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505.42KB ,
资源ID:6057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605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2019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完成 12 题。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开放性C整体性 D差异性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C土壤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少D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显著解析:1.C 2.B 第 1 题,图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 C。第 2 题,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土壤多呈

2、酸性,地面河湖纵横,河流径流量大,流水作用强,故 B 项正确。(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 35 题。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C D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5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

3、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析:3.A 4.D 5.C 第 3 题,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因此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第 4 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

4、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 D 选项正确,排除 B 选项。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 A、C 选项。第 5 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 选项正确。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 盖程度。如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 完成 67 题。6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C南部 D北部7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荒漠草原C草原荒

5、漠草原森林 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 森林解析:6.C 7.A 第 6 题,图示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第 7 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旱指数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呈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又有蓝色花。完成 89 题。8 “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变化性9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 )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

6、以粉红花为主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解析:8.B 9.B 第 8 题,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答案选 B 项。第 9 题, “无尽夏 ”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应该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花开以蓝色花为主。故答案选 B 项。(2019牡丹江模拟)大约在 4 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

7、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 4 500 m,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完成1011 题。10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1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解析:10.B 11.C 第 10 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降水少、成为大河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

8、等特征。气温低,发育了冻土和冰川,对应气温低,对应空气稀薄,对应太阳辐射强。第 11 题,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是较薄,故 C 项不相符。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 ,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 300800 mm (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 12 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 ;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

9、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 。材料二 我国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焚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众多干热河谷。仅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 800 km。河谷内年降雨量约 700 mm,年均温约 21 。谷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3)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 ”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合适的季节( 当地) 并分析原因。(4)你是否支持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地区大量引种猴面包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第

10、(1)题,根据图乙的气温及降水曲线图可判读气候特征。根据图甲的猴面包树分布区示意图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题,内容相对简单,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归纳总结与逻辑分析能力。第(3)题,游客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 “生命之树”奇观应该在干(旱)季。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第(4)题,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支持或反对理由合理即可。答案:(1)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降水总量较少。成因: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2)树干木质松软(形

11、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相对于树干) 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强。(3)干(旱 )季。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4)支持。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和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猴面包树树叶及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业原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反对。干热河谷地区

12、气候和猴面包树分布区气候有一定差异,且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我国几乎没有与猴面包树相关的产业基础,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外来物种有风险,容易引起生态灾难。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如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1)说明该地林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

13、原因。(3)分析图中耕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曲线出现双峰的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示曲线,林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 8 月份。按季节划分,从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主要因为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覆盖度上升。8 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落叶,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第(2) 题,在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第(3)题,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 月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

14、,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 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作物收获后,地表植被覆盖度下降。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等作物,8 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植被覆盖度又出现峰值。答案:(1)趋势:林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 8 月份( 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枯萎或落叶,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2)原因:(同一农业耕作区 )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 、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的大小差异明显。(3)45 月峰值原因: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 月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 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 月份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植被覆盖度又出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