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4 ,大小:222.58KB ,
资源ID:85056      下载积分:8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85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1、第 1 课 观潮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 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情分析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教学重难

2、点: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课时安排:2 课时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

3、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 (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 “潮的气势” “观潮最佳地

4、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本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多音字:闷(mn)雷、薄(bo)雾、风号(ho)浪吼(hu) 、涨(zhng)起、颤(chn)动(2)读一读,写一写:罩、亭、昂、闷、鼎、沸踮、崩、号、恢、涨盐、据、屹、腾、横、浩、荡 震、涌。(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4)指名读课文,正音。(5)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

5、)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 二 课 时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

6、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A、交流感受,品读佳句。B、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C、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

7、)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A、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B、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C、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 “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看录像)指导学

8、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D、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

9、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 (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作业布置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第 2 课 走月亮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

10、“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课时安排:1 课时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问: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今天我们恰好要学习一篇有关月夜的文章走月亮 。 (用多媒体出示课题)现在我们就来穿越时光隧道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夜晚!二、欣赏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1、把文章中每一场景都表现出来,并配以月光曲的背景音乐,老师边放课件边按原文诵读。2、问:欣赏完后

11、,你想说点什么吗?三、伴乐朗读,品味语言美1、指名逐段朗读。 (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文字。 )2、请学生来评价,教师加以指导。运用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夜晚般的意境,更自然地融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各种感官上都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巧抓时机,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的谈感受,培养说话的能力。回顾课文内容,在音乐的熏陶下,感悟优美的语言描写,在读中品味。四、以画促学,自主探究1、小组交流。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些描写呢?同学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用画表现了出来,那就在小组里展示一下吧!同时向组里同学介绍一下你都画了什么课文内

12、容,为什么喜欢这些内容好?2、全班交流。找学生到讲台展画,先配图朗读一下相关课文内容,再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请其他同学评价并与展示画的同学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夜景的优美,作者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与夜晚散步时所获得的无限乐趣。五、调动情感体验,谈感受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六、扩展阅读,延伸感悟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 、 盼雨 。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

13、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七、小练笔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想法,赶快写在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营造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想象力,学生画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取舍。小组内交流可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有交流的机会。全班交流也是营造语言表达的环境,是口语交际的良机。以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为起点,使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相联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学习,可拓展学生视野,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和深化,使学生去实践完全的自主分析。厚积而薄发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

14、段,在刚刚学完课文后,学生心里会积蓄许多感想,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去及时行笔定会有话可写。写的过程可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第 3 课*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 学 过 程第 1 课 时秋晚的江上一、情境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归纳学生发

15、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 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

16、、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 卖布谣等。1931 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 2 月 13 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4.“妆” “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 “妆” “红颜”把

17、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板书设计鸟儿 驮着斜阳秋晚的江上 鸟儿翻翅 夕阳掉落 唯美的意境 真挚的感情芦苇 妆成 红颜第 2 课 时一、新课导入1.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纤夫的爱导入,引出纤夫这个职业歌中“你一步一叩首”形象的描绘出纤夫的工

18、作状态2.插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片,让同学们更直观的感受纤夫的工作二、作者介绍廖公弦,本名廖华钊。贵州绥阳县人,生于 1937 年 11 月。当代诗人,文学家。贵阳市文联主席、作协贵州分会副主席、贵州省诗歌委员会主任委员、 花溪主编。出版诗集山中月 、 大山和我们在一起 、 美人醒来 、 廖公弦诗选 ,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毕生 、 山寨火种 、 火娃等。2003 年 6 月病故,享年 66 岁。三、初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己先小声朗读诗歌,大体感受诗歌的意境2.根据自己揣摩出的诗境,来朗读诗歌(一名同学) ,并请同学讲述自己所表达的感情(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朗读以及讲述。各小组代表轮

19、流进行)3.总结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分析四、深入诗歌1.学习第一小节1)这一节描写了纤夫工作时的样子,同学们找出一些词来吧埋头,躬背,紧绷的绳索。2)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拉走一天天、拉去一年年,拉着中国的时间。3)我们应该学习纤夫的什么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坚忍不拔4)同学们齐朗读,要把纤夫那种坚强、韧性读出来2.学习第二小节1)这首是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纤夫的形象,歌颂中国劳动人民的精神吗?这首诗歌颂了纤夫,歌颂了劳动人民,但这不是诗歌的主要目的。2)作者在这首诗里为了体现主旨,用了个什么词?“但是” ,强调注意重点。3)这首是的主旨是什么?但是,别在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 。

20、4)这首诗中哪些词语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晨把太阳拉出,夜把新月拉弯,但是,别在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 。5)这首诗中作者做了怎样的反思?纤夫是劳动人民的形象,但是在物质文明发展的社会,这种形象还存在,这是值得反思的。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表达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五、总结及布置作业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秋晚的江上 纤夫 ,虽然两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并不相同,但都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一种积极向上,一种是深沉的反思,这种借景抒情,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今后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一些这样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背诵两首抒情诗。板书设计一个个 一天天 一年年纤夫 绳索

21、时间 坚定、乐观、心胸宽广致敬 爱 拉出 拉弯 劳驾第 4 课 繁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 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 “三年前” “如今” “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2、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

22、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晴朗的夜空,面对满天的星斗,如此美景,你有何种感受?试着把你心中的感受写出来,来记录下你心灵的感悟吧。二、作者简介巴金:1904 年 11 月 25 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 “巴金”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火 、中篇小说憩园 寒夜 ,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 友谊集 。三、课文解析:1、先有师范读课文,再指名由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

23、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是什么内容?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3、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3)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第一句写作者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

24、天的依恋之情。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伙伴之情。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这情,这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第 二 课 时一、检查上节课的复习情况。1、提学生默写生字词。2、提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二、课文解析: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星光是“微小”的,为什么它又“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3、

25、第三段中的“它们就是我的朋友”?4、能把“船在动,星与在动”调换成“星在动,船也在动”吗?为什么?5、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里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在母亲的怀里了。 ”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话?6、文中有几处写星星在跑(走) ,请找出来。7、文章末段写的“巨人”是什么星座?请夜空中找出。你是什么星座?请观察后把它描述出来。8、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什么季节天上的星星最多?观察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写下来。以上问题主要有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有各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三、写法简析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2、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四、总结:

26、这篇课文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有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五、布置作业:1、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 “三年前” “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也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2、熟练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二单元第 5 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材分析:这个童话故事,首发表在 1853 年的丹麦历书上。一个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它们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下面青苔裂缝

27、里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2.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1、交流精彩导读: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3、检查初读情况。二、

28、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第 二 课 时一、角色体验,品读感悟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 ,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3)小组分角色朗读。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1)师演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

29、做?2、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小豆们说,先说一说。3、把你说的写下来。板书设计囚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愉快和生机花园第 6 课 蝙蝠和雷达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雷达、安全、蚊子”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重点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 学 过 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 (板书

30、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2.出示过渡句, “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

31、,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 3 自然段。3.重点学习第 3 自然段。(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说感受。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

32、语气来朗读这段话?(赞叹、佩服)五、结束语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六、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3.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板书设计蝙蝠和雷达蝙蝠雷达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2.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试验过程。教学难点: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关系。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 ,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科

33、学家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导入:(课件出示一只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听听吧。你们人类真了不起!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秘密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师: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家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第4、5、6 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 4、5、6 自然段。1.学习第

34、4、5、6 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 4、5、6 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下做的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2)边默读第 4、5、6 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实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小组讨论填表格。(4)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5)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要注意人称的变化。(6)过渡语:你们这个班的小科学家真棒!我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你们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2.学习第 7 自然段(1)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快速读第 7 自然段,动手

35、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2)汇报句子。(3)男女同学赛读。(4)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5)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超声波嘴 ) ) ) )蝙蝠 障碍物耳朵 ( ( ( ( ( (6)同桌看着板书,相互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7)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课件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齐读句子,说体会。齐读第 7 自然段。(课件出示小蝙蝠):同学们说的不错,我能在夜间安

36、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3.学习第 8 自然段(1)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2)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探路方法的示意图。(3)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4)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无线电波天线 ) ) ) ) ) )飞机(雷达) 障碍物荧光屏 (5)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 44 页,完成课后练习三。(6)指名讲答案。(7)齐读。三、拓展延伸。1.默读“资料袋” ,填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2.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37、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 ”的句式来说。3.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4.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 ) 。参考: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5.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四、作业布置。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谢谢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板书设计第 7 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 “依赖” “奥秘” “改观” “探索” “联系” “哲学”等

38、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一、激趣导入、解题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神仙)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出示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3、读了

39、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 25 自然段意)?3、学生交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3)板书:发明、

40、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4)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2、学习第三自然段:(1)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2)学生回答。(3)说说“千里眼” 、 “顺风耳” 、 “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4)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1、 ”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3、学习第四自然段:(1)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2)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 。(3)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4)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5)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 5 段,师总结板书:科学创造神话科学创造奇迹第 二 课 时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二、畅谈收获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