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5.67KB ,
资源ID:7138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713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3课 古代印度 培优练习(含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3课 古代印度 培优练习(含解析)

1、古代印度 培优练习1(题文)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A商人财产多 B官吏财产多C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仇 D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2课本剧表演是课堂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写了一部关于古代种姓制度的剧本,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A首陀罗担任官员 B吠舍在田间劳动C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D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3在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的等级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4几位同学排练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一部短剧,以下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首陀罗在主

2、持祭祀活动 B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约公元前 3000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

3、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的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4)上述材料中三个文明的发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

4、依据所学知识,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商人属于吠舍、官吏属于刹帝利,因此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由此分析 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得到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社会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印度种姓制度中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

5、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从事被认为低贱的职业,不能担任官职,A 项不符合史实;B 项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B 符合史实;C 项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包括国王,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C 符合史实;D 项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D 符合史实。故选 A。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

6、作的衣服”可知,这户人家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吠舍属于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三个等级,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 C。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种姓制度中,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所以,“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符合史实,D 项符合题意;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A 项描述错误;吠舍没有权利审问犯人,B 项描述错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是最高阶层,是剥削阶级,不可能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C 项描述错误。由此可

7、知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5【答案】(1) 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2)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3)古印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评价: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4)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 3000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埃及国王被称为“法老”,自称

8、是神的化身,自诩为“太阳神之子”。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利的象征。这些陵墓外形近似汉字“金”字,因此我国称它们为金字塔。因此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因此,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巴比伦王国。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可知,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

9、发扬正义与公道。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制定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3) 根据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这一等级的人民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因此,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印度;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第四种姓

10、”又是指首陀罗。其评价是: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三千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 3500 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 25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因此,上述材料中三个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亚非文明古国包括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也没有改变自然的能力,因此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水是农业灌溉必不可少的,而古文明的发祥地都以农业文明为主。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