头 ,他是着眼于风格,还是细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版的高老头中,傅雷把“鸡”译成了“鸭” ,只能说不留神犯了一个小错,无关宏旨。像这类小错可以纠正和避免,但并不影响高老头被看作是准确传达了原作风

48、格的一部优秀译作,正如批评家李健吾所说:“巴尔扎克的庞大段落,在他是气魄,是气势,是酣畅”傅雷译的高老头的风格,庶几近之。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风格上,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细节不可滥用。因为整体的美并不必然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有时候过于追逐细节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创造的活力,那就得不偿失了。法国 19 世纪的大批评家波德莱尔对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例如他毫不犹豫地赞同德拉克洛瓦“为整体而牺牲细节” ,因为后者“唯恐因作业更清晰更好看而产生的疲劳减弱他的思想活力” 。当然,细节的错误仍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30 日 24 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的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 “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精”与“内” 。B. 判断译本的优劣,要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忠实原作、是否准确,更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C. 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D. 译者对原作风格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