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29.90KB ,
资源ID:6897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89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1、石家庄二中 20182019年第二学期 3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可谓源远流长。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纲纪之整肃、吏治之维护、政治污弊之涤荡多有赖于此,是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古代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如何实现的呢?其一,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其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

2、” (记事史官) 。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 ,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正如通典职官六中所称:“自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 ”唐太宗曾盛赞著名谏臣魏征:“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

3、若是?”其二,复合性的体系设计,御史与谏官相互配合,中央与地方一体,监察制度覆盖所有的权力领域。御史职掌监劾臣僚,是上对下的监察;谏官职掌匡正君主违失、封驳失当政令,是下对上的监察。御史与谏官上下相对、相辅相成,既可以构成监察的合力,又把君臣之权全部纳于监察体系之中。中国古代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一体的监察体系,历代都极为重视监察御史,对京官的监察与对地方官的监察都由独立而统一的机构来行使,各个地域的权力都在统一的监控之下。其三,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于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官,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他们在监

4、察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御史为保护举报人,避免被纠举人以权势威胁举报人,甚至可以“风闻奏事” ,其权威性足以纠察官邪、肃正纲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值得我们当今监察立法、构建监察体系借鉴。(摘编自张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做到权威且有效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建立于西周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经秦汉的发展,到隋唐逐渐完备

5、,一直延续到晚清。B. 御史和谏官同为监察官员,他们相互配合,使大臣和君主都处于监察体系的监督之下。C. 御史和谏官大多由服务君主的近臣充当,他们有侍从君主左右的特权,直接对君主负责。D. 御史在行使纠察弹劾权力时,随时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直接觐见君主,当面向皇帝奏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如何实现权威和有效,第二个方面侧重“有效” 。B. 第二段列举“贞观之治” 的例子意在论证: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容易出现盛世。C. 第二段引述唐太宗盛赞魏征的话,意在说明监察本于天道,监察官对国君、百姓、国家负责。D. 文章分别从“奏事可直达君主

6、 ”“风闻奏事”两个角度来阐述监察官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监察制度对治理朝政至关重要,一旦有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就会出现良好的法律秩序。B. 从某种意义上说,监察官员和史官有相通之处,他们都要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C. 唐朝之所以能开创太平盛世,这与他们尊重法律,重视法治,重视监察,有一定的关系。D.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对百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规范了皇帝的权力。【答案】1. B 2. A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

7、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建立于西周”错,应是建立于秦汉。C “他们有侍从君主左右的特权”错。不一定,原文是“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 。D“随时可以”错。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8、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第二个方面侧重有效 ”错,三个方面中权威性和有效性是交融在一起的,无所谓侧重哪一个。【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9、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A项“一旦有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就会出现良好的法律秩序”推断绝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2小题,共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记者 2018 年 2 月 26 日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 2017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亿人,占总人口 17.3%。一般认为,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 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从 199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 2017 车,老年人口净增1.1 亿,其中 2017 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 1000 万,预计

10、到 2050 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 4.87 亿,占总人口的 34.9%。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国老龄办等 14 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并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 。通知提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面向全社会,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意识明显增强,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02 月 27 日)材料二:(注:“老年抚养比”是指每百人抚养老人的数量,是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 )

11、材料三: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谷君义):全国人大代表丁小兵表示,我国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人口正在进入老年,中国社会在经历 30 年一胎化政策后,迈入老龄化阶段。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不见了计生委,新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尽管计划生育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但在部门名称中删除了计划生育字眼,这是政策重心转变的一个明确信号,意味着政府希望弱化生育限制,更多专注于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中国的老龄化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照料是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表示,社会养老服务

12、体系应该做到两个一体化,一是医养结合,医院和养老院一体化;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机构、社区与家庭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 “一定要有大型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要有分支机构进到社区去,开展社区的养老服务,医养的服务要延伸到家庭,帮助实现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我们的养老服务效率才是最高的。 ”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20 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

13、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 ,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报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1999年到 2017年我国

14、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大约 10%增长到 17.3%,预计 2050年将达 34.9%,这一变化表明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B. 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总抚养比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十年来总抚养比变化相对不大,但后两者变化很大,有升有降。C.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只有让社区养老服务、医养服务、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我们的养老服务效率才是最高的。D. 由于受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预计到 2050年前后,我国人口总数大约为 14亿,而老

15、年人口数将上升到 4.87亿,达到最高值。B. 自 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婴儿率在下降,这与原来一直实施的一胎化政策有一定关系。C. 近年来我国老年抚养比是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 2050年前后将达到 35%,这表明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D.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越严重。【答案】4. C 5. A【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

16、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 “只有让社区养老服务、医养服务、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指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机构、社区与家庭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这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我们的养老服务效率才是最高的”分析可知,原文的“这三者” ,指的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 。故选 C。【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17、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 项, “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错,材料二的图表表明 2011 年后有上升趋势。C 项, “近年来我国老年抚养比是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 2050 年前后将达到35%”混淆概念。结合文本内容“预计到 2050 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 4.87亿,占总人口的 34.9%”分析可知, “35%”指的是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而非老年抚养比。D 项,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越严重”推断绝对。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20 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中国社会

18、在经历 30 年一胎化政策后,迈入老龄化阶段” “中国的老龄化形势已经相当严峻”等分析可知,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越严重”表述绝对化,且于文无据。故选 A。【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 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

19、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 (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 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 (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 (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23 分)阅读

20、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 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 ”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 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以逸待劳,万全计也。 ”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从之

21、。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大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 ,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 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 而行事 , 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谛 于庄公 , 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 。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 ”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胡安

22、国:北宋著名学者。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缔:一种祭祀大典。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B.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C.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

23、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D.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B.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C. 河南: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D.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

24、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B.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C. 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D. 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

25、知礼部贡举,会疾卒。【答案】6. D 7. C 8. C 9. (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 。(2)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 ,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解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寇来则御” “寇去则耕”短语结构类型一致,中间停顿,排除 B 项、C 项;“部

26、曲”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借指军队,句中作“领”的宾语,其前不能停顿,排除 A 项。译文: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故选 D。【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 “宋代”错,元朝开始设立“行省” ;“地域与现在

27、的河南省相当”错,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是个古今异义词。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错。原文“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是指皇上诏令的新太守到任后,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 ,不是让百姓自选太守。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

28、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除” ,授官,被授予官职;“将” ,将要;“作” ,担任;“侵” ,侵占;“夺” ,强夺;“按” ,审查、查究;“治” ,惩处;“愿” ,希望;“寝” ,停息、止息。 (2) “七年” ,宋高宗绍兴七年;“谢” ,因病引退或谢客来访,此处是因病引退;“丐” ,乞求、请求;“旋” ,不久;“知” ,主持、任职;“会” ,恰逢;“卒” ,去世。【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

29、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

30、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 ”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 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 (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 ”(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

3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 ”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 (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 ,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

32、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 (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 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 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 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 (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 (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 ”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

33、,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 ,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众人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注释】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 ,一时“颂声并作” ,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诗人态度很镇定。

34、B. 三四两句用典,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C. 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和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D. 七八两句面对众人的批判,诗人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11. 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中的“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0. B 11. 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面对“众人纷纷” ,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南吾身” ,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白己本身的德行,这

35、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白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 项, “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 。故选 B。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36、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诗句表达的态度。诗的一二句说,一般人所说的“是”与“非” ,不是评价是非的真正标准,当然也不是评价我的是非的真正标准。三四句,就举例为证。所举之例,乃是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因而最具说服力。五六句反过来说,只有圣人的评价值得重视,因为他们不会颠倒轻重。七

37、八句回归现实,指出:从根本上来讲,决定美恶的,还是自身。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5 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_,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 )(2)子曰:“饭疏食饮水,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3)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5)寡助之至,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答案】 (1). 举直错诸枉 (2). 曲肱而枕之 (3

38、).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4).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5). 亲戚畔之【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错”“肱” “食” “隅” “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如本题,“畔” ,通“叛” ,背叛、反叛、叛乱,需要结合意思识记。三、语言文字运用(48 分)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出现了,而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9、”的局面,我们常把当时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称为“先秦诸子” 。B. 春秋晚期,鲁国的孔丘开创了儒家学派,并确立了儒家传统经典即易 书 诗礼 御 春秋六经,被称为“至圣” ;战国中期的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先秦第二位儒学大师,被称为“亚圣” ,与他的弟子共著孟子 。C. 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今传老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完成的,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 ,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子,他主张“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 。D. 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他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观,却把荀子高悬在法上的礼取消了。他综合了法家的法

40、治、术治以及势治思想,是法家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B 项, “并确立了儒家传统经典即 易 书 诗 礼 御 春秋六经”错误。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篇 。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 书经(即尚书 ) 礼经 易经(即周易)乐经 春秋 。故选B。14.

4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长沮、桀溺耦而耕(高大) 小人之过也必文(有文采)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践行) 仰之弥高(更加)B. 天下归心焉(归附)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樊迟未达(明白、理解) 不足,又顾而之他。 (回头看、环视)C. 志士仁人(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起予者商也(使兴起)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偷窃) 杀鸡为黍而食之(吃食物)D.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向来、素来) 苟为后义而先利(如果)以杖荷蓧(担,背负) 非由外而铄我也(比喻从外部给与)【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42、”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 项, “文” ,结合“过” 分析, “有文采”错误。应该译为修饰、掩盖,动词。C 项,“起” ,通“启” ,启发。D 项, “平生” ,昔日、平日。故选 B。15.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使子路问津(渡口) 今王鼓乐于此(演奏)过而不改(犯错误)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停止)B. 更也,人皆仰之(改变)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舍弃)尧舜其犹病诸(为难) 则齐国其庶几乎?(几乎、差不多)C. 不仁者不可

43、以久处约(简约) 闻义不能徙(迁移、改变)贤贤易色(轻视) 疾首蹙額而相告(皱眉头)D. 鲤趋而过庭(小步快走)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交错)之祭者乞其余(到、去) 植其杖而芸(除草)【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 项, “病” ,此处意为不足。句意:尧舜等这么道德高尚的圣人都会感到有所不及。C 项, “约” ,贫困。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

44、生活。D 项, “交” ,互相。句意:如果统治阶层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故选 A。1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虽欲从之,未由也己(办法)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变、变革)明日(第二天)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用来的办法)B. 请问其目(条目、详情)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扩大、光大)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 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C. 学而不思则罔(欺骗、蒙蔽)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救助、帮助)祭祀以时(按照) 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杀害,特指下对上)D.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安居) 又闻君子远其子也(远离、离开)不若与人(不如) 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

45、样子)【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 项, “罔” ,结合“学而不思 ”分析, “欺骗、蒙蔽”错误。应该译为迷惑而无所得。句意: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故选 C。17.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躲避) 夫子怃然(失望的样子)晨门曰:“奚自” (哪里)B.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也(实践) 见利思义,见危授

46、命(献出)古之学者为己(有学识的人)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然而) 素以为绚兮(绚丽的图画)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父母)D.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介于百姓与大夫之间的阶层)不夺不餍(满足)【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 项, “学者” ,是古今异义词,求学的人。句意: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故选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47、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18.下列各项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翻译:只征收十分之一的田赋,去掉在市场上征收的商业税。今年怕是做不到了;请让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废除,怎么样?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C. 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

48、陶,不仁者远矣。翻译:这句话的涵义多么丰富呀!舜统治天下时,从人民大众挑选(有才德的人),选出皋陶后,心存不义的人因此而远离舜。D.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翻译:(齐人的妻子)和他的妾一起怨恨、讽骂她们的丈夫,两个人在院子中相向哭泣。而她们的丈夫并不知道这件事,醉着斜斜的从外面回来,骄傲的向他的妻子和妾炫耀。【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D 项, “醉着斜斜的从外面回来”错误。 “施施”,徐行貌,喜悦自得貌。应该译为高高兴兴的。本句需要补充主语“齐人的妻子” ;“其” ,代词,指齐人;“讪” ,怨恨、疯骂;“而相泣于中庭” (状语后置句) ;“而” ,连词,表承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