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汉初统治者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采用“德治” ,达到“清静无为”的目的。其“清静无为”实质上是( A )A巩固统治的手段 B向诸子百家的妥协C社会倒退的表现 D压制各学派的发展解析 “无为而治”是汉初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而采取的重要手段。故选 A 项。2西汉时期主父偃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B )A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B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边境少数民族威胁
2、 D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解析根据“诸侯”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再根据“ 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国坐大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集权。A、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项正确。3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C )A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B “约法省禁” “废除烦苛” “减田租,十五税一”C “汉兴七十余年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D “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解析汉代政策的转变主要是因为经济恢复,社会发展。汉初,由于战争破坏,经济残破,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即实
3、行“无为”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 。故答案为 C 项。4(2019南通高二期末)“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这一主张( C )A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思想文化再无发展B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充分体现当时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C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D不利于实用性学问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结束了学术思想
4、平等竞争的局面,但思想文化再无发展的说法错误,A 项错误; “独尊儒术”的实质是文化专制的体现,而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B 项错误;“独尊儒术” 适应了汉代“大一统”的需要,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在当时以积极作用为主,C 项正确;儒家思想对科学的发展应辩证地看,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世界,D 项错误。5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 C )A “独尊儒术” B “大一统”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解析 A、B 两项材料均无体现,按照汉代董仲舒的“天
5、人感应 ”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告,材料的内容显示,当发生日食时,皇帝下诏内省,这正是“天人感应”的内容,故 C 项正确;“君权神授”强调君主统治的合理性,而“天人感应”在强调君主统治合理性的同时,也对君主有一定的限制,材料体现的正是对君权的限制,故 D 项错误。6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 C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依据D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解析董仲舒改造儒学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其改造的主要作用也是为当时的君主专制提供
6、理论依据,故选 C 项。7(2019漳州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 )A “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解析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表明儒家思想成为西汉武帝及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维护统治、实行思想专制的工具。虽然独尊的不是法家学说,但本身“独尊”就是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体现,A 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 “君权神
7、授” ,B 项错误;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思想含有一定的民本思想,C 项错误;“全面地吸收”说法错误,D 项错误。8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C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解析 西汉末年的王莽敢于代汉自立,而反观东汉末年的豪强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东汉一朝的中央集权并没有太多加强,故 A 项错误;两汉社会自汉武帝之后对“君权神授”都较为推崇,这无法解释东汉末年的巨大变化,故
8、 B 项错误;进入东汉时期,随着儒学“三纲五常”思想的进一步理论化,才出现材料中权臣豪强对皇位态度的强烈反差,故 C 项正确;儒家 “经世致用”思想最早萌生于明清之际而非两汉之间,故 D 项错误。9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儒术重在“尊” ,这主要表现在( B )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B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C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内容D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汉代重在“尊” ,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选 B 项。10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
9、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A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同时,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若想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只能去长安的太学。故选 A 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
10、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 ,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材料三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
11、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8 分)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一“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得出社会教化;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得出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答案 主张:社会教化。理由: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8 分)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董仲舒) 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
12、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 ,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兼采各家思想并带有神秘色彩;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答案 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14 分)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 ”得出批判;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得出原始儒学不适
13、应时代要求;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即可。答案 态度:批判。理由:原始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如依据材料答具体原因亦可)补充和发展: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 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 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
14、,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该思想有何进步性?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18 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可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可知其进步意义在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第三小问从二者思想的本质、关系以及董仲舒思想的目的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 思想:“天人感应” 。进步: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看法:没有否定。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反对鬼神、天命。董仲舒根据专制发展、大一统的需要改造儒学,丰富发展了孔子对天人关系的看法。(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 分)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从教育与人才选拔的关系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儒学发展、推动大统一等角度归纳。答案 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影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官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加强思想一统,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