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2014 年德国人口为 8 002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状况已持续 43 年;到 2030 年,德国人口将缩减至不足 8 000 万人。结合下图,完成第 12 题。1.图中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与德国最接近的是( )A. B. C. D.2.德国持续 43 年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B. C. D.解析 第 1 题,据图可知,图中国家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且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2、与德国人口增长状况最为接近。第 2 题,德国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因此,德国持续 43 年人口呈负增长状态。答案 1.A 2.C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活质量提高的结果。世界上一般以老年人口(即 65 岁及其以上)占总人口的 7%及以上称为老龄化。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老年人口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4 题。3.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中,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是( )A. B. C. D.4.图中标明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中,人口的分布受高原地形影响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是( )A.陕 B.青 C.甘 D.内蒙古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显示的数
3、据看,序号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超过了 7%。第 4 题,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口主要受高原地形的影响,而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答案 3.B 4.B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 岁以上) 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 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第 56 题。年份 指 标 甲国 乙国老年人口比重 6.9 16.22000老年抚养比 10.0 24.8老年人口比重 8.5 17.02010老年抚养比 18.6 25.6老年人口比重 11.9 20.82020老年抚养比 26.3 33.05.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4、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少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6.20002010 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解析 第 5 题,读表,根据表中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比重可知,乙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根据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可知,乙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根据乙国 2000 年老年人口比重为16.2%,而甲国为 6.9%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根据 2000 年和 2020 年数
5、据可知,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故答案选 C 项。第 6 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甲国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慢于老年抚养比的速度,再根据老年抚养比的概念可知,其原因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增长速度慢,老年人口比重增长速度快,单位劳动力人口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增加。答案 5.C 6.D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 岁以上人口数,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下表为 2010 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据此完成第 7 题。劳动参与率(%) 女性劳动参与率(%)中国 80.4 75.2印度 57.7 30.3越南 81.2 78.1日本 74.1 63.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劳动
6、参与人口最少B.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男性C.劳动参与率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D.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解析 图中数据是劳动参与率,不表示人数多少,印度人口多,参与率低,人口总数不一定少,A 项错。表中数据表明,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低于男性,B 项错。劳动参与率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重工业比重大,男性劳动参与率高,C 项对。表中数据显示,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D 项错。答案 C导学号 46404012 读图,完成第 8 题。我国某省 19902014 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8.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 19902000 年
7、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 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速度放缓,人口增长率较低,D 项符合要求。答案 D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910 题。9.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丁甲乙丙D.丁甲丙乙10.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资源匮乏 人口制度 国内移民 社会经济A. B. C. D.解析 第 9 题,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有所改变,出生率逐渐下降,故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符合人口出生率由高到低的演变
8、过程,即丁甲乙丙,C项正确。第 10 题,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水平) 、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再向现代型的演变,主要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故 D 项正确。答案 9.C 10.D下图为 20012050 年部分国家年均迁入人口统计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第 1112 题。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国家人口迁移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B.主要流向发达国家C.由旧大陆国家迁往新大陆国家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1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图中所示国家影
9、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减轻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B.造成德国等发达国家就业压力大C.减缓了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造成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解析 第 11 题,图中所示国家的人口迁移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21 世纪,并不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图可知 ,图中所示国家的人口迁移流向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图中英国、德国位于东半球,为旧大陆国家,而墨西哥位于西半球,为新大陆国家。第 12 题,图中的人口迁移多以中青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人口迁出国老龄化程度,为发达国家提供劳动力,促进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答案 11.B 12.D中国国际移民
10、报告(2015)蓝皮书指出,我国华侨、华人总数约为 6 000 万。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读 19902013 年我国移民统计图,完成第 1314 题。13.移民赤字是指移入移民数量小于移出移民数量,据图分析 19902013 年移民赤字最可能是(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C.波动上升 D.波动下降14.影响我国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大量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因素 B.经济因素C.国家政策因素 D.环境因素解析 第 13 题,据图中数据可知,1990 年移民赤字为 370.96 万人,2000 年为 49
11、8.59 万人,2010年为 800.65 万人,2013 年为 849.36 万人,由此可知 19902013 年移民赤字最可能是持续增加。第 14 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生活环境,吸引我国人口大量迁入。答案 13.A 14.B读 2013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表,完成第 1516 题。文化程度 从事行业(部分)指标 规模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新生代农民工12 528万6.1% 60.6% 20.5% 12.8% 39% 14.5%10.1
12、%10% 54.9%老一代农民工14 366万24.7% 61.2% 12.3% 1.8% 26.5%29.5%10.9%10.6%26%注:新生代农民工指 1980 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 ,老一代农民工指 1980 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15.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 )A.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B.更偏好在大中城市务工C.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D.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多16.老一代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业的主要原因是( )A.建筑业工资水平高 B.身体素质好C.文化程度低 D.建筑技术水平高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的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 15 题,从表格可知,新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
13、度比老一代农民工高,A 项错误;新一代农民工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占一半以上,故 B 项正确;新一代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百分比最大 ,即以第二产业为主,因此C 项错误;从事建筑业的人口比重减少,且新生代农民工总数比老一代农民工总数少 ,因此从事建筑业的人数少,D 项错误。第 16 题,老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就业时选择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低的建筑业,故 C 项正确。答案 15.B 16.C读叙利亚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 1718 题。17.关于叙利亚的人口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主要是战争因素引起的以向远距离国家迁移为主 给周边地区带来环境、治安等压力A. B
14、. C. D.18.图示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其主要制约因素有( )气候干旱 科技落后 地表崎岖 交通发达A. B. C. D.解析 第 17 题,由图可知,叙利亚向其他国家迁移的难民较多,由此可推断该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战争因素引起的;难民大量拥入周边国家 ,会给周边地区的环境和社会治安带来巨大的压力。第 18 题,图示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该地经济落后、科技落后,成为世界上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地区之一。答案 17.D 18.A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 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
15、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第 1920 题。典型的年龄迁移率曲线理论模型图19.X1 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20.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在 X3 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B.美国 X3 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C.我国 X2 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D.我国 X1 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解析 第 19 题,读图可知,X 1 年龄段的人口主要是少年儿童 ,主要是随父母外出就业或经商而迁移,其主要
16、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第 20 题,读图可知,X 3 年龄段的人口主要是老年人,美国老年人退休后,主要从东北地区前往南部和西部气候条件好、环境优美的地区,美国称为“阳光地带”。我国 X1 年龄段的人口主要随 X2 年龄段人口迁移,主要从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答案 19.D 20.B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 2000、2008 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第 2122 题。21.20002008 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 300 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 米地带C.2
17、 500 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 米地带22.20002008 年,该地区 1 900 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 第 21 题,2000 2008 年,1 300 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显著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第 22 题,20002008 年,1 900 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显著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最有可能是 1 900 米以上地带的人口向海拔更低的地方迁移,所以人地矛盾缓解;开垦荒地可增加耕地,土地面积百分
18、比的增大可能会使得人口弹性系数上升,但在海拔 2 500 米以上地带大量开垦荒地,不符合实际且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土地政策;大量退耕还林和人口迁入,都会使得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 21.A 22.B下图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和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读图,完成第 2324 题。23.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 B 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24.甲处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解析 第 23 题,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 B 点之后
19、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 24 题,甲处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答案 23.B 24.C25.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合理的人口数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A. B.C. D.解析 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 A 曲线的走势,
20、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 C 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答案 C二、综合题(4 小题,共 50 分)26. 导学号 46404013(1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从 2016 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材料二 下面为中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图甲) 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图乙)。图甲图乙(1)结合图甲分析中国人口变化的特点。(2)结合图乙说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3)简述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解析 第(1)题,图甲提供了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人口
21、数量排名变化情况,六次普查的人口性别比、人口总量的信息,因此需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第(2)题,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是减少了人口数量,而消极影响是导致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第(3)题,适当放宽生育政策会使生育率提高 ,缓解老龄化问题,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答案 (1)中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变化存在差异。(2)有利影响: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源和环境。不利影响:使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3)使生育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
22、社会和谐稳定。27.(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1 年 4 月 28 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同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 73 899 804 人,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率为 0.57%。材料二 2016 年 1 月 1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15 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数及其构成数据统计。指 标 年末数(万) 比重(%)全国总人口 137 462 100.0城镇 77 116 56.1乡村 60 346 43.9男性 70 414 51.2女性 67 048 48.8015 岁(含不满 16周岁) 24 166 17.6165
23、9 岁(含不满 60周岁) 91 096 66.360 周岁及以上 22 200 16.1其中:65 岁以上 14 386 10.5注: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人口数。(1)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2)我国现在这种人口增长模式会给我国带来什么不利影响?(3)有人提出我国应更大限度地放宽生育控制,对此,你是否赞成 ?理由是什么?解析 第(1)题,表中反映的信息有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以及城市、农村人口比重 ,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人口的特点。第(2)题,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 ,会造成老年人口增加,加重养老负担。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成,应从我国出现的人口老龄
24、化等一系列问题入手分析。若不赞成,应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带来的各种问题等方面思考。答案 (1)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或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比重高于乡村。(2)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社会负担加重。(3)赞成。我国人口的增速已降得很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太大,虽然增速已降得很低,但每年的净增人数仍然多得惊人;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人口合理容量,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各种问题等。28.(10 分) 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表
25、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改革开放前多子女家庭改革开放后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出生年代 出生于 1980 年之前 出生于 1980 年之后文化特征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 初中及以上为主婚姻状况 大部分已婚 大部分未婚个人特征个人特征 吃苦耐劳特征较强 吃苦耐劳特征较弱续 表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打工主要目的 为家庭,求生存 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工作期望 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 向往体面或接近城市居民的工作就业情况劳动供给决策 绝对收入比较 相对剥削感较强对城市的认同感 较弱,多
26、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 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与外界的联系 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 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城市适应性生活方式 与传统农民接近 与城市居民接近材料二 据统计,2000 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 10 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 2010 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 29%。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 2014 年 10 月,长江三角洲不足 21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 8 000 万涨到了 1.2 亿。(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27、(2)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以及 2010 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解析 第(1)题,从表中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前 ,且为多子女家庭,农村收入低,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土地压力大、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社会福利等)导致的。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第(2)题,长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长江三角洲需求劳动力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2010
28、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原因一是上海产业升级,二是劳动力随着产业转移又回到安徽就业。答案 (1)相同点: 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 :土地压力大,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较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2)长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
29、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 ;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 2010 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 ,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29.(1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总人口变化(含预测) 图。材料二 下面两图中图甲为某年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图乙为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
30、界比重图。甲乙(1)简析从目前到 2048 年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2)描述美国人口密度大于 100 人/平方千米地区的分布特点。(3)2015 年美国总人口约为 3.214 亿人,如果从 2010 年 4 月 1 日美国人口普查日开始计算,那么全美人口增加了 4.1%。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知识 ,分析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并不一定是好事情的原因。解析 第(1)题,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主要从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两个方面回答;在目前生产条件下,人口的急剧增长,会给资源、社会、生态环境等带来一系列问题。第(2)题,结合图进行描述即可。第(3)题,美国人均消费水平很高,美国的人口增长会给全球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答案 (1)变化趋势: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这种变化可能带来资源供应紧张、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教育和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2)主要分布在东北沿海地区和五大湖周围地区。(3)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增长过快将消耗大量资源 ,给全球环境带来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