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边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二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 、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 、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
2、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
3、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 “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
4、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打造人
5、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D.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
6、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3.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地理所及的范围内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D.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
8、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 “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只有第 2 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 ,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 。B 项, “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 。C 项, “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
9、资源” 。故选 D。【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
10、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于文无据。故选 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
11、,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12、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密林深处陈德鸿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六爷急忙跑出窝棚,紧张地向响枪的砬嘴岭方向张望。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弱了下去。六爷叹口气,牛大完了。牛大是砬嘴岭胡子的头儿,手下有胡二等六十多个弟兄。六爷想把牛大这伙人拉过来,但牛大对六爷说,你给杨司令捎个话,请他放心,我们肯定不祸害老百姓,但也绝不会投了小日本。六爷回窝棚里抽了袋烟,刚想躺下,远处突然又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断断续续的,竟然朝着六爷的住处飘来。六爷心里“咯噔”一下,刚冲出门,影影绰绰地便见七八个人向这里跑来。谁?六爷大声问。是我,六爷,我是
13、胡二。话音未落,一群人已经奔到了近前。六爷看着气喘吁吁、满脸汗水的胡二,忙问,出事了?小鬼子小鬼子偷袭了砬嘴岭,大当家的他们都没了。胡二喘了一会儿,流着泪说,统共就跑出我们几个。胡二擦了把脸说,按眼下这情况,我们只有投抗联了。这个?六爷刚想说什么,随着一阵枪响,有子弹落在了附近。几个人立刻散开,开始还击。胡二把六爷拽到一棵大树后面,颤声说,六爷,我知道你和杨司令有联系,快带我们走吧,鬼子跟屁股就上来了呀!六爷来不及细想,使劲拍了拍胡二的肩膀说,马上跟我走。六爷带着八个人在山里七拐八拐,快天黑时,终于摆脱了鬼子的追击,进到了一处抗联的密营一处窝棚。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
14、望。六爷说,这个密营是安置伤员用的,战士们不在这里。哦。胡二点点头,跑了一天,我们的肚子早瘪了,有没有啥吃的?六爷笼着火,不长时间,便把二十多个土豆烧熟了,又找出两个大碗,倒上了酒。看六爷熟练地操持这一切,几个人都睁大了眼睛,一个人忍不住问,这里面生火,外面不会看到烟?看到还行?六爷愣了一下,你这口音可挺怪的,不是这边人吧?胡二忙接过话来,对,对,他不是咱们这边的人,是山东的。是山东哪儿的?六爷问。是山东,山东沧州人。胡二说。对,是山东沧州,那儿练武的人多。那个人忙接过话来。好,好。六爷笑了,不管哪儿人,打鬼子的就是好人。没想到,吃饭时,不论六爷如何劝,这几个人就是不喝酒。六爷说,咱晚上就睡这
15、木炕上,连个盖的都没有,冻出病明天还咋赶路?胡二问,六爷,咱啥时能找到杨司令啊?快了,再翻几座山就到了。六爷说,要是你们中有一个病了啥的,耽误了时间,杨司令他们兴许就转移到别处了。那个沧州人朝胡二点点头,胡二说,既然六爷这么说,那咱们就喝点儿,好好睡一觉。快半夜时,六爷迷迷糊糊刚睡着,突然被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惊醒了,他的心猛地哆嗦了一下,再想细听,那个山东沧州人却使劲地咳嗽了几声,爬起来,在墙角哗哗地撒起尿来。六爷再也没有了睡意。天刚亮,六爷便带着几个人上路了。正是初冬时节,光秃秃的树林了无生机,快中午时,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胡二看了看阴沉的天空,有些急了,问六爷,还有多远啊?快了。六爷指着山
16、下一片望不到边的荒草甸子说,咱们穿过这个大甸子,再翻两座山就到了。胡二向山下看了看,脸白了,我知道那甸子,那是片沼泽地,往里陷人,好像没人走过啊!没人走过?六爷撇撇嘴,我找杨司令就经常走,里面有条密道。胡二看了那个沧州人一眼,有些为难地挠了挠头。六爷说,不走甸子也行。眼见着这雪越下越大,等咱们赶到了杨司令的驻地,怕是他又走了,可就不好找了。这这。胡二的脑门上冒出汗来,他焦急地看着那个沧州人,沧州人瞪了他一下,指了指山下。胡二忙点点头,对六爷说,那就走大甸子吧,我们也想早点见到杨司令。六爷长舒了一口气,带着八个人,向山下千百年来从没人走过的大甸子走去日本关东军史载:昭和十二年 11 月,关东军小
17、野暗杀队执行任务时,在大黑山一带失踪。当地县志载:抗联交通员郑大力同志于 1937 年初冬失踪;郑大力,男,河北沧州人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激烈的枪声开篇, “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运用比喻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特定的背景。B. “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 ,其中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他们想投奔抗联却扑了个空的失望。C.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这一细节暴露了那个山东沧州敌人的身份。D. 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写敌人设计,六爷将计就计,双方斗智斗勇,不但情节引人入胜、惊心动魄,而且彰显
18、了主题。5. 请结合胡二等人从“投抗联”到被带入大草甸的经过,简要分析六爷的心理变化过程。6. 小说以日本关东军史和当地县志的记载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胡二刚到六爷那,六爷相信他们,担心他们的处境,为了救助他们,没有细想,满是着急;随着接触, “奇怪的口音” “山东沧州” “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等细节暴露了敌人的身份,六爷从怀疑到确定,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暗自思考对策、镇定自若;将敌人引入大草甸的过程中,六爷表现出想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从容。 6.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了故事的震撼力。情节照应,凸显人物形象。县志记载的六爷,即郑大力的籍贯为“河北沧州” ,照
19、应了前文的“山东沧州” ,揭示了六爷早已识破敌人的真面目却并没有揭穿,这凸显了六爷沉着冷静的形象。形成对比,强化主题。敌人诡计落空终命丧沼泽与英雄巧妙周旋、慷慨赴死形成对比,给读者以悲壮的美感体验,强化了小说爱国的主题。【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 项,由原文可知,胡二等人投奔抗联是假,想找到抗联营地并剿灭抗联是真。他们失望是因为这处密营没有一位战士,他们的计划落空了。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
20、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可阅读相关段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梳理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然后概括。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在第七段到最后。第七、八段胡二逃到六爷的住处, “来不及细想”可以看出六爷的焦急和真诚;第九到十五段,六爷起了疑心,并最终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 “再也没有了睡意”说明他内心镇定,开始周密计划;第十六段到最后,六爷开始他的灭敌计划,“我找杨司令就经常走” “舒了一口气” 可以看出他要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本身的作用、情节
21、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几个角度答题。内容上,小说以两段史料记载结尾,这种引用本身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读者感受上,增强震撼力;情节上, “河北沧州”与前文的“山东沧州”照应,突出伏笔的作用;人物形象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突出了六爷的沉着冷静和视死如归的品质;主题上,以一人义无反顾的牺牲强化了为了国家利益而慷慨赴死的爱国情怀。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分析人物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22、;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 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 与齐神武 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
23、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
24、,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注解:彧,即元彧,字文若,鲜卑族,北魏宗室,太武帝拓跋焘第四子。魏孝武,名元修,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齐神武,即下文的高欢,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B. 胜
25、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C.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D.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B. 牒,有时指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 ;有时指官方颁发的证明性文件,如“度牒” 。C. 起居注,是对古代帝王言行的记
26、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D. 践阼,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冬至日祭祀天地这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文中即此意。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B. 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C. 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D. 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
27、天处理百余件文书。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答案】7. C 8. D 9. B 10. 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隔阂) ,下诏书命令贺拔胜出京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以趁此(借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这句话的含义是: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贺拔胜被
28、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根据对文句的理解, “胜轻柔年少”拔胜轻视卢柔年轻,所以可以排除 BD 两项。根据理解, “东魏遣侯景袭穰”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 “东魏”是主语,所以可以排除 A。故答案选 C。【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 D,践,履踏;阼,主阶;
29、践阼,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后多指皇帝即位(登基) 。此外,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祭天。从语境看,当指即位。故答案选 D。【9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B, “叔母待他严苛”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可知,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故答案选 B
30、。【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隙” ,嫌隙,嫌怨,隔阂;“出” ,指出京;“牧” ,管理;“因” ,趁机;“之” ,动词,去,到。【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31、,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养叔母,也同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叔母。宗族的人都感叹并且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就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彧见到他并且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了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调出朝廷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
32、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贺拔胜让卢柔担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他让卢柔担任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率领士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使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
33、 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武帝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 人慰问,并送给他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边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了丰阳地界,卢柔迷失了道路,独自在枯树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他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他到了长安。他被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二百户人家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
34、之战后,大军多次传来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有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他被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被授任中书舍人。他升为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国君的言行录。后来担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他被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他担任小内史,升任内史大夫,进位开府。他在官位上去世。他所作的在世间流传的诗颂碑铭檄表启有几十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风雨中诵潘邠老 诗(宋)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 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
35、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潘邠(bn)老:传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名闻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韩淲(bio):南宋诗人,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乡,作此诗时年约 40 岁。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行藏: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后多指出仕及归隐。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B. 第三句写自己虽在中年,却已有年届晚境之感,老眼昏花,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的悲
36、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C. 第四句紧承上句,抒写胸臆,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胸怀坦荡,壮心尚存,全句呈现激扬的情绪,但“任”字的使用也流露出不能自主决定命运的无奈。D. 第三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12. 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答案】11. C 12. 尾联运用以景结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的手法,用“今古骚人乃如许”收束前三联的万千感慨,但又不具体点明,只用“乃如许”三字概括;而尾联后一句也不解说这如许的感受究竟为何,而是宕开一笔,以眼前的苍茫暮色和
37、耳畔的澎湃江潮收束全诗,拓展诗歌意境,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使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解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任字的使用也流露出不能自主决定命运的无奈”分析不当,应是“任”字的使用展现了诗人旷达的精神面貌。故选 C。【12 题详解】题干是“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把握诗歌主旨能力。本诗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意思是古今诗人都是如此,与我相仿,我眼看着
38、晚潮澎湃,一片苍茫。诗人以“今古骚人乃如许”句,来强调古今诗人的共同感受;这感受如何,诗不直说,以景语来表达,也就是以景作结,说“暮潮声卷入苍茫” ,通过江潮澎湃,诗人独立山上,眼观这苍茫景色,来含蓄地表达内心世界,把意境无限地展拓,让读者自己去回味、思考,正是所谓的“文已尽而意无穷”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的情形。(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绘声绘色地刻画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
39、是“_,_。”(4)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5) 逍遥游中通过“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自如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答案】 (1). (1)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2)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3)扪参历井仰胁息, (6). 以手抚膺坐长叹 (7).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8).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 (5)若夫乘天地之正,(10). 而御六气之辩 (11).
40、 (6)雕栏玉砌应犹在, (12). 只是朱颜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的情形”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绘声绘色地刻画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 “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自如驾驭
41、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鼎” “钩” “膺”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艺评论最基本的要求是“讲真话” 。真话是实话,实实在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乔装打扮,不涂脂抹粉
42、, ( ) 。真话是中肯之语,诚诚恳恳,直言相告,可能不中听,甚至还刺耳, 但古人早就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真话是 ,信而有征,与大话、套 话、戏说、炒作等判然有别。真话是家常话,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像“场面上话”,时常 ,拿腔拿调,或言不由衷、虚与委蛇。巴金真话集有言:“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但要做到并不容易。 ”在二十年前这篇短文里,他对自己曾 批判过一些文艺家的行为,沉痛反省和自责:“那些年我口口声声改造自己 ,究竟想把自己改造成什么呢?我不用自己脑筋思考,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为了保全自己,哪管牺牲朋友?”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理
43、性领悟,是他获得的生命呐喊,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反观当今文坛,尽管巴金“讲真话”的告诫已过去三十多年,尽管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尽管解除禁锢的文艺疆场已是各路好手策马扬鞭的广阔天地,但在文艺评论领域,秉持“说真话,讲道理”原则、醒人耳目的作品却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言之凿凿 装腔作势 随波逐流 凤毛麟角B. 言之有物 装腔作势 言不由衷 寥若晨星C. 言之有物 装模作样 随波逐流 寥若晨星D. 言之凿凿 装模作样 言不由衷 凤毛麟角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拔高,不护短,不贴金,不抹黑B. 不抹黑,不贴
44、金,不拔高,不护短C. 不贴金,不抹黑,不拔高,不护短D. 不贴金,不抹黑,不护短,不拔高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理性领悟,是他发出的生命呐喊,更是希望他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B.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生命箴言,是他获得的理性领悟,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C.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箴言,是他发出的理性领悟,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D. 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领悟,是他发出的理性呐喊,更是他希
45、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答案】14. A 15. C 16. D【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言之有物,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第一处语境强调“确凿” ,所以选择“言之凿凿” 。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第二处横线后面强调“拿腔拿调” ,所以选择“装腔作势”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言不由衷
46、,指心口不一致。第三处横线后面有“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 ,所以选择“随波逐流” 。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寥若晨星,指为数极少。根据第四处横线语境,选择“凤毛麟角” 。故选 A。【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感,确保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第一步,先分类组合, “黑” “金”属外在修饰,是表层类, “拔高,护短”是主观评论,属深层类,逻辑顺序应由浅入深,而且从括号前的“不乔装打扮,不涂脂抹粉”也可以确定将颜色词排在前面,从而与前文连贯,所
47、以排除A;第二步, “金”与“高”是让评论对象呈现出好的一面,二者照应, “黑”与“短”属于对它主观贬低,二者照应,排除 BD。故选 C。【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从动宾搭配看, “获得”与“领悟”搭配, “发出”与“呐喊”搭配,排除 B、C;从主谓搭配看, “经历” “发出” “希望”的主语应为“他” ,所以排除 A。故选
48、D。【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掊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段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新教师也不吝赐教,经常给他们上示范课,力促他们成长。B. 大家的鼓励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至于让我出任学会顾问一事,我只能敬谢不敏。C. 您出趟国还特意给小弟捎来礼物,真是千里送鹅毛,小弟实在是感激不尽啊!D. 作为一名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