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82.88KB ,
资源ID:850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850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

1、单元 二 课 题 6、蝙蝠和雷达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1. 认识本课“蝙” “蝠”等 13 个生字。2.会写“达” “蚊”等 14 个生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第1课时教学具准备 编者 童家菊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

2、“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1)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2)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颠过来倒过去。重复的情况。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在这里, “反复”就是第种解释。(3)证明:用可靠的材

3、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书和证明信。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应选。3.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4.理解了生字词,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三、讲读课文。(一)指名读第 1、2 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夜航” ,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4.那么第 1、2 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

4、下。(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 4 人一小组进行讨论。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 3 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6.为了弄清楚这个

5、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第一次实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第二次实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第三次实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结果:同实验二。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7汇报填表情况。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实验中

6、证明了什么?9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 (三)指导朗读第 4、5 自然段。 单元 二 课 题 6 蝙蝠和雷达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1. 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2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第 2课时教学具准备 编者 童家菊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二、

7、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 6 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 “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实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

8、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6.老师读第 6 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4 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 6 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9.下面老师请一位

9、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1.指导分段: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第二段:第 3 至第 6 自然段;第三段:第 7、8 自然段。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1)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2)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3)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10、,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选择(3) ,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5.激发兴趣。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四.作业布置。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谢谢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教学板书6 蝙蝠和雷达嘴 超声波蝙蝠 障碍物 反射 耳朵天线雷达 无线电波荧光屏教学反思单元

11、二 课 题 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1.认识“唤、获、赖”等 12 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第1课时教学具准备 课件、搜集 2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编者 童家菊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

12、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 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 100 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 20 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1.出示会认字: 唤 技 获 赖 潜 亿 索 奥 舶 质 哲 兰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素索 质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隻”

13、: (隹,鸟雀) (又,抓持) ,像猎人手持 一只鸟 ,表示猎获鸟雀。兰:隶书 将篆文“艸” 简化成“艹” 。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赖皮 质量 哲学 2.出示会写字: 唤 纪 技 程 超 亿 索 奥 益 联 质 任 善 易错字: “技”是“扌” ,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洞察:观察得非常透 彻、清楚。4.再读课文。指名读,分段朗读。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

14、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小组检查交流: 4.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四、当堂训练 1.听写生字。2. 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单元 二 课 题 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2.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

15、法,提高阅读能力。第2课时教学具准备 课件、搜集 2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 编者 童家菊成就的相关资料。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二、新课学习(一)学习第 1、2 自然段1.集体朗读第 1 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 (2)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

16、3)齐读第二自然段。 (4)为什么说 20 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 2、3 句,体会感悟。 (二)学习第 3、4、5 自然段。 1.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 3、4、5 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2.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1)昨天的幻想(第 3 自然段) 。 (2)今天的实际(第 4 自然段) 。 (3)明天的憧憬(第 5 自然段) 。 4.出示研读方法: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5)小

17、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1.汇报交流第 3 自然段“昨天的幻想”:(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2) “千里眼” “顺风耳” “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 4 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1

18、)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天体)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教师板书: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3.汇报交流第 5 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五、回

19、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 20 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 21 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

20、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教学板书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登上月球 电视 20 世纪 潜入深海 20 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因特网教学反思单元 二 课 题 8.*蝴蝶的家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1.认识“避、撼、喧”等 8 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1课时教学具准备 课件 编者 童家菊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一、图片激趣,导

21、入新课。1课件出示蝴蝶图片。(教师板书:蝴蝶的家)二、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读一读: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想说说:(课件出示 3)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三、紧扣课题,研读课文()读课文,提炼重点。1

22、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板书:下雨 着急)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圈圈、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二)深化理解,体悟感情。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1)理解“喧嚷” 、 “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23、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1)理解素洁、玷污。 (指导本段朗读:)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玷污:弄脏。(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

24、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板书:猜想)(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

25、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 ,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 ”表达对蝴蝶的祝愿。5点明主旨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四、畅谈感受。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交流。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作者有哪些猜想?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吧。教学板书8 蝴蝶的家 下

26、雨 着急 猜想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教学反思单元 二 课 题 习作小小“动物园”(指导)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1.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小动物园 ”的氛围。2.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3.感受表达过程中收获习作的快乐与成就感。1.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小动物园 ”的氛围。2. 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第1课时教学具准备 动物图片、课件 编者 童家菊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导入1.游戏:动物猜猜猜(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图片

27、上动物,其他同学猜动物。 )2.播放动画,情境引入:同学们,有个孩子把他的家想象成了小小“动物园” 。那里有哪些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吧。二、明确写作要求1.指名读 P31 第一段。2.分析家庭成员与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3.指名读 P31“想一想” 。4.互动交流,打开思路:把自己家也变成动物园,你觉得你的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呢?5.反馈引导:能从外貌、性格、习惯、爱好、本领、品质等不同角度说清家人像什么动物,哪里像。6.小组交流:借助“动物园”导图说说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三、合作探究1.教师配合家人照片,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 ,触发情感共鸣。(1)出示教师个人形象图,学生识别。(2)教师介绍

28、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 。(3)导语激励:我家还有绵羊,妈妈妈妈、公鸡爸爸。你看,我把他们写下来了,有意思吧?你们也来写写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吧。2.口头描述。学生描述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中的一位成员。3.交流讲评。4.同桌互评。四、习作1.交流讨论:如何将家人写得更像动物,更有趣?随机提炼学生的已有经验: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以及夸张等小妙招放大家人的特点。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3.作品展示,全班自主批阅,圈画精彩语句。4.集中赏析佳作。五、情感升华1.交流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觉。2.后续习作任务:继续写其他家人,形成完整的作品。家长评一评,作品秀一秀。教学板书小小“动物园”

29、特点: 性格、样子、本领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单元 二 课 题 习作小小“动物园”(讲评)第2课时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教学具准备 编者 童家菊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a.内容充实具体。b.所描写的动物和家人相似度高不高。c.语言优美有趣。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1、各自修

30、改自己的习作。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3、鼓励学生投稿。【范文】我家的“动物园”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而家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 你们一定会问,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如果你不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我的妈妈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 。她一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干家务活,她还常常说:“做人哪,一定要勤快些才好。 ”如果你到我家来一定会看到我妈妈忙碌的身影。我时常劝她不要太辛苦,免得累坏了身子。可她总说:“没事,多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嘛。 ”说起我的老爸,那可真是十足的“大懒猫” 。每天一下班,他便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唱着小曲。那逍遥自在的样子,别提有多舒服。

31、你们说,我爸爸是不是很懒呢? 嘿嘿,要说我嘛。就是一只贪吃 又机灵的“小老鼠” ,有空就“啃啃”客厅里的零食,有时还会“偷”一些零食,放在书房一边看书一边吃,还经常把家里翻的乱糟糟的。如果看见爸爸妈妈不高兴了,我就躲得远远的,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胆小如鼠”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吧!这就是我的家,难道它不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吗?教学反思单元 二 课 题 语文园地二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1.学会辨析形近字。2.学会掌握并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3.了解设问句,并学会运用。4.熟读并背诵有关“好问”的名言,积累名言。1.学会辨析形近字,掌握并运用设问句的用法。2.积累运用四字以上的

32、成语和有关“好问”的名言。第1课时教学具准备 编者 童家菊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增 减一、交流平台1.小组内交流阅读与思考的联系。2.全班交流、展示。二、识字加油站1.多媒体出示三组词语。第一组:驻扎 蛀虫 拄拐第二组:捐款 娟秀 手绢第三组:花苞 冰雹 鲍鱼2.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3.分组读词语。4.生观察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5.小组交流。6.全班交流。7.发现:第一组词语中“驻、蛀、拄”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二组词语中“捐、娟、绢”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三组词语中“苞、雹、鲍”三个字的结构相似。它们都是形近字。8.出示要求会认的 11 个生字,全班齐读生字。三、语句

33、段运用(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1.多媒体出示句子。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是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发怒的时候也叫。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2.教师领读。3.生自读。4.生自主理解两组句子表达效果的异同。5.教师点拨。6.进行句子仿写。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二)问号的用法1.多媒体展示句子。从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2.指名学生读句子。3.观察句子,有什么特点?4.小组自由交流,分

34、享发现:(1)这些句子有两部分,前面是一个问句,后面是回答。(2)我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5.师补充设问句的知识点。(1)设问句的含义:先提出问题,后面做出回答,自问自答的句子。(2)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6.进行句子仿写。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四、日积月累1.导入:学贵有疑,善于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关于“好问”的名言同学们知道哪些呢?2.出示书上的名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3.练读名言。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4.背诵名言。5.励学导行。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6.扩充积累。摘抄、背诵关于“好问”的其他名言。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