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9.84KB ,
资源ID:691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91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2018 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按题目要求填空。(1)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2) “锲而不舍,_”出自荀子的_ 。(3) 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 。【答案】 (1). 起舞弄清影 (2). 金石可镂 (3). 劝学 (4). 可怜后主还祠庙 (5). 日暮聊为梁甫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镂、

2、祠、甫。【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2.按题目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

3、项是( )A.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C.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D.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 ,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 )在文学作品中,不止是山水花木、不止是人物房舍可以_,_:人的主观世界。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_,从而_,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被展现 构成境、象 得到清晰地再现 成为笔下的境、象A. B. C. D.【答案】 (1)A (2)

4、B【解析】【详解】 (1)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说话的场合情景,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的语境是“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 ,应该安慰,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个人的长处和缺点。不合语境,故选 A。(2)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

5、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排序,此题注意“山水花木、不止是人物房”对应“再现” “成为笔下” ;“人的情感、思绪”对应“被展现” 。故选 B。二 阅读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进入 2018 年,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曾经的人类大同样板工程“欧盟”和“欧元区”陷入了乱局;难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计算欧盟崩溃的时间点。难道历史真的要走向一个拐点,重回那民族国家严守各自的堡垒,相互提防甚至对抗的时代? 很多时候,对未来的迷茫和悲观,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还不够高,视野还不够广,就如一些人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纷飞就感叹人类暴力爆发,而一本数据丰

6、富、逻辑严密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斯蒂芬平克著)就让他们闭嘴。同样,关于人类未来的走向,我们有必要梳理人类发展更漫长的历程,去发掘其中的规律。荣获 2018 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奖的第五次开始作者罗伯特L.凯利告诉我们,在人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后,即将迎来第五次开始。这一次,人类可以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 作者将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技术的开始、文化的开始、农业的开始、国家的开始。这种划分方式,强调动态的“开始” ,强调人类历史时间线的“点”,更有代入感。让我们回到历史的关键节点,去探索人类历史动态的前进过程。 使用工具,使我们与兽类彻底区分开来;文化,让我们得以交流,结成社

7、群,进而形成共同的记忆和意识;农业诞生,自此人类不再居无定所,得以产生“剩余”产品,进而产生阶层和阶级;终于,我们熟悉的历史阶段来临,国家得以产生,它更高效地组织生产,庇护具有共同文化和记忆的国民,也制造了压迫和国家间更具毁灭性的战争。有趣的是,回看历史,国家往往是一个基本的记忆展开单位。比如中国史,朝代更迭是叙事的主基调,而深入一个朝代,帝王来去又常常是叙事的主线。为何如此?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记忆最深刻的阶段,正是第四次开始后的阶段,史料更丰富,更有延续性;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如今依然处于第四次开始后的阶段,依然习惯性地以国家为切入点去思考历史。本书作者是考古学家,因而更关注历史本身。

8、我们回看历史,常基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投射历史,从而存在曲解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研究中,常常强调要站在当时人的角度看问题的原因。在这方面,凯利这样的考古学家却有着先天“优势” ,因为他考察的对象是客观实体,是未经前人“加工”的素材,从而可以科学的方式去考察分析。虽然其中一些对历史逻辑的模拟带有主观性,但总的来说,还原历史的概率大大增加。 凯利在本书第二章“考古学家如何思考”中,介绍了其工作和思考方式。这一章看似是个人总结,却是后续介绍人类历史的重要铺垫,增强了后文叙事的力量,因为它描述的就是考古学家剖析历史不一样的力量。比如,他介绍考古学家面对著名的“奥茨”原始人遗体时追根溯源的方式,展

9、示了考古学家的工作过程,这既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考古学家独特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使凯利对人类社会有了新的思考。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凯利提出了他乐观的预期,那就是“第五次开始” 。国家为主体的历史运作方式加快了人类进步的效率,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提升;与此同时,其弊端也不断涌现。 我们需要新的开始。在凯利看来,这一次,与此前我们常常被历史进程推着走不同,人类已经有了更多主动改变世界的可能。跨越国家定义的全球化,将在第五次开始中扮演重要力量。互联网提高了信息流转的速度和广度,如今一个中国青年可能和美国人一样听着阿黛尔的新歌,这只是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注解而已,其背后则体现了人类全球化交流和协作的力量。这

10、将推动人类的进化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凯利的寄望在今天似乎有些让人难以信服。毕竟,全球范围正在因为贸易产生争端,区域联合的范本欧盟也显得岌岌可危。但是,人类历史的进化从来不是单线的,当年欧洲发起一波全球化贸易过程的时候,伴随的是血腥的殖民化过程。而如今的全球化过程已然理性许多,利益最大化已成为一个可以协商的过程,而非暴力的开始。这体现的正是凯利对人类社会的信心:“人类现在已经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我们有自我教育的历史” ,前者让人类具备了沿着进化轨道继续高速发展的可能,后者让我们在伦理和道德上不会偏离轨道太远。凯利是技术乐观主义者,他让我们相信,人类将利用自己的技术更好地改造世界。凯利还是人

11、类道德底线乐观主义者,他不相信诸如人工智能的技术,最终会导致大面积失业,成为阶级对抗的“自毁”路径。“第五次开始” ,已经开始。我们对人类此前历史积淀的技术和伦理充满信心。这一次,我们将走得更远,走向人类更好的目标。3. 对第段所用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用类比论证,证明第五次开始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样数据丰富、逻辑严密。B. 用对比论证,证明那些“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就以为人类暴力爆发”的观点必须批评。C. 用引证,证明整体来看,人性中的善要远大于恶,因此人们对未来应抱有足够的信心。D. 用例证,证明人们不能仅仅根据个人对局部现象的直观感受就作出对人类的悲观判断。4. 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

12、用。5. 根据文中信息,简要介绍第五次开始这本书(80 字左右) 。6. 以下题目中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A. 我们需要新的开始以第五次开始为例B. 考古学家如何思考?以罗伯特L.凯利为例C. 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读第五次开始D. 洞察人类历史的力量评第五次开始7. 在第-段中,呈现了凯利对未来乐观的预期。请对凯利的这种观点作评析。【答案】3. D 4. 承接上文对 “国家的开始”是“我们熟悉的 ”阶段的介绍;证明人们回看历史常以国家为基本的记忆展开单位;从前人史料影响和自身惯性思维两个角度挖掘人们难以摆脱国家视野的原因;暗示当前“反全球化”浪潮出现的根源;与下文凯利以考古学的方法进行更宏观

13、和客观的科学研究形成对比;为证明凯利的思考更接近历史发展的真相作铺垫。 5. 2018 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奖获奖作品。作者罗伯特L.凯利,考古学家。该书阐述人类在技术、文化、农业、国家出现带来的四次前进后,将主动迎接全球化带来的第五个历史发展节点。 6. C 7. 答案示例一:凯利认为,跨越国家定义的全球化将推动人类迈入新的更美好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观点连通了当下与未来,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在当前全球范围因为贸易等问题产生争端的背景下,凯利乐观的预期能够给人们以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克服障碍的决心,启迪人们不应逆时代潮流而行,应该合作开创理想的未来。答案示例二:凯利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

14、类将迎来历史上的第五次跨越式前进。这种乐观的预期颇具鼓舞力,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该观点完全建立在对人性的美好寄望的基础上,片面强调了发展中有利的一面而忽视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对历史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机缺乏足够的警惕,让人难以信服。【解析】【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论证方法的类型。第段,作者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和第五次开始所论述的观点来证明“很多时候,对未来的迷茫和悲观,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还不够高,视野还不够广” ,这是举例论证。故选 D。【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

15、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审题,从题干看,这是一道“作用”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从内容上看,这一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国家往往是一个基本的记忆展开单位”这一观点,回答了第一段“难道历史真的要走向一个拐点,重回那民族国家严守各自的堡垒,相互提防甚至对抗的时代”的疑问,并明确指出,正是因为“在于我们如今依然处于第四次开始后的阶段,依然习惯性地以国家为切入点去思考历史” ,才会有那样的疑惑。从结构上看,这一段的观点句“回看历史,国家往往是一个基本的记忆展开单位”与上文“终于,我们熟悉的历史阶段来临,国家得以产生”相照应,同时又为下文“与此前我们常常被历史进程推着走不同,人类已经有了

16、更多主动改变世界的可能”这一观点的提出做铺垫,从而证明凯利思考的合理性。据此组织对答案即可。【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时,应结合文章关键内容概括作答。通读全文内容,我们可以提取这些关键句:第段“第五次开始作者罗伯特L.凯利告诉我们,在人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后,即将迎来第五次开始” ,第段“作者将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段“本书作者是考古学家,因而更关注历史本身” “还原历史的概率大大增加” ,第段“凯利在本书第二章考古学家如何思考中,介绍了其工作和思考方式” ,第段“在凯利看来,这一次,与此前我们常常被历史进程推着走不同,人类已经有了更多主动

17、改变世界的可能。跨越国家定义的全球化,将在第五次开始中” ,第段“ 第五次开始 已经开始” 。对这些句子进行筛选概括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本题,应该总体把握全文,分析总括段或者总结段,找到中心句进行分析。根据第段“全球化意味着什么”和第段“荣获 2018 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奖的第五次开始作者罗伯特L.凯利告诉我们,在人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后,即将迎来第五次开始。这一次,人类可以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可知,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第五次开始来解答在第一段提出的疑问的。故选 C。【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18、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观点来展开叙述。先找到凯利的乐观预期, “在凯利看来,这一次,与此前我们常常被历史进程推着走不同,人类已经有了更多主动改变世界的可能” ,“跨越国家定义的全球化,将在第五次开始中扮演重要力量” , “人类现在已经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人类将利用自己的技术更好地改造世界” 。根据这些观点句,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一、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二、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来证

19、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三、正反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观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两相对照,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述的是非。四、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喻巧而理至” ,比喻往往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杨新岚汪曾祺说过: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

20、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11 月 25 号,北海公园菊展开张的日子,我骑着自行车去了老舍故居,想看看那个曾经菊花满地的小院。从当代杂志西行,穿过后拐棒胡同、礼士胡同、报房胡同,12分钟就到了王府井北侧的丰富胡同 19 号。一个刚学过老舍课文养花的小学生,一大早从海淀赶过来,等着要看这个养花的院子。他应该有点小失望,院中只有玉簪花和水葫芦的绿叶。 养花中提到某年夏天,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这个事故现场应该在前院,已经被封闭成为办公区了。二门里的屏风非常别致,是那种适宜入画

21、的木影壁。北京小院的木影壁不多,二门带木影壁的就更少了,结构精致色块搭配如此和谐别致的影壁全北京更是独一份,配上胡絜青手写的“福”字,小院的画意呼之欲出。北房三间加东西耳房,往来过各界的风云人物。西耳房是老舍写作的地方。院内南墙上的大屏幕刚好响起老舍女儿舒济的声音,说父亲自认是个“写家” ,不是作家。老舍认为生命无贵贱之分,自己与写账先生没什么分别,真正的写作就是要领略生命,解释生命,让作品充满生命的气息。院内北房前,两颗柿树正挂满果实,小灯笼般满树悬垂,蓝天下,映在青色的瓦垄和红色的挂檐板上,红中透金。舒济前些日子告诉我:小院的菊花和丹柿最美,可惜现在只有红柿了。她给我发了一张图,是工笔花鸟

22、画大师于非闇画的,题款是:老舍家有菊花见丹柿满树亟图之非闇七十岁。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果真是一样一样的。空中有丹柿,地上有菊花,小院的美是铺天盖地的。叶浅予画的老舍种花图中,花草各异,高下不同,可惜更像是南方人的庭院,没有丹柿小院最美秋天的气势。舒济发我一张图,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拍影像,专门购买了一批独朵花的菊花,这样的菊花是过去家里所栽种的。图中,这一墙一地的菊花挤在窗前,怪不得老舍在屋里写一些字就要出来莳弄一会儿他的花。养了这一地的花,老舍在养花中还说自己不是养花的专家,他更感慨的是养花付出的劳力和心力:种了一院子的花,猫都没地方玩啦,只能上房。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全家上阵,

23、往屋里要搬几百盆花,第二天再搬出来。一进一出之间,我们知道院中曾经有几百盆盛开的菊花,有一个文人护住百花不让雨打风吹去。舒济发我一张 1952 年的小院照片,硕大的菊花仪态万方地簇在主人的唇边,单单个头就令人惊叹!可惜是黑白的。舒济好像能感知我的遗憾,又发过来一幅她母亲的工笔重彩菊花图。母亲胡絜青小时候就画画,后来的老师是齐白石和于非闇,秋天家里开过菊展,她的菊花果然清气逼人,色泽淡雅,姿态摇曳。这幅菊花美则美矣,离最美的菊花还有距离。我在故居的西房仔细搜寻院子的老照片,终于看到一组胡絜青画的菊花图。第一图的品种是贵妃之笑,第二图是金针,第三图为落日熔金,第四图叫帅旗。帅旗是五大名菊之首,有点

24、旗帜飘飘的感觉,金针很形象,落日熔金形态传神,独独贵妃之笑,网上无论如何也搜不出来。胡絜青还画过“玉蟹” “御黄袍” “霓裳羽衣”等名品菊花。老舍在 四世同堂 里有一段文字: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就成了老舍的住的梦 。后来老舍果然住在柿子和菊花的院落中,自己写文,夫人画画,那种日子的过法一直传到儿女身上。舒济在八十多岁的今年,屋里满种花草,逢年过节,两夫妇和子女都要写字作画,把日常的生活过出美意和文气来,着实延续了诗书传家的传统文化。我离开故居的时候,进来一个四五岁的女童,大叫了一声:Orange(橙子) 。她妈妈用一口标准的京腔轻声说道:Persimmon,

25、中国话叫柿子。小孩子大概没见过柿子,不懂得柿子的寓意,更不会懂这院中消失的菊花对于一个中国文人意味着什么。在北京的深秋,种一盆菊花,读一些与菊花有关的文字,秋天就不单单是香山的红叶了。8. 分析第段画线句详细叙述去老舍家路程的作用。9. 第段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对此加以赏析。10. 第段中的“铺天盖地”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1. 本文为什么要以“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为题?请加以分析。【答案】8. 表现出作者对去老舍家这段路程的熟悉和左穿右拐前往寻菊的高涨兴致;为下文蓄势;展现老舍故居的地理位置和附近环境,将之纳入老北京胡同风貌之中,突出其“北平味” 。 9. 实写院内

26、蓝天下两棵柿树挂满红色果实;虚写工笔画大师笔下老舍家的满树丹柿。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柿子互相映衬,虚实相生,使丹柿的形象更加鲜明;时空交叠,开拓意境,渲染出作者沉浸于柿树依旧的喜悦之情,也勾起人们对曾经的菊花美景和小院生活的想象。10. 运用夸张,形象地展现了小院曾经空中满树丹柿、地上遍地菊花的繁盛之态,突出其最美秋天的气势,表现出老舍家当年满种菊花丹柿的院落之美给“我”的震撼。 11. 交代本文的线索,以之串联起对老舍故居游览过程的叙述、老舍家生活和追求的介绍以及相关景物、照片、图画的描写;名为“寻最美的菊花” ,实则象征寻找回味那诗意而富有生命气息的北平生活、清雅的文人情怀和诗书传家的文化传

27、承,表现出作者对此的留恋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没落的含蓄批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解析】【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要先看清它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各不相同。其次分析该段在内容以及主题方面的作用。从内容方面考虑,划线句子所处的这一段的第一句,作者说“11 月 25 号,北海公园菊展开张的日子” ,可以看出作者去老舍故居欣赏菊花的迫切心情,而老舍故居所处地如此复杂但作者又如数家珍,突出了这种迫切的心情;从结构方面考虑,将老舍胡同放在各条“胡同”之间突出了菊花,又与下文老舍先生的评论“北平的菊种之

28、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就成了老舍的住的梦 ”项呼应,为下文赞美北方菊花的韵味做铺垫;从读者方面考虑,这样复杂的位置描写也激发了读者想看看那个曾经菊花满地的小院的兴趣。据此组织答案即可。【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侧重考查“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运用。首先明确虚实结合的含义, “实”就是实写,即对人、事、景、物的直接描写,而“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使主题表达更丰富。第段主要描写老舍院子里的红柿,这是实写, “蓝天下,映在青色的瓦垄和红色的挂檐板上,红中透金” ,已经是绝美的景

29、致;但“小院的菊花和丹柿最美” , 图中的柿子是虚写,这引发了对曾经丹柿之美的遐想。如此虚实相生,突出的是对老舍故居美景的喜爱。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鉴赏能力。此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主要为:回答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说明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描写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第段是承接了第段对小院柿子的描写, “两颗柿树正挂满果实,小灯笼般满树悬”写出了眼前柿子树的果实累累的场景,而曾经的丹柿之景更胜一筹,再加上地上盛开的几百盆菊花,热烈之景带给人的震撼可想而知。这句话中的“铺天盖地”虽有夸张之处,但却非常

30、形象地写出了小院曾经的美丽和热闹,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回答时可分四步: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从结构方面分析,题目“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概括了文章所写的内容,串联起所选的丰富的材料,是文章的线索;从内容方面分析,文章看似在写对菊花的寻觅,实际是在写对老舍以及老舍所代表的那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寻觅, “舒济在八十多岁的今年

31、,屋里满种花草,逢年过节,两夫妇和子女都要写字作画,把日常的生活过出美意和文气来,着实延续了诗书传家的传统文化” “更不会懂这院中消失的菊花对于一个中国文人意味着什么”这些语句中的“美意和文气” “传统文化”“中国文人”传达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探究标题的作用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秋怀元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

32、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 ,思莼季鹰,笑我飘零。【注】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而隐居垂钓的严子陵。12. 标题中的“【中吕】 ”是 名。13. 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曲以“忙”字为全篇诗眼,贯穿始终。B. “西风” “红叶”紧扣标题中的“秋”字。C. 曲中化用语典、引用事典,皆贴切自然。D. 整首元曲语言风格刚健豪迈、沉郁蕴藉。14. 画线句解释为:“哪怕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曾艰难跋涉”或者“求取功名之路就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样充满艰辛” 。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答案】12. 宫调 13. D 14. 答案示例一:前者好。呼应“驿马”二字,表现出诗中

33、的“我”出行之远、道路之艰;和下句结合起来看,从蜀道到吴江,东西辗转,山路水路一一经历,益显奔波办差之忙之苦;与归隐的闲适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辛劳无果、虚掷时光而功名难遂的愤懑不平;也使尾句 “笑我飘零”的自嘲更有依托。答案示例二:后者好。通过比喻将旅途的艰辛和仕途的艰难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前后连着六句写自己的不得志:日间奔波操劳,夜里孤灯苦读,仕途坎坷困顿,境遇落魄凄凉,功名未成发已白,一生碌碌无所为,由外在的飘零劳累到内心的失落凄苦,逐层深化;自然而然地引出曲末倦仕归隐之念;使诗人对命运的悲叹更显深沉。【解析】【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

34、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侧重对元曲知识的掌握。元曲的题目由宫调、曲牌、内容提示组成, 所以【中吕】是宫调名称。【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元曲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内容,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句中进行分析即可。D 项, “刚健豪迈”错,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终年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却始终抑郁落拓、不能施展抱负的形象, “西风” “落月” “吴江冷”也是营造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故选 D。【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

35、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 “青天蜀道难”化用李白蜀道难诗句,如果理解为“哪怕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曾艰难跋涉” ,可结合前后句内容分析其合理性:“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这两句写秋日景物,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烘托出作者的伤心怀抱, “青天蜀道难”便是对上文的总结,强化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这四句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无人赏识的凄苦情状。 ;与后文“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的典故相呼应,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

36、乡莼菜鲈鱼脍的张季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士” ,与他们相比,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被嘲笑变显得水到渠成,更能表达作者自己的落寞和失忆。如果认为第二种理解合理,重点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即可。【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来歙字君叔,南阳人也。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 ”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 。五年,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

37、子随歙入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 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遣子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使人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八年春,歙袭略阳,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

38、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论曰:“世称来君叔天下信士。夫专使乎二国之间,岂厌诈谋哉?而能独以信称者,良其诚心在乎使两义俱安,而己不私其功也。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注】隗嚣:东汉初天水人,趁乱为陇地豪强拥立,归汉后仍图谋割据。冘豫:犹豫。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2)皆可案复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部勒兵,将杀歙A. 统率 B. 划割 C. 强迫 D. 挑动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

39、择释义正确的一项乃发屋断木以为兵A. 卖出 B. 打开 C. 点燃 D. 拆掉18.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B. 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C. 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D. 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1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遣子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20. 对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战之前,来歙“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B. 来歙作战勇猛,再次在保卫战中获得胜利。C. 获胜后,来歙用尽粮仓里的米来救济饥民。D.

40、 “陇右”即“陇西” ,在来歙治理下得以安定。21. 根据作者的评论,概括来歙被世人称颂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答案】15. (1)手持 (2)同“按” ,考查、审察 16. A 17. D 18. B 19. 皇上以为您知道善恶得失,明白兴衰之理,所以用亲笔写的信表明心意。您也派儿子归顺做人质,这是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啊。 20. B 21. 表层原因是来歙外在言行表现诚实可信;深层原因是其出使的根本目标并非贪图个人功劳,而是真心诚意促使双方信守道义,各得其宜。【解析】【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熟练记忆,还可以根据语境进

41、行推测。 (1)杖,手持 。这句话意思是:来歙从容地拿着节符登车离开。 (2)案,同“按” ,考查、审察。这句话意思是: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得到核实、验证。【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熟练记忆,还可以用代入法,看哪个义项代入原文更符合语境。这句话意思是:部署军队,要杀来歙。故选 A。【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熟练记忆,还可以用代入法,看哪个义项代入原文更符合语境。这句哈意思是:就拆掉房屋把木头断开制作兵器。故选 D。【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

42、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帝”做“谋”的主语,所以之前断开,排除 AD;“嚣兵”做“收”的宾语,排除 C。这句话意思是:当时太行山以东大体平定,光武帝策划向西接管隗嚣的军队,和他一起伐蜀,又让来歙传在达皇上的旨意。故选 B。【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失分。平时训练随时注意自己确定

43、句子的得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要点:以,认为;臧否,善恶得失;手书,亲笔写的信;足下,古代对别人的敬称,翻译为“您” ; 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翻译为“做人质” ; 是,这;交信,互相信任。【2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由“进击羌于金城”可知,第四段不是“保卫战” 。故选 B。【21 题

44、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回到原文,确定答题区间,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第七段意思是:世间称来君叔为天下信士。他作为两国之间的专使,难道还厌诈谋吗?而他独能以诚信著称于世,是由于他的诚心在于使两边都得其所安,而他自己却不自私谋功。这段文字包含两层意思,一二句为一层,赞美来歙讲诚信,第三句为一层,赞美他不谋私利、 “使两义俱安”的高尚的节义。这便是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据此组织答案即可。【参考译文】来歙字君叔,南阳郡人。归附光武帝刘秀,封他为太中大夫。当时正为陇、蜀不能统一而忧虑。来歙于是主动请求说:“(我曾和隗嚣在长安相遇)隗嚣开始起事的时候,以拥

45、汉为名。现在陛下圣明的品德盛大兴旺,我希望能遵奉您威严的命令,拿着您的手书作为信物,前往陇地,隗嚣必然乖乖地来归顺您,那么蜀地的公孙述自然灭亡,不值得谋划了。 ” 光武帝认为说得对。建武三年,来歙开始出使隗嚣。建武五年,又恭敬地捧着皇帝的玺书给隗嚣。回来后,又前往劝说隗嚣归汉。隗嚣于是派儿子隗恂跟随来歙来洛阳做人质。封来歙为中郎将。当时太行山以东大体平定,光武帝策划向西接管隗嚣的军队,和他一起伐蜀,又让来歙传在达皇上的旨意。隗嚣部将王元劝谏隗嚣,隗嚣疑虑重重,因此好长时间犹豫不决。来歙向来刚毅,于是愤然责问隗嚣说:“国家因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尽情地表达心意。

46、足下出于一片忠,派儿子做人质,这是君臣互相信任的结果。如今却想听信奸人的蛊惑之言,做招致灭族之祸的策划,背叛君主、辜负儿子,违背忠信吗?吉凶的抉择,就在今日。 ”想上前刺杀隗嚣,隗嚣起身入内,部署军队,要杀来歙,来歙从容地拿着节符登车离去。隗嚣更加愤怒,王元劝隗嚣杀掉来歙,派牛邯带兵围困他。来歙做人讲信义,言行一致,并且多次前来这里游说, (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得到核实、验证,西州的士大夫都信任尊重他,许多人都替他说话,因此能够免于难而东归。建武八年春,来歙袭取略阳,率二千多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直达略阳,斩杀隗嚣守将金梁,趁机据守这座城池。隗嚣大惊说:“怎么这样神速啊!”于是调集所有部队几

47、万人围攻略阳,开山筑堤,引水灌城。来歙和将士们誓死坚守,箭用完了,就拆掉房屋把木头断开制作兵器。隗嚣用全部精锐攻城,从春天到秋天,他的士卒疲惫困顿。光武帝于是大规模调集关东部队,亲自率领来到陇地。隗嚣的部队败走,对略阳的包围解除了。于是光武帝置办酒宴举行盛大宴会,慰劳、赏赐来歙,单独给来歙设个席位,排位在各位将领的上首,赏赐采歙的妻子绸缎一千匹。诏命来歙住在长安,监护所有将领。隗嚣灭亡后,来歙就大规模置办攻战的器具,去金城攻打羌人,彻底打败了他们。陇西虽然平定,而百姓闹饥荒,逃亡的人随处可见。来歙于是倾茶仓库所有,转运到各县。用来赈济灾民,于是陇右地区趋于安定。史官评论:世间称来君叔为天下信士

48、。他作为两国之间的专使,难道还厌诈谋吗?而他独能以诚信著称于世,是由于他的诚心在于使两边都得其所安,而他自己却不自私谋功!)【点睛】理解并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 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 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 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