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8.04KB ,
资源ID:6896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8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德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德阳市高中 2018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卷一、现代文阅读(一)名著阅读1.填空三体 1中,三体文明建造了一个科技产品来对地球进行技术锁死,这个发送到地球上的东西叫_,在三体 1最后,为了获得三体世界的资料,切割“审判日号”行动代号是_。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结局体现了作家的道德信念“_”。【答案】 (1). 智子 (2). 古筝计划 (3). 善恶必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经典作品有关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解答本题时考生不仅要对名著的主要

2、情节、重点人物有所了解,还要对与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关的细节内容保持必要的关注,做题时都要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三体大致情节如下:叶文洁的父亲被害,母亲背叛,以及后续发生的一些列事件,让叶文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是对人类失去了信心。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三体,并向三体世界发送了地球的坐标,对人类失去希望的她,显然是想通过外星人来“拯救”这个世界。但是由于两地距离很远,需要 500年的时间,三体舰队才能抵达地球。在这期间,三体担心人类的科技超过了自己,无法完成统治,像地球发射了两颗“智子”并制作了一款游戏,并通过游戏来选出“人类小帮手” ,帮助自己消除一切危害自己统治的人和事。这里对“智子”

3、有必要说明一下,可以把这个东西想象成为一种微观粒子,1.无处不在,并有着“监控”的作用,它可以让三体人无时无刻的监视地球上的一切。2.它还可以干扰科学的开展,让人类除了现有的科学理论之外,无法提升。3.还有一个附加作用,它虽然无法对人类造成直接伤害,但是却可以通过与光粒子的作用,让人类在视觉上产生一些“幻觉” 。当人类知道了三体的存在,并采用靠纳米技术的“古筝计划”除掉了由人类组成的“三体组织”后,经过对这个组织的情报解析,人类终于知道了智子的存在,也终于明白了科学家们的“自杀”事件的原因。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

4、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善恶必报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这

5、样的结局体现了作家善恶必报的道德信念。2.以下对三体中两个星球文明之间的猜疑链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是A. 互相猜疑你是否善意,善意的话就进行交流;B. 互相猜疑你是否恶意,恶意的话就消灭你;C. 与善恶无关,只要发现对方的存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隐藏自己清理对方;D. 以上解释都不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经典作品有关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解答本题时考生不仅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重点人物有所了解,还要对与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关的细节内容保持

6、必要的关注,做题时都要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三体中,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的猜疑,比如,你会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会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因为缺乏交流以及文明之间的差异巨大,这样的猜疑链可以很长,使得宇宙文明之间缺乏信任,这就是宇宙文明相互毁灭的原因之一。故选 C。3.下列对三体系列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被视为硬科幻的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B. 在三体三部曲中,第一部最有历史感和现实性,主

7、角是汪淼;第二部结构最完整,也最华丽好看,主角是罗辑;第三部则把宇宙视野和本质性的思考推向了极致,主角是程心。C. 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示三体世界的历史是三体 1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游戏表现了一个遥远的星际文明一百次的毁灭与重生,其中轮番登场的角色全是中外名人。D. 面对三体人强大的科技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了“面壁计划”,由四位面壁人各自独立设计了一套构思独特,气势磅礴的反击方案。E. 三体 3始于一个近乎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一个人为自己的暗恋对象买一颗遥远的星星,这故事浪漫唯美,最终,这颗星星将给无尽的黑暗森林带来一丝光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经典作品有关内

8、容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解答本题时考生不仅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重点人物有所了解,还要对与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关的细节内容保持必要的关注,做题时都要认真审题,仔细作答。B 项“主角是汪淼” ,错误,汪淼主要是个引子,引出了三体的宏大世界观,主角应该是应该是叶文洁。故选 B。4.在三体 2中出场的罗辑,他的人生在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两本书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按阶段简要概括其经历及性格特征。【答案】罗辑是一个大学教授,为人浪荡不羁,虽然有学识但给人一种不适的

9、感觉。罗辑是叶文洁女儿杨冬的同学,在一次给杨冬扫墓的时候遇到了叶文洁。受到叶文洁的启发,创立并且完善了宇宙社会学!在危机纪元中,参与面壁计划,并成为第四位面壁者,参透了黑暗森林法则,并且发射了恒星诅咒。罗辑威胁三体人建立了引力波发射装置,从而人类进入了威慑纪元。罗辑成为了第一位执剑人,使地球人类在三体危机面前免于覆灭,最后死在二向箔打击中。性格特征:自我认知清晰,面对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工作立刻拒绝,且心理素质异常强大,发现拒绝不了后宁愿滥用资源用来享受生活也不会做无谓的尝试以浪费资源。极高职业道德操守。为了完成执剑工作,他抛妻弃女,远离幸福、隔绝交流,过着最低限度的清苦生活。精神力异常强大。5

10、4 年处于不见日光、枯燥无味的低刺激封闭环境中,神经时刻保持高度专注而没有崩溃。强烈社会责任感。他在尝遍世事炎凉后内心深处依然认为人类是值得被拯救的,哪怕在妻女离世之后也未曾放弃的原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考生不仅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重点人物有所了解,还要对与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关的细节内容保持必要的关注,做题时都要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概括文章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次:罗辑是一个大学教授,为人浪荡不羁,虽然有学识但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创立并且完善了宇宙社会学。参透了黑暗森林法则,并且发射了恒星诅咒,罗辑成为了第一位执剑人

11、,使地球人类在三体危机面前免于覆灭,最后死在二向箔打击中。分析人物形象,要紧扣故事情节概括作答:面对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工作立刻拒绝,且心理素质异常强大可概括为;为了完成执剑工作,他抛妻弃女,远离幸福可概括为;神经时刻保持高度专注而没有崩溃可概括为;在妻女离世之后也未曾放弃拯救人类可概括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借面安勇半年前我爸意外去世后,这个家就抽去一根顶梁柱子,那年我才 9岁。所有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但地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那时我不懂事,看到别的人家吃面条,馋得直流哈拉子。每次听我这么说,母亲的心都酸酸的不是滋味。但家里的白面几个月前就已经吃光了,除了伸

12、手向别人借,母亲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母亲切完给猪吃的菜,看一眼天上的太阳,就拿着一只空瓢出了门。母亲在东院二婶家的门前停下来,犹豫了片刻,理一理额前的头发,硬着头皮推开了院门。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过去还从未向人伸过手。二婶正站在房门口喂鸡,嘴里“咕咕咕”地叫着,手里的玉米粒撒到地上,一群鸡就争抢着跑过来。二婶见她进来,脸上堆满笑亲热地打了声招呼。母亲喊一声“二妽” ,脸上就飞起了一片羞涩的红晕。那句话在喉咙口打了几个滚儿,狠狠心还是说了出来。二婶听说要借面,脸上的笑就消失得不见了踪影,一拍大腿说:“哎呀妈呀!你咋不早说呢,头天晓上还有点儿,今儿个早晨刚吃没。你要是不信,我拿面口袋来给你看。 ”二

13、婶说着话,就转身进了屋。母亲的脸更红了,愣了一下,就赶忙转过身逃跑似的往外走。母亲一溜儿小跑,走出了几十米,脸还在火烧火燎地发烫,屈辱的感觉像块磨盘似的重重地压在她的心上。她甚至对儿子升起了一丝怨恨,怪他不该嘴馋,平白无故地想什么面条吃。也怪他都 9岁了,还不能体谅家里的难处。这些想法在她的心里翻了几个来回,最后,咬一咬牙,还是推开了胡大嫂家的院门。胡大嫂正在灶前做午饭,听到院门响,看见她手里拿着的那只空瓢,就猜出了了八九分她的来意,赶忙操起一只空盆迎了出去。胡大嫂不等她开口,愁眉苦脸地扬一扬手里的那只盆说:“大妹子,你瞅瞅俺家这日子过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正想着出去借点儿米,先把晌午饭答兑到

14、锅里去。 ”听到胡大嫂的话,她的头突然一晕,眼前就转起了一因金星。直到胡大嫂又说了句:“你来,是有啥事儿吧?”她才猛然反应过来,嘴上忙不迭地答,“没事儿,没事儿,没啥事儿!“就急三火四地往回走。走到院门口时,胡大嫂的话又追了上来, “有啥事儿别抹不开不吱声,咱左邻右舍地住着谁跟谁啊!”母亲没有应声,深深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往家走,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她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再向人借面了,如果儿子回来就告诉他,以后也别再馋什么面条吃。母亲一路走一路想,不提防和一个人撞在了一起。抬起头,母亲就看到了西院的三奶。三奶已经六十多岁,走路颤巍巍的,还拄着一根棍子,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很不好。母亲见是

15、三奶,忙掩饰住心里的委屈,艰难地露出了一丝微笑。三奶看一眼她的脸色,再看一眼她手里拿着的那只空瓢,心里就明白了她的遭遇。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瓢问:“是米,是面,还是盐?”母亲忙摇头否认。三奶却突然生了气,噘起了嘴,用棍子指着她说:“到底要什么,你痛快地说,不说就是瞧不起你三奶,拿三奶当外人。 ”母亲只得从牙缝儿里挤出了一个“面”字。三奶二活不说,转身就往家里走,再出来时,手上抖抖地端了一瓢面。三奶拍拍她的肩膀说:“以后有啥难处,就和三奶说,有我锅里的,就有你碗里的。 ”母亲接过面时,再也忍不住,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面条擀好了,锅里的水翻起了花,母亲并不急着下面,伸手去陶罐里摸出一只鸡蛋,打进开水里

16、。想了想,又摸了一只打了进去。晌午,我正饿得慌时,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刚好盛进了碗里,上面还躺着两只元宝似的鸡蛋。我吃得匆匆忙忙,吃出了一头的白毛汗。边吃还边说真解馋。吃完面条我把碗放在窗台上,招呼一声就跑出了门。母亲拿起窗台上那只碗时,见里面竟然还剩下了半碗面条,看来儿子只吃掉了两只鸡蛋和半碗面。就在心里埋怨一句儿子,让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一点儿都不懂得珍惜。母亲随手拿起筷子,打算把剩下的面条打扫干净。母亲手中的筷子伸进面条里时,忽然触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翻开面条时,她先看见了第一只鸡蛋,再往下翻一翻时,她又找到了第二只。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进了碗里。(有删改)5. 下列对小说相

17、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二婶见到母亲推开院门,一开始脸上堆满笑容,后来听说母亲借面,笑容消失殆尽,通过表情的变化,写出了二婶善变、小气、势利的性格。B. 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母亲借面,先是犹豫,羞于启齿,未借着面后是委屈、埋怨,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向三奶借面,借着面后欣喜感激。C. 小说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如对胡大嫂这个人物就大量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方法,充分展现了她虚伪自私的性格。D. 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在与二婶和胡大嫂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三奶善解人意、慷慨热情的美好形象显得更加鲜明。6. 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

18、了她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7. 小说三次写到了母亲的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案】5. D 6. 坚强。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全家重担,脸上还总是挂着笑。自尊。母亲过去从未向人伸手借面,碰壁后决定不再借面。爱子。为了儿子放下自尊去借面,煮面给儿子加鸡蛋。隐忍。借面两次碰壁,忍气吞声,也是内心的委屈。 7. 表现和心情:第一次流泪是“泪珠 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 ,两次借面失败,,母亲自尊心受挫,难受,委屈。第二次流泪是“泪水再也忍不住,一下子涌了出来” , 母亲为三奶的善良 慷慨而感动。第三次流泪是“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

19、珍珠似的,落进了碗里” ,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爱,感到欣慰。效果:丰富母亲形象。突出小说主题。【解析】【5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 “势利” 性格推理不准确;B 项, “下定决心向三奶借面” 错误,原文说,“她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再向人借面了” , 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C 项,姐夫大嫂没有用心理描写。【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全家重担,脸上还总是挂着笑”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坚强”的性格特征。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

20、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坚强” “自尊” “爱子” “隐忍”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

21、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 1月 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 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 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 年 8月 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

22、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 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 ,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 1920年

23、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 “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

24、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瀲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2年 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 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 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 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

25、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 年 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 ,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

26、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 、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相关链接: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 “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仿”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 )8.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 徐申如

27、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父亲提供的家庭环境是紧密相关的。B. 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广有涉猎。C. 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都很重要。D.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 20世纪 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E. 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作品是他的最高文学成就。9. 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8. AD 9.

28、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具有远大的抱负: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解析】【8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

29、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 项,“与父亲提供的家庭环境是紧密相关的”理解不当,原文是“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D 项“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故选 AD。【9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

30、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从“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 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 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

31、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 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徐志摩先生成功的具体缘由。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32、,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

33、:“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率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

34、善遇之。 ”项王许诺。(鸿门宴节选)10.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B. 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C. 沛公奉卮酒为寿 为寿:祝福健康长寿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谢11. 文中加点词语词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东:泰山以东B. 少长:年少年长C. 婚姻:男女婚事D. 出人:出去进来12.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B. 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范增

35、认为这是他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的宏大志向的表现。C. 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D. 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 , “不敢倍德” ,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答应项伯第二天亲自到鸿门更见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13. 翻译下列句子。(1)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您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地对待他。 (2)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解析】【

36、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本题中,D 项,谢, “道谢”错误,应为“谢罪” 。故选 D。【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加点词语词意表述正确的一项” ,这是文言实词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 项, “山东”是“崤山以东”的意思。C项, “婚姻”是“结为儿女亲家”的意思。D 项, “出入”偏义复词,古 “进入”的意思。故选 B项。【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

37、本题时,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本题中, “由衷地尊敬” “ 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理解错误,只是为了“化解危机” 。故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 ,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为”作介词,可译为“替、给” ;“得”可译为“应该、要” ;“兄”作“事”的状语,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 。第(2)句中的“急”是形容词作名词,译

38、为“危急的事” ;“亡”动词,译为“逃走” ;“义”即不守信义; “语”是 “告诉” 。译文: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 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 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

39、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

40、?”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41、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42、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二)古代诗歌阅读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读陆放翁集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注:本诗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诗中包含作者的哪些感情?【答案】这首诗歌颂了陆游爱国尚武的精神,并表现了自己的志趣。前二句以诗坛千年以来的靡靡之风作一铺垫,后两句则歌颂陆游诗中建功沙场的精神。通过前后比照,突出陆游卓立千古的爱国奇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43、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

44、、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本诗中,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 ,使足笔力推崇陆游爱国奇志。【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

45、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

46、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三)名句名篇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恰同学

47、少年,_,_,书生意气。(2)烛之武阐明了晋国对秦国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_,_” 。(3)怀王与诸将约曰,_。【答案】 (1). 风华正茂 (2). 书生意气 (3). 阙秦以利晋 (4). 唯君图之 (5).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意” “阙” “唯”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卷三、语言文字运用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8、 )A. 端倪(n) 赁(ln)屋 愤懑(mn) 殒(yn)身不恤B. 砥(d)砺 攒(cun)射 运载(zhi) 叱咤(zh)风云C. 憧(chng)憬 桀骜(o) 创(chung)伤 长歌当(dng)哭D. 气馁(li) 猱(ru)躏 相称(chng) 言简意赅(gi)【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B 项, “运载”的“载”应读 zi,指装载和运送。C 项, “创伤”中的“创”应读 chung,指身体受伤的地方。 “长歌当(dng)哭”的“当”应读 dng,意思是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D 项“气馁”的“馁”应读ni;“相称”的“称”应读 chn。故选 A。【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