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42.94KB ,
资源ID:7513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751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含解析2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含解析2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课后限时集训( 二十一) (建议用时:40 分钟)A 组 基础达标1(2015海南高考 )关于等位基因 B 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C基因 B 中的碱基对 GC 被碱基对 A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 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 的突变B X 射线照射可提高基因突变率,B 错误。2(2019龙岩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而使肽链延长C

2、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会传递给子代D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B DNA 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发生在基因所在的片段, A 错误;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传递给子代,C 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D 错误。3(2019安徽省芜湖市高三模拟)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 10 条染色体,20 条 DNA 分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 )A同源染色体配对B基因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膜开始缢缩,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 正确。4基因突

3、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B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C 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由此判断 C 错误。5某基因编码含 63 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 mRNA 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 UUC,表达的肽链含 64 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突变基因表达的过程中,最多需 61 种 tRNA 参与B该基因突变后,复制时参与的酶为 RNA

4、 聚合酶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 1 个氨基酸不同D在该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A 该基因突变后,复制时参与的酶仍是 DNA 聚合酶,B 错误;由于插入了 3 个碱基,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少有一个氨基酸不同,C 错误;该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D 错误。6如图表示三种染色体互换现象,则这三种情况( ) A一般情况下都不能产生新基因B都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A 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 错误; 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5、,C、D 错误。7(2019福建泉州模拟 )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黄花的兰花品种时,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B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存在着生殖隔离C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D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C 基因重组必须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组合,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A 错误;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是否存在生殖隔离,需要看它们能否产生后代及后代是否可育,而题干中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无法进行判断,B 错误;如果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C 正确;快速繁育白花品种

6、,应取白花植株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而种子会发生性状分离,D 错误。8(2019衡水金卷高三大联考)下列与基因突变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 DNA 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或滞后B若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突变基因位于雄株 X 染色体上,子代雌株不一定出现突变性状 C基因突变导致 DNA 复制和基因表达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D基因发生突变,种群基因频率一定改变,新物种一定形成 B 密码子位于 mRNA 上, A 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会因基因突变而发生改变,C 错误;基因发生突变,种群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 错误。9某二倍体雌雄异株(XY 型性别决定)植物,

7、宽叶(M)对窄叶(m) 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 (d)为显性,基因 M、m 与基因 D、d 在一对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无交叉互换) ;群体全部开红花(纯合子),控制花色的基因(A 或 a)在 X 染色体上。(1)叶的宽窄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2)用纯合宽叶高茎和窄叶矮茎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 F1,F 1 中雌雄植株杂交获得 F2,用隐性亲本与 F2 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3)现有一窄叶白花突变体雄株,欲知其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具体操作是:选_,开花前授以_的花粉,套袋培养,收获种子,种植直至植株开花,统计子代性状表现,若子代_,则可确定白花为

8、显性突变。解析:(1)控制叶的宽窄和花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M、m 与 A、a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用纯合宽叶高茎(MMDD)和窄叶矮茎(mmdd) 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MmDd),由于两对基因的连锁,所以 F1自交获得 F2,F 2的基因型是1MMDD、2MmDd 、1mmdd ,所以表现型为只有宽叶高茎和窄叶矮茎两种,用隐性亲本(mmdd)与 F2中宽叶高茎植株(1MMDD、 2MmDd)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宽叶高茎窄叶矮茎21。(3)现有一窄叶白花突变体雄株,欲知其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应该选群体中开红花的多株雌株与之

9、杂交,若子代无论雌雄株全开红花,则可确定白花为隐性,若子代雌株全部开白花,雄株全部开红花,则可确定白花为显性突变。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宽叶高茎窄叶矮茎21 (3)群体中开红花的多株雌株 白花突变体雄株 雌株全部开白花,雄株全部开红花10拟南芥为十字花科、自花受粉的植物,由于其具有基因组小、繁殖快等特点,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首选材料。研究者发现在野生型拟南芥中出现一株花期明显提前的植株并命名为“早花” ,为研究其早花性状,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1)为判断该“ 早花”是否发生了可遗传变异,最简便的验证方法是_,若后代中出现早花性状,可判断早花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研究者将该“早花”

10、与野生型的杂交子代表现型统计如下表所示,该“早花”为_性状。F1 代 F2 代P( ) 野生型 早花 野生型 早花早花野生型 91 0 62 19野生型早花 90 0 61 18(2)来自突变体库中的一个隐性突变体 A3(aa)表现型与此 “早花”极为相似(该“早花 ”突变基因用 B/b 表示)。已知 A3 的突变基因 a 位于 2 号染色体上(如图 1 所示),该“早花”基因B/b 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有几种情况?请试着在图 2 中标注出基因 A/a 和 B/b 的可能位置关系。图 1 图 2 为判断基因 A/a 与基因 B/b 的位置关系,研究者用 A3 与该“早花”杂交,子一代表现型均为_,

11、则 A3 的突变基因 a 与该“早花”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由此推测该“早花”性状由基因 A 突变所致。解析:(1)拟南芥为自花受粉的植物,判断该“早花”是否发生了可遗传变异,最简便的验证方法是让该“早花”植株自交,若后代中出现早花性状,可判断早花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将该“早花”与野生型的杂交,F 1均表现为野生型,且正反交结果相同,则该“早花”为隐性性状。(2)由于隐性突变体 A3(aa)表现型与此“早花”极为相似 (该“早花”突变基因用 B/b 表示),所以可推知基因 A/a 和 B/b 的位置关系可能有 3 种情况:一种是基因 A/a 和 B/b 互为等位基因,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

12、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种是基因 A/a 和 B/b 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即基因A/a 和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A3 的基因型为 aaBB,早花的基因型为 AAbb;还有一种情况是基因 A/a 和 B/b 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即基因 A/a 和 B/b 分别位于两对对同源染色体上, A3 的基因型为aaBB,早花的基因型为 AAbb。具体图解详见答案。本题可用逆推法。若 A3 的突变基因 a 与该“早花”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即该“早花”性状由基因 A 突变所致(可用基因 a1表示),则用 A3(aa)与该“早花”(a 1a1)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均

13、为 aa1,表现型均为早花性状。答案:(1)让该 “早花”植株自交 隐性 (2)甲 乙 丙早花性状B 组 能力提升11(2018汕头市高三一模)某种白色蚜虫的部分个体,由于与真菌进行基因交换而获得合成色素的基因,因此有了绿色、橙色等类型。有研究表明,在光下绿色个体较白色个体产生更多的 ATP,橙色个体在光下较在黑暗处产生更多的 ATP。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可能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力C绿色和橙色性状的出现为蚜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A 绿色、橙色基因来自真菌,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

14、基因重组的结果,A 错误。 12(2016天津高考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 蛋白第5558 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 KPK 能 0突变型 P KPR 不能 100注:P:脯氨酸; 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A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链霉素通过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的结合,抑制翻译过程,进而起到杀菌作用,突变型枯草杆菌中核糖体

15、 S12 蛋白氨基酸序列改变,使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从而对链霉素产生抗性,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只是一个氨基酸的不同,因此是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而非缺失,C 选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链霉素只是对突变体起筛选作用,D 选项错误。13甲硫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 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 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 EMS 浸泡种子可以提高染色体变异的频率BEMS 的处理可使 DNA 序列中的 GC 转换成 AT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 DNA 中嘌

16、呤含量高于嘧啶DEMS 处理决定了水稻的进化方向B 使用 EMS 浸泡种子可以使鸟嘌呤变成 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 EMS 能使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在 DNA 复制后可以实现碱基对的替换,在第二代 DNA 中将 GC 置换成 AT,B 正确;EMS 的处理可使 DNA 序列中 GC 转换成 AT,但仍然是嘧啶数等于嘌呤数,C 错误;水稻的进化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同,D 错误。14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如

17、图为一突变基因杂合的细胞在分裂时出现了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含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精子比例为11B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子细胞C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正常基因纯合和突变基因纯合的子细胞D交叉互换发生在有丝分裂中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减数分裂中为基因重组D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为基因重组,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为染色体变异(易位),D 错误。15(2018烟台市高三一模)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1

18、)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2)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2) 预期实验结果:a. 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b. 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答案:(1) 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2) 因为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