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宁市海湖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 分钟:150 分钟 命题:审核: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
2、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
3、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
4、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B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
5、素。C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文章善用引证法,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6、,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B一个大国如果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C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D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冬 材周 伟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吊点滴。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
7、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 40度了,幸亏来得早。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娘看了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我跟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品卖钱。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是个弱智,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 34号冬材。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讨生活,各顾各的,蛮不容易的。长久,诊所里谁
8、都不说话。长久地静,只有点滴在一滴一滴地落下。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用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管我。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他整个脸都贴在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要陪我来。他来,又不肯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冬材娘先打完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
9、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远处的天暗了下来。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没人住。刚准备走开,听见吱呀一声,虚掩的门缝里探出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空空荡荡。冬材出不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子锁。冬材嗷嗷嗷嗷又高声大叫,老街出奇地静。抬
10、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了无生气。我问了一个老人,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等娘回来。冬材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娘不会离开冬材的。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送饭,一人一月,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娘。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 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老婆婆满是皱
11、纹的脸。我想,冬材绣的是:老街 34号冬材的娘。冬材笃定,娘穿着他绣的衣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冬材在去年最冷的冬天走了。今年冬天又是特别冷,我陪娘在旺旺的火塘旁烤着火。娘和我都异口同声地说到冬材。娘说,老街真老了。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今年的老街肯定最冷了。(有刪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写发生在诊所的事情,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用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冬材和他娘相依为命的生活状况。B小说中人物形象冬材患脑膜炎后遗症,智力比不上一般人。作者通过对冬材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对母亲的爱,真挚动人。C小说
12、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情境和情节显得更为真实,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D冬材娘担心冬材走丢了,就在他的衣服上绣了“老街 34号冬材”。这看似淡淡的一笔,却为后面冬材模仿他娘绣字作了铺垫,使情节高潮显得合乎情理。5小说结尾为什么说“这年月,傻的不见得真傻,正常的也不见得正常”?(6 分)6小说多次描写“冬天”这一自然环境,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例子,并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材料一:城市中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的总体比例很高,但纯粹隔代教养的比例并不高。从儿童出生到小学阶段,六至七成左右的家庭采取了父辈
13、和祖辈联合教养的模式。在各种家庭教养活动中,祖辈在对儿童生活照料方面参与率很高,而在对儿童行为规范、心灵关怀和陪伴方面仅有中等程度的参与率低。祖辈的获取渠道相对封闭,以家庭内部的经验积累和传递为主,对于获取新知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弱。在参与教养的祖辈当中,超过半数认为参与儿童教养对祖辈自身而言利大于弊;有 45%的城市儿童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家庭教养利大于弊,明确表示弊大于利的父母为 15.6%。(摘编自祖辈参与教养的十大发现)材料二:我国历来有“隔代亲”的文化,祖辈教养的比例较之西方国家明显更高。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成为父母后,更注重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在面临自我生存发展与抚养孩子的矛盾冲突时,祖辈自
14、然成为帮助甚至替代教养的重要力量。祖辈富有育儿经验,精力充沛又时间自由,能给新父母提供心理慰藉和疏导引领,让子女解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祖辈自身也在情感付出中享受到生命延续的满足感,从而拥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祖辈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不能适应当下的育儿需求,在孙辈许多行为面前束手无策。研究表明,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行为指导”和“责罚与控制”相对较少。而抚养责任和教育责任不清晰,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容易导致家庭分歧,引发家庭矛盾,对孙辈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祖辈和父辈要树立家庭教育一盘棋的思想,适当分工,优势互补,祖辈尤其要注意提高教育素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校和社区应举办
15、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学校、老年大学等,向祖辈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转变教养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解决隔代教养中的问题。(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三: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直系家庭(也称为主干家庭,即由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在 200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 21%左右。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 9240万户,比 2000年增加了 25%,占全部家庭户的比例提高到23%。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离而不分、分而不解”的网络式家庭,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家庭模式。
16、报告显示,2010 年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五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调查发现,有超过 12%的成年人仍与父母同住,20.3%的成年人住在父母附近,68.9%的人没有离开父母居住的城市。(摘编自“中国式”家庭,你是哪一种?)材料四:现在,很多人有了孩子,因为工作,大多只能请双方的父母代劳。但是隔代带孩子,老人会特别宠爱,也会特别小心,心理压力特别大。孩子小磕小碰,不好好吃饭,在父母眼里都是小事,但老人就会把它看成特别大的事,处理稍有不妥就特别难受。此外两代人在育儿观念、方法上的冲突,也引发家庭矛盾。长此以往,老人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极大损害,出现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抑郁症。
17、(摘编自天伦之乐,还是天伦之累)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隔代亲”的文化传统使祖辈在某种程度上乐于参与孩子养育,他们享受到生命延续的满足感,有利于其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B祖辈的育儿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父辈提供帮助和借鉴,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又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C中国直系家庭占比在 2000年前保持稳定,但到 2010年已上升至 25%,工作繁忙的父母无法照顾孩子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D祖辈参与儿童养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因此政府和社会需提供相应服务,以弥补老人在育儿知识和教育理念上的不足。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8、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祖辈参与儿童教养有利有弊,但两代人对此看法却不统一,超过一半的祖辈认为利大于弊,而超过一半父辈的观点则与之相反。B中国家庭中祖辈参与儿童教养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种种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共同塑造了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现象。C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父辈常常面对自我发展和教养后代之间的矛盾,但这不能成为其放弃养育子女责任的借口,将其完全推给祖辈。D网络式家庭具有一定的弹性,更有利于祖辈和父辈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果操作得当,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家庭和睦。9祖辈过度参与儿童教养带来了哪些问题和隐患?(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19、4小题,17 分)阅读韩愈的师说,完成 1013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20、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3 分
21、)A人非生而知之者 B吾从而师之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C 六 艺 经 传 : 六 经 的 经 文 和 传 文 。 六 艺 , 指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六 种 经 书 。 乐 久 已 失 传 , 这 是 沿 用 古 代 的 说 法 。 传 , 古 代 解 释 经 书 的 著作 。D百工:即百官,古代官员的总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22、项是(3 分)A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B第二段用“古之圣人”与“今之圣人”作对比,使文本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D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23、15题。南湖早春 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南湖:鄱阳湖。元和十二年,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虚实结合,并以“风”“云”和“晴”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B颔联“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C“平”字描述水苹的整齐,与“铺”字合用,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D颈联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而“白”“黄”色彩对比鲜明。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24、共 1小题,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1)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的 “ , ” 感喟。(2)寡人之于国也中运用对比手法,揭露统治阶级不顾百姓死活的句子“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4)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当今时代,相对于通过语言文字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人们更
25、愿意通过图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认知自我和世界,这种趋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视觉文化及其特点 。,在视觉文化日益彰显的当下,视觉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彰显。工具创造出来的生动、形象的技术图像,( ),也就不能很好地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心理学教授爱因汉姆认为,对概念的思考比对视觉感知的思考更有优势、更深刻。视觉文化或者图像文化的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使培养良好的视觉素养成为当务之急。良好视觉素养的培养须提高人们辨别视觉信息的能力。视觉文化时代是图像狂潮喧嚣的时代,在漫天飞舞的图像世界中, 。其中不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的正能量,但也充斥着低俗负面的伪信
26、息。在复杂的视觉文化时代,“眼见为实”不再是 的正确观点。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B人们如果看不看视频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本能,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颠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C如果决定人们看不看视频的仅是自身的兴趣和本能,那么这种接受方式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D如果人们看不看视频仅是由自身的兴趣和本能决定,那么这种接受方式
27、会因为其中的负能量而降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人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文献B使得人们很难静心阅读经典文献C使得人们可以静心地阅读经典文献D经典文献很容易被人们静心阅读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刻不容缓 无可非议 鱼目混珠 滴水不漏B千钧一发 无可非议 泥沙俱下 滴水不漏C千钧一发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颠扑不破D刻不容缓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颠扑不破20今年清明节之前,家在外地的王伟必须随父母回老家祭祖,因此要请假三天。下面是王伟 4月 2日写给他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5 分)请假
28、条清明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请假人:王伟(1) (2) (3) (4) (5)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 分)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
29、和要义唯在于: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一位雕刻大师,收了一位十分聪明的弟子。不久,他发现这位聪明的弟子稍有进步就在师兄、师弟面前夸夸其谈,好像无所不通。雕刻家把他叫过来,送他一盆夜来香。第二天一早,弟子兴致蛮高地对雕刻家说:“夜来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雕刻家就问弟子:“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着你了吗?”“没有。”弟子高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着我呢?”“哦,原来是这样啊。”雕刻家说,“我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弟子的脸一下就红了,他对雕刻家说:“弟子明白了!”注意:立意自定,
30、但不要超出材料涉及的范围;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超过 800字。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答案1.B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 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C 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 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2
31、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 项,不是逐层深入。3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 项,“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10、C11、D12、A14、A
32、 分析试题: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有误,首联都是实景,没有虚景。15、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16、(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4)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17、D18、B19、D20、(1)缺乏请假对象,应加上称谓“尊敬的王老师”(2)我国乃至世界的传统节日,应去
33、掉“乃至世界”(3)“令尊”用错,应改为“家父”或“我的父亲”(4)没有具体的请假的具体天数,应在“特向您请假”后面加上“三天”(5)落款缺乏日期,应在落款加上“2019 年 4月 2日”21、 (1)“读薄”偏重于求深度(2)“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3)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22、解析材料当中,“弟子”的“浮躁”“张扬”与“夜来香”的“沉静”“谦逊”形成鲜明对比,考生可以由此立意行文。角度一:浮躁中走不出天才。什么是浮躁?轻浮,急躁,不沉稳,不冷静,不踏实,对待生活、学习、事业缺乏“执着”的精神、持久的耐力。 浮躁的危害是什么?浮躁使人急功近利,使事业浅尝辄止,使社会潜藏危机。怎样消除浮躁?冷静善思,脚踏实地,尊重规律。角度二:非宁静无以致远。文章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于首段总说“心灵宁静”与实现人生远大目标的关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进行论述。如“只有宁静,才能坚守心灵的方向”“只有宁静,才能产生拒绝各种诱惑的精神力量”“只有宁静,才能培养追求事业的毅力”“只有宁静,才能淡泊处世,提升人格修养”等。最后,将对不同层面的论述进行总结、强调。角度三: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这个观点本身包含正反对比的因素,它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也涉及了“自满”“骄傲”的危害。这就为考生构思行文提供了一个简便实用的结构模式:正反对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