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5 ,大小:198.03KB ,
资源ID:631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3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教案合集(97页))为本站会员(好样****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八年级(上)教案合集(97页)

1、人教版语文第一学期八年级上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以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

2、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我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附录”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

3、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

4、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七年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却有待加强,下面根据初一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七年级期末语文合格率为 91.7%,优秀率为 14.3%,平均分为 90.2。因此,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本年级总体水平一致。目前班级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5、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四、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

6、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

7、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9).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五、教学过程安排(一)识字写字方面1、课后读一读、写写和课文注解为重点,学生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自觉养成语言积

8、累的情况,改正写错字别字的缺点。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文字知识,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识记和扩展。3、课后听写,反馈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订正。(二)阅读方面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 字)、陋室铭(81 字)、爱莲说(119 字)、大道之行也(107 字)、杜甫诗三首(200 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 字),总计为 1082 字。 2、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课

9、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3、课堂教学方面:抓住关键,简化头绪,关注细节。首先要自主对文本进行细读。其次参考有关鉴赏文章。然后形成自己的见解,对文章的关键问题进行预设。关键问题要指向明确,有意义,有发展思维和提升语悟的价值,具有开放性,能让大部分学生有话可说,不同学生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言说的凭借,都

10、可能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尽量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同时对自己的每一堂都要有反思。课堂比较精彩的地方做实录。鞭策自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三)写作方面1、首先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因此这学期开始“班级日志”的活动,每组一本日志,一天一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练笔的机会,文体内容都不限。2、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每个单元给学生类文阅读,并写读后感。既可以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练笔,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和理解。(四)朗读方面除了加强课堂的朗读指导外,进行自主早读的实践。(五)实行反思型的单元学习评价。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

11、结构。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方法】讲读法。【预习要求】1. 先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2. 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

12、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二、介绍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研读“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关内容,教师补充介绍。)1、新闻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

13、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新闻的特点: 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 How(如何),即“五个 W 加一个 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

14、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2、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导语,即开头部分,将全文最重要的内容作概括性的说明。消息写作,以概述为基本表

15、达方式。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 1996 年 7 月13 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 年 2 月 19 日解放日报)。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

16、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中的 Why(为什么)。结尾,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

17、的不同。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芜湖:w 摧枯拉朽:k 荻港:d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经营:筹划、组织、管理。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溃退:溃败后退。四、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 1949 年 2 月 10 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

18、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2.小结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2.思考“练习探究”(二)。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1.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常识和新闻的主要特

19、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次。(“五要素”和一个 H、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结构等)明确:新闻有五个 W(“五要素”),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何)和一个 H,即 how(如何)。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2.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要素”和一个 H,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该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情况,又检测明确了“练习探究”(一)明确: 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消息,堪称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新闻“五个 W”(“五要素”):When(何时)、

20、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在本文中体现为:时:1949 年 4 月 20 日午夜到 21 日;地:芜湖、安庆之间;人:人民解放军;事:渡过长江;故: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How(如何)那就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

21、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二、三读课文,品味语言。1.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此题难度不大,估计学生能找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英雄式的战斗”这些词语

22、,并能分析出其中的骄傲自豪感,教师只需完善与丰富即可;该题也结合了“词句品味”。)明确: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胜利者的自豪感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来。“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里的“风平浪静”,明显不完全是自然景观的描述,而“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是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

23、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2.比较阅读,品味“简洁”。将本文与以下这篇消息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可以将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文本通过PPT 或投影展示,也可以事先印出来发给学生。)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3 日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

24、、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波长江时的情景称:21 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侯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

25、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选自东北日报,1949 年 4 月 25 日)(二者都写同一件事,但我军横渡长江情景对进攻过程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写。但没有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简洁之美。)比较、明确:相同之处:两则消息写的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21 日晚横渡

26、长江,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不同之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重在详细地描写了我军渡江的情景,特别加入了语言和场面描写。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用了不到 200 字简洁、明了、生动地展现了渡江战役的概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 200 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

27、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嘎然而止。一连串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达作者高瞻雄视不可一世的气概。三、作业布置1. 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和一 H,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2. 预习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附:板书设计新闻:广义狭义(即消息)消息五要素:“五个 W”和一个 HWhen(何时)、Where(何地)

28、、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基本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奋斗的精神。二、掌握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二、按照“理解分析揣摩运用一积累联想”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消息这种文体。 理清课文结构,领会课文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步骤一、介绍文体。 二、课内预习。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从

29、“预习提示”中了解这篇消息发表的历史背景。找出课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注意读准“预习提示”中提出的一些字的字音。三、朗读课文。朗读后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并正音正字:获(di2)港获(huo4 )得锐不可当(dang1)当(ddng4)真要塞( sai4)阻塞(se4)堵塞(se4)歼(jian1)灭阡(qian1 )陌纤(xian1)维溃(kui4)退匾( kui4)乏馈( kui4)赠四、理解分析。提问: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 “百万大军” “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

30、了胜利的豪情。提问: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是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本文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现在这样的顺序来安排?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讨论后明确: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从“20 日夜起”至 “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为第 1 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从“21 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为第 2 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最后为第 3 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这三个层次具体叙述了我人民解

31、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况,并分析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每个层次都必不可少,共同组成了这篇消息的主体部分。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 “20 日夜起” “对日下午五时起 ”和“正是杨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 4 月 22 日 2时,新华社播发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过报道) ,另外两路军队写得详细;中路军、西路军所遇之敌“纷纷清退,毫无斗志” ,在叙述这一情况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文中叙述了我军在“整天激战”

32、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见这三个层次在内容和写法上也是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重复雷同,力求相互配合。课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如果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就不符合时间先后的顺序,而且也不能同新华社同日 2 时已发的关于中路军渡江作战的那条消息很好地衔接了。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写出)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20 日夜起中路军(30 万)已渡过21 日下午五时起西路军(35 万)已渡过 23同日同时起东路军(35

33、万)已大部渡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简明扼要、准确鲜明的语言。通过比较阅读来开阔视野。教学步骤一、学习语言的实际运用:简明 。要求学生自学语言的实际运用:简明 ,在学习笔记上写出在语言运用中做到简明的几个要点。讨论:在语言运用中做到简明要注意哪些问题?明确:善于利用背景。适当运用概括性强的语句。善于使用省略句和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练习:完成这篇知识短文后面的“练习”一至四(如果 时间较紧,三、四题可在课外完成)。二、揣摩课文语言。1关于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的叙述 比较阅读:比较一下课文的叙述与另一则消息中的叙述有哪些异同。教师朗读另一则消息(也可以事先印发):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

34、华社长江前线 22 月 2 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 日已有大约 30 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 20 日午夜 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 取对岸,不到 24 小时, 30 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 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 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讨论后明确:两则消息关于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的叙述,时、地、人、事等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而写法上有详略之别。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用了四个句子,其中有

35、的是包含多个分句的长句。课文中对同一内容的叙述只有一个句子(含三个分句) 。课文重述前篇消息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新华社对于渡江作战战况报道的连续性,也是课文作为一则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所不可缺少的。但既然前一篇消息已作了报道,后一篇消息在作必要重述时就应该善于利用背景,尽可能讲得简明扼要,作者只用三个分句就概括叙述了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域和主要战果,语言极其精练,值得我们学习。2关于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的议论。讨论:课文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

36、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 3几组语句的比较。根据提示议论一下“揣摩运用”的第四题。明确: 第 1 组“突破” “渡至”突出了我军以凌厉攻势攻破敌军防线、横

37、渡长江这个具体情况比“越过” “到达”更加确切;“24 小时内即已 ”,准确地表述了具体时间,突出了 30 万大军渡江的迅速,如果换成一个“共”字,时间不能表达清楚,也不能突出渡江的迅速。第 2 组“至发电时止”比 “现在”表达得更加准确,从语体色彩看,这也是新闻报道的习用语,非常得体;“余部”与“剩下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余部”具有书面语的色彩,并且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显得更加得体。第 3 组第句比第句更能表达出嘲讽敌人的感情色彩。第 4 组第句比较简略笼统,第 句显得确凿具体。“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等词语突出表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我军摧枯拉朽的气势,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8、“占领诸县的广大地区”比“占领诸县”表达得更加确切,“控制江阴要塞”加在“封锁长江”之前,写出了“封锁长江”的具体方式。可见,确凿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够传递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三、扩展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后面所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试比较这则消息与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议论后明确:这则消息与课文都是报道渡江战役,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同有异。相同的是:写了同一次战役,同样反映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敌军的被动挨打,语言都是简明扼要、准确鲜明。不同的是:课文是全面报道战况,而这则消息是从一个特定角度、特定地点(安庆、芜湖之间某地)去作报道;课文展现了整个战线上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展示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

39、役概貌,而这则消息力求通过我军一支部队横渡长江的情景来反映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作者较多地描写了亲眼目睹的生动场面和渡江作战的某些细节;课文在记叙中插入简要议论,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而这则消息中没有插入议论,较少写到敌军的情况,在生动地描 写我军战况的同时,还生动地描写了广大居民、民工对渡江 战役的大力支援,揭示了渡江战役胜利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条件。四、布置写作练习。请同学们按“积累联想”第六题的要求在课外进行采 访,搜集材料,写一则新闻。五、板书设计。我军: 冲破横渡一突破 敌军: 纷纷溃退 占领扩展英勇善战 毫无斗志锐不可当激战 歼灭泄气击溃控制封锁 不起丝毫作用切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40、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

41、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 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 答案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 渗透(shn) 卓有成就(zhu ) 仲裁(zhng) 拨款(b) 逝世(sh) 颁发(b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 化学家 ,工程师。诺贝

42、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 100 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 4背景介绍 1867 年 ,瑞典化学家诺贝 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 年 12 月 10 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

43、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他发现了 X 射线。 【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 X 线波

44、长是介于紫外线和 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 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 ,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一: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

45、应当的。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 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 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

46、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 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 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

47、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 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 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 200 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

48、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 附: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 主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 背景资金来源 资金 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飞天”凌空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

49、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 10 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 ,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提问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 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提问 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 1.7 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提问 3:课文标题是“飞天 ”凌空 ,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