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三重茅(chng) 挂罥(jun) 塘坳(o) 大庇(b) 突兀(w)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挂结 长:高(2)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狠心 能:如此、这样(3)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一会儿(4)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接近(5)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怎能、如何 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庇:遮盖,覆盖 寒士:贫寒的士人(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高耸的样子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B)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C八月秋高/风怒
2、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解析:B 项“突兀”不能断开读,朗读停顿应划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4填空。(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 1 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
3、漠漠向昏黑。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 “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二、同步解读阅读全诗,回答问题。6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好不容易盖了这座
4、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7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什么作用?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忧国忧民之情。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示例一】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示例二】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示例三】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示例四】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 “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
5、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B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 ,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解析:A 项“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三、课外拓展山 雨翁 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0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诗歌前两句
6、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清晨雨后图。11同样是写雨,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本诗未直接写山雨,而是先以山间静谧的晴夜为烘托和铺垫,似无山雨,第三句再以溪水急流的侧面描写表现雨势之大,结句点出“他山有雨”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雨之迅疾和猛烈。(二)卖炭翁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伐薪(xn) 两鬓(bn) 辗冰辙(nin)( zh) 口称敕(ch) 一丈绫(lng) 回车叱牛(ch)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木柴(2)两鬓苍苍
7、十指黑 苍苍:灰白(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谋求、需求(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轻快的样子(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指皇帝的命令(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调转 叱:吆喝(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挂 直:同“值” ,价钱3填空。(1)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 长恨歌 琵琶行等。(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8、寒。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4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A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二、同步解读阅读全诗,回答问题。5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6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
9、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 ,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三、课外拓展观刈 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 去,丁
10、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 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 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 不能忘。【注释】 刈(y):割。覆(f)陇(l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 ,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荷(h)箪(dn)食(sh):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饷(xi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惜:盼望。岁晏(y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尽日:整天,终日。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11、)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C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9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
12、什么样的官员?“此”指上面劳动人民辛苦悲惨生活的状况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官员。学法点津古诗词中的遣词炼字【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晓驾炭车辗冰辙【参考答案】一个动词“辗” ,使画面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刻画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技法点睛】可从不同词类入手: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2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3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4副词: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5特殊词: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