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安阳市 2019 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大都推崇直觉,且对之每有议论,诸如“体”“顿悟”“禅定”“觉”“意会”等概念,都程度不同地表达了直觉的涵义,或说与直觉思维有关。这些直觉性的概念,有的是儒家提出的,有的是道家提出的,有的是释家提出的,还有的是各家通用的,这就说明,直觉在传统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获得了普遍性的意义。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我们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都强调“神似”,而反对“形似”,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重视含蓄、隐而不
2、露,反对一览无余,形成了重“表现”的艺术和审美传统,这与直觉思维都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欧阳修在评论画作时说:“古画画意不近形。”苏东坡也反对作画“形似”,而强调神韵:“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把形似之画作视为幼稚、不成熟之作。叶燮认为诗歌创作和评价原则应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果,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严羽称诗歌欣赏的原则为“诗道在妙悟”。一些艺术评论家指出,中国的艺术以“表现为主”,不大重视“摹仿”。这一艺术和审美的基本倾向,显然是在直觉思维的指导和制约下形成的。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它不
3、是设立在科学思维的根基上,它未能从整体思维中分化出一个单纯的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不是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并且常把认知活动导向道德伦理领域和个体精神生命领域。这一方面导致中国人生哲学的高度发展,但另一方面,使直觉思维所获知识缺乏科学性、精确性,而往往具有模糊性、跳跃性、非系统性的局限。过度地沉湎于直觉而轻视科学的逻辑的方法,必然会对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发生消极的影响。事实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并行的。要实现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更新,应该借鉴西方哲学的精确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东方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直觉的,西方人的思维方法是理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
4、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一。单就直觉思维自身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看,应该是:直觉理智(逻辑分析)直觉。前一个直觉是素朴的,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后一个直觉是经历过逻辑分析这一必要环节而发展起来的直觉。可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依然处在第一阶段,而西方哲学的直觉则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而向第三个阶段迈进。因此,摆在中国哲学家面前的理论任务是汲取逻辑方法的长处,以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转换与更新,达到科学的直觉的高度。(摘编自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哲学史上,多家流派都推崇直觉思维,并以“体”“顿悟”等不同概念来表达“直觉”的内涵。B. 中
5、国古代艺术创作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诗贵“含蓄”,画求“神似”,也是直觉思维的反映。C. 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的,这导致了通过直觉思维所获得的知识有诸多局限,不够科学精确。D. 中国哲学的直觉思维和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有对立也有联系,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明确了“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随后从多个角度展开与直觉思维相关内容的论述。B. 文章引用苏东坡、欧阳修等人关于诗画创作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在中国古代艺术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C. “直觉思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文章将其优点和缺点作对
6、比来论证“直觉思维”的不足和局限。D. 文章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参照,来论证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需要转换与更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流派如儒家、道家、释家等,在思维方式上都有相通之处。B.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标准有重大的影响。C. 重直觉轻逻辑的思维特点,导致中国的人生哲学高度发展,而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D. 西方哲学的直觉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在这一方面要领先于中国传统哲学。【答案】1. C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
7、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C 项,“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的”错,原文“它不是设立在科学思维的根基上”并未说直觉思维排斥科学思维;原文“事实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并行的”,可见直觉思维也并不排斥逻辑思维。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 A 项,“文章首先明确了“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错
8、,文章并未明确“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B 项,“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在中国古代艺术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错,作者引用苏东坡、欧阳修等人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C 项,“直觉思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文章将其优点和缺点作对比”错,原文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也未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 C 项,“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和文中观点不符,原文是“对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发生消极的影响”。故
9、选 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
10、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材料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本次贸易摩擦的关注焦点。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业及关联产业的巨额隐性收益。自 1992 年中国扩大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相应的生产产能也转移到中国,尤其是终端环节。中国大量进口零部件等半成品,经过组装后再出口到全世界。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有一部分是由内资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另一部分是由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生产的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11、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份额较大,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大部分收益为跨国公司所得,中国只得到其中很少的加工收益。因此,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创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同时,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增加了美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财富。(摘编自许宪春从贸易总值统计角度观察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材料三:美国在华的大量投资,为美国企业在资源和人力上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些虽然都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由于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岗位,遭到了大多数美国蓝领工人的反对,这本质上应归因于劳动和资本的矛盾,不是中美经贸间的矛盾。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上升,并
12、逐步进入美国占有传统优势的精密制造、创新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对美国企业竞争力构成了一定冲击,引发了美国商界的复杂情绪,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摘编自详解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一比你以为的更复杂)材料四:中国的对外贸易有着美国无可比拟的量的优势。同样的贸易制裁额度,在中国对美出口中所占的比例要小于在美国对华出口中所占比例,因此,就贸易本身而言,中国与美国相比有更多底牌。此外,美国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选择,中国对外贸易正走向多元化。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密切。中国已经同东盟、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欧洲同是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重要支持力量,双边贸易交往极为密切
13、。尽管中欧之间同样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双方均选择以多边而非单边的手段解决贸易争端。国内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为中国带来了充分的磋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日益壮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电子商务解决了传统贸易下地理距离的局限性,消除了国家壁垒,将各国更紧密地联在一起,全球的商品、要素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流通。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催生的进口欲望,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使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增加了一张底牌: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增加进口妥善解决贸易摩擦。(摘编自关照宇应对贸易战,中国有筹码)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
14、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次中美贸易战由美国挑起,美方在关税金额上持续加码,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中方则毫不示弱,积极反击,但基本保持与美对等额度,理性克制。B. 美方的对华征税清单中,不仅有钢铁、铝这样的原材料产品,还有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行业产品,甚至还对中兴这样的企业进行制裁,令人关注。C. 中方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有大豆、高粱这样的农产品,也包括汽车、飞机这样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如果美方坚持打贸易战,中方称可能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D. 自 2018 年 3 月中美展开贸易博弈以来,两国有多次交锋,也展开了多次谈判磋商,双方诚意十足,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有
15、意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贸易差距。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美国对华贸易的大数额逆差,并不就意味着美国在双边贸易处于劣势地位,其实双方是互利共赢的。B. 中美目前的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来是因经济差异,但实际上不是,它是由多方面深层的政治原因造成的。C. 中国产品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增加了应对中美贸易战的一张底牌。D. 中国和欧洲双边贸易交往极为密切,双方都愿意选择协商共赢的非单边手段,成功解决了各种贸易。6.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中国是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答案】4. D 5. A 6. 正视中美贸易摩擦,理性应对,中国
16、不主动挑起贸易战,但也不惧怕贸易战。平等谈判,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缩小双方贸易差额。【解析】【4 题详解】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D 项“双方诚意十足,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错,材料一中 5 月 17 日,美国众议院宣布维持对中兴的制裁,可见中方对美诚意十足,但是美方却并不见得。故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17、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 项,据“这些虽然都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由于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岗位,遭到了大多数美国蓝领工人的反对,这本质上应归因于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可见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根源并不全然在政治方面。C 项,原文说的是“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催生的进口欲望”,“使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增加了一张底牌”,增加的底牌是中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而不是中国自己的产品在国内的销售。D 项,“解决了各种贸易争端”表述绝对化。故选 A。【6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
18、、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通过材料一图表可以看出,“3 月 8 日,美国决定从 3 月23 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 25%和 10%的关税。中国则在 3 月 23 日宣布,拟对自美进口水果,猪肉等分别加征 15%和 25%的关税。4 月 4 日,美国公布 301 调查征税清单,中国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飞机等价值 500 亿美元商品对等,采取加征 25%关税措施”,可见美国每一次挑起贸易战,中国都在积极应对;通过材料一图表“2018 年 5 月 15 日至 19 日,
19、刘鹤等赴美磋商,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可见中国通过谈判减少双方分歧,寻求解决办法。由此可总结出“正视中美贸易摩擦,理性应对,中国不主动挑起贸易战,但也不惧怕贸易战”“平等谈判,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问题”;据“中国将采取实质性措施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可总结出“采取积极的态度缩小双方贸易差额”。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高粱莫言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
20、:“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
21、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一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始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
22、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性的退化。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
23、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
24、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粱秸秆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有删改)【注】莫言:山东高密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选自其长篇小说红高粱的第一部分,文中
25、的余占鳌就是“我父亲”的生父。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余占鳌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父亲”则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成长。B. 小说以余司令带领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战斗过程为故事线索,在这场战斗中,有三百多个乡亲牺牲了。C. 广袤美丽、饱浸着鲜血的高粱地,是爱恨情愁的故事展开的背景,同时,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红高粱,也是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化身。D. 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也流露出文明进步中隐含种性退化的遗憾,呼唤着强有力的生命形态。8.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艺术特色。9. 小说的叙事很有特色,请从
26、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7. D 8.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奶奶比作愈离愈远的岸,写出了少年对母亲的依依不舍。把雾比作汹涌的海水,既点明了农民队伍清晨行军的环境,也暗示了父亲内心的不安。把余司令比作船舷,写出了“我父亲”对余司令的崇仰和在他身边所获得的安全感。全句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离开母亲,走向战场的真切感受,使行军画面更有感染力。 9. 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展开叙述,但是事件的亲历者却是“我父亲”,“我”是故事的旁观者,这样既有亲历者真切直接的见闻感受,又便于展开抒情和评论。(即同时运用了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的双重叙事视角,在亲历记录、评述间自由切换。
27、)小说的时间顺序被完全打乱,把不同时间点的故事剪切在一个画面里:其中有“我父亲”生父余司令带领农民对抗日军的战斗,“我父亲”那时的行军见闻,“我”现在对高密的感受等,将祖孙三代的经历结合成家族的整体故事。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形成了故事的陌生化,吸引读者。(即叙事上采用心理时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 D 项“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错,原文说“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红高
28、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豪气冲天的一面,也有粗鄙丑陋的一面,这是一种真实的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人物身上并不全是“高尚”的。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赏析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判断用到的手法,先点明术语,接着分析在句子中的运用,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本题主要用了比喻手法,共有三个,分别说出本体和喻体,把奶奶比作愈离愈远的岸,把雾比作汹涌的海水,把余司令比作船舷;再结合句子分析效果,写出了少年对母亲的依依不舍,点明了农民队伍清晨行军的环境,也暗示了父亲内心的不安,写出了“我父亲”对余司令的崇仰和在他身边所获得的安全感。最后做总结“全句生动地表现了一个
29、十四岁的少年离开母亲,走向战场的真切感受,使行军画面更有感染力”。【9 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掌握小说叙述方式的特点及效果,准确判断用到的叙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效果。从叙事角度看:文章开头“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可见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可见整个故事又是通过父亲的眼见耳闻来写的,这样写既有亲历者真切直接的见闻感受,又便于展开抒情和评论。从叙述时间的角度看:“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
30、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是写“我父亲”生父余司令带领农民对抗日军的战斗;“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是写“我”现在对高密的感受;“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是写“我父亲”那时的行军见闻。时间顺序完全被打乱,将祖孙三代的经历结合成家族的整体故事。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形成了故事的陌生化,吸引读者。【点睛】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
31、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隐太子引为洗马。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帝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曰:“徵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徵。微见帝,谢曰:“
32、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曰:“吾悟之矣!”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帝尝问群臣:“徵与诸葛亮就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徵可比。”帝曰:“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十七年,疾甚。帝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益日文贞,给羽葆
33、、鼓吹。将葬,其妻装辞曰:“徵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徵志。”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帝登苑西楼,望哭尽哀。(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B.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C.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D. 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
34、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隐太子”指李建成,因他是被弑废太子,故追谥为“隐”,谥号是对人物生前事迹进行评定、褒奖的称号。B. “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为皇子时,其封地在今天的陕西西部,关中平原一带,古称秦。C. 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官名,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在唐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去世亦以此称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徵为人磊落,敢做敢当。他在做隐太子臣
35、时,曾警告太子当心功高的秦王,应早做防备之计,后来太子失败,秦王责问此事,他也并不隐瞒。B. 魏徵君臣相知,深得信任。他身居要职,经常向太宗皇帝进谏,皇帝甚至把他带到内室向他咨访天下政事,并把他与诸葛亮相比。C. 魏徵进谏有道,知进知退。当他进谏而皇帝不接纳时,他就闭口不言,太宗皇帝还在一次宴会时问过他这样做的原因。D. 魏徵俭朴节约,家风流传。他去世时,太宗皇帝非常哀痛,赐予高规格丧礼仪仗,但他的妻子以不符魏徵心意推辞,最后以较俭朴的形式下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有毁徵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2)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答
36、案】10. D 11. A 12. C 13. (1)太宗身边有人诋毁魏徵庇护偏爱自己的亲属,太宗派遣温彦博调查审讯,(其实)不是这样。(2)魏徵履行仁义,来辅佐我,想使我成为尧、舜之君,即使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这段话的意思是:太宗说:“只管当即答应,再找机会陈说,难道不行?”魏征说:“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过后又有话说。如果当面服从答应,再另找机会陈说,这就是过后又有话说,这不是稷、契侍奉尧、舜的做法。”其中“群
37、臣”是“戒”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 AC 项;“非也”否定式判断句式,不可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A 项,“谥号是对人物生前事迹进行评定、褒奖的称号”错,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不全是褒奖的。故选 A。【
38、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C 项“知进知退”错,原文: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意思是:魏征说“:臣认为事情不对头,就进谏;如不听从而马上回答,便怕就会这样照办。”可见魏征并不是害怕惹怒皇帝而闭口不言,因此不能体现他知“退”。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
39、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关键词“毁”,诋毁;“阿党”,偏爱;“按讯”,审讯;“非是”,不是这样。(2)“蹈履”,履行;“弼”,辅佐;“致”,使动用法,使成为;“抗”,抗衡、比。【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
40、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思。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太宗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引至卧室,询问天下之事。由此任职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左右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讯问此事,与事实不符。温彦博说:
41、“魏征作为臣子,不能著明形迹,远避嫌疑,因而遭到无端诽谤,这是应当责备的。”太宗就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说:“臣听说君臣应当同心,这就叫作如同一体,怎能抛弃至公,只求形迹?如果上下全都如此,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太宗吃惊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后来,太宗在丹霄楼宴享群臣,饮酒时对长孙无忌说:“魏征、王王圭侍奉隐太子、巢剌王时,的确可恨,我能抛弃旧怨,任用才士,无愧于古人。但魏征每次进谏,如我不从,我发话时总不马上回答,这是为什么?”魏征说“:臣认为事情不对头,就进谏;如不听从而马上回答,便怕就会这样照办。”太宗说:“只管当即答应,再找机会陈说,难道不行?”魏征说:“从前舜告
42、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过后又有话说。如果当面服从答应,再另找机会陈说,这就是过后又有话说,这不是稷、契侍奉尧、舜的做法。” 太宗大笑。太宗曾问群臣说:“魏征与诸葛亮哪个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魏征履行仁义,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虽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等到去世,太宗亲自到魏征家中吊唁,哭得非常悲伤,下令停止上朝五天。下令朝廷内外文武百官朝集使都去奔丧,谥号文贞,给羽葆、鼓吹。将要下葬,魏征的夫人裴氏说:“
43、魏征平生节俭,现在让他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需仪仗、器物极多,不符合魏征的心意。”太宗答应了,于是只使用素车,用白布当做幨帷。太宗登上御苑中的西楼,望着魏征的灵柩痛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朱熹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 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注】支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B. 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
44、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C. 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D. 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15. 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两人在人生哲学上虽见解不同,甚至在交谈中还会因为争执而恼怒,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友情,诗人仍然要写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45、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C 项,“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错,原句着重在“漫说终无据”“由来本自闲”,作者看来“三生”毕竟是无据的。所谓万法归根,实皆本于寂静。并不是在探讨“由来宗旨”。故选 C。【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题干要求,筛选诗歌中与之有关的内容,进而归纳要点,进行分析评价。尾联“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46、,意思是“相逢一笑之后你可能又对我的见解不满,可是,为表达重逢喜悦的诗篇恰恰不在这语言之中”,结合前文“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可知,二人在哲学见解上有不同意见,甚至起过争执,闹过不愉快,但是“几年回首梦云关”,二人依然彼此思念,重逢之后无比的喜悦。说明诗人和溥公之间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诗歌中塑造的形象、了解典故的关
47、联比照、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以制木为轮为喻,表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的句子是“_,_,_。”(2)师说一文,表明作者韩愈对当时社会不学师的风气喟然长叹的一句是“_”。(3)陆游游山西村中“_,_”表达了诗人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之后,产生的与村民无间相处的渴望。【答案】 (1). 虽有槁暴 (2). 不复挺者 (3). 輮使之然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从今若许闲乘月 (6). 拄杖无时夜叩门【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
48、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的提示语是“以制木为轮为喻”,注意“槁暴”“輮”字;(2)中的提示语是“喟然长叹”;(3)中提示语是“产生的与村民无间相处的渴望”,注意“拄”“叩”二字。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北京时间 2018 年 10 月 16 日 21 点,华为在英国伦敦正式向全球宣布:华为年度最强手机 Mate20 系列正式来袭!发布会现场_,手机一经公布,顿时_了整个欧洲!华为手机部门 CEO 余承东亲自站台,演示华为最强手机。手机采用的麒麟 980 芯片,占有六项世界第一的能
49、力,是市面上目前顶级的手机芯片。华为 Mate20 的充电技术更是让全场_,它的充电速度是苹果 iPhoneX 的 4 倍,还具有无线反向充电功能,也就是说华为手机还可以作为一个“充电宝”,无论机型,只要把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和华为 Mate20 的背面靠在一起,就能随时充电!这是目前三星、苹果都没有掌握的最新科技!华为还有独创的散热系统:Mate20 采用了全球首个石墨烯+液冷散热系统组合,从此以后不管玩游戏还是看电影,手机都不再发热。不仅科技含量巨大,华为 Mate20 的售价更是出人意料:Mate20 系列欧洲售价最低为 799 欧元,最高 2095 欧元,( ),完全颠覆了大家心目中只有苹果、三星等外国手机才能卖天价的印象。手机一经发布,迅速引爆了伦敦。紧接着德国、法国等欧洲数十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全部都在头版头条重点报道!_的“中国智造”正在吸引着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