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阜阳一中 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 “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
2、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 ,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
3、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 。自汉代大一统之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 。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 ,无论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因此尽管他们实际上是分为“官”与“民”两大类型,具有巨大的社会差异,但从精神旨趣与价值取向来看,他们又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社会阶
4、层。“道”是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亦相随而亡的终极价值范畴,是这个社会阶层精神旨趣的标志。在西周贵族阶层的话语系统中最高价值范畴是“德”而不是“道” 。原因不难理解:在“道”这一概念中暗含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意识,是他们抗衡君权之主体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体系的,因此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其根本功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势” ,即君权。贵族阶层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控着文化,故而不需要创造一个与政治权力分庭抗礼的终极价值范畴出来。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 ,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以诸子百家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来为社会“立
5、法” ,从而实现政治变革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范畴来为自身确立合法性。于是对“道”的推崇与捍卫就构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维度。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 “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 “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与此相应,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节选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 “文”作为一个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礼乐仪式等各种知识和道德观念系统,也决
6、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B. 士大夫文化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态,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C.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并不单一,然而均以读书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为读书的目的,从而在精神旨趣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D. “道”的价值观点与士大夫阶层相伴随,是这个阶层的一张标签。如果追寻“道统”意识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孟子。2. 下列表述中,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是A. 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B. 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张扬主体精
7、神。C. 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 ,从而实现政治变革。D. 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 “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 ,就鲜明体现了士大夫之风。B. 由“文统”到“道统” ,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构成的巨大变迁。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可以描述这种历史发展的常见规律。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传统。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对强化和发展这种传统发挥
8、了重要作用。D. 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道”展开的, “文”由此依附于“道” ,正如韩愈所言:“文者,贯道之器也。 ”【答案】1. A 2. D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 “文作为一个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有误,“决定”一说不当,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 。【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不是
9、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考生要特别注意题干的选择依据, “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 。D 项, “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不是原因,这是表现。文章最后一段说“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 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 ,这是具体的表现。【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10、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 “文由此依附于道 ”有误, “依附”不合原文,文章的表述是“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绣朵花当补丁张金凤“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
11、丁的人生真谛。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
12、得着这个。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 ,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
13、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
14、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
15、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粉布袋、剪刀、
16、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2018 年 7月 7日人民日报第 12版,略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B. “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 “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C. 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D. 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
17、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5. 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虚实结合。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答案】4. D 5. 人生的内里有时是朴素的,但会带来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生活)不轻言放弃,需要用心用情来对待人生(生活)的困境。人生不完美(有残缺) 、生活有残缺、需要守住内心,需要缝缝补补的精神。人生中有难关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需要强大的内心、不懈的奋斗,以从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生活的苦难、繁琐、裂痕,需要乐观来对待,活
18、出精彩。 6. 围绕“小小针线笸箩”来实写,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富有感染力;在实写基础上虚写,阐述生活哲理,引人深思,给人教益,丰富作品内容。虚实的巧妙结合,既能表现“小小针线笸箩”是作者生活的陪伴、作者对它的珍惜之情,又能表现出“小小针线笸箩”蕴含的生活真谛,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使主旨内蕴更深刻。【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D 项, “没有什么文采”错,文中描写细腻,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都增添了文章的文采。故
19、选 D。【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对整篇文章的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可以明确答题的切入点。题目换个问法,即“为什么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 ”,由此可见,这是一道信息概括题;又因为这句话在文末,所以解答此题,需要回到文本,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找出每一层次表达作者观点、情感、议论的句子,然后选择关键词进行概括。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
20、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 “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 。将这些句子进行整合,组织答案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本题明确考查“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运用,首先明确虚实结合的含义, “实”就是实写,即对人、事、景、物的直接描写, ;而“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
2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使主题表达更丰富。小说围绕“小小针线笸箩”来写,这是实写,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阐述生活哲理是虚写,给人教益,丰富作品内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虚实结合的效果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 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 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 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 。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近年来, “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
22、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 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 50亿元。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 ,2019 年 2月 11日新华网)材料二:流浪地球票房已超 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
23、:“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 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 ”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 ,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24、(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2019 年 2月 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根据有关数据,截至 2月 10日 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 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 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 19.24亿元, 疯狂的外星人票房 14.10亿元, 飞驰人生票房 10.13亿元。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 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 2018年 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 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 GDP6.7%的增速,其中
25、文化服务业 34454亿元,增长 15.4%。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
26、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 ,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 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 ,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 55亿,我们还缺点啥 ,2019 年 2月 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
27、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B. 猪年春节档的 8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C. 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D. 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8.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B. 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
28、,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C.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 年营业收入占当年 GDP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 GDP增速的两倍多。D. 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9. 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B 8. C 9. 材料一意在说明春节档影片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过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必选项目” 。 (或“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 )材料二意在说明这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全球意
29、识正不断增强,又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材料三意在说明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增长情况下,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题中 B项, “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
30、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题中 C项, “营业收入占增速更是 GDP增速的两倍多”错误, “增速更是 GDP增速的两倍多”在文中应该指的是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服务业”的增速“15.4%” 。故选 C。【9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要求分析三则材料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材料的来源、来源文章的标题,材料中表达观点的句子进行比较分析,如是新闻报道还可根据新闻的导语进行概括,此题可根据来源文章的标题中的“透视过年方式之变” “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我们还缺点啥”和文中的重点句子“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
31、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春节档电影票房超 55亿,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 IP”概括答题要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
32、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
33、,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34、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B.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C.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D.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B. 旗牌,指写有“令
35、”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C. 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D. 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B. 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
36、活机动。C. 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D. 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 (王崇古)又发檄文(文书)慰劳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领多人来投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
37、全部进行慰问安抚。(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晓谕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休养生息。【解析】选自明史王崇古传作者:张廷玉 年代:清13.(1)关键同”劳” “自拔” “存抚”的翻译各 1分,大意 2分。 (2)关键词“诣” “罗拜”“休息”的翻译各 1分,人意 2分【10 题详解】试题分析:“靖江”做后句的地点定语, “偕俞大猷追倭出海” “累进陕西按察使”两个事件断开。【11 题详解】试题分析:“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12 题详解】试题分析:“各自独立作战”错,原文意为,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抚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
38、战事。并没有“各自独立作战”之意。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B事件错误。【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劳” “自拔” “存抚” “诣” “罗拜” “休息”的翻译。参考译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跟随巡托曹邦
39、辅在浒墅作战。不久,与俞大猷一起追倭寇出海。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他改任右佥都御吏,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爱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隆庆初年,他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儿子吉能占据河套做了西部边疆各部落的首领,向南骚扰河、湟番族,周围四镇都遭侵犯。这年冬天,王崇古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陵西、延、宁、甘肃地区的军务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填发放旗牌,使扼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他屡次立功,吉能侵犯
40、边关,雷龙等人从花马池、长城关出兵与他们作战,大败他们。吉囊的弟弟俺答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向东攻八蓟、昌地区,向西劫掠忻、代地区。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宜、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这年冬天,把汉那吉来投降。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的儿子。王崇古考虑可以趁此制服俺答,铲除赵全等人,便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俺答当时正在辅掠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派使者刺探。王崇古让把汉穿绯
41、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很高兴,屏退随从对他讲:“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希望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为北方首领,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辜负呢?”于是派遣使者,并请求互市通商。王崇古将这件事上报,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王崇古广泛地招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了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填,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右
42、十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万历十五年,三次封贡都成功了。又过了两年,王崇古去世。封赠为太保,谥号襄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 贤?【注】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景、叙事, “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 “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
43、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B.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 , “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C.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D.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15.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 “残阳初过雨”属于视
44、觉描写, “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
45、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标题中,A 项考查内容、手法,B 项考查内容,C 项考查内容、手法、情感,D 项考查内容、手法、情感。C 项, “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自己无人赏识,没有姜太公的际遇。故选 C。【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中某一联的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把握几个概念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然后审题答题。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境是由意象组成。回答意象要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注意回答意境的特点时要选用两个形容词。写景技巧要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
46、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还要注意用词的特点,比如叠词、口语、数量词等。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该题有三个小问题,首先要准确找到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里的重要意象,如:残阳、轻雨、鸣蝉。然后指出颔联运用的写景手法:视听结合。还要指出视觉描写在诗句中的表现,如:“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 “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颔联描写了在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最后答出意境的特点:清新、幽美。【点睛】诗歌鉴赏五步
47、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第二步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第四步做到五看: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看注释(借此了解诗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词语) ;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在此)
48、 ;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 。第五步:关注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一般可用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 ,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技法,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抒发了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_,_。(2)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用对比手法,道出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 ,_。(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遥想往昔,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是:_ ,_。【答案】 (1).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2). 大块假我以文章 (3). 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只是朱颜改 (5). 谢公宿处今尚在 (6). 渌水荡漾清猿啼【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