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7 ,大小:238.95KB ,
资源ID:7209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720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拔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为本站会员(姗***)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拔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之父沈黎明张存浩,祖籍山东无棣县,1928 年出生在天津。父亲张铸,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云南哈尼族人,知书达理。由于父亲工作忙,张存浩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两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同时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渐渐地,在母亲精心启迪和教诲下,张存浩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就在张存浩按部就班地读书时,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爆发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入侵,他们在沦陷区学校推行起奴化教育。面对

2、此情况,心有民族大义的龙文瑗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与丈夫商量后,毅然把 9 岁的张存浩送到重庆,请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姑父代为抚养。张存浩的姑姑、姑父悉心照料、培养着张存浩,或许是受姑姑、姑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后张存浩对物理和化学课情有独钟,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没多久,这种相对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肆虐中被打破。目睹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用以将来报国、救国,绝不能让日本人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19

3、43 年,刚学完高二课程的张存浩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第二年又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 年,张存浩完成大学学业后又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研究生。1950 年张存浩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1950 年下半年,当时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原本想继续读博的张存浩,从中美对待朝鲜的迥异态度上敏锐地感到,中美两国关系将日趋紧张。想到此,他决定放弃读博深造,迅速回国。回到祖国,张存浩暂居北京,不久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京城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出的邀请。正在张存浩抉择之际,一天,时任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所长的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大煜找到了他。一位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前辈科学家如

4、此看重自己,亲自登门相邀,张存浩深受感动,当即点头答应,当晚便随张大煜乘火车前往大连,开始了实现报国梦想的科研人生。20 世纪 50 年代初,地域辽阔的中国只在玉门有块很小的油田,产量很低,根本满足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需要。国家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重任交给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年轻的张存浩接下了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攻关,他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做到能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 200 克产品,不仅超过当时国际上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 160 克的最高水平,更是将美国只能得到 50 克的水平甩在了后面,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就在这时,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合成油

5、研究很快被叫停。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毛泽东提出了我国要独立自主打造原子弹的计划。火箭推进剂作为原子弹发射的重要燃料,被提升到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领导指派他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同时任命他为该项目负责人,这一次张存浩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张存浩和同事们首次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完成了科研任务。自 1960 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激光在军事、民用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几家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索,有的做气动激光,有的做自由电子激光,有的

6、做化学激光但功率都不高。张存浩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搞化学激光。随后“化学激光研究室”成立,张存浩被任命为室主任。经过半年努力,研究室便将激光的功率从 0.3 瓦提升至 100 瓦,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此后,张存浩在化学激光器研发上不断攻关,带领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1979 年,他提出研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经过数年奋战,于 1985 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 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多年后,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奖,他也因此赢得了“中国化学激光之父”的美誉。1下

7、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存浩立志报国主要是儿时受父母的影响。母亲常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B张存浩目睹了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报国、救国。C张存浩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还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所以在 1950 年放弃了读博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报效祖国。D张存浩在科研生涯中,不断开拓进取,科研水平多次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在化学激光器研发方面,在国际上还有首创。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存浩的父母担心张存浩的

8、生命安全,将张存浩送到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家,由姑姑、姑父代为抚养。B张存浩回到祖国后,最终接受张大煜的聘请,一是因为被张大煜的亲自登门相邀感动,二是因为考虑到在这家单位工作能实现报国梦想。C大庆油田的发现,使张存浩所研制出的在当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失去了其价值,张存浩后来改做火箭推进剂研究。D国际科学界看到了激光在军事、民用方面广泛的应用前景,热衷于对此进行研究,中国虽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与探索,但起初结果并不理想。E张存浩赢得“中国化学激光之父”的美誉,是因为他提出搞化学激光,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3结合材料,简述张存浩在“化学激光”领域的成就。_二、阅读下面

9、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房玄龄,生而为宰相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重臣萧瑀攻击过他, “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

10、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 ”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 ,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 ,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做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

11、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 。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像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 643 人,房玄龄做了 22

12、 年的宰相除了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至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烦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 ,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 ,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这 22 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

13、突出自己;王珪、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机会;李靖、李世勣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 ,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 71 岁。在那个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时

14、光已经流逝了 32 年。一段浩浩荡荡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 “贞观”因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来源:ZXXKA本文开头写了魏征,王珪等人的激情张扬、骄傲。个性鲜明,为的是反衬房玄龄的沉稳、低调、大度的性情。B房玄龄作为宰相处理政事的人文环境并不太好,作者描写人文环境,突出了房玄龄的执政能力和隐忍性格。C房玄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他被皇帝当作

15、“出气筒” ,逆来顺受,他的软弱性格导致他做事也不干脆。D作者在叙事时,通过运用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场景中来刻画的手法,使传主的形象血肉丰满。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中叙述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房玄龄玩笑的事件,从房玄龄的回话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B房玄龄身为重臣,几十年来,没有做过大事,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以至于君王李世民抱怨、警告他。C文章写李世民的急躁、骄傲、任性的性格是为了侧面表现房玄龄的温和、通达、睿智等性情。D从小官吏开房玄龄的玩笑,被君王遣回家,君臣年高体衰时惺惺相惜等方面来突出传主形象,以小见大,可谓匠心独运。E本文用鲜明的事例反映

16、人物形象,也通过作者的评述补充人物形象,行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3文末“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 贞观 ”,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范 昕1910 年,在李叔同的推荐下,陈师曾即兴创作的文人水墨画陆续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上。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漫画。其中一幅名为落日放船好 ,简单至极,画中央是一株无叶的柳树,一位身着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独坐船头,隐于柳树后,仿佛漂浮在无尽的时空中。 “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 ,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 35 年

17、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丰子恺早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图画与诗意的结合,原本不稀奇,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即有这样的传统。丰子恺这一系列作品既有对文人画的继承,也有他的特别之处: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在技法和意境上进行大胆的创造。尝试古诗新画以前,丰子恺其实热衷户外写生。20 世纪 20 年代执教于上虞的春晖中学期间,一次他向学校请假寄居在杭州西湖的朋友处。一晚月上柳梢时,他出门写生,想去描绘月光下的西湖,却怎么也无力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只得徒劳而返。他的朋友观赏过丰子恺描绘的湖光月色之后,脱口而出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

18、年。这诗句让丰子恺豁然开朗。他突然琢磨起,是不是可以放弃对西湖的直接描画,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他想描绘的,其实是关于西湖的诗句引发的想象,而非风景本身。这件事令丰子恺一生难以忘怀,不禁深感“诗人眼力可佩,习画应该读诗” 。1926 年,军事冲突在上海蔓延,丰子恺一家从江湾逃离,最终在沪江大学里找到了避难所。一晚,丰子恺随口问骑在自己膝上年仅 4 岁的小儿子瞻瞻: “你最喜欢什么事?”瞻瞻率性回:“逃难。 ”丰子恺纳闷,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是什么?”瞻瞻解释道:“就是爸爸、妈妈、宝姐姐、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丰子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理解的“逃难”是这样的!这样一

19、次对话,激发丰子恺思考关于童年的话题。他写了一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感叹“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丰子恺能够发现孩子心里和成人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他的很多画都是来源于儿女的嬉戏,看到哪个孩子有个有趣的举动,就马上画下来。孩子们碰到蚂蚁搬家,不但不去伤害它们,还用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的路上请行人绕行。为丰子恺最早的“儿童相”漫画提供灵感的,则来自日常的温情一幕。一天,丰子恺完成了一天的教务,妻子抱了儿子瞻瞻,携了女儿阿宝,到弄堂门口等他回家。瞻瞻坐在母亲的臂上,口里唱

20、着:“爸爸还不来,爸爸还不来!”阿宝拉住了母亲的衣裾,在下面同他合唱。马路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瞻瞻一眼就认出了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突然欢呼舞蹈起来,几乎使他母亲的手臂撑不住。阿宝陪着他在下面跳舞,也几乎撕破了母亲的衣裾。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这时,丰子恺觉得自己立刻化身为两个人。其中一人体验着小别重逢时的家庭团圆之乐,另一个人,则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一幕悲欢离合的活剧,看到一种可喜又可悲的世间相。对丰子恺而言,儿童的世界更接近真实,更具有自然之美,这正是他希望通过作品努力捕捉乃至置身其中的境地。可贵的是,丰子恺描绘日常,出于感情,也出于自然,其实也是带有诗趣的。恰如他自己所

21、说, “这种画表面都平淡,浅率的人看了毫无兴味,深于感情的人始能欣赏” 。(选自文汇报)【相关链接】有一天,门前来了卖鸡崽的小商贩,孩子们齐声向爸爸呐喊“买小鸡” 。丰子恺和小商贩讨价不成,小商贩拔腿就走,孩子们顿时哭声一片。丰子恺再度加码讲价,小商贩还是不依,孩子们的哭声更强了。因为还会有来卖小鸡的,丰子恺就抚慰孩子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但你们下次”丰子恺立即把话打住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 。这些成人世界的道理,丰子恺没有告诉孩子们。女儿丰一吟回忆说: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种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一言一行都饱含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 节选自望秋园

22、丰子恺是个慈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写丰子恺在抒情漫画方面取得的成就,先从陈师曾写起,是说明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受到了陈师曾的绘画影响。B丰子恺的抒情漫画至今依然能够感染读者,是因为他继承传统,敢于创造;热衷写生,大胆尝试;而且他能守护童真。C “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是丰子恺艺术成就的土壤,举家的逃难虽然艰辛,但对于画家而言却是幸事。D丰子恺描绘日常景物,不仅出于感情,而且出于自然,带有浓浓的诗意,感情丰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丰子恺对陈师曾发表在上海太平洋画报上的一批画做深入研究,对陈师曾赞赏

23、有加,以致丰子恺早期有大量的作品是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 。B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就有图画与诗意结合的传统,丰子恺早期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这些作品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大胆的创造。C丰子恺寄居杭州西湖,月上柳梢时出门写生,却无法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徒劳而返,后来从朋友的诗句中得到启发,让他豁然开朗。D丰子恺一家从江湾逃离到沪江大学避难,小儿子对“ 逃难”的喜欢,给他的启示是: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E有一天,丰子恺的妻子带着子女到弄堂口等他回家:儿子瞻瞻和女儿阿宝看见带着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的父亲而欢呼舞蹈,妻子因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3丰子恺

24、“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 ”包含着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鲍勃迪伦:迷人之谜柏 琳鲍勃迪伦是谁?1985 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1941 年 5 月 24 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 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25、。1959 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 。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 ”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 20 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1962 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 。1963 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 20 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 年, 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 。他的朋友艾伦

26、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 20 个月就全部写完了。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 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 ”1964 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

27、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 ,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 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 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 ”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 61 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作像一块滚石 ,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 500 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

28、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待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 “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 ,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 ”70 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1996 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29、”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 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利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 ,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 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 ,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选自新京报书评周刊 ,有删改 )【相关链接】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文学奖

30、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 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 年),而 2015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 ,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战之后, “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

31、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B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

32、好似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C 像一块滚石 ,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 500 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从此鲍勃迪伦不再热衷反叛文化运动,被视为民谣的叛徒。D诗歌和小说不受歌词长度限制,因此引起了鲍勃迪伦浓厚的兴趣,他也因此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E60 年代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而他不再创作抗议歌曲,因此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3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 “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_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李存山张岱年 1909 年出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

33、家。1995 年,86 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 1945 年 8 月 15 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 ”一个在书斋和讲堂度过一生的哲学家,为什么在晚年还如此欣慰地忆起听到抗战胜利消息的那一天?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

34、路。 ”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20 世纪 30 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1933 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 ,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当时,日本的铁蹄已迫近平津城下。张岱年的哲学论文正是在国难深重的关头,把“求真之诚”与坚定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信念联系在一起。1935 年, 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 ”“唯有赖文化之再生,然

35、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 ”“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 ”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1937 年 7 月 29 日,日军入侵北平。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不应颓唐丧气,因此勤力攻读,专心撰述,以期有补于来日。 ”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1941 年,太平洋战争

36、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望。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天人新论 ,意为“将欲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 。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 “知论” “天论” “人论”四部分,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 “生事颇窘” ,仅写成哲学思维论 事理论知实论 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1943 年,张岱年会晤私立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何其巩得知张岱年著有中国哲学大纲 ,恐其在战乱中遗失,建议张岱年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大纲印为讲义。张岱年欣然同意, 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此书历经坎坷,先后以“宇同”和“张岱年”

37、的署名公开出版。后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代表性著作。张岱年在抗战时期写有一首新诗,诗中说:“东南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五千年。我们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我们从来有光辉的革命传统。我们的成就是人类的光荣,我们的努力将永久延续以至于无穷。我们的理想是世界大同,我们的愿望是永久和平。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 ”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时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日本投降日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1下列理解

38、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岱年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B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C张岱年非常爱国。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他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D张岱年认为中 华民族走向复兴依靠的应该是中华民族哲学的新生。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岱年一生中最难忘的“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是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直到晚年,他回忆起这个

39、“第一次” ,仍会生起欣慰之感。B张岱年走上学术道路,进行学术研究,出发点是为了救国。终其一生,他的学术研究始终没有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脱离过。C张岱年满怀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他认为,有了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就能够拯救中华民族。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张岱年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E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认为当时虽是国家艰难之时,但也是民族中兴之机,个人毫不颓唐丧气,反倒更加勤力攻读,专心撰述,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3文章结尾段引用了张岱年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张岱年的什么思想?在全文中起到

40、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来源:Zxxk.Com_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 10 岁时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1935 年他到美国留学,1939 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48 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并跻身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他对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

41、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 ,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做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 ”这座图书馆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罗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时候,罗浮宫内标志不清,仿佛迷宫。每年 370 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 224 间昏暗的屋子里,试图找寻赫赫有名的 3 件作品:米洛斯的“ 维纳斯” 、萨莫色雷斯的“ 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

42、者微笑的“蒙娜丽莎” 。密特朗总统许诺:“让罗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 ”随即,总统邀请了世界上 15 位博物馆馆长评选征集改建方案,结果有 13 位馆长同时选中了同一个方案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罗浮宫内。方案的设计者便是贝聿铭。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1983 年,贝聿铭参观了罗浮宫 4 次,在他眼中罗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8 个世纪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建筑。贝聿铭的构想是建造一座约 23 米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 1.5 万名参观者。在得知贝聿铭的设计

43、方案时,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他们的不满。人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因此他不惜在罗浮宫前建造了一个 11 的模型,邀请 6 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态度,同意了这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有人回忆, “金字塔”落成那天,记者采访贝聿铭时, “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 。他说,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20 世纪 70 年代,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大陆。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以贝聿铭的世界级名望来说,香山饭店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子,但他却看重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

44、带的大小城市,他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要为自己设计的建筑风格注入新的生机。最终,贝聿铭确立了香山饭店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香山饭店设计的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银大厦。他强调说,香港在1997 年要交还中国,这幢建筑必须使福斯特的银行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的标志相形见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会继续繁荣昌盛。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贝聿铭有三子一女。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

45、个“中”字,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但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志向。1990 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杉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杉矶美化奖” 。【相关链接】贝聿铭是在多重文化架构下孕育而成的建筑艺术家。他的衣着等择取了西方的范式现代建筑、几何学等,他的血脉和基因却是东方华夏民族的自然融通、刚柔相济。(“拥有两个世界的精华 ”贝聿铭) 贝聿铭深知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不信任,他没有立即表示对这一计划的热情,而是礼貌又决绝地回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

46、,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我放弃。 ”密特朗当机立断把这个项目单独交给贝聿铭。(贝聿铭:建筑界的外交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贝聿铭设计建筑坚持以人为本。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讲求经济实用,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B贝聿铭设计建筑注重实地考察。他参观了江南大小城市无数的园林和庭院,最终融汇它们所长,建成北京香山饭店。C贝聿铭虽然长期生活在国外,但始终热爱祖国。他以世界级大师的身份,却乐于接受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报效祖国的机会。D贝聿铭设计建筑注重功能与灵魂的统一。比如他赋予肯尼迪图书馆这一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中银大厦的设计强调体现“中国

47、人民的抱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肯尼迪家族最后采用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贝聿铭能够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念,并且受到肯尼迪遗孀的特别赏识。B作为一个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身上的多重文化性,使他能够同时拥有东西文化的精华,并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C纽约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而聘用贝聿铭,让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变得小有名气。D由于法国人的反对,迫于压力的贝聿铭对罗浮宫的改造既要考虑“让罗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 ,又要做到两种建筑艺术的对接。E贝聿铭虽然身在外国,但仍心系祖国,骨子里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念情怀,同时对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充满信心。3本篇传记在选材、人物塑造、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_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冰心的文学之路1919 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