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届 福 建 省 三 明 市 第 一 中 学 高 三 暑 假 第 一 次 返 校 考 试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2、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文言文阅读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
3、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
4、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5、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3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赫。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神算。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鲁芝字世英,扶风
7、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 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 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
8、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出征,艺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
9、,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 下狱/当死/ 而口不讼直 /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俄而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 芝坐爽下狱/当死/ 而口不讼直志 /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俄而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 芝坐爽下狱/当死/ 而口不讼直 /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俄而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 下狱/当死/ 而口不讼直志 /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俄而为并州刺史/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10、一项是( )A 三坟 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 “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利,登上国君宝座。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谦让行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芝自小受苦,位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
11、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 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 ,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 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赛欲,与人和睦又不而苟同,任职到老, 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
12、乳故也。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
13、也。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 ,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注风
14、世:劝勉世人。(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有删节)7对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宰沭阳二年 宰:治理 B 说当时决某狱 决:打开C 代为治筐箧 治:备办 D 奉母闲居 奉:侍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B 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C 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D 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
15、,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16、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 ,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
17、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 ,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 ,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 ,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 )(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B 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C 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D 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
18、:政绩。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B 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C 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 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 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C 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D 文章叙议结合。作
19、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
20、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 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 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 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
21、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B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C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D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
22、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 “株” ,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 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 “御 ”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B
23、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C 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评卷人 得分二、材料作文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中学习中,我们曾邂逅过这样一些中外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曹操、祥林 嫂、孔明、翠翠、林黛玉、贾宝玉、关羽、周瑜、曾国藩、丹柯、别里
24、科夫、桑提亚哥。他们或许打动过你青春的心灵,或许引发过你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请选择一到两个人物形象,根据其形象的特点和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自拟标题;800 字。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900
25、字。2019 届 福 建 省 三 明 市 第 一 中 学 高 三 暑 假 第 一 次 返 校 考 试语 文 答 案1 B2 D3 D【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 “涣少好侠尚气力”的意思是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
26、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 “涣”是主语, “好侠”是谓语。语法合理,语意正确,故应在“侠”和“尚”之间停顿,排除 C 项、D 项。 “晚而改节敦儒学”的意思是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谓语“敦” , “儒学”作谓语,所以要在“节”和“敦”之间停顿,这样就排除 A 项。故本题选 B 项。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D 项, “师”
27、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 军队。故本题选 D 项。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D 项,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 ,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 。故本题选 D 项。【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
28、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纵” “是故” “于是” “向使” “然而” “无论”“至若” “是以” “继而” “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 “未几” “已而”
29、“斯须” “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广汉事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 ,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
30、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 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
31、。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
32、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 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嘉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
33、上去世。4 C5 C6 B【解析】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第一步找到常用语句首的副词“遂、俄而” ,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 ,前面断开;第三部,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故本题选 C 项。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
34、点,本题中,C 项, “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故本题选 C 项。6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 项, “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
35、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 。故本题选 B 项。【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
36、意识。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
37、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 ,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
38、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做了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定诸葛诞之后,升为大尚书,掌管刑法。武帝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孝命朝廷) ,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
39、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 ,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没有听取。 (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并御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7 B8 C【解析】7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 项, “决”的意思应为“判决” , “狱”的意思是“诉讼、官司、案件” , 曹刿论战中,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解释为“大大小小的案件” , “决狱”一词在平时的人物传记语段练习中经常碰
40、到,学生应该不陌生。虽然“狱”有“监牢”的义项,容易误导学生向“打开牢狱”方向去想,但放入语境,县令袁枚手下吏员谈起当年上司如何判决疑难案件才符合情理,而“打开牢狱”非常突兀,而且就算要做,又何待县令动手?故本题选 B 项。8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解题的关键是回归
41、语境, “找得准,比得细” 。C 项,根据原文“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 , “ 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的主语应该是作者而不是“张、沈两吏” ,这是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故本题选 C 项。【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42、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代的人往往对于过去任职的地方再三表达眷恋之意。也许因为贤德的官员能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家人。做官而不能忘记自己的任职的地方的人,那里的百姓,也不会忘记他的。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迁职到江宁。如今已是戊申年。我被道员吕峄亭多次来信邀请感动,就在十月五日渡过黄河,借宿在钱接三先生家中。钱氏是当时接待过我的主人,他的父亲钱鸣和清瘦而留有胡子,接三相貌像父亲,与他谈及父亲的事情,他却不怎么知晓。 (这是因为)我离开沭阳时,他才断奶的缘故啊。(钱接三)深夜摆酒款待我, (我)听到车声辚
43、辚,原来是吕峄亭派人来迎接我。天刚亮的时候已经走了六十多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彼此(见面)十分欣喜,便两车并排一同前行。一顿饭的功夫,望见很长的城墙遮挡住了道路,我知道这是新修筑的沭阳城。几十名缙绅争着来扶着车子。大体说来,以前骑着竹马嬉戏的孩童,如今都老态龙钟拄着拐杖了。第二天后,进入县衙游逛观览,到了先人烧饭的地方,姊妹斗草嬉戏的地方,过去会见宾客研究公文的地方,慢慢行走盘桓,凄然流泪。即使是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条排水沟,我也对它们产生深深的情感,自己也不理解其中什么缘故。有张姓和沈姓两个小吏前来拜访,年龄都八十多岁了。他们说起(我)当时判决某个案件,担任阅卷官推荐某份考卷的情形,我全然
44、记不起来了。往事重新提起我恍然醒悟,如同温习儿时读过的旧书,又好像失去的物件重新得到(一样亲切) 。县里朱广文善于作诗,吴中翰精于欣赏品评,解、陈两位书生善于作画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历史典籍,常常夜深了口中还滔滔不绝。我有时饮酒,有时吟诗,有时下棋,有时给人画像,有时品评书画,有时纵论上下古今,有时是邀请人来,有时是吩咐备车前往,竟没有片刻的空闲。于是就忘记了是在沭阳做客,同时也忘记了自己的衰老。过了半个月,冰雪渐至,一年即将结束,不得已我再三恳切地辞别主人。主人仍然把我送到之前迎接我的地方,帮我打点行装,备好车马后,握住我的手问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先生呢?”我不能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忍心
45、回答。哎!我今年七十三了,忍心欺骗您说我会再来吗?忍心让您伤心说我不会再来吗?然而我作为五十年前的县令,离开后重来旧地,世上像我一样的人很少了;作为四品高官,奉养老母在家闲居,还能想到五十年前的旧任县令,世上像吕峄亭先生这样的人更少了。分离后聚合,聚合后分离,离散后可以重新聚合,但人年老后不能再次年轻。对这一次分别,我不能做到超然无情,所以画了两幅画,一幅赠给吕君,一幅自己保存。传给子孙看,让他们知道一个官员可以重新回到任职之地,这个官员(的为官)可以推想,迎接旧任官员如同现任官员一样,这样的主人(的为人)也可以推想。孟子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教育熏
46、陶的人呢?我提笔写下了这篇记,可以用来劝勉世人,而不只是为了表达一点微不足道的朋友聚散的感慨。9 A10 B11 C【解析】9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 项, “发言“意为“开口说话“。故本题选 A 项。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B 项,两个“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A 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 项,第一个“于”是介词,
47、在;第二个“于”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译。D 项,第一个“所” ,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是虚指代词;第二个“所”与前面的“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 ,表示被动。故本题选 B 项。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 ,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 项,张冠李戴。对照原文可知,效法嵇康、阮籍的是青州牧
48、,不是太初,太初对这种做法是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剌之” 。故本题选 C 项。【点睛】参考译文:天下之不崇尚儒学已经很久了。现在的士大夫,开口必自称儒。儒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戴高冠系博带、穿广袖衣就能称得上儒者吗?手持简册、呻吟不息就能称他为儒者?又何况以笔濡墨圈点文章、编织华美的文辞就称得上儒者,远远不是这样的啊。除去这些不谈,像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人称之为大儒,果真能配得上儒者之名吗?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一直看不起这些(人)。读先王之书,不求甚解,只求弄明白其中的道理罢了。明白道理后,不只诵读(先王之书),来在人前显摆,还要践行它。对内他对乡人无所保留,对外则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因为先王之道湮灭无闻,所以他要寻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的得失,写诗文来宣扬先王之道。景祐初年,青州牧荒淫放荡,向往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乐于没有名教的约束,一致效仿他,逐渐形成风气。颜太初厌恶他是大乱风气的源头,写了东州逸党诗以讥讽他。诗于是传到朝中,天子立即治青州牧罪。又有郓州牧对属令的清廉正直与自己唱反调大感恼火,就诬陷他并治罪,把他打死在狱中。属令的妻子弱小不能自己上诉,颜太初向来与属令交好,同情他冤死,写哭友人诗,(于是)郓州牧也被罢官。当时有人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