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12.88KB ,
资源ID:8115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81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河南省郑州市 2019 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中华礼乐的建构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到西周中叶,形成了覆盖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礼乐文明。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产生儒家学说的母体。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根植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根深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

2、礼。孔子提倡“仁者爱人” ,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之情。至于仁和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指出礼乐是以人的真诚情感为基础的。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他同时又强调“克己复礼为仁” ,以礼为仁的前提。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但儒学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因此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非仅仅满足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爱好,而是为了通过揭示礼乐文明的精神,重振礼乐文明的生机。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

3、来文化的母体。中华礼乐文明以天为最高神明,其他各种自然与社会要素均被整合到天命和天道信仰之下,这种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天命和天道,是任何文化与信仰都不能否定且必然包括的。同时,儒家崇尚和而不同,反对单方面的强制,这打开了与各种外来文化沟通融合的大门。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但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被长期激进的反传统摧毁;另一方面,儒学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远。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儒家义理的哲学化其实是儒学

4、在社会层面被否定和解构之詹的必然选择。而一旦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丧失了儒学思想借以栖身的礼乐制度,儒家也就从一种以天下体系为特征的文明形态,异变为一种只能满足少数人形而上学思辨兴趣的哲学理论,儒学本身也就丧失了其平治天下的恢宏精神追求,此种追求本来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神魂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建礼乐文明注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历程。当然,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形成于西周中叶的礼乐

5、文明孕育了儒家学派,为儒学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B. 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学知行合一的特点,但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C. 孔子创立的儒学,与近代哲学化后的儒学,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与价值大不相同。D. 儒家的核心思想赋予了中华礼乐文明巨大的包容空间,使它能够涵融各种外来文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指出礼乐文明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述它对儒学和外来文化的“母体”意义。B. 文章三处引用孔子的言论,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C. 文章剖析了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为揭示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奠定了基础。D. 文章指出近代传统

6、儒学向哲学转化的利弊,并揭示了产生这种转向的社会根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春秋时期没有出现礼崩乐坏的状况,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B. 孔子认为礼乐应根植于人的真情,这表明他对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持反对态度。C. 如果礼乐制度在近代没有被摧毁,那么儒学平治天下的精神追求就不会丧失。D. 让儒学重新融入社会基层,成为百姓日用人伦规范,是礼乐文明得以复兴的关键。【答案】1. B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曲解文意, “礼是仁的实践途径”错误,根据原文“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可知,可视为逻辑学上悖论的,是“仁与礼互为前提“,而不是“礼是仁的实践途径“。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以偏概全, “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礼之间互为

8、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错误,文章三处引用了孔子的言论,在第三段,其中第一处“仁者爱人“并未揭示“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 项说法绝对, “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说法过于绝对。B项无中生有,“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错误,从原文“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看不出周礼中有“形式主义“。D 项篡改文意,由原文“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

9、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 ”可知,是“在此前提下” , 即“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是有条件的。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 “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

10、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改革开放 40 年来,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 519.49 万人,313.20 万人在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活跃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个领域。8 月 19 日2018 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简称报告 )在京发布。报告指出,海归群体认为留学收获达到预期值,与此前多数留学人员选择出国接受教育不同,近年留学人员选择出国不再以接受教育为主,而以丰富阅历、体验他国文化和生活为主。报告还首次对海归群体留学前后的城市迁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聚焦国内“抢人大战”对留学生回

11、国及城市选择的影响。 报告指出,近三成留学生因国外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发展选择回国, “北上广深”是海归首要目标城市;金融业就业比例占第一位,制造业就业比例有所上升;创业方面,30%的海归创业选择对口领域,运营成本高仍是创业最大困难。(摘编自在京发布 , 中国国情国力2018 年第 9 期)材料二:“海归潮”的出现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象征。我国日趋强大的综合国力显示出“人才磁铁”的效应。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为留学人员指明了方向;各地政府也为他们回国创业提供了很多便利,帮挟政策优惠且精准。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背景下,一些留学生入选了“千人计划” “百人计

12、划”等,良好的国内创业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家庭因素也是“海归潮”的重要拉力。由于新一代海归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团聚成为其回国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 “海归湖”落实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使两代人保持了近距离的亲密,促进了代际团结。未来 5 年,近几年出现的“海归潮”将更大,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拐点” ,中国将从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但是,一些地方针对海归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部分现行留学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在用好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一起用好本土人才和海

13、归人才,收获广义人才红利。(摘编自穆光宗“海归大潮”所为何来 , 人民论坛2018 年第 1 期)材料三:表 1:海归样本就业满意度分布抽样样本就业满意度 样本数量(个) 百分比(%)满意 197 24.70比较满意 294 36.80一般 176 22.00不太满意 84 10.50不满意 48 600合计 799 100.00图 1:2013-2017 年海归行业去向统计(选自臧梦璐新一线城市成为留学归国人员新选择 , 光彩2019 年第 2 期材料四:研究生毕业回国的贾诩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表示不会考虑北京以外的地方。她认为留学回国人员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语言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就业期望会

14、更高,作为世界 500 强等著名外企的聚集地,“北上广深”等城市与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期望比较合拍。与她一样选择留京的互联网精英李岩表示,“北上广深”等城市在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在薪资期待方面,由于留学人员在教育投资上远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在这些城市就业能够使他们尽快收回教育成本。当然,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急速发展中也产生了诸如交通拥挤、高房价等问题,再加上竞争的愈发激烈,也有不少留学回国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杭州、成都、南京、西安等新一线城市。还有一部分海归出于主客观因素的考虑,在一线城市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选择到新一线城市去。其中,高校教职人员及科研人员流动性较强。

15、新一线城市的高校为吸引高端科研及高学历留学回国人员,在落户、职称、薪资待遇、住房、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优惠奈件。对于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李岩来说,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政策对他的吸引力并不明显, “但一些大企业,比如腾讯、阿里、百度等,会在新一线城市设置一些很重要的部门和岗位,比如,阿里的蚂蚁、腾讯的游戏部门都在成都,都是薪资很高的岗位,但是这类岗位的招聘条件也很高,如果有机会进入这样的部门,我会考虑离开北京。 ”(摘编自臧梦璐新一线城市成为留学归国人员新选择 , 光彩2019 年第 2 期)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2018 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可知,海归群体虽然对留学

16、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但留学人员出国的主要目的已发生变化。B. 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六成左右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学成归国,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方针的作用,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象征。C. 图 1 所示的海归人员行业去向中,金融业高居首位,而制造业与高科技虽然占比接近,但海归行业去向走势大体呈反方向发展的特点。D. 从材料四来看,不少留学生已经不把“北上广深”作为回国就业的首选城市,新一线城市对他们的吸引力在增强,这与其优惠的人才政策有一定关系。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独生子女归国就业,使父母老有所养,保持了代际亲密,既顾及到了家庭结构成

17、全了现代孝道,又实现了人生价值,一举两得。B. 表 1 样本中海归对就业持满意及较满意态度的占六成以上,可见,国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有所改善,这对中国成为人才回流国也有促进作用。 C. 图 1 从侧面反映出了国内人才市场的潜在需求,建筑、非盈利组织、医疗、娱乐等行业人才需求量小,而制造、高科技、金融等行业则急需高端人才。D. 国外存在不利于留学生个人发展的环境、国内具有优越的就业条件等诸多因素,将使中国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变成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6. 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要概括提升海归人员就业创业满意度的有效措施。【答案】4. B 5. C 6. 国家层面:系统完善就业创业的优惠扶持政

18、策,使之切实有效;精简优化留学人员管理体制;完善引才政策,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用人单位层面:提高薪资待遇;关注员工需求,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在诸如优秀人才的户口、住房及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企业实力,为海归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 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 选项张冠李戴, “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方针的作用,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象征

19、。 ”错误,由原文“海归潮的出现是中国崛起的重要象征。我国日趋强大的综合国力显示出人才磁铁的效应。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为留学人员指明了方向;”可知, “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方针的作用,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象征。 ”是出现“海归潮”的原因,而不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六成左右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学成归国, ”出现的原因。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

20、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 项无中生有, “建筑、非盈利组织、医疗、娱乐等行业人才需求量小,而制造、高科技、金融等行业则急需高端人才”错误,图 1 只反映了海归行业去向,并不能反映“哪个行业人才需求量小,哪个行业急需高端人才” 。故选 C。【6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一些地方针对海归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可知,国家层面系统完善就业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使之切实有效;由原文“部分现行留学人员管理体制存在

21、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可知,国家层面精简优化留学人员管理体制;由原文“在用好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一起用好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收获广义人才红利”可知,国家层面完善引才政策,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由原文“在薪资期待方面,由于留学人员在教育投资上远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在这些城市就业能够使他们尽快收回教育成本”可知,用人单位层面提高薪资待遇;由原文“新一线城市的高校为吸引高端科研及高学历留学回国人员,在落户、职称、薪资待遇、住房、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优惠奈件”可知,用人单位层面关注员工需求,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在诸如优秀人才的户口、住房及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便利;由

22、原文“作为世界 500 强等著名外企的聚集地, 北上广深等城市与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期望比较合拍”可知,用人单位层面提升企业实力,为海归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 “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木心是谁?王张应最早接触木心这名字,是因为一首从前慢的

23、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喜欢这首诗,也因此欣赏写诗的那个人,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木心。木心是谁?真正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的书,所有答案都在书中。于是我读了木心的好几本书,有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 素履之往 鱼丽之宴 ,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 云雀叫了一整天 ,有小说集温莎基园日记 ,还有由木心讲述、他的得意门生陈丹青先生记录整理的文学回忆录 ,当然也包括陈丹青的诸多介绍文字。之后,对木心的了解越来越多。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这个问号终于被拉得笔直,成为一个语气肯定的感叹号。木心就是生于乌镇,成年以后离开乌镇,到过杭

24、州,到过上海,到过大洋彼岸的纽约,最后,又回到了乌镇,终老乌镇的那个一生漂泊又叶落归根的单身男人。他的祖上很富裕,留给他不少田产。木心决意离开乌镇时,将他名下所有的田亩,半卖半送,寸土不留。木心对身外之物看得透彻。木心说:“人穷一点方始像一个人。再者,处于悲伤中的人才符合人的本性,不因得意而忘形才更像一个人”这话听起来耳熟,让人想起孟德斯鸠,他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木心早已对大师的思想熟烂于心,轻轻松松化作自己的语言了。木心两手空空走出国门,差不多绕着地球转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大概正是因为他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像一个人吧,他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他孑然一身,没有子嗣,死的时

25、候,身边却有一大批青年男女给他送终。青年们跟木心无亲无故,他们都只是木心的读者。这种情景,在鲁迅之后,应该很少见了。木心就是曾经在上海的某次会议上,因看不惯某位“要员”嘲弄诗人海涅,便挺身而出,当面指斥权贵,结果自己惨遭批斗的那个不识时务的文人。木心就是曾经被囚禁了 18 个月,在阴暗潮湿的囚室里,使用理应书写交代“罪行”的纸张写作了大量的诗文,在自己画出的黑白键盘上无声地弹奏莫扎特和肖邦的那个没心没肺的中年男人。他对自己过往的遭遇从不控诉,别人谈起时,只是举重若轻地说一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至多再发一声轻描淡写的感慨:“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是的,木心人如其名,他的心态平静安定

26、,总是笑看云卷云舒。木心就是那个 56 岁离开本土,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寄人篱下,靠卖画勉强度日,以在私人住所里给一二十个华人讲述文学史为乐事,多篇文学作品被收进了美国大学教材的中国人。那些听课的华人,虽远离了故土,在他们血管里流淌的依然是华夏文明血液。弟子们自比颜回、子路,木心理所当然地被弟子们尊奉为孔子。木心生前不愿意将其讲课稿出版行世,他认为那不能算作他的个人作品。弟子们可不这样认为,当年的孔子不就是典型的述而不作吗?谁能说论语不是孔子的作品呢?一部论语通篇皆是“子曰” 。正是由于弟子们的努力坚持,一部洋洋洒洒的百万字文学回忆录 ,在木心身后,才回到故土,并在故土之上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后

27、来人,闻到了花之香,尝到了果之甜。更多的人,也因此知道了木心。他爱文学,坚持文学写作六十余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之中,他的二十本凝注着大量心血的文学作品手稿,被人夺去付之一炬。这让他心疼不已,却不能动摇他对文学的追求。后来,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正是这个坚定的信仰使他得以度过劫难。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生活并不时刻关爱他,有时还不免捉弄他,给他制造些麻烦甚至苦难。他对生活深爱不移,无怨无艾。他说:“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你到乡村,风在吹,水在流,那就是快乐。 ”木心的快乐,是一种随处可遇、简简单单的快乐。这种快乐,来得容易,也容易被忽略。木

28、心牢牢把握住了这种低成本的快乐。至此,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许多人陆续读到了木心的书,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名叫木心的人,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木心是谁?”为标题,不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整篇文章正是以探索“木心是谁”为主要内容展开的。B. 开头引用的从前慢片段,交代了作者探究“木心是谁”的缘起,引出下文,并与第三段“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形成对比。C. 作者在叙事中抒情,通过选取木心人生经历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追求、品质等,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D. 文章结尾

29、段说“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 ,表明作者对自己曾经好奇的木心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其中隐含着对木心的钦佩之情。8. 请根据作品,分析“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这句话的含意。9. 文中写到孟德斯鸠、鲁迅和孔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B 8. “不食人间烟火“指的是木心不同流俗,有非凡的志趣、气节、性格追求等。或答:“不食人间烟火“指的是木心对身外之物看得透彻,离开乌镇时,将名下所有的田亩,半卖半送,寸土不留;木心“不识时务“(不惧权贵,坚持正义) ,因看不惯某位“要员“嘲弄诗人海涅,便挺身而出,当面指斥权贵,结果惨遭批斗;木心看淡苦难,遭遇从不控诉,觉世事皆可原谅;木心

30、心态平静安定,总是笑看云卷云舒;木心淡泊名利,生前不愿意将其讲课稿出版行世等。分号前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似乎“指的是木心又并非远离生活、枯燥乏味,而是能把握生活中低成本的快乐。 (或答:“似乎“指的是木心热爱文学,坚持文学写作六十余年;木心热爱生活,他对生活深爱不移,无怨无艾;木心牢牢把握住了生活中随处可遇、简简单单的快乐。分号前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这句话是作者对木心形象和品格的概述,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钦敬之情。 9. 拿他们与木心形成类比(或“正衬木心“映衬木心“) ,借他们对木心作出评价;表明木心像孟德斯鸠一样睿智(或“博学多识“) ,像鲁迅一样受人爱戴(或“影响力之大“) ,像孔子一样被

31、学生尊敬,他的文学讲稿像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一样价值非凡;丰富了文章内容。【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 “形成对比”错误,没有形成对比,只是做了铺垫。故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

32、握。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由原文“他的祖上很富裕,留给他不少田产。木心决意离开乌镇时,将他名下所有的田亩,半卖半送,寸土不留。木心对身外之物看得透彻”和“木心就是曾经在上海的某次会议上,因看不惯某位“要员嘲弄诗人海涅,便挺身而出,当面指斥权贵,结果自己惨遭批斗的那个不识时务的文人”可知, “不食人间烟火”指的是木心不同流俗,有非凡的志趣、气节、性格追求等。由原文“他爱文学,坚持文学写作六十余年”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生活并不时刻关爱他,有时还不免捉弄他,给他制造些麻烦甚至苦难。他对生活深爱不移,无怨无艾” “木心的快乐,是一种随处可遇、简简单单的快乐。这种快

33、乐,来得容易,也容易被忽略。木心牢牢把握住了这种低成本的快乐”可知,“似乎“指的是木心又并非远离生活、枯燥乏味,而是能把握生活中低成本的快乐。这句话是作者对木心形象和品格的概述,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钦敬之情。【9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本题时要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考虑,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基调的作用。还要从“情节作用”考虑,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由原文“这种情景,在鲁迅之后,应该很少见了”可知,像鲁迅一样受人爱戴;

34、由原文“让人想起孟德斯鸠,他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木心早已对大师的思想熟烂于心,轻轻松松化作自己的语言了”可知,表明木心像孟德斯鸠一样睿智;由原文“弟子们自比颜回、子路,木心理所当然地被弟子们尊奉为孔子。木心生前不愿意将其讲课稿出版行世,他认为那不能算作他的个人作品。弟子们可不这样认为,当年的孔子不就是典型的述而不作吗?谁能说论语不是孔子的作品呢?”可知,像孔子一样被学生尊敬,他的文学讲稿像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一样价值非凡。拿他们与木心形成类比,借他们对木心作出评价,丰富了文章内容。【点睛】 “重要句子” ,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

35、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 ”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

36、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

37、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遗三班使臣。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B. 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C. 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

38、也D. 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B. “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 的 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 ,故名。C. “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D. 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 ,表示恭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

39、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 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C. 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D. 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

40、役。(2)时参知跛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或“三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2)当时参知政事职位有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 的 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事理各异”的意思是“原因各不相同” ,中间不能断开,所以“事”前断句,排除选项AC, “苟从简

41、便”的意思是“如果简便从事” ,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选项 B,故选 D。句子翻译: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致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 选项“表示恭敬”错误, “跽”不都是表示恭敬,如鸿门宴

42、中“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 。故选 D。【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B 选项“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错误,由原文“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可知, “应诏上疏”是在兼任同知谏院之前。故选 B。【13 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

43、、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浚:疏浚,疏通。以:连词,表目的。止:使停止,废止。 (2)阙:空缺。数:屡次,多次,再三。劳问:慰问。【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 ,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

44、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作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理,掌管太常礼院

45、。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道。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品后,突发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

46、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文辞,孙洙建议:“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致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

47、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归雁陆龟蒙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注】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

48、、风雨飘摇的时局中。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14. 下列对这首诗 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 ,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B. 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C. 颈联以“暗缴” “风滩” “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D. 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15. 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4. D 15. 相同点: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 ;都抒发

49、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不同点: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 选项“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误,本诗也是通过描写“事物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故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读懂诗的意思,又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性信息。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表达了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两诗都是以物喻人,都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