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7.04KB ,
资源ID:6778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77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乾安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成为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分析大数据在国家治理领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帮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水平,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

2、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存在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程度不足、情况发现和处置不及时等问题。运用大数据,可以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对社会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也有助于更全面、快捷、直观地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从而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有预见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将成为可能,通过分析用户的个人属性数据、网络行为数据、以往服务数据等

3、,可以判断用户的需求特征,进行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运用逐步深入,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二是大数据给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带来巨大挑战。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数据收集、存储和应用模式,给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等带来风险。三是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

4、部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使用数据存在疑虑。数据管理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为了更好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当前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强化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也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应充分理解大数据的意义,加强对大数据的学习研究,增强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识和本领。其次,着力构建数据整合共享机制。改革各自为政的数据资源管理模式,明确数据资源采集、存储、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责任分工,建设国家大数据平台,实现国家治理领域大数据资源的全面汇聚、整合、共享和应用。进一步推进数据开放,适当吸纳社

5、会力量进行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政府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成本,降低大数据工作的技术难度。再次,尽快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优化组织体系,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摘编自孟庆国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B. 大数据的运用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快捷精准解决问题等优势,已能精准化、个性化提供公共服务。C. 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安全风险、数据整合共享等问题,无法深入推进。D. 大数据在当前国家治理中要发挥好作

6、用,需强化大数据思维、构建整合共享机制、健全法律制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大数据运用和传统治理模式情况的细致对比,有其突出的现实性。B. 文章论证了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具有辩证性。C. 文章分析大数据的意义及研究探索阶段的困惑,指出大数据运用的远景,论证结构清晰。D. 文章立足国家战略的高度,论证了为更好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的路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的行政模式如果基于微观情况进行决策、监管和服务,就会使决策科学、监管充分、服务细致。B. 因为当前对数据

7、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所以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临诸多困难。C. 想要提高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程度、及时发现情况并处置,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精准治理。D. 大数据是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研究运用大数据的意义重大。【答案】1. D 2. C 3. A【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 “不可或缺”这说法太绝对。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B 项, “已能精准化、个性化提供公共

8、服务”有误,由原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将成为可能”可作判断。C 项, “无法深入推进”这说法有误,原文是“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运用逐步深入,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故选 D。【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C 项, “指出大数 据运用 的远景”错误,应是“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故选 C。【

9、3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 “如果基于微观情况进行决策、监管和服务,就会使决策科学、监管充分、服务细致”错误,由原文“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可知此项推理太绝对。故选 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

10、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关 灯晓河林子第一次醒来,是夜里一时许。漆黑的房内竟然有些许光亮, “哪来的?”他不无奇怪,揉了揉眼睛,四处寻找,发现光是从门底下的缝隙里挤进来的。从光的强度判断,肯定来自于后市场,因为那里有一盏灯,不到后半夜不关。只要它亮着,光线多少会透入房子里一些,眼前的光肯定是从那里来的,林子想。因此,只转了一下身,面朝着墙又自顾自地睡着了。林子睡觉的房子靠近客厅门口,平时并不睡人,而是用作库房,床上堆满了物件,经常锁着门。有时,家里人多了,这间房暂时被用作

11、寝室。这几天,丈母娘病了,由于大家在忙,一时抽不出照顾人员,林子建议接到自家来照顾,因而得到大家的赞成,唯有林子的妻子不太乐意。这让林子纳闷不已,原以为妻子会很高兴,没想到一副冰冷样。妻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绝不是做样子,而是另有原因。据妻子说,小时候,由于家里困难,弟妹多的她,到了上学年龄,父母硬是没让进学堂学习,因而烙下了一生难忘的遗憾。说句心里话,没文化的人梦想多。然而,由于不懂文化,自己不知吃了多少亏,走了多少弯路。每逢看到那些文化人潇洒自如地应对生活难题时,自己羡慕不已。每每此时,烦人的自卑感也悄无声息地窜出来,操纵着自己的心,难以自持。令人更加纠结的是,一种羞愧的心情促使自己情不自

12、禁地迁怒于父母。久而久之,父母在自己的心目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轻。虽然,她也奇怪,就是改不了,好像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冥冥中控制着自己,让她身不由己。林子第二次醒来时,时间已至后半夜,房间里的光还在。按理,市场的灯早该关了,为何房间内还有光?林子遂起身出外,想看个究竟。客厅里的灯熄着,市场上的灯也熄着,唯有卫生间的门开着,一缕缕柔和的、橘黄色的光从那里射来,林子在寝室内看到的正是此光。怪。平常,妻子舍不得浪费一度电,谁要是随便开灯或忘了关灯,一定会大呼小叫,小题大做,直到让你认识到错误为主。记得有一次,孩子因起夜,忘了关灯,妻子把孩子从睡梦中揪起,骂了个狗血喷头,并责令当场关了灯,才算平息了心中的怒

13、火。从那以后,吓得孩子再也不敢起夜,更不敢随便开灯。关于忘记关灯的现象,家里曾演绎了不少故事,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节省几度电而已,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大家不得不理解。眼下,难道是妻子忘了?林子不得而知,也没有必要。带着睡意,直奔卫生间。林子的本意是想关掉卫生间的灯,以免翌日晨,妻子发现后大发雷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再吵个鸡犬不宁。然而,当他进入卫生间之后,眼前的一切使他放弃了关灯的念头。卫生间内灯火明亮,柔和的光照亮了角角落落,看起来卫生十分干净,不仅如此,还弥漫着一丝淡淡的香味,显然是有意布置的。是谁有此雅兴,别人不可能,肯定是妻子,她是怕年迈的母亲起夜不方便,因而做了此番精心的布置

14、,好让母亲在自家度过安静舒适的夜晚。看到这里,林子仿佛明白了妻子的一番苦心,立即缩回了伸向开关的手,向寝室走去。(选自北京文学2017 年第 6 期,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林子的行为,既交代了背景,介绍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又设置了悬念,推动情节发展。B. 林子妻子生性怪僻她无法从当年父母没让自己上学的愤怒中走出来,以至于对母亲的到来也异常冷淡。C. 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写妻子平时舍不得浪费一度电的行为,与后文在卫生间留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 小说语言朴素,叙述平实,在波澜不惊的平淡语气中,将“妻子”这一形象刻画得生动形

15、象,引人思考。5.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灯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小说中“妻子”先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理解这看似前后矛盾的变化?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B 5. 示例:“灯光”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在“灯光”的推动下发展;围绕“灯光” ,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以展现。“灯光”的关与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丰富了小说的情感。 6. 示例:“妻子”因为当年没有机会上学而迁怒于父母,对母亲的到来态度冷淡。母亲到来后一向节俭的“妻子”为老人留着一盏灯,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照顾。变化原因:“妻子”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对老人是关心的,只是表面上表现不出来。【解析】【4 题详解】

16、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B 项, “生性怪僻”分析不当,于文无据。 “她无法从当年父母没让自己上学的愤怒中走出来,以至于对母亲的到来也异常冷淡。 ”分析不当。她的冰冷样只是在开始的时候,通过她后来的行动,我们知道她已经从愤怒中走了出来,对母亲也不冷淡了。故选 B。【5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主要考核文中多次出现的意向的作用,答题时注意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此题“灯光”从结构上看,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在“灯光”的推动下发展;从人物的塑造的角度看,围绕“灯

17、光” ,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以展现;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 “灯光”的关与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丰富了小说的情感。【6 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中内容的探究能力,要求怎样理解这看似前后矛盾的变化,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先明确先后的态度:对母亲的到来态度冷淡;尊重和照顾;然后分析妻子这样做的原因:“妻子”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对老人是关心的,只是表面上表现不出来。【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

18、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8 月 10 日,基于以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

19、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 3 公里分辨率、2.5 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

20、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 小时 10 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 3 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 ,有删改)材料三: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协 调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协 同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精 细10 天内基本

21、要素逐 3 小时预报,3 天内逐小时预报滚 动24 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全覆盖陆面(5 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 公里)全要素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全球化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资料来源于 2017 年 8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 ,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

22、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B.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C. 虽然天

23、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D.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B. 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C. 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

24、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D. 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言。9.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答案】7. D 8. A 9. 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预报。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

25、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故选 D。【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当,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C 项, “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不当,不是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主要运用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D 项, “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法是是错误

26、的,原文是“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故选 A。【9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题中要求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 “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 “

27、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 “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概括答题要点。【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

28、。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 ”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皇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 ”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

29、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

30、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B.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C.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D.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

31、命岂有畏邪/遂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B. 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C. 国子监:又称“太学” ,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D. 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B. 归崇敬学

32、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C. 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D. 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

33、队可以任用。(2)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的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绸,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句首状语“八年”表示时间, “遣祀衡山”的意思是朝

34、廷派遣他祭祀衡山,所以应在“八年”之后断开,排除 C 项、D 项。 “广州”是叛乱的地点, “遂”是“于是”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A 项。疏通句意为:大历八年,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 (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监察御史害怕了,请求遥望衡山祭祀就回去,归崇敬表情严肃地说:“有皇帝的命令难道也畏惧吗?”于是前往。故本题选 B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35、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错在“被迫辞官回家” 。 “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且多是主动辞官不做。古人还常用“致事” 、 “致政” 、 “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故本题选 D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 项,不

36、是“均被采纳” ,建议修改国子学名和官名就“故无施行者” 。所以选 C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生人”:“百姓” ;“疲敝”:“疲劳不堪、困苦穷乏” ;“化”:“教化” ;“而”:连词,表并列。第二句关键点:“”禀命:“接受王命” ;“宣慰”:“宣诏安抚” ;“称旨”:“符合皇帝的旨意”

37、;“以为”:“以(之)为”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县人。他研究家传礼学,精

38、通多种礼容法则,考中明经科。碰上父亲去世,以孝闻名乡里。调任国子直讲。天宝年间,考中博通坟典科,对策名列第一,升任四门博士。皇帝下诏举荐才能可以治理百里地方的人,再次对策获得优等,授任左拾遗。肃宗暂驻灵武,二次升迁为起居郎、史馆修撰,修撰国史、仪注。因贫穷请求解除官职。不久,桥陵、建陵有事,被召回朝廷参与掌管礼仪典章。代宗驾临陕地,召他询问得失,归崇敬极力陈说:“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当时百官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都上穿褶下着裤,归崇敬批评这种做法,建议说:“三代到汉没有这种制度,隋朝以后,才有穿这种服装的,此事没有考察古制,应当停止。 ”皇帝下

39、诏同意。当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议说:“唐家是土德,请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第三个月在郊外祭祀天地。 ”皇帝下诏让礼官儒者一起讨论。归崇敬说:“礼以立秋前十八天祭祀黄帝,黄帝在五行中为土德。巨彭祖附会纬候的说法,事情诡怪荒诞不经,不能采用。 ”他提议的事情都被施行。大历初,充任吊祭册立新罗的使者。海上风大浪高,船几乎被毁坏,众人吃惊,商量用一只小船载他先走以免身死,他回答说:“如今同船的有几十上百人,我怎么忍心独自渡海呢?”一会儿,风停了。此前,出使外国的人都携带很多金帛,用来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归崇敬的行囊里只有衣被,东夷人传颂他清廉的德行。大历八年,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 (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

40、监察御史害怕了,请求遥望衡山祭祀就回去,归崇敬表情严肃地说:“有皇帝的命令难道也畏惧吗?”于是前往。皇太子要到国子学举行齿胄礼,归崇敬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于是建议说:“请把国子监作为辟雍省。祭酒、司业的名称,不适合学官。请把祭酒作为太师氏,官位为三品;司业作为左师、右师,官位为四品。 ”皇帝下诏让尚书省召集百官商议。都认为习惯已久,制度难分辨清楚,国子学不是世官,不能叫做辟雍省、太师氏。大概是害怕变更,所以没有施行。因佐吏发放官钱不实受牵连,被贬为饶州司马。德宗即位,召回,再次授任国子司业,逐渐升任翰林学士,充任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旨意,受到宠爱并

41、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升任工部尚书,沿袭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退休。去世时,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宣” 。有论著几十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42、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15. 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表达技巧。【答案】14. D 15.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寒食节

43、朝廷派出的祭扫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那时驿路梨花绽放,一片美丽的景致。“驿路梨花处处开”以景结情,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解析】【14 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D 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

44、D。【15 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中, “悬知”是想象, “驿路梨花处处开”写景应在诗歌的结尾是以景结情,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想象收复西京后,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那时驿路梨花绽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

45、,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情感达到高潮,进而却又表现得无可奈何,矛盾痛苦的语句是_?_。(3)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写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为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的诗句是:_,_。【答案】 (1). 三顾频烦天下计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46、(3). 心非木石岂无感 (4). 吞声踯躅不敢言 (5). 岩扉松径长寂寥 (6). 惟有幽人自来去【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注意频烦、踯躅、扉、寂寥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 。谁来

47、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 1 月 1 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 ,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

48、,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B.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D

49、.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19.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B.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C.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D.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 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中的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 ,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 。排出 AB,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故选 C。【18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