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44KB ,
资源ID:6267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26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1、重庆市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一般说来,均与社会有关。但社会对作品结构形式的影响关系,至今仍不太明了。我们不很清楚为什么唐代没有像宋代那样的词,社会究竟能不能对

2、作品的结构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态度能否成为作品构成的要素。由于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只跟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有关,除非实际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有特殊明确的证据,否则,以上这些问题恐怕都是难以回答的。但就作品的内容形式来说,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明晰得多了。作品中的事件,往往取材于社会及生活,它所表现的思想,亦需与社会相呼应。因此,有些研究者便很兴奋地主张文学的本质即在于表现社会,甚至于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的社会史文献。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他自认为是在撰写一部 19 世纪的法国风俗史,但他也深知,凡是艺术家都应该研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寻找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思考自然的法则,并观察社会与永恒法则

3、间的关系,而不可以只是摹写或记录现实。这种讲法,刚好说明了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社会事件为题材,但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倘能发掘人生的意义、探寻永恒的法则,则脱离社会与生活,直以冥想幻思为之,亦无不可。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作品模仿现实世界,是作家古老的梦。但是,文字本身只是个符号,符号诚然可以代表事物,但它总不等于事物。换句话说,文字这个象征系统与社会实践结构系统之间,只是一种象征的指涉关系,它永远不能等于社会现实。其次,象征系统是由作者主观地安排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它表面上仿佛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但实际上这一组有组织的象征经验却来自作者特殊的臆造。所以,莫泊桑才会说:“有才能的现实主

4、义者,倒应该叫做臆想制造者才是。作家除了用他所掌握和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技巧,来忠实再现这个臆想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使命了。 ”这种臆造,正显示了作者面对社会事件时,必有他独到的意义追求。在文学作品中,一切事件与人物,均为表达此意义而存在,是否取材于社会及生活,根本无关宏旨。但话虽如此,我们却不能说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意义追求与社会无关。因为作品的思想,通常总是跟社会相呼应的。所谓呼应,是指以下三个方面:与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关系、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和对社会的批评。文学作品有时会响应、鼓动、顺从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但有时也会对时代风气提出反面的意见,或对抗或超越,一如它也必然会对社会现状有所认同或批判。一部文

5、学作品,在此必有其选择,只不过这种抉择,我们不宜遽视为作品优劣的衡量依据,因为反抗或批判有时虽是一桩好事,有时也会变成毒杀苏格拉底与耶稣的愚蠢暴行。顺从时代思潮,未必是开明;逆抗流俗,也未必即是前进,一切都须审慎考量。至于文学作品中独立的思想建构与价值呈现,有时候当然会与社会组织有关,像黑奴吁天录这类作品,显然就不是没有黑奴制度的地区所能产生的。然而,作品的思想是否即受社会“基础”或“背景”的制约呢?那倒也不见得。反而是愈跟社会组织关系密切的作品,愈限制了它意义的可能和流传的时空。一般作品的思想,虽往往呼应了社会的组织关系,但其思想本身也自能发光, 红楼梦就是个绝佳的例子。(摘编自龚鹏程文学散

6、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品的结构形式受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影响,但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明确。B. 就作品内容而言,作品的取材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总是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C. 模仿现实是作家的梦想,但文字的象征性与作者的主观性决定了此梦想无法实现。D. 文学作品鼓动、顺从时代思潮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时代风气进行批判更有价值。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作品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着重从作品内容形式中的取材和思想意义两个角度进行论述。B. 文章援引巴尔扎克的例子,旨在证明文学本质在于表现社会、甚至可以作为社会史文献的主张。C. 文章第

7、二、三段提出了文学的取材可以脱离社会与生活的观点,并且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D. 文章认为作品的思想和意义追求与社会总是相呼应的,并且详细地阐释了这种呼应的具体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代的社会组织和生活对词这种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发展和繁荣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未必是决定性的。B. 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莫泊桑比巴尔扎克激进,后者遵守取材于现实的原则,而前者不受此限制。C. 虽然作品的取材与社会及生活无必然关系,但只有作品的思想和意义与社会呼应,作品才是优秀的。D. 作品跟社会组织关系愈密切,其意义的可能愈受限制,可见红楼梦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并不密切。【答案】1. A

8、 2. B 3. D【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 项, “总是” “紧密”与原文“往往取材于社会生活”不符。C 项,模仿现实的梦想当然可以实现,原文只是说作品价值不在于是否取材于社会生活,而在于意义追求。D 项, “但对时代风气进行批判更有价值”理解错误,原文没有对二者的意义和

9、价值作比较。故选 A。【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 “旨在证明文学本质在于表现社会、甚至可以作为社会史文献的主张”分析错误,援引巴尔扎克的例子证明的是“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社会事件为题材,可是,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 。故选 B。【3 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

10、文语境进行判断。D 项,从文中“那倒也不见得”等信息,可见作品思想与社会组织的密切度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所以不能由红楼梦思想“自能发光”推出其与社会组织关系不密切。故选 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今天要上书法课,首先就要改变书法教师的观念。八九岁的小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 20 分钟。老师有没有本事通过你的言传身教,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把这个孩子吸引在课堂上,让他 40 分钟不厌倦?这样的话,你哪怕自己写得不好,我也赞成。因为你至少会教,有能力培养一个孩子在 40 分钟内兴趣盎然地写字,热爱书法,那么他不会是书法的“叛徒” 。虽然

11、学生的字写得不好甚至错误百出,但是他对于书法专注和热爱的程度是难能可贵的,他会持续地努力。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摘编自陈振濂:应试式书法教育培育出了一代“书法叛徒” , 中国美术报2016 年 4 月 18 日)材料二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选 项 学校数量 比例A有专职书法老师 250 18.77%B由语文老师兼任 362 27.18%C由美术老师兼任 341 25.6%D没有书法老师 379 28.45%教师自评胜任书法课教学能力的统计结果与教师专业的交叉分析X/YA只可以胜任硬笔书法课教学B只可以胜任毛笔书法课教C可以胜任硬笔和毛笔书法课教D无法胜任书法课教学 学 学A美术师范类专业 21.0

12、3% 8.62% 57.24% 13.1%B中文师范类专业 38.11% 2.82% 13.87% 45.21%C美术非师范类专业 20% 22.5% 27.5% 30%D其他类专业 30.77% 5.56% 17.52% 46.15%(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师资的不足制约开展书法教育 , 师道2015 年第六期)材料三汉字书写在 20 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 ,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 。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 “书写”传统犹在。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

13、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 ,鼠标上的“点” 。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 “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李伯谦说, “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摘编自刘洋重拾汉字之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 年 07 月 30 日)材料四以人美版的书法练习指导(实验) (三年级上

14、册)为例,笔者发现了较多的错误:书法术语定义错误(如 P49“竖弯的末尾向左上出钩即弯钩”的表述明显有误) ;单元模块不明(如第一单元 笔画的写法(一) 的第 1 课 毛笔字学习准备应单独成单元,“书法园地”中有关碑帖介绍的内容应归为“读碑赏帖” ) ;示范视频与文字讲解、配图不统一(如,长横的写法,教材所提供的示范视频与文字说明、配图不符,会给入门级书法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 。对于教材中存在的错误,教材出版部门应及时发现,及时修订。值得一提的是, “我来临帖”环节设置不错(字帖原字描红双钩填墨临写) ,但由于范字印在了课本上,不方便书写训练。如以辅助教材出现,印在适合练习的纸上,效果更好。(

15、摘编自林朝枝如何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的学校也大都缺乏专职的书法教师配备,书法课教学由语文及美术等学科教师兼任。B. 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都可胜任的教师中,美术师范类专业的比美术非师范类专业的人数多一倍多,但只能胜任毛笔书法教学的,后者却比前者多一倍多。C. 中文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近一半不能胜任书法课教学,能胜任的也主要是硬笔书法教学,而毛笔书法教学只有少数教师能胜任。D. 除美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外,其他各类专业教师中能胜任硬笔书法课教学的都远多于能胜任毛笔书法课教学的,这应该与使用硬

16、笔机会更多有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书法课教育 的 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把字练好抑或纠正书写错误,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书法的专注和热爱,使其能在书法上持续地努力。B. 汉字书写急速滑向低谷,汉字手写艺术遭遇尴尬,原因不仅在于新技术的冲击,更在于我们借机推脱了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C. 计算机取代日常笔写之事,使书写传统发生极大改变,这一改变也势必导致蕴藏在汉字中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D. 人美版书法教材存在书法术语定义错误,单元模块编排不当,视频与文字讲解、配图不统一等问题,只有“我来临帖”环节设置效果好。6. 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需

17、要如何着手?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B 5. C 6. 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学校配备足够师资,开设好书法课;国民增强对汉字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出版社修订好教材,便于师生使用。【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图表中纵向显示的是占各自总数的比例,不能直接作数量比较。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

18、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 项, “不在于引导学生把字练好抑或纠正书写错误”分析错误,书法课也要引导学生把字练好,只是不要伤害学生积极性。B 项,原因不在于“借机推脱使命与责任” ,原文说的是“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D 项, “只有”太绝对,原文说的是“值得一提” 。故选 C。【6 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

19、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走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从国家和社会角度:国民增强对汉字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从学校角度:学校配备足够师资,开设好书法课;从教师角度: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从教育企业来说:出版社修订好教材,便于师生使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的) ,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上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

20、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玩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既然来到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将船里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虚此一行。但从哪里下手呢?这可有些为难,踌躇

21、之间,恰好来了一个女人。我说“来了” ,仿佛亲眼看见,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来了” ,是在听见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至于她的面貌,我至今还没有看见呢。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第三要怪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那女人离我至少有两丈远,所以便不可见其脸了。且慢,这样左怪右怪, “其词若有憾焉” ,你们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样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约略的”看来,都是乡下的黄面婆而已。至于尖锐的语音,那是少年的妇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为奇。然而这一次,那来了的女人的尖锐的语音竟致劳动区区的执笔者,却又另有缘故。在那语音里,表示出对于航船里精神文

22、明的抗议;她说, “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后面来, (因前面太挤,实无他故,合并声明, )而航船里的“规矩”是不许的。船家拦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脸皮,大着胆子,慢慢的说了那句话。她随即坐在原处,而“批评家”的议论繁然了。一个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随便的说, “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至于那女人,事实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难鸣” ,或者她饱饫了诸位“批评家”的宏论,也不要鸣了罢。“祸不单行” ,凑巧又来了一个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呀,带着男人

23、!正是;所以才“祸不单行”呀!说得满口好绍兴的杭州话,在黑暗里隐隐露着一张白脸;带着五六分城市气。船家照他们的“规矩” ,要将这一对儿生剌剌的分开;男人不好意思做声,女的却抢着说, “我们是一堆生的!”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了!于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有的沉吟的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的说:“一堆生的!”有的嘲讽的说:“哼,一堆生的!”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妇者,服也” ,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还是若无其事的和人攀谈,便知她确乎是“服也”了。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

24、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呜呼,可以风矣!(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中写“我” “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上了船” ,凸显了“我”来杭心情的急迫,也暗示了航船为“士大夫”所不屑的现实。B. 文章写当时有“物质文明”的汽油船,也有“精神文明”的航船,暗示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交融的背景,有利于表现主题。C. 船家对女人“男人女人都是人”的说法,有一段“十分巧妙”的批评,这段描写讽刺了船家的自作聪明,增添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D. 本文不像荷塘月色那么优美,也不像背影那么沉重,在叙议结合中显出活泼、幽默,以“漫画”式的描

25、写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8. 面对两个女人提出“男女混坐”的要求,航船里的人们有哪些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9. 文章以“航船中的文明”为题,意味深长,请从题目内涵和作者态度两个方面加以探究。【答案】7. C 8. 船家之类的人:制止、讥讽,体现了他们的保守卫道;与妇女同来的男子一类人:默不作声,体现了他们的软弱;“我”:观察、反思,体现了对合理需求、平等观念的认同,对保守思想的批判。 9. 指航船上“男女分坐”规矩体现的封建思想。时代发展,航船上依然坚持“男女分坐”,拒绝、讽刺合理要求,这是顽固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体现,作者对此作了批判。指航船上两个女人言行中表现出的平等、自由观

26、念。 “男人女人都是人” “我们是一堆生的”体现了人们的合理需求和对平等、自由的追求,这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却遭到卫道者们的扼杀,作者流露出深沉的悲哀。指当时中国社会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取舍。士大夫“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 ,却为追求“物质文明”的享受, “撇了那老相好” ,作者讽刺了他们捍卫“精神文明”的虚伪性。【解析】【7 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 项, “这段描写讽刺了船家的自作聪明”分析错误,船家不是自作

27、聪明,是为保守思想做诡辩。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面对两个女人提出“男女混坐”的要求,航船里的人们各有各的表现:船家之类的人:“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 “我们有我们的规矩” ,这些语言含有制止、讥讽,体现了他们的保守卫道;与妇女同来的男子一类人:“男人不好意思做声” ,他的默不作声,体现了他们的软弱;“我”:“这不能不感

28、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语含讽刺,是对保守思想的讽刺,这是观察,是反思,体现了对合理需求、平等观念的认同,对保守思想的批判。【9 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小说的题目的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小说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探究标题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文章以“航船中的文明”为题,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主题,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如航船上“男女分坐”规矩看似文明,其实是顽固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体现,作者对此作了批判。 “航船上发生的冲突”正体现

29、了人们的合理需求和对平等、自由的追求,这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文明的行为,但却遭到卫道者们的扼杀,作者流露出深沉的悲哀。题为“航船中的文明” ,写出了士大夫“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 ,却为追求“物质文明”的享受, “撇了那老相好” ,作者讽刺了他们捍卫“精神文明”的虚伪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麦铁杖,始兴人也。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性疏诞使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渔猎为事,不治产业。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史欧阳頠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每罢朝后,行百余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盗。

30、旦还,及时仍又执伞。如此者十余度,物主识之。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后数告变,尚书蔡徵曰:“此可验耳。 ”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惜其勇捷,诫而释之。陈亡后,徙居清流县。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具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缚送高智慧。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素大奇之。开皇十六年,征至京师,除车骑将军,仍从杨素北征突厥,加上开府。炀帝即位,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每战先登。进位柱国。后因朝集,

31、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麦是何姓?”铁杖应口对曰:“麦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无以应之,时人以为敏慧。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 ”及济,桥未成,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帝为之流涕,购得其尸,下诏赠光禄大夫、宿国公,谥曰武烈。(节选自隋书麦铁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B. 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

32、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C. 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D. 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官户,即官家,这里指官宦人家;官户属于特殊的户籍,享有特权,官户以外的全部人户,都称民户。B. 江东,即江南;长江自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故有江东之称。C. 阿奴,古代尊长对卑幼者或夫妻间的昵称;因“奴”有亲昵之意,也被人作乳名

33、,如刘裕乳名“寄奴” 。D. 国公,封爵名,被封者一般都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相当于开国元勋;“国公”前所冠是封邑或封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麦铁杖孔武有力,富于草莽气息。他力气大,奔跑速度极快,性格狂放不羁;曾聚众为盗,在皇宫执伞时,还屡次在散朝后跑到一百多里外的南徐州实施抢劫。B. 麦铁杖勇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曾受命孤身窥探敌情,被擒获后伺机杀死敌方三十多个押送军士;担任将领之后跟随杨素征突厥,平叛乱,官职也步步升迁。C. 麦铁杖头脑聪慧,应答言辞机智。面对窦威对其姓氏的嘲笑,他不假思索,巧妙利用“窦” “豆”谐音反唇相讥,令对方深感羞愧,无言

34、以对,时人对他很是赞许。D. 麦铁杖赤胆忠心,以死报效朝廷。他自认为深受朝廷恩典,唯有战死才能报答;辽东战役中,他预感获胜无望,在战前与儿子诀别,后果然陷入重围,以身殉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2)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朝中官员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2)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诚与孝顺,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

35、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铁杖出来接受任务,带着诏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 ”句中, “求人” (意味招募人)的目的是“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因而, “求人”应与后句连接,而与前句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 AC 两项。 “信然”的“然”字后面一般有停顿,同时与“为盗”结合语意不通,据此分析可排除 B 项。D 项断句正确。故选

36、 D。【11 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A 项, “官户,即官家,这里指官宦人家”解说错误,隋唐时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宋代时的官户才指官宦人家。故选 A。【12 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 项, “他预感获胜无望”分析错误, “吾荷国恩,今是死日”这是一心赴死而非“预感获胜无望” 。故选

37、D。【13 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奏,奏报;恒,一直,都。 (2)尔,你们;诚,忠诚;孝,孝顺。【点睛】参考译文:麦铁杖是始兴人。勇猛而有力气,能一天走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性格狂放不羁而且喜欢喝酒,喜欢结交朋友,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经营产业。陈朝太建年间,与人聚集在一起做盗贼,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获他献给朝廷,麦铁杖被没收成为官家 的 奴仆,被安排给皇帝撑伞

38、。麦铁杖常常在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在夜间到达南徐州,翻城墙入城明火执仗地抢劫。第二天早晨返回,赶在上朝时间仍旧撑伞。像这样十多次,被抢财物的人们认出了他,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朝中官员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后来南徐州又多次奏告麦铁杖抢劫,尚书蔡徵说:“这是可以验证的。 ”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铁杖出来接受任务,带着诏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 ”皇帝爱惜他勇猛敏捷,告诫了一番后便放了他。陈朝灭亡后,麦铁杖迁居到了清流县。遇到江东造反,杨素派麦铁杖头戴草把,在夜间浮水过江,窥探贼营中

39、的情况,全部侦察清楚后回报。后来再次前往,被贼兵捉住。贼帅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绑着送给高智慧。押到庆亭,押送的军士们休息吃饭,可怜他饥饿,解开他的手给他饭吃。麦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把他们全部杀尽,一一割下他们的鼻子,怀揣着回去,杨素十分惊奇。开皇十六年,麦铁杖被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仍然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封为上开府。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麦铁杖又跟随杨素进攻杨谅,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升职为柱国。后来在一次上朝时,考功郎窦威嘲笑他说:“麦是什么姓?”麦铁杖应声答道:“麦和豆(窦)没有不同,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窦威非常羞愧,无言以对,当时的人都认为麦铁杖机敏

40、聪慧。麦铁杖自认为受到深重的皇恩,常怀尽忠报国之心。在辽东之战时,麦铁杖请求做前锋。将要渡辽河,铁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你们应该准备浅黄色的衣衫。我蒙受国恩,今天是为国捐躯的时候。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与孝,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 ”等到渡河时,桥未完工,离东岸还有几丈,敌军大批涌来。麦铁杖跳上岸,与敌人作战,被杀死。隋炀帝为他痛哭,赎回他的尸体,下诏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宿国公,谥号武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章正字 道正新居朱庆馀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近来渐

41、觉青莎巷 ,车马过从已有尘。注正字:古代官职名。青莎巷:唐代杭州城内的地名。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御楼南畔”交代了章道正新居的位置, “独” “贫”二字点明了主人的生活状况。B. 颔联写新居行径无竹、花半属他人,渲染了“贫” ,也暗示新居有一丝清雅之气。C. 颈联写新居的周边环境,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故生出“嫌”的态度。D. 末句化用陶渊明“而无车马喧” “户庭无尘杂”等诗句,反衬新居特点,含蓄蕴藉。15. 新居主人章道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安贫乐道、志趣高雅、宁静自适之士。“生涯还似旧时贫”可见安贫乐道;居处

42、有花、 “吟处” 、 “与僧邻”看出志趣高雅;居处无车马、无尘杂看出其内心宁静。【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 项, “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分析错误,吵闹来自御楼,与僧为邻恰显宁静。故选 C。【15 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一般包括: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抓住诗歌中人物

43、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等直接描写,也要抓住间接描写,即侧面衬托;体察诗人写作意图,注意联想和想象。本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新居主人章道正的形象:“生涯还似旧时贫”可见安贫乐道;居处有花、 “吟处” 、 “与僧邻”看出志趣高雅;居处无车马、无尘杂看出其内心宁静。可见新居主人是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雅、宁静自适之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 ”两句,流露出对高官厚禄的轻视态度。(2)屈原离骚中写自己曾误入迷途,幸及时返回原路,其中描写返回路途中活动的两个句子是“_ ,_ ”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仓中粮食作

44、比较,表现阿房宫极尽奢华、耗费巨大的句子是“_ ,_” 。【答案】 (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步余马于兰皋兮 (4). 驰椒丘且焉止息 (5). 钉头磷磷 (6). 多于在庾之粟粒【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辩、皋、椒、磷、庾。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 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在不断演变。短视频的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

45、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关人士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 15 秒到分钟的时长里,以 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所带来的益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 ( )让知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2018 年 11 月 15 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 ,用 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

46、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对于处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而言,抖音上 的科普内容,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走出”深山,去探索外部世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薪火相传 简明扼要 寓教于乐 妙不可言B. 口耳相传 短小精悍 寓教于乐 妙趣横生C. 薪火相传 短小精悍 深入浅出 妙不可言D. 口耳相传 简明扼要 深入浅出 妙趣横生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B. 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

47、众,使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C. 短视频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使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D. 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 的 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短视频的最大价值是知识的沉淀与传播,从而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B. 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短视频的最大价值在于知识的沉淀与传播C. 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 的 最大价值,在于推动实现知识的 “普及”和“惠及”D. 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是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

48、与传播的最大价值【答案】17. B 18. D 19. C【解析】【17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知识、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语境中说的是信息的传承,此处应选“口耳相传” 。据此分析可排除 AC 两项。第二组: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短

49、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语境中说的是视频文件的篇幅小而内容丰富。此处应选“短小精悍” 。据此分析可排除 D 项。第三组:寓教于乐: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语境中说的是用抖音的视频进行科普,这里应选“寓教于乐” 。第四组:妙不可言:形容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语境中指抖音里有丰富、有趣的科普内容,应选“妙趣横生” 。分析可知,B 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1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