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港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一年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礼”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7000 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到新时期时代中晚
2、期,中华文明诞生了。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 “礼”贯穿始终。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袪魅,走向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
3、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 “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基因生成后,中华文明至少经历了三次基因大调节,有效发挥了阻遏作用、激活作用。第一次是秦灭六国之后,由百家争鸣走向文化大一统,自汉武帝起,奠定了实用主义倾向的儒家思想统治模式。第二次是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国儒家、道家融合,至隋唐,儒释道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第三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形成了方克立总结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综合创新。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
4、兼收并蓄。的确如此,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较为广阔的根基,先祖在这里狩猎、放牧,原始农耕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一脉相承,延绵不辍。(摘编自张恒军“礼”:中华文化文明的生命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展开的中华文明,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 “礼”就此孕育而生。B. 中华文明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制度等传承至今,助推中国成为礼
5、仪之邦。C. 中华文明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等的交汇融通中,逐渐铸就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D. 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也必将会延续“礼”的基因而传承下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对中华文明旺盛的生命力追根溯源,阐述了“礼”是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B. 文章指出中华文明是基于两个层面的表现而诞生的,并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C. 文章以中华文明经历的三次基因调节为前提,论证了“礼”的阻遏与激活作用。D. 文章分析论证了“礼”的产生和衍化的过程,是按从历史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对中华文明核心精神之一的“礼”的认知,有
6、助于促进当今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B. 随着由神权向王权转轨, “礼”也在不断衍化,并致力于中华文明的袪魅与建构。C. 虽然中国共产党主导了中华文明的综合创新,但“礼”的基因减缓了文明的进程。D. 中华文明在与多元文化交锋中练就了兼容并包的本领,才不致于被外来文明吞没。【答案】1. D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 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
7、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分析可知, “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有误,除了中华文明外,还有多元文化以及外来先进文明。故选 D。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
8、、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结合文本后两节内容分析, “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有误,于文无据。故选 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对“礼”的认知与反腐倡廉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B 项,中华文明是依靠“礼”所衍化的制度而传承,并不是“礼”来帮助中华文明祛魅和建构;C 项, “礼的基因仍拖累了文明的进程”有误,最后一段说“中华文明
9、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 。故选 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奶奶和 1953 年的诺贝尔奖董玉洁1930 年,20 出头的奶奶养了一群鸡鸭。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母鸡却意外死亡。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同时赶紧物色新的母鸡续任。在奶奶将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 4 只性急的鸡仔先期出壳了。这 4 只第一眼看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打转,而对“继母”感情淡薄。后来,这 4 只小鸡仔因为缺少母鸡的庇护先后夭折。在此之前,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明白一个理儿:小鸡小鸭总是把它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在眼前晃动的物体当作妈妈,而且
10、以后很难改变。所以小鸡仔一出世就要和它妈妈呆在一起。在奶奶孵鸡的同时,万里之遥的奥地利,一位名叫洛伦兹的小伙子正在观察一群小动物。1935 年春天,洛伦兹偶然发现一只刚出世的小鹅总是追随自己,几经分析,他推测这是因为这只小鹅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所以把人当作了它的母亲。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继而,洛伦兹总结出“铭记(impriting)现象” ,又称“认母现象” ,并提出动物行为模式理论。认为大多数动物在生命的开始阶段,都会无需强化而本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洛伦兹借此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并于 1953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奶奶在洛伦兹之前就知
11、道鸡、鹅有这种被称为“认母行为”的现象,但奶奶不能将此推广至所有的动物,更不能提出一套理论,建立一门学科,所以她与诺贝尔奖无缘,她一生也从未听说过诺贝尔和他的那个奖。奶奶与 1953 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如此地近,又是如此地远。洛伦兹出生于医学世家,毕业于医学高等学府,一生著述 200 余万字。奶奶出生于农民家庭,没上过一天学,一字不识。在我父亲中学毕业以前,奶奶爷爷前后三代人中没有一人算得上知识分子。洛伦兹后来曾在维也纳大学及科尼斯堡阿尔贝图斯大学出任教授,成为当时的动物行为学权威,周游欧洲诸国,一路鲜花铺道。奶奶的生活半径不出 15 公里,去的最远的是家乡小县城,共有 3 次,第 4 次
12、是到城郊的火葬场。洛伦兹一生拥有诸多头衔:医生、大学教授、科学杂志的创办者和主编、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创始人、诺贝尔奖得主。奶奶终其一生都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的时候,人们呼她张小姑,出嫁后喊张婶,再后称张大妈,最终成了张婆婆。1942 年,洛伦兹被德国军队强征为战地医生。1944 年德军溃败,苏军把他视作德军俘虏投入集中营,饱经拷问折磨。1948 年,获释回奥地利。不久,重操旧业,一边行医,一边从事动物行为学研究,思路仍是那只认他为母的小鹅。奶奶身经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日本入侵、解放战争、剿匪、历次政治运动,但都没对她构成太大的影响,包括“文革”及三年饥荒。奶奶出旱田下水田,日出而作,日落
13、而息,稀的干的一般都能捞个饱。洛伦兹膝下三子,长子死于战难,二子死于疾病,幺子过着常人的生活。尽管殊荣在身,但洛伦兹晚境不佳,孑然一身,落落寡欢,终年 75 岁。奶奶生有六子一女。子女中最得意的是我父亲,一名高级教师,学生远及欧美,包括洛伦兹的故乡。家庭事件中常被人谈起的是我二伯 60 多岁时用进城回乡的两元车费摸奖,竟中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奶奶在世时子孙后代已达 30 余户,整整一大湾人家都尊奶奶为活祖宗。奶奶是突然老故的,享年84 岁。我保存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洛伦兹获得诺贝尔奖后的笑,一张是奶奶找到了走失的小鸡。问他们谁笑得更幸福?有人说是洛伦兹,有人说是奶奶,至今尚无定论。(有删改)4.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描写了一件有关奶奶养鸡的平常小事,写出了小鸡仔对奶奶的依恋,同时也为下文对“认母现象”的描述打下基础,语言平实中不乏幽默。B. 在标题中,作者把奶奶和诺贝尔奖这貌似毫不相干的人和事物放在一起,看似突兀,却用意明显,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C. 本文写洛伦兹借“偶然”发现的一个现象推导出“认母现象” ,从而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揭示了做事要深入思考,方能有所建树的道理。D. 奶奶与洛伦兹有着同样的发现,可囿于知识的局限,没能提出一套理论乃至一门学科,作者对此虽有些许遗憾,但并没有否定奶奶看似普通的一生。
15、5. 本文在写作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文章的结尾说“问他们谁笑得更幸福?有人说是洛伦兹,有人说是奶奶,至今尚无定论”,你认为他们谁笑得更幸福?请结合文章,淡谈你的看法。【答案】4. C 5. 本文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对比。文章从始至终贯穿着奶奶与诺奖得主洛伦兹的对比,从发现“认母现象” 、出生、生平经历等多方面进行对比。新颖的构思,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6. 示例一:我认为洛伦兹笑得更幸福。因为他以自己的敏锐和智慧发现新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让人生更有价值;而奶奶找到的仅仅是一只走失的小鸡,二者价值自然无法相比;况且奶奶早在洛伦兹之前就发现了“认母现
16、象” ,却无法提升为理论,这样的人生只能是平淡的,而无幸福可言。示例二:我认为他们笑得都很幸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他们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洛伦兹利用敏锐的洞察力,经过不懈的探究,在科学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他是幸福的;奶奶找到小鸡,虽然价值上不能和获得诺奖相提并论,但她的幸福真实而易得,因此也是幸福的。【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C 项,对本文主旨理解错误,作者在文中写奶奶和洛伦兹的事,是要借此引发读者对两种人生的思考,学习方法上的启示不是本文的写作目的。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文
17、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C 选项中“揭示了做事要深入思考,方能有所建树的道理” ,不是本文的思想主旨。【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文学作品构思和具体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文本 39 段将奶奶与诺奖得主洛伦兹进行对比,从发现“认母现象” 、出生、生平经历、晚年境遇等多方面进行对比。所以本文在写作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对比,尤其是最后一段,问“问他们谁笑得更幸福?”引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6 题详解】试题分析: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本题的观点比较开放,可以认为洛伦兹笑得更幸福,也可以认为奶奶笑得更幸福,还可以认
18、为他们笑得都很幸福。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如从洛伦兹和奶奶的发现“认母现象” 、出生、生平经历、晚年境遇等多方面对比中论述谁更幸福。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二、古代诗文阅读(50 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11 题,共 15 分)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秦王惊,自引而起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B.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荆轲顾笔武阳,前为谢曰C.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D.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答案】
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谢” ,都是“谢罪”的意思;A“引” ,前是“身子向上起” ,后是动词“拿起” ;C“就” ,前是“驾着” ,后是“成功” ;D“鄙” ,前是“把当作边邑” ,后是“粗鄙浅陋” 。点睛:对于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主要靠平时教师指导,学生积累,然后再将各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带入具体语境中去辨析、验证。另外,学生在作答时也要学会根据具体语境大胆去推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皆白衣冠以送之B. 道芷阳间行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C. 使使以闻大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此亡秦之续
20、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的意义和用法。A 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B 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C 项,均为使动用法。D 项,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如因而善遇之B. 吾其还也 其人居远未来C. 越国以鄙远 皆白衣冠以送之D. 乃夜驰之沛公军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依靠趁机 B、还是 那 C、都是“来” D、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1、夫晋,何厌之有 欲呼张良与俱去 以其无礼于晋 毋从俱死也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是寡人之过也 沛公安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 / B. / /C. /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常见的文言句式一般有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是被动句;是宾语前置句;是省略句;是状语后置句;是判断句。所以选 B。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
22、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位制度因时而异,不尽相同。B. 古代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 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D. 史记共 130 篇,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
23、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 项,错在“国别体” , 左传是“编年体” 。故选C。【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
24、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 “人物称谓常识” “文集命名常识” “科举常识” “地理常识” “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
25、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
26、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史记高祖本纪 )【注】“案堵”:安居,
27、“案”通“安” 。12. 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安居B.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C. 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D. 沛公然其计,从之 然:认为是对的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B.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C.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D.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邦先于其他诸侯进入咸阳,他本来想留在秦宫中休
28、息,后经樊哙、张良劝阻,下令封好秦宫财物和库府,退军霸上。B. 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C.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 ,而项羽入关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D. 刘邦有政治才能,并且能以“柔”来得民众之心;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 (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翻译)【答案】12. C 13. A 14. D
29、15. (1)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这才作罢。(2)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解析】【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让:推让。故选 C。【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
30、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代词“我”作“遣”的宾语,应在“我”之后停顿。排除 B、D 项。 “服降”的意思是降服,作“人”的谓语,应在“服降,服从投降”之后听读,排除 C 项。故选 A。【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 项, “但百姓不
31、服从项羽”说法错误。原文是“然恐,不敢不服耳” ,意思是“百姓”由于害怕。故选 D。【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会”:“恰巧” ;“活”:“使活下来,救” ;“因”:“趁机” ;“谕”:“告诉” ;“乃”:“才” 。第二句关键点:“遇”:“对待” ;“深”:“刻毒” ;“为”:“被” ;“没”:“没收(为官奴)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
32、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汉元年(前 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
33、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
34、同制定一个规约。 ”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 ”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
35、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
36、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项羽于是向西进军,屠杀焚烧了在咸阳的秦国的宫室,所过之处无不残破。秦国人大失所望,但是害怕项羽,不敢不服从他罢了。(三)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 “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 ,居于正南, “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 “大火流”表明时
37、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B. 颔联中的“早” “秋”两字巧妙点题, “霜威” “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 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D.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17. 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表达的情感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答案】16. D 17. 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解
38、析】【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 项,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故选 D。【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时首先要回忆沁园春 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秋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再分析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哪些意象,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找出两首诗意象使用及情感的不同,组织管室就可以了。 沁园春 长沙中意象繁多且色彩亮丽?通过对长沙秋景
39、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慧现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大火” “霜” “云”“月” “汾水”等常用意象,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切心情。【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 A 项分析诗歌首联的内容,B 项鉴赏诗歌颔联的的作用,C 项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D 项鉴赏诗歌颈联的思想情感。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
40、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四)名篇名句默写(7 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荆轲刺秦王一文中,众人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_,_!”慷慨激昂,壮怀激烈。(5) 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_,_” 。【答案】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3)
41、.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 风萧萧兮易水寒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7).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霜” “竞” “凄婉” “漫溯” “萧” “复” “惨淡” “淋漓” ,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
42、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三、语言文字运用(第 19-24 题) (17 分)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舸() 峥嵘(rn) 似(s)的 彷徨(pn)B. 河畔(pn) 颓圮(p) 青荇(xng) 长篙(go)C. 鲰(zu)生 逢(fng)孙 佚(y)之狐 变徵(zh)之声D.
43、参乘(shng) 拊(f)心 忤(w)视 数(sh)目项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 项,似(sh)的;C 项,逢(png)孙;D 项,数(shu)目项王。对于字音题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根据自己的情况,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的体制决定了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相对少,因为腐败成本太高。即使是轻微的受贿,图穷匕见后惩处相当严厉,因此得不偿失。B. 在绝大部分普通学校或者差的学校,年轻教师得到的东西要少得多,在这些学校时间长了,很容易有峥嵘岁月的感觉,前途堪忧。C. 无论你是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喜欢独自下厨还是更喜欢和别人合作人为刀
44、俎,我为鱼肉,都可以从美味中寻找乐趣,体味其中不同的滋味。D. 日本近年来一直吵嚷着中国的军费“不透明” ,日本的军费倒是透明了,可是如此大规模地购买进攻性武器,如此项庄舞剑,又是意欲何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庄舞剑” 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此句合乎语境;A“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强调的是“真相” ,此题应为“东窗事发” ;B“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前后不能搭配,应为“蹉跎岁月”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任人宰割的地位,此句望文生义。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长征的胜利,靠
45、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来完成的。B. 在去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活动中,中国科学家对两套深海潜标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C. 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环境,应关闭引发恶性案件的“校园贷”平台,取缔贷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极端的小公司。D. 根据杭州出台的国内首部网络交易政府规章,卖家如果骚扰、威胁消费者违背意愿做出或修改交易评价,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
46、、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恰当与否。A 项,句式杂糅。错在“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革命精神来完成的” ,将“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革命精神”和“是红军将士以压倒一切敌人革命精神来完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可取其一。C 项,搭配不当。 “维护”和“金融市场环境”动宾搭配不当。D 项,结构混乱,错在“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 。应将“对其”改为“被” 。故选 B。【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
47、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2.根据课文内容,填入下面文段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_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_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_不曾甩掉什么, _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_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_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A 反而 但是 虽然 / 但是 而是B 因此 可是 / 就是 于是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