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21.40KB ,
资源ID:6644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64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1、第 1 页,共 22 页2017-2018 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1. 下列估算接近实际的是( )A. 成年人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 104B. 一本物理课本的重力约 0.2C.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 500kgD. 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约 200N2. 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

2、的是(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 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4.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B.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C. 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D. 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5.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包含着物理原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 2 页,共 22 页A.

3、 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B. 球拍击打羽毛球,改变羽毛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 踢出的足球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的作用6.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平面镜中的像B. 水中的笔向上翘起C. 屏幕上的手影D. 眼睛被放大镜放大7. 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出水口的流速v,桌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F,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p1 和容器对

4、桌面的压强 P2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8. 2017 年 9 月 6 日,太阳爆发 12 年来最强耀斑。耀斑发生时,可能会对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高纬度地区产生大规模极光第 3 页,共 22 页干扰地球磁场,影响导航系统全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A. B. C. D. 9. 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 端在 2 倍焦距之外,b 端在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A. a 端变细,b 端变细 B. a 端变粗,b 端变粗C. a 端变细, b 端变粗 D. a 端变粗

5、,b 端变细10.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 米/秒,且保持不变)( )A. 米 秒 B. 米 秒 C. 米 秒 D. 米 秒28.33/ 13.60/ 14.78/ 14.1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0 分)11. 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

6、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_,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_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第 4 页,共 22 页12.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_(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13. 每年 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_图,应该佩戴由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14.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7、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 时,物体处于_状态。t =3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当 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15.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 1 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 0.2),当入射角增大到引 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

8、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第 5 页,共 22 页象。(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 2 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16. 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发现了大象行走时留在平整沙地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脚印,如何通过脚印来估测大象的质量呢?同学们找来平底圆柱形容器,将它放在脚印边同样的沙面上,不断往容器中装小钢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脚印深度相等,然后又做了脚印的石膏模型。回到学校后测得该容器的底面积为 10 厘米 2,容器和小钢珠的总质量为 25 千克。

9、把石膏模型放在一张纸片上画出脚印形状,剪下“脚印”,测得质量为 40 克。在同一张纸上剪下一块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测出质量为 5 克。(g 取 10N/kg)(1)利用平底圆柱形容器可以算出行走(两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为_帕。(2)大象的质量约为_千克。四、作图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 分)17. 如图所示,斜面上的小球被挡板 A 挡住,请作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挡板 A的压力示意图。第 6 页,共 22 页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18.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

10、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选填“快”或“慢”)。(2)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运动。(3)下列实验中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_。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19. 如图甲是小婷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婷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并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

11、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婷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婷下一步的操作是: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婷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第 7 页,共 22 页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20. 小华和小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用一弹簧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钩码质量/g 0 50 100

12、150 200 250 300 400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8 8(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_N 的情况下,弹簧的_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2)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图 2 中的_(填序号)所示的图象;(3)这项研究在实际中应用_。第 8 页,共 22 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成年人的体重在 G=600N 左右,双脚站立 时 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6m2 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在 p= = = =104Pa 左右。故 A符合实际;B、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在 200g=0.2kg 左右

13、,受到的重力在G=mg=0.2kg10N/kg=2N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 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故 C 不符合 实际;D、一根 头发 能承受的力在 1N 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故选:A。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 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答案】D【解析】解: 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

14、为参照物,故 A 错误; B、“巍巍青山两岸走 ”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 B 错误 ; C、“看山恰似走来迎 ”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 错误 ; D、“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的运 动应是相对于山;故 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第 9 页,共 22 页两边的岸,故 D 正确。 故选:D。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此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

15、正确的结论。3.【答案】D【解析】解: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 A 错误; B、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 乐曲时 ,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 B 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 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 D 正确。 故选:D。(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减弱噪声有三种:在声源 处减弱; 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

16、;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此题考查了响度的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利用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第 10 页,共 22 页4.【答案】B【解析】解:A、因 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 A 正确;B、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不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故 B 错误;C、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 烛,一支蜡 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 C 正确

17、。D、实验 中测 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故 D 正确。故选:B 。(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4)实验中,通过比较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来研究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 练掌握。5.【答案】B【解析】解: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鸡蛋碰石头时两力的大小是相等的,鸡蛋碎了是因为鸡

18、蛋的硬度小;故 A 错误;B、球拍击打羽毛球,羽毛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第 11 页,共 22 页动状态,故 B 正确;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C 错误;D、踢出的足球继续向前滚动 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或受到惯性的作用,故 D错误。故选:B 。(1)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2)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

19、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此题考查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 惯性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6.【答案】C【解析】解:A、平面 镜 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B、水中的笔向上翘起属于光的折射 现象,所以 该选项 不正确。 C、屏幕上的手影也是影子,而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 线传播,所以 该选项正确。D、眼睛被放大镜放大是凸透 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

20、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第 12 页,共 22 页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常解释的现象有:影子(如:皮影戏、立竿见影、日晷、 树的影子),日食和月食,金星凌日,小孔成像(如:针孔照相机、大树下的亮斑)。7.【答案】B【解析】解:A、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的,故速度的图象为一条直线,故A 错误;B、桌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F 等于整个装置的重力,由于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则流水时,整个装置的重力的图象为一条斜向下的直线,当容器中的水全部流出后,重力不变, F 不变,故 B 正确;C、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p1 的大小与深度有关,由于容器中相同 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则

21、液面高度是匀速下降的,根据 p=gh可知,压强 p1 的图象为一条直线,故 C 错误;D、由于接触面积不变,根据 p=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2 与 F 的图象是相同的,故 D 错误。故选:B 。(1)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2)桌面所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3)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4)固体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接触面积有关。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涉及的内容较多,关键是判断出容器总重力随时间的变化快慢。8.【答案】A【解析】第 13 页,共 22 页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耀斑发生时,无 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高纬度地区产生大规模极光;干扰

22、地球磁场,影响导航系统;可能会使全球各地气候异常,但是不一定降水增多, 排除。故选:A。太阳活动主要有 3 种: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 扰动地球磁 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 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 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 层时,会 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本题以太阳爆发 12 年来最强耀斑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9.【答案】C【解析】解:因此时

23、 b 端位于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 a 端位于 2 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 a 端变细,b 端变粗。故选:C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而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解答此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0.【答案】D【解析】第 14 页,共 22 页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A,经过的时间为 t1= =0.16s,v=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 波 1=v 波 t1=340m

24、/s0.16s=54.4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B,经过的时间为t2= =0.12s,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 波 2=v 波 t2=340m/s0.12s=40.8m,所以 AB 之间的距离为 sAB=s 波 1-s 波 2=54.4m-40.8m=13.6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 1s,且 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 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A,经过的时间为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 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 B 点的时刻应该是 1s+0.12s=1.12s,汽车从 A 点到 B 点行驶的时间是 t=1.12

25、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 = =14.17m/s。故选:D。根据公式 v= 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A 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 B 之间的距离 s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1.【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相互作用;不变【解析】第 15 页,共 22 页解:(1)拨动飞叶时可以在手指上转动,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

26、相互作用力;(3)因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不变。故答案为: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相互作用;不变。(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3)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及惯性等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向右减速运动;向左加速运动【解析】解: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

27、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如 b 图所示。故答案为:向右减速运动;向左加速运动。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也可理解为“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据此分析回答。本题考查了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惯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时,多联系、多分析。13.【答案】乙 凹【解析】第 16 页,共 22 页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乙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故答案为:乙;凹。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

28、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 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14.【答案】静止 2 2【解析】解:(1)从图乙中看出,t=1s 时物体的速度为 0,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 4s-6s 时间内,从图乙中的 v-t 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以 4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而 F-t 图象上的水平推力 F=2N,根据二力平衡,此时的摩擦力f=2N;

29、t=3s 时 ,F=3N,物体加速运动,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此时的摩擦力仍为 f=2N; (3)t=5s 时,物体匀速运 动 ,滑动摩擦力 f=F=2N。 故答案为:静止、2、2。(1)根据图乙找到 t=1s 时物体的速度值,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2)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出物体匀速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然后确定 t=3s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3)从图乙 v-t 图象上看出, t=5s 时物体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求出摩擦力大小。第 17 页,共 22 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

30、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对于图象,要先看清它的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再 顺着图象看横坐标轴数值变化时对应的纵坐标轴数值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15.【答案】41.8 反射光 不会【解析】解:(1)由题意可以知道,当入射角为 41.8时,折射光线消失了,所以玻璃的临界角为 41.8,(2)当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所以反射光线要比入射光线暗一些,而当光从小于临界角向临界角靠近,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发生了全反射,光线全变为反射光线,所以反射光 线亮度增强了。(3)光只有从水或玻璃射向空气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

31、光不可能完全消失;(4)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其入射角为 45大于临界角,故其发生全反射,其大致路径如下图:故答案为:(1)41.8;(2)反射光;(3)不会;(4)见上图。(1)由题意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可知当入射角为 41.8时,折射光 线消失了。第 18 页,共 22 页(3)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判断,当光从小于临界角向临界角靠近时,其光线强弱的变化。(3)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时,并且入射角又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4)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

32、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光路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实验,要读数实验的过程,并能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加以运用。同 时还考查了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有一定综合性。16.【答案】250000;4000【解析】解:(1)容器和小钢珠的总重力 G=mg=25kg10N/kg=250N,行走(两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为 P= = = =250000Pa。(2)一块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S1=10cm10cm=100cm2,质量为m1=5g,质量为 m2=40g 的纸片的面积也就是大象一个脚印的面积 S 脚 ,因 为

33、= = ,所以大象一个脚印的面积为 S 脚 = = =800cm2=0.08m2,大象行走时两只脚着地,所以大象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大象的重力,F 压 =G 象 =2PS 脚=2250000Pa0.08m2=40000N大象的质量为 m= = =4000kg。故答案为:250000;4000。(1)已知容器的底面积和容器和小钢珠的总质量,根据公式 P= 可求行走时第 19 页,共 22 页大象对地面的压强。(2)同一张纸密度相同,厚度相同,已知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的质量,可求质量为 40g 时,脚印的面积,根据公式 F=PS 可求大象一个脚对地面的压力,进一步算出大象的重力,从而算出 质量

34、。本题考查压强和质量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最容易出错的是大象行走时是两只脚着地,不是四只脚,还考查学生对所学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17.【答案】解:小球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在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上,方向垂直于挡板向右。分别过重力的作用点和压力的作用点画出重力 G 和压力 F 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解析】(1)先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确定小球的重心;然后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 (2)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是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根据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35、的关系,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箭,五把力的符号标箭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 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18.【答案】慢;匀速直线;A【解析】解:(1)接触面越光滑时,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 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2)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阻力完全消失时,小 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将不再减小,因此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第 20 页,共 22 页(3)探究“阻力 对物体运动 的影响” 时采用了控制变 量法和推理法;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采用的是推理法;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

36、方向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利用了 转换法;C、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故答案为:(1)慢;(2)匀速直线;(3)A。(1)不同材料的表面光滑程度不同,对小车的阻力就不同,阻力越小,小 车运动的距离会越长,速度减小得会越慢;(2)当表面完全光滑,阻力为 0 时,小 车的运动距离也会无限长,速度也将不再减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3)根据推理法分析。在本题的实验中,首先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这里主要控制的是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时的初速度;在得出一定的实验规律后,再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理想状态下的推论,判断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这种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也可称为极端假设法

37、,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9.【答案】相反 不能 把小纸片剪成两半 A【解析】解:(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可以将小卡片剪成两半,使拉力作用在两个小卡片上; (4)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上就会产生摩擦力,就会影第 21 页,共 22 页响实验效果。 故答案为:(1)相反;(2)不能;(3)

38、把小纸片剪成两半;(4)A 。(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可以将卡片剪成两半,使力作用在两个卡片上; (4)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或运动都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此题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是

39、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需要掌握。20.【答案】3;伸长;B;弹簧测力计【解析】解:(1)从表格可知,当弹簧的长度达到 8cm 时就不再伸长,说明已经达到弹性限度, 这时受到的拉力:F=G=mg=0.3N/kg10N/kg=3N; 当钩码数目为 0 时,弹簧的长度 2cm 就是弹簧的原长; 当挂一个钩码 50g 时,弹簧伸长:3cm-2cm=1cm; 当挂两个钩码 100g 时,弹簧伸长:4cm-2cm=2cm; 那么:在拉力不超 3N 时,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根据表格可知,当外力为 0 时, 弹簧的原长是 2cm,当弹簧长度达到为8cm 后就保持长度不变,从 2cm

40、 到 8cm 之间是成正比的,也就是一条斜线,因此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 图象,应该是第 22 页,共 22 页图 2 中的 B; (3)这项研究在实际中应用是弹簧测力计。 故答案为:(1)3;伸长;(2)B;(3)是弹簧测力计。(1)在弹性限度内时,每增加一个钩码, 弹簧伸长的长度都相同的,如果 钩码个数增加而长度不再变化,说明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据此确定弹性限度;第一列没挂钩码,这时弹簧的长度就是原长;根据伸长=弹簧长度-弹簧原长计算出每次实验伸长的长度,然后与钩码的质量比较得出关系; (2)当不受拉力时,弹簧的原长是 2cm,当 长度达到 8cm 时就不再伸长,根据这个特点判断;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能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