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轲刺秦王课题:荆轲刺秦王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2)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3)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及场面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1)提要勾玄,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2)赏析细节,通过诵读、讨论、体会人物性格。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重点(1)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2)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及场面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难点评价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传统
2、与现代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个性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展示一些英雄雕塑照片)其实,我们燕赵大地的历史上一直就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古语讲“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近荆轲,去感悟他那慷慨悲壮的情怀。2、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 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 6 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 230 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 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 222 年) ,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
3、于公元前 232 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 “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 “君臣相疑” ,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检查预习:1、字音:(课件)找同学读。拜谒(y) 濡(r)缕 变徵(zh) 淬(cu)火 忤(w)视 图穷匕 (b)见(xin) 八创(chung)箕(j)踞 揕(zhn)之 偏袒(tn) 陛(b)下拊(f)心 瞋(chn)目 樊於(w)期 怒叱(ch)2、学生介绍战国策教师补充明确:战国策又称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
4、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3、整体感知:指出本文中的主要事件。课件出示主要事件:(一)开端:行刺缘起。(二)发展:刺前准备。(三)高潮:廷刺秦王。(四)结局:荆轲被斩。四、精讲前四段:1、介绍文言文读法:朗读、点读、美读、析读。2、分段朗读。3、分段点拨重点字词。 (学生质疑、互相答疑、教师补充)第二课时一 总结回顾知识点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尽收(占领)其地秦兵旦暮(早晚,马上)渡易水微(如
5、果没有)太子言邑(封地)万家诚(果真)能得樊将军首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刻毒)矣顾(只不过)计不知所出尔词类活用:樊於期乃前(上前,名做动)曰函(名做状)封之古今异义涕:(古义) 眼泪;( 今义)鼻涕。穷困:(古义) 走投无路;( 今义) 贫穷。可以:(古义) 可以凭借,可以用来;(今义) 能够,表允许。偏袒:(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今义)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文言句式:秦王购之( )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倒装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太子闻之, ( )驰往, ( )伏尸而哭, ( )极哀。 (省略句)3、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感情、语气。2、课堂研讨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
6、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理由。明确:学生展示,言之有理即可。荆轲形象: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刚烈、侠肝义胆、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视死如归等性格特征。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明确: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明确:(1)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2)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
7、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3)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上皆垂泪涕泣”“土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4)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5)结合写景。 “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4、劝说的艺术:语言委婉而不失力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荆轲刺秦王给了后人很多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明确: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而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荆轲刺秦王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
8、理性;就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局限性。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北宋苏洵非议荆轲“始速祸焉”。南宋鲍彪说“轲不足道也” 。朱熹认为“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第一个是司马迁, 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干钧” 。陶潜说他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
9、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布置作业2、 完成“研讨与练习” 二、三、四。3、 拓展训练:劝说设定情景,由学生进行表达训练,体会劝说的艺术。情景一:本班有一同学在考试中因作弊而获得高分,成为本班第一名。请以好朋友的身份劝他向老师认错。情景二:本班有一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但不愿帮助同学。请你以班主任的身份劝说他去帮助班上成绩落后的同学补习功课。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自由结合小组三 、布置作业:1、通译前四段。2、试着写一首咏荆轲的小诗或写一篇荆轲小传。3、示范原创诗。咏 荆 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秦王纵横平赵燕。男儿有志纾国难,太子无奈求圣贤。家国重任擎一身,樊首舆图封两函。始皇幸存统四海,荆轲忠勇高云天。板书设计: 朗读 点读 太子丹:有责任感,有仁爱之心。 美读 荆 轲:有勇有谋,城府很深,正直果断,擅于辞令。 析读 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胆衷肠,顾全大局,勇于牺牲。以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