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江 西 省 宜 春 市 宜 春 第 九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第 一 次 月 考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2、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早就听闻李老的水墨画乃当今一绝,如果您肯将这幅“空山图”补壁于我,我定当铭感五内。B 杨老师,您学富五车,全班同学都非常喜欢您讲的语文课,也十分赏识您独特的教学方法。C 今日欢聚,承蒙大家的抬爱,我勉强凑成几句诗,权当应景之作,在座各位见
3、笑了。D 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将雨伞借光给旁边一位不曾相识的路人,使他免被雨水淋湿。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沈壮海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这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促成的。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是一个现实课题。中华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曾长期饮誉潮头。然而,近代以来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但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要
4、引导我们的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随着我们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不断恢复、增强。这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就是要引导这种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等非理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进。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强。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
5、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本质所在。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但是,这种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我们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过,现实中不同文化猛烈激荡,如果我们迎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人文化责任的逃避。当代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 、望“古”兴叹者,而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
6、、自我封闭,它既要体现在对自我文化的确信,也内含着开放包容的气度。既要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作出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文化开拓,又要注重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纳镜鉴。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自觉追求。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重要前提是普遍性地增进、提升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认知、理解,进而走向认同与确信,增强传承好、发展好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增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概言之,文化自信立基于文化自知之上,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之“知” ,对近代以来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之“知”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7、义文化之“知” 。系统推动中国文化的社会化普及,激发普遍的文化建设的当下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我们基于时代特点、受众特点顶层规划与落地设计。同时,还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核心,抓住全民族文化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用好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这个最大的教育资源。(选自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 重新强大的中华民族,使自己的现实命运得以改变,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B 虽然民族振兴的进程会伴随着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但是我们仍需要通过
8、自觉努力,深刻认识提振文化自信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魅力。C 面对西方文化的激烈竞争,仅凭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是不够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D 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应该夯实对传统优秀文化、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自知的基础。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结合历史说明了现实中文化不自信客观存在,论证了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B 文章在第、段中,条分缕析,阐释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C 第段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之上,水到渠成得出了要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的结论。D 第段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重
9、点说明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所应选择的路径。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当其面对外力入侵时缺乏必要的自信,不堪一击。B 在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的当下中国,只要克服文化自信中的虚骄、自负等非理性成分,就能普遍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C 文化自信力与国家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文化自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反之亦然。D 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需要立足当下,继往开来,这足以说明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文学类文本阅读橘 子李培俊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
10、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 S 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
11、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
12、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 2 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13、。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 2 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8 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 8 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他获准减刑 4 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
14、是那 2 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选自小小说精选)5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B 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C “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15、。D 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6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 “他”来水果摊的目的。7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
16、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 “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 “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材料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
17、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
18、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 ,2015 年 1 月)材料三: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
19、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
20、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
21、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E.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徒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徒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
22、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徒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徒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的故事出现。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23、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昕觉等辨别方向。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 迁徒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
24、遗传给它们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评卷人 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徒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 ”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
25、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来尽屏也。后她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所调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 ”因古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部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读,管勾国于监。在职数年,以动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军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
26、。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志日:“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话。(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B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C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D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 /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
27、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通称为进士。B 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 “路”相当于今天的省, “军”从属于“路” 。C 春秋,因古代先民重视春、秋的祭祀而衍生出很多含义,文中指“年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户籍、土地、赋税、军需、俸禄、工程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及办案有方,得到认可。处理闽地诬陷仇家的官司时,救了五十三人,他的做法被提点刑狱推广。B 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均被采纳。C 吴及重视义理。不屈不阿。在做检法官时,他反对三司对法令的改动,即使触怒上级也始终坚持看法。D 吴及为
28、官有失,遭劾被贬。在集议定稿中,他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评卷人 得分四、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江 村 沈德潜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 ?(注) 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沈德潜,满腹才学,40 年间屡试落第,六十七岁才中进士,此诗作于屡试不第期间。尾联典出庄子:子舆与子桑是好友,子桑生活贫国,大雨十
29、日,子舆担心子桑得病,故“裹饭而往食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既破题,又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中的江村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氛。B 颔联,作者将行船的动态与主观感受交融在一起,颇有“景中有人”的妙理。C 颈联转为对人事的感叹,年成歉收导致邻里失去了笑语,作者孤独挨过秋夜。D 尾联,作者用庄子 “裹饭而往食之” ,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E. 沈德潜主张诗歌应采取“怨而不怒”的表现形式,本诗正是这种理论的实践。18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评卷人 得分五、情景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是诗人
30、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蜀道难中“_,_”借悲鸟啼月烘托愁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 ”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_”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评卷人 得分六、语言表达20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图中总结出两条知识遗忘的规律,并总结一下这张图在学习方面给你的启示。规律:_启示: _评卷人 得分七、材料作文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最近, “佛系”一词火了,所谓的“佛系”就是不管是对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斤斤计较,给予自己太大压力,而是尽力就好,不做强求。有人认为,不是所有事都可以冠以“佛系”的方
31、式,生活琐事可以无所谓,但工作不上心还怎么成就一番事业呢?还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 90 后用来调节心情的自嘲调侃而已,但不少网友也担心,这是用“佛系”的概念来掩盖逃避现实的心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8-2019 学 年 江 西 省 宜 春 市 宜 春 第 九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第 一 次 月 考语 文 答 案1 C【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
32、词语的运用。此题 A 项,补壁: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词。B 项,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级对下级。D 项,借光: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套话。2 A 3 B 4 C 【解析】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与文中“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的内容不符。点睛:筛选概括题题的设计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
33、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分析论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推理与原文相不相符。B 项,分层错误,文章第段与第段一样,都是论证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迫切性。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
34、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根据文本意思,看看推理有没有改变原文意思。A 项, “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错,原文是说“曾长期饮誉潮头” “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 “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 ;B 项, “只要就”的分析,过于武断片面;D 项, “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于原文无据。5 A 6 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 “他最后又犹豫
35、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 “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第三次来是为了自首。既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7 情节 (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 【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36、。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 “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理解错误,这里并非是畏惧,而是摊主善良的体现;C 项, “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理解错误,得到两万元钱主要是突出了自己举报之后的内心具体的感受,摊主内心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对自己正义之举的肯定,也有对犯罪嫌疑人的同情,并非是得到钱的激动;D 项,“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无中生有。故选 A。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
37、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要分析三次来到水果摊的目的,就要结合每一次去的时候的情境来分析。第一次来到水果摊前是在文章第一段,结合“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 “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分析,说明他来到水果摊前是因为太渴太饿,想要抢橘子吃。第二次来时,他带了有悬赏令的
38、报纸来,根据后文他跟摊主说的话可知,他是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也就是说他是来报恩的。第三次来到水果摊前,他自己举起了双手,被抓捕了,他既是想让摊主领导奖金,以报摊主的滴水之恩,又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从报纸上写的小字可知)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小说结尾的情节是罪犯被释放,他回到原来的地方找摊主,得知摊主去世的消息,并且拿到了摊主为他留下的两万元钱。这样的结
39、尾,使得小说情节更加曲折,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和作品开头摊主摆橘子摊用善意挽救他的灵魂构成完美的照应,使作品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其次,从这个结尾中可以看出,摊主是一个善良、不贪婪的人,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旨上来说,这个结尾将文章从单一的讲述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 “他卖起了橘子”也表明他在传承摊主善良的品格,深化为做人要踏实、本分的故事(只有踏实做人,本分做事,才能获得好的生活)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8 CE 9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
40、提高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A 项, “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 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 ;D 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故选 CE。9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问的是解决书法“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材
41、料二第三段“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 ,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材料三“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 “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
42、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10 B11 B12 C【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正
43、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题目在一段文字中挖掉四个成语,然后针对这四个成语各选出一个近义成语或容易混淆的成语,分别组成四个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题中的八个成语意思分别是: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此处是形容“迁徙盛举” ,选用成语“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此处是说动物对于自己的驻守地又自己的坚守和执着,不是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选用成语“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
44、辛勤地工作。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此处是说科学们对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研究是全身心的投入。选用成语“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此处是修饰“故事” ,选用成语“引人入胜” 。故选B。(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语病,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由于原病句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所以难度不大。A 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的说法,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搭配。C 项,错误在于“辨析”不能同“方
45、向”搭配,只能说“辨别方向” 。D 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和“辨识方向”的说法。故选 B。(3)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让答题者选出其中最恰当的一句。题目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 项,错误在于“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的说法。这里是说迁徙的方向感是由上一代遗传给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 “被”字使用错误, “上一代”是“遗传”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改为“由” 。B 项,不恰当之处在于叙述主体“它们”同上文的叙述主体“迁徙的方
46、向感”不很吻合。D 项,错误主要在于叙述主体的不吻合。故选 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
47、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3 A 14 D 15 B 16 译为:奏章呈上,皇帝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想要任用他做谏官,吴及却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译为:后妃中没有依恃权势专横跋扈的人,不是所说的妻子欺凌丈夫,过失在于身边亲近宠爱的人,骄傲放纵而没有节制。 【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无姑息之政”是“大臣”的谓语部分,与前面不可断开,故排除 B 项、C 项。 “渊默临朝 ”译为“处理政事时总是沉默不言” ,意思上不可断开,排除 D 项。句意:现在,大臣没有苟且求安
48、的为政表现,就不是所说的臣子欺侮君主,过失在于陛下临朝处理政事时总是沉默不言,使阴险邪恶没有完全被摒弃。故选 A。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 “工程”由工部负责。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隋朝的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与吏、户(度支) 、礼、兵、刑并称六部。故选 D。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