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40.18KB ,
资源ID:7704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77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2课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2学案:第2课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1、第 2 课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本课话题清醒一、从课本中积累“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住他们么?”是麻木地死去还是清醒地面对?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在临终前清醒地看到悲剧感觉痛苦悲伤,但起码可以看到一丝希望在绝望中熄灭,有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心理准备:即使身陷绝境,但我不怕,因为我在最后一瞬间选择了坚强面对,保持沉着而稳重,也不感到遗憾了。人生本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些不幸,而在这一刻,清醒给予人最后一刻的满足空间

2、,所谓死而无憾。二、从生活中积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中国政府是十分清醒的”,只有“清醒”,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古语云“居安思危”,我想,温总理所说的清醒正是源自于一种危机意识。试想,如果政府没有清醒的危机感,国家何以能挺过亚洲金融风暴、“非典”流行、汶川大地震与全球金融危机?更何以不断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生的持续改善?一个人,只有“知己之处境,审他人之势”,才能长足发展,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大国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民族的自信心和人民的勤劳智慧,更需要一群头脑清醒的人,一群能在受阻时给予力量、前进时打镇静剂的人。这些人,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喊醒“铁屋子”里昏睡着的人。三、从自然中积累在亚马逊

3、热带丛林中生存着一种有极强捕捉蚂蚁本领的蚁熊。据统计,一只成年的蚁熊每天要吃掉 1.6 万只左右的蚂蚁。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蚁熊捕食蚂蚁,从来都不会赶尽杀绝,每刨开一个蚁穴,蚁熊只吃掉其中一小部分,即使还不足以充饥,蚁熊也放弃其他的蚂蚁,而去寻找下一个蚁穴。蚁熊清醒地认识到,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才能使自己的种族繁衍不断,才有子孙后代的生生不息。无独有偶,加利福尼亚海域附近的水母每天面对很多凶残的虎鲸、鲨鱼,它时刻警惕着,在逃命中逐渐变得坚强;南美洲一种凶悍的苍鹰自小就在母鹰残忍的生存训练中逐渐强大,直到完全适应各种环境,开始独立生活。蚁熊清醒地认识到,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只能自断后路;南美洲苍鹰清

4、醒地认识到,历经苦难才能“涅槃”成钢,翱翔蓝天!保持生命的清醒,方能拒绝诱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壮大自己。四、从历史中积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当年屈子行吟泽畔,开创了清醒于世而自绝的先河,他以死为镜,求得精神的永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何等光辉的结果!在漫长而污浊的世风中,伟人以美德浣濯自我精神之缨,清醒之后的他们更是熠熠生辉。很自然地想到了陶渊明,大野无边,五柳扶风,素淡的情怀如月下一缕箫声。一顶草帽,一把镢头,到了南山也就到了家。为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他在清醒中放弃了官场名利。“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他逍遥而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自在而清闲。面对现

5、实,他选择退去,息隐蒿莱,这是伟人们在血雨腥风里清醒后的选择,是清醒让他的生命变得如夏花般绚美。五、从名言中积累1真正的诗人哪怕在做梦的时候也是清醒的。 兰姆2为清醒的人引路是一种美德,为醉汉引路是一种义务。 兰多3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 车尔尼雪夫斯基4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歌德5幸福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灵,时来运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实际的方面,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头脑清醒,不干蠢事。 冯塔纳一、作者简介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曹聚仁

6、曹聚仁(19001972),浙江兰溪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 20 多岁时登上了暨南、复旦等大学的讲坛;20 世纪 30 年代初,在上海创办了涛声芒种等,鲁迅也经常为之投稿;抗战时投笔从戎,成为战地记者。并于 1935 年与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组成抗日救国会;1956 年起,开始为两岸和平统一而奔波,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以及蒋介石、蒋经国等人的重视;1972 年 7 月 23 日在澳门逝世。曹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 70 余部作品,4 000 余万字。作品:国学概论中国学术思想随笔中国文学概要鲁迅评传万里行记等。二、背景回放本文选自曹聚仁的鲁迅评传,该书共分 29 节,以随

7、笔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情况作了中肯、独到的评述。鲁迅评传属于他传,写于 1956 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个人崇拜思潮开始被清除,而国内个人崇拜、英雄崇拜风气盛行。那个年代,海峡两岸的鲁迅研究朝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尽力神化,二是竭力丑化。不是把鲁迅捧为“圣人”,就是把鲁迅说成“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曹聚仁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他力求“从直接的史料中找出真实的鲁迅”,多次对神化、圣化鲁迅的现象公开反对,以文学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鲁迅,让读者见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三、相关知识人物传记1人物传记的分类和定义按照传主同作者的关系,人物传记分为

8、自传和他传两大类,它们都属于广义上的传记。狭义的人物传记则专指那些传主同作者并非同一人的他传。本单元中,鲁迅评传属于他传,是带有评论的鲁迅传记;我的回忆是回忆录,属于自传。2人物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人物传记必须要忠实于人物的生平,在不违背基本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作者也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和生动。这种文字形式既是历史的和真实的,又是文学的和诗的。古今中外许多作者都认识到了人物传记的这种特征,歌德就把自己的传记取名为诗与真,鲁迅称中国最伟大的古典传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钱钟书先生也要求传记作品要有“史蕴诗心”。3人物传记的内容任何一篇人物传记都应包括传主的生平事迹

9、、成就贡献,同时,透过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主体精神,由于传记的历史性的特殊要求,这种主体精神可能表现得更为隐蔽。4人物传记的功能人物传记有很强的认识功能,读者通过一部传记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可以通过认识别人来认识自我。著名科学家李远哲(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他下定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人物传记还有道德功能,可以对读者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传记以其最方便的形式,真实性和艺术性等特殊的魅力,对弘扬和宣传人物的精神品质,取得极好的效果。罗马著名

10、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称他写作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以那些人物的善行为楷模指导自己的一生”。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甲寅(yn) (2) 刍议(ch) (3)谬论(mi)(4)客栈(zhn) (5)橐橐(tu) (6)抵罪(d)(7)旌表(jn) (8)笔触(ch) (9)诨名(h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差 (2)载(3)抹 (4)折2语境辨析法(5)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仰时,就必然会为人治的“复辟(b)”开辟(p)道路,上访的人都是相信“批示”甚于相信法律的。(6)时间已是正午,天气闷(mn)热异常,忽然几声闷(mn)雷划破阴沉的天幕,雨点从空中淅

11、淅沥沥地洒落。(7)当第二炮兵抢险救灾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这个满目疮痍、遍地狼藉(j)的山中小镇时,废墟中悲伤和沉重的目光,终于闪耀出慰藉(ji)和欣喜的亮色。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2)插翅难逃:插上翅膀也难逃走。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 。(3)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对敌人的仇恨极深 。辨析正误千万别听到股市中的“暴富”故事就怦然心动,不量力而行,差强人意,迟早要吃大亏,甚而被股市套牢,那时就插翅难逃了。辨析:“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错误地把词语理解为勉

12、强去做,不合语境,故成语使用错误。“插翅难逃”一般指在被围困,或被囚禁的境地而难以逃脱。属用错对象。(二)易混辨析1爆发 vs 暴发填一填(1)业界预测,随着品牌厂商入局,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功能逐渐完善,智能手表概念将渐深入人心。未来几年,这一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性的局面。(2)6 月 28 日,受持续暴雨影响,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暴发泥石流,导致部分房屋倒塌,县城到镇中心的道路被阻断,消防等救援人员徒步行进 6 公里到达现场实施救援。辨一辨都是动词,均有“发生”的意思。“爆发”多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当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

13、于抽象事物,如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多用于具体事物。2暴露 vs 揭露填一填 这起事故不仅暴露出集装箱未按规定申报的危险性,也揭露了某些领导自作主张,一手遮天的严重问题。暴露:侧重于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辨一辨揭露:侧重于使隐蔽的事物显露,一般用于问题、矛盾或本质。文章围绕鲁迅以狂人日记为开端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揭示了鲁迅在新青年时代从原来的不问世事、埋头抄碑到后来创作白话小说、投身新文化运动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和其历史意义。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仿佛感受到鲁迅先生的苦闷沉默、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体现

14、了作者尊重历史,反对美化、神化传主的精神。一、阅读课文第 13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一句表现了什么?答: 参考答案:这句话深刻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中国认识得深刻,觉醒得早,并立志要改变国人现状的思想。这也是鲁迅先生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重要原因。2鲁迅和金心异的谈话是比较隐讳的,大多采用比喻的手法,结合语境,填写下列表格。 明指 暗 指(1)铁屋子(2)熟睡的人们(3)较为清醒的几个人(4)毁坏这铁屋答: 参考答案:(1)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2)长期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3) 指当时觉醒的追求进步、开始革命的人。 (4)摧毁黑暗的

15、旧中国。3鲁迅对新青年的最初感情是怎样的?“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这句话表明了什么意思?答: 参考答案:虽然并不如许寿裳那样觉得它谬,却也反应冷淡。这句话表明鲁迅决定抛弃自己的看法,接受钱玄同的建议,写文章“呐喊”。4由鲁迅对新青年态度的变化过程,你想到什么?答: 参考答案:由此我们看出鲁迅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是个未卜先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生的思想导师和无处不在的领导者,更不是具有改变历史的力量的神,他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矛盾的和痛苦的挣扎过程的。他是一个想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思想来呼唤国民觉醒和改造国民精神的文学家和后天思想家。二、阅读课文 78

1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为什么说鲁迅“在新青年上写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答: 参考答案:虽然鲁迅只是主观上支持新文化运动,但他的创作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给中国文学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6第 7 段直接引用的文字,怎样理解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答: 参考答案:这里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只是“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意思,是为当时的革命助阵呐喊,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他一直是坚持独立思想的。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文章来

17、,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7“助阵”的观点表明了鲁迅怎样的想法? 答: 参考答案:表明了鲁迅当时对提倡白话文的做法没有太大的兴趣,但要支持那些倡导文学革命的前驱。他仍要坚持自己的创作观点,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8作者曾对鲁迅说过要把他写成“人”,那么,在作者的笔下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参考答案:鲁迅也有迷惘的时候,并非未卜先知的导师。他是从迷惘中逐渐清醒的第一个用白话写小说、“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的作家。他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能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1语言自然、平和、朴素,接近口语,又不失文采曹聚仁说,他撰

18、写的这部鲁迅评传只是“一本通俗的鲁迅传记,而不是一部专家的著述”。因而作者采用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平等的姿态与读者进行文化对谈,丝毫没有摆出学问家的架子和教师爷的面孔。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文章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成分,不失时机地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简洁明快,恰到好处。如第 7 段,在写了许寿裳的评论后,说: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种助阵的意思。虽然只是一句评论,却有好几层意思。一方面紧承许寿裳的评论,写出了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客观地反映了鲁迅当时为新青年投稿的意图,“只是一种助阵”。写作时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首先应了解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般来讲,记叙中的

19、议论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有明确的目的:(1)要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2)要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3)要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4)要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5)要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那么,写作时应该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呢?1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一件珍贵

20、的衬衫,用了结尾的一个段落进行议论,以抒发作者的感激、赞美之情,深化文章主题。2点示法这种方法是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 )“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 “点”为“画龙点睛之笔”。如狼的结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前者表现出一种评价和赞美,后者表现了一种嘲讽,显示了一种哲理。3呼应法主要表现为首尾呼应和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就使用了呼应法收束全文。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

21、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段议论与文题遥相呼应,既点了题,又表现出一种结构之美。4穿插法这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如白杨礼赞的开头、中间、结尾,反复出现对白杨树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不仅使全文的结构分外严密,而且不断地强化了对主题的渲染。在运用以上方法的同时应该注意,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避免滥发议论。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不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不知道文中的议论,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的,就不可能写出好的记叙文。现在不少中学生,写起记叙文无人无事,只是

22、一通大而无边的议论,致使文章非牛非马,这是应该竭力割除的痼疾。阅读下面的记叙短文,然后在结尾处加上 50 字左右的议论,起点题和照应开头的作用。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在不断地被我发现着妈妈是个非常爱干净的人。洗衣服是她宁可不吃不睡也非做不可的“工作”,她把脏衣服放在洗衣板上,揉呀,搓呀,还不时用沾满泡沫的手擦擦额上的汗,捶捶发酸的腰。妈妈洗衣的情景,犹如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不断地“播放”着。终于有一天,我拿着自己的脏手帕,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去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手帕洗干净了,我嘘了一口气。这时,我发现早已倚在门边的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爸爸非常关心我的学习,经常了解我的学习

23、情况,可他从不陪读,也不检查作业。他总说:“我相信孩子。”我听了这话,精神上有了一种莫名的动力一定要好好学。我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这一切。当我把大红的证书捧给爸爸时,我发现爸爸不爱笑的脸上浮现出了灿烂的笑容。奶奶七十多岁了,她非常疼爱我,姑姑来看望她时,总会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而奶奶总是舍不得自己吃。她说:“让我的乖孙女吃吧,好长大个子。”我明白奶奶对我的爱。于是我拼命地投稿,用得来的稿费买了一袋奶粉,当我把奶粉放在奶奶眼前时,我发现她那本已混浊的眼睛里闪出晶莹的泪花。答: 答案示例:发现,使我看到了妈妈的欣慰;发现,使我懂得了爸爸的希望;发现,让我回报了奶奶的疼爱。发现让一切更美好!考点对接

24、理解比喻句的含意分析和鉴赏文中的比喻手法,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作为重要句子之一的比喻句,往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在高考阅读题中经常考查,深受命题者青睐,也是我们学习修辞的重点。(广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梁宗岱 先生温源宁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

25、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 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

26、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注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孙唐:德国体育家。请指出文中

27、第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其次是判断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本句把梁宗岱先生的辩论比喻成练武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先生好辩论的状态以及性格特点。答案: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先生好辩论的状态和性格特点。对于现代文阅读中的比喻句我们应该如何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它们的含意呢?具体思路是:1寻找本体,解释比喻义。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我们可以用

28、本体来解释喻体,将含蓄的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2联系语境,概括比喻义。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通过对句子前后内容的分析,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脉搏,来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紧扣主旨,理解比喻义。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作品的主旨来理解比喻句的含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要在通读全文、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来解释比喻句的含意。上面几种解读比喻句含意的技巧,不是单一使用,往往都综合在一起来解读比喻句的含意。韧性的战斗,冷峻的文风,一个也不宽恕的坚决,冷得有点“酷”的表情,这就是“标准”的鲁迅形象。但同

29、时,我们是不是也应看到还有一个柔性的鲁迅,一个平易近人、妙趣横生,敏感生动的鲁迅,这样的柔性同样是鲁迅在同时代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样显映在佳作赏析 铮铮傲骨的刚性和温厚慈爱的柔性,构成了鲁迅伟大的人生。鲁迅独具魅力的文学作品,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感他的文字当中。柔性的鲁迅让我们看到他的善良、敏感,读出他的脆弱、矛盾。许寿裳先生编写的“鲁迅年谱”里,记述了鲁迅八岁时的两件小事。那年的某一天,鲁迅家里的长辈们在一起玩推牌九,鲁迅在旁边默默观看,“从伯”慰农逗问鲁迅:“汝愿何人得赢?”鲁迅立即对答道:“愿大家均赢。 ”也是这一年,鲁迅的妹妹端姑刚刚出生 10 个月就因病夭折。当端姑病重时,八

30、岁的鲁迅在“屋隅暗泣”,他的祖母问他为何哭泣,鲁迅答曰:“为妹妹啦。”少年时代的鲁迅灵活好动,被人称为“胡羊尾巴”。他到南京求学期间,骑马飞奔的技术在同学中是最好的。身为长兄,他专程回国接弟弟周作人一同到日本留学。他对自己的母亲更是百依百顺,不但答应回国同朱安结婚,而且倾全力在北京买房,接母亲、朱安及周作人一家共同居住。凡有青年或后学来访,鲁迅即使再繁忙也会热情招待,诚恳交流。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温情和柔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是身为父亲的鲁迅从另一角度对人间亲情的真切表述。中年得子的鲁迅,既要写反抗黑暗的战斗檄文,也要为海婴讲 “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的故事。他为柔石

31、的被害悲痛,同时担忧和挂念柔石双目失明的母亲及其妻儿的命运。每当此时,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一个高调的革命者,而是一个心怀善意和温情的敏感的诗人。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种郑重的感激之情,才使得鲁迅心灵的温暖时时让人感知。他不愿沉溺于其中,但又不能绝然而弃,因为时时怀着一颗爱心,这爱心又对自己前行的脚步形成阻滞。现实的战斗要求他勇敢前行,个人的并不那么显眼的“感激”之情又让他无法真正做到勇猛。这样一种矛盾与冲突,使鲁迅的思想拥有别样的风采。他对社会、民族、历史的思考同个人的生存、发展,家庭的平安、温暖纠结在一起,鲁迅的思想也因此常常超越“时事”层面,引向更深的人生哲学的思考。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的思想同

32、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戈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形成某种暗合。鲁迅知道,一个勇敢的战士不应沉溺于脆弱的感情,然而他又格外珍惜、绝不放弃。从哲学的意义上讲,鲁迅思考着思想本身的负担,“人若一经走出麻木境界,即增加苦痛”,“但一有知识,就不能再回到这地步去了”(1925 年 3 月 23 日致许广平)。鲁迅终其一生都在这样一种战士式的前进要求和柔性的感情之间作思考,作斗争,作抉择。这样一种纠缠、矛盾、犹豫、决绝,恰恰是鲁迅思想和文章独有染和哺育着一代代敬仰他的品行道德、喜爱他的学问文章的人们。文章从鲁迅的侠骨柔情写起,刻画一位平易近人、妙趣横生、敏感生动的柔性的鲁迅形象。选取的事例有他八岁时的两个故事

33、以及少年鲁迅对家的责任心等。然后分析鲁迅体现出韧性的战斗、冷峻的文风的原因。文章通过对比,表现出人们印象中冷峻的鲁迅是因为战斗使然,而真实的鲁迅是十分珍惜、决不放弃这种柔情的。正是这种复杂、矛盾的情感使得鲁迅的文章更有感染力。的魅力。他的感情和文字在充满战斗力量的同时,也充满了感染力,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产生悠远而长久的回响。(时间:40 分钟 满分:49 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4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许寿裳氏所说的,周树人开始用鲁迅的笔名,在 新青年上写小说,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B我本来就对那

34、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从白雪皑皑的北国林海,到绿影婆娑的南疆椰林,处处都有公安民警警惕的目光,恢恢法网全面撒开,犯罪分子插翅难逃。D在抗战期间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鳞一爪,工作上的一痕一迹,意识上的一思一感,都觉得具有较深远的意义,格外值得回味与珍视。解析:选 B B 项,“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看,他是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一开头便采取写实主义的笔触了。B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C“嫦娥”三号探测器 12 月 14 日在月

35、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 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D有人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解析:选 D A 项,成分残缺,“看”前加“上”;B 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节”;C 项,句式杂糅,应改为 “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或“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评传是我国已故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力作。_。_,_。_,_。_,剖析他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

36、鲁迅。作者说他写鲁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视作者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评述他把鲁迅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曹聚仁写的评传是最具个性的在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写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A BC D解析:选 B 空格前的内容是定位鲁迅评传的,分析六句话可以看出,主要介绍曹聚仁写这本书采用的手法等。应该先介绍写作的时间,然后分析不同的版本中曹聚仁的鲁迅评传的优点,再介绍曹聚仁写作时遵循的原则等。4语文新课改中,鲁迅的作品是否应“请出”中学语文课本,金庸的作品是否应“请进”中学语文课本,成了一个争论的热点。请你根据要求,阐述理由。(5 分)(1)主张留住鲁迅的作品,反对“请进”

37、金庸的作品。运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答: 运用对比和反问的手法。答: (2)认为鲁迅和金庸的作品并不矛盾。答: 参考答案:(1)武侠小说不过是俗文学,只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点心,怎能进入为中学生补充精神营养的课本殿堂呢?读鲁迅,让人关注现实,积极行动;读金庸,却教人忘记现实,想入非非。岂能驱逐鲁迅,向俗文学献媚?(2)一个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 ”,一个是主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鲁迅和金庸的内在精神其实是相通的。5在下面语句的横线处补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4 分)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文学家的鲁

38、迅,_,_;革命家的鲁迅,_,_。解析:本题属于句子仿写,第一步,要找出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所写句子一定要与它的句式相同;第二步,要使修辞一致,所给例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所写句子也要保持一致;第三步,要注意语言流畅、有文采,能体现出鲁迅作为文学家和革命家的本色。参考答案: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 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利剑 剑锋直指黑暗时代的魑魅魍魉6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表一 你认为网络实名制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重要吗?非常重要 81.6%一般 2.8%无所谓 15.6%表二 你的网络注册名是实名吗?是 2.1%不是 76.5%不作答 21.4%(1

39、)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 不能使用数字作答)(2 分)答: (2)请谈谈你对“网络实名注册”的看法。(4 分)答: 解析:回答问题,注意把握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体现的意义。第一问,通过观察数据,客观描述数据传达的信息,抓住 81.6%和 76.5%两个重点数据作答。注意题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第二问,主观性较强,可结合现实生活作答,谈实名制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大多数人认为网络实名制对于保障网络安全很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又没有践行网络实名制。(2 分)(2)优点:对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减少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环境、监督公共言论、规范网民行为、强化网民责任意识

40、、推动诚信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缺点:网络本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的地方,实名制可能导致人们因为过于担心因言论不当被惩罚,而不敢公开发表言论、传播信息。同时,如果网民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护,难免会被不法之徒盗用和滥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管理体系与时俱进,信息安全则是基石。只有加强信息保护,才能更好地推进网络发展。(4 分)二、阅读理解专练(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鲁迅的生活智慧战士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战斗的。现代战争越来越重视后勤工作,甚至有的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对于一个思想战士来说,生活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战斗的情绪和战斗的结果。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

41、智慧的人。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鲁迅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他的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后两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 300 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一块大洋购买基本生活品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人民币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举个例子:根据老舍的回忆,当时老舍当个“劝学员”教育分局局长,每月 100 元,小学校长 40 元,小学老师 25 元,学校的勤务员 6 元。毛泽东在

42、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临时工性质的管理员 8 元,而馆长李大钊 300 元。老舍说当时 1 毛 5 就可以吃顿很好的饭:一份炒肉丝,三个火烧,一碗馄饨带两个鸡蛋,这些只要 1 毛二三,如果 1 毛 5,就可以再来一壶老白干喝喝了。这一顿饭现在在北京,15 元恐怕还未必能拿下吧!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很看重他的 300 大洋。他跟章士钊打官司,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铁饭碗章士钊免了鲁迅的职,许多人等着谋他的缺呢。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也离开了大学,由广东到上海。领导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给他干薪 300 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鲁迅的做法,说鲁迅为什么拿着国民党政府的钱,还要骂国民党。在鲁迅看来,钱是该拿的

43、,但骂也是该骂的。跑到外国去,在帝国主义的大旗下面骂中国,那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就在国内以笔作枪,贬恶扬善,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杰。鲁迅有个学生叫李秉中,在军队当官,想辞职不干了,写信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反对,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鲁迅回信说:“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鲁迅居然说出“混混”这样的话,很不英雄吧?很不容易理解吧?其实重视饭碗,重视物质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态度。鲁迅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的这个真理,而是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的。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

44、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可见,鲁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当然也值得尊敬,我们应该帮助这样的“有志”青年。但是不要把二者决然分开,一味追求理想,不顾生活实际,那就可能成为“幼稚”青年了。他在生活中的智慧,使他在思想上、在文章里都明察秋毫。所以,他知道如何应付不同的场面。比如他说如何听高人讲话:“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小杂感)这是世故,但这世故背后是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时候,比如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他拒绝逢场作戏。他说:“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个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记者纠缠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非常为难了。”鲁迅答道:“如果我答应您,我就非常为难了。”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候也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