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
2、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 (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5.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行为,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
3、,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二、课内重点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4、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之”指代: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道理: 句子: 3.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答:4.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三、课外提升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
5、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熟为汝多知乎?”1.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2)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答: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5.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答:四、中考链接(2016 年常德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23 题。
6、(12 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7、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1) 山门圮于河( ) (2) 湮于沙上( )(3) 如是再啮( )20.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 分)(1) 一老河兵闻 之 ( )(2) 当求 之 于上流( )2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 分)众服为确论。2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 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 23.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 分)答: 参考答案一、1.p zho y zhng yn ni zh s y2.C(精神失常,后
8、来写作“癫”)3.D(前三者作代词用,最后一项作助词“的”)4.C B5.B6.D(前两者的观点不正确,因为它不符合客观实际)二、1.(1)讲学家所说的话。 (2)二石兽2.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做出判断。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寺僧: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讲学家: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老河兵: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4.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
9、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三、1.(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3.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4.孔子不能决也。5.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四、19. (3 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20. (2 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21. (1 分)众/服为确论。22. (3 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 1 分,译出大意 1 分)23. (3 分)“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 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 分)(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