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商鞅变法与战国时期其他变法的异同背景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势力逐渐壮大目的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措施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实行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相同点 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结果和影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促进了社会发展内容深度 商鞅变法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不同点影响深远程度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等措施不仅对整个战
2、国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目的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内容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特点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影响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不同点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目的 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内容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改革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风俗变革特点 都重视“法治” ,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3、相同点 影响 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二)(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处应填( )A铁犁牛耕的使用及推广B “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了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私田,与之相适应,出现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和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走向瓦解,故选 A。2公元前 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
4、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解析:选 C “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 C 正确。3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 C 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 C。4战国时期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
5、世袭制C井田制 D世卿世禄制解析:选 D 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世代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 D 正确。5公元前 343 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解析:选 B 公元前 343 年,正值商鞅变法,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6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秦朝
6、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解析:选 B 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可以作为 “商鞅铜方升”制作并加刻诏书送到地方的影响。但“商鞅铜方升”是秦统一度量衡的主要措施,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选 C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在战国时期,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反对势力是奴隶主贵族,材料
7、反映了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激烈,故选C。8 汉书食货志记载:“ 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则材料反映( )A秦代农业生产效率高 B秦代农民税赋较轻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 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解析:选 D 根据材料“用商鞅之法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说明作者认为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造成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分化严重,贫民生活困苦,故 D 项与题意相符。9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
8、确的是(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解析:选 D 从材料可知,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个人处境,而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看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 A、B、C 三项都是正确的。虽然两者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由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影响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D 项符合题意。10中国当代作家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大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商鞅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相对宽松的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
9、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解析:选 D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故 D 项正确。商鞅变法中的 “什伍连坐”制突出对民众的控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加强控制,倡导法家理论,故 A、B、C 三项均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1 题 18 分,第 12 题 20 分,第 13 题 12 分,共50 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佻) ,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粗劣的) ,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
10、,入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荀子 强国材料二 (商鞅的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 。 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 (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治安策(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后“百姓” “百吏” “士大夫” “朝廷”的生存现状。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6 分)(2)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导致了材料二所述的社会风气的变化?(6
11、分)(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特征。(6 分)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主题,考查材料理解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后“百姓” “百吏” “士大夫” “朝廷”的生存现状,在此基础上一一对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从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第(3) 问,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及风俗改革等措施,强化了对百姓的控制;普遍推行县制,奖励军功等措施,加强了对各级官吏和士大夫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增强了国君的权威,提高了决策的效率。(2)变法内容: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12、 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3)重视加强对百姓和官僚士大夫的控制;重视等级权威;重视培养人民的私有观念和竞争意识;强化个体小生产者的意识,推行愚民政策。12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良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
13、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 500 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 500 至 300 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 300 至 200 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 200 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次改革性质的依据?请说明理由。(8 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
14、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2 分)解析:第(1)问, “采取措施”回答军功授爵制和财产等级制度即可;对于改革性质的分析,主要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性质的标准。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两次改革进行比较,然后归纳回答。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
15、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 41 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命调职。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 :
16、“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材料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1)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8 分)(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4 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回答,回答时先指出哪一方面,再回答具体措施。第(2)问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答案:(1)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君任免官吏,抑制工商业的发展。(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