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09.50KB ,
资源ID:5798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579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评(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评(含答案)

1、第三单元测评(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 ”,也有“ 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

2、耳,尤其是那两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在“ 捐躯赴国难 ”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 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 ”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 三吏 ”“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的老人,“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

4、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 ,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B.文中的“边塞况味 ”,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C.文中提及出塞,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

5、敬佩。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 ,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解析 A 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 “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的说法错误,因果倒置;C 项,文中提及出塞是为了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 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的突出特征,不是“他们” 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答案 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 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 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

6、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解析 C 项,文章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而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答案 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 ,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B.先贤们的“忧国 ”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

7、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解析 A 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答案 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林中猫的故事芬兰彭蒂哈恩帕它是一只灰白色的公猫,它的毛色已失去瓷瓶般的亮光,因为它已不再年轻了,又爱睡在暖和的地方,皮毛上沾满了炉灰和煤烟。每天,老农妇用没牙的嘴为它嚼面包准备好饭食,还倒给它两食钵热牛奶。然而几天来,它几乎对热乎乎的牛奶舔也不舔,而且还竖起长长的尾巴示威,简直是故意闹别扭。春天到了,它干脆走进了森林,再不回到老农妇身边了。春天,林子里不愁没有猎物,如傻乎乎的小鸟,吱吱

8、叫的土拨鼠和兔崽子它每天吃的是新鲜的肉,身体得到了滋补,污秽的皮毛又重新放出了光亮。从此,它就以森林为家了。如果有时候遇到人,它就很快逃走,并且以一种轻蔑的神气,竖起它那长长的尾巴;或者飞快地爬上树 ,像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它曾经温顺地生活,又懒又脏地等待施令一种有害的施舍这种日子已很快成为睡梦般的过去。现在它是一只林中猫,一只自由、独立的野猫。它行走着,捕捉着猎物,生活得很幸福。然而北国的夏天不很长。寒冷和黑暗接踵而至,秋雨绵绵,枯叶凋零。森林变得荒凉起来。无数的候鸟飞走了。可是,林中猫却没有长翅膀若它不是机智、谨慎和无声无息地潜伏着,现在也会遭到人或其他生物的无情捕杀。严

9、寒使大地冻结起来,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在雪中行走非常艰难。它走了很久才寻到比较安静的一隅。附近有一垛干草堆,一股股热气从里面往外冒,猫立即匍匐在地,摆好了捕猎的架势。原来,两头被人饲养过的牲畜都成了在森林里过冬的冒险家,这时,碰巧在这里相遇了。草垛里住着一头公山羊。夏天,这头羊的脑子里也产生了猫在春天里有过的同样的想法。它离开了羊群,走得很远很远,在森林里定居下来,幸运地避过了潜在的危险,并且解决了冬天带来的一系列难题。林中猫慢慢地向前移动着。山羊已经从洞口发现了它,并且摇晃着头角,踢着蹄子以示警告。猫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弓起身,突然扑过去,咬住山羊的脖子。接着,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长时间的生死

10、搏斗。羊毛和干草到处飞舞,山羊以失败告终。林中猫在自己的猎物旁睡着了,森林在大风雪的压迫下呼啸着。突然某个重物跌落下来的响声使猫惊醒过来。有个东西跌在雪地里,正在走近它的住所,而且是个大猎物。正在打盹的猫这时立刻精神抖擞起来。它的眼睛发出黄绿色的光芒。来者已到了门口,是只大鸟鹰,捕食母鸡的苍鹰。两个拼斗者在大风雪中滚成一团。忽然林中猫被鹰带上了天空。猫的眼珠被鹰啄了出来;猫爪子的撕杀力在变弱 ,后来全部放松下来,就像松了弦的弓似的。猫躺在雪地里,死了;苍鹰流着血,它的一只翅膀已被撕裂 ,全然动弹不得。对它来说,这也是最后一场搏斗它被飘落的雪花渐渐盖住。猫也如此,但它躺在草垛边受庇护的地方,它那

11、被挖空了的眼窝依然望着世界,它咧着嘴,露出拼杀的利齿狞笑着在干草里有它的巨大猎物,撕剩一半的山羊尸体,雪花偶尔也飘到山羊的绒毛上。冻成冰块的林中猫似乎在耸动着肩膀,得意地发笑当暴风雪开始平息下来的时候,一阵阵野兽的嚎叫声在荒原上空回响。(选自小小说精选,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开篇交代林中猫对老农妇用没牙的嘴为它嚼面包、给它热牛奶的优越生活的不满,为下文林中的艰辛生活做了铺垫。B.秋天到了,阴雨绵绵,枯叶凋零 ,森林荒凉,候鸟飞走没有长翅膀的林中猫在外面的世界里生活得很艰难。C.“像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一句写出了林

12、中猫在春天森林中生活时的鄙视、愤怒和轻松感。D.本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猫的形象十分鲜明。故事的尾声使情节更加完整,同时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 “像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这一句在文中的第二段,描写猫刚走入大森林看到人时的情景,既有对人的怨言,也有在春天森林中生活时的骄傲、快乐和幸福。由此可知,C 项,“ 写出了林中猫在春天森林中生活时的鄙视、愤怒和轻松感”分析错误。答案 C5.小说为什么以“林中猫的故事”为题? 请简要说明作者这样拟题的妙处。 (6 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可以从情节、形象和主题三个角度思考。作为结构

13、线索贯串情节始终。全文情节是围绕“林中猫的故事”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的。题目简洁、有寓意,更有吸引读者的作用。本文述说了“林中猫的故事”,揭示出世界凶险、生活艰难,生命交替、生态平衡等深刻的人生哲理。参考答案 其中暗含了林中猫生活的经历,使其连接情节,起到了组织内容结构的作用。题目耐人寻味,吸引读者。林中猫到底是怎样的猫?有着怎样的故事?颇有悬念。暗示了作品主旨,通过故事表现闯荡世界不易,生活艰险,从而深化了主题。6.小说结尾写的“冻成冰块的林中猫似乎在耸动着肩膀,得意地发笑”一句有何深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主要从形象、主题两个角

14、度思考。形象的角度要考虑作者塑造“林中猫”的目的,注意对“林中猫”前后生活状态的对比,突出其挑战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从小说主题的角度,注意把握作者对“林中猫”形象的思想倾向,突出“拼搏的生活”“死而无憾”等要素。参考答案 林中猫冻成冰块了,至死也不甘失败,还憧憬着在生活中拼搏。它为战败捕食母鸡的苍鹰而骄傲发笑。它勇于面对凶险的世界,在艰难生活中,虽死犹存。它经历了与小鸟、土拨鼠、兔崽子、公山羊、苍鹰等的搏杀,获得许多,故藐视死亡。它曾经温顺地生活,又懒又脏地等待施舍,但现在是一只林中猫,是一只自由的、独立的野猫。拼搏的生活很幸福,它死而无憾。(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5、成第 79 题。材料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提出组建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 ,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

16、、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医联体内部形成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家庭医生服务等分级诊疗模式。不论哪种合作模式,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连续、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摘编自 人民日报2017 年 5 月 2 日)材料二 2015 年 8 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了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罗湖区整合 5 家区属医院和 23 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基层医疗集团罗湖医院集团,形成“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管理共同体”。该集团重新调整和明确集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

17、:医院逐渐向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和科研教学转变;社康中心逐渐向提供常见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转变。成立罗湖医院集团不是为了做强做大医院,而是为了举集团之力做强基层。因此,罗湖医院集团不断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并建立财政补助、收费价格激励引导机制,做强做实社康中心。为此,集团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一是公开招聘优秀全科医生,聘请外籍优秀全科医生对集团内全科医生进行培训,组织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集团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二是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内各医院药品目录一致,达到 1 350 种,针对缺药品种,集团 24 小时内配送到家;三是改善社康中心医疗装

18、备水平 ,在部分区域社康中心配置了 CT、胃镜、眼底照相等设备,并打造“社康检查、医院诊断”模式。同时,罗湖医院集团对医保基金管理方式进行突破性改革,对签约参保人的住院统筹基金实行“总额管理 ,结余留用” 的制度 ,发挥医保支付经济杠杆的倒逼作用,促使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让签约参保人少得病、少得大病。签约参保人越健康,集团越受益,推动医保从“保疾病”向“ 保健康”转变,促进医院集团从“ 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改革两年多来,“罗湖模式” 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 缺医少药 ”“检查不方便”“只签约不服务”“ 重医轻防”“医养分离”五大难题,初步实现了社康中

19、心能力、预防保健能力、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收入“ 四提升” 和医院运营成本、居民就医成本“ 两下降 ”。 “强基层、促健康”的医改目标成效初显。(摘编自 2017 年 9 月 1 日深圳新闻网)材料三 目前,全国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多数以临床医疗服务的简单“联合”为主,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下派医生去基层坐诊往往靠所在医院的行政指令,而非本人意愿,因而大多应付差事。而基层医生仅靠在三级医院进行的短期培训,也很难真正提高水平、获得患者信任,导致这一做法徒有虚名,没有实效。医联体的政策本意,在于“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然而,现实操作中,医联体帮助大医院在基层社区中建立了更多的“挂号窗口”,方便

20、了患者进一步向上聚集,也加剧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些三级医院院长甚至坦言,牵头形成医联体的一大动力就在于与其他三级医院竞争,吸引下面县乡更多的患者。同时,也通过医联体寻找下级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与临床人才,将优秀的人才向上虹吸,这显然也会带来对患者的虹吸。从一定程度上讲,医联体已经变成了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从基层汲取医生、汲取患者的捷径。依托医联体来建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长效运行机制,困难重重。(摘编自搜狐网)7.下列对医疗联合体建设中有关“罗湖模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深圳市罗湖区试行的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 ,整合了集团内 5 家区属医院和 23 家社康中心的

21、资源,设立了 6 个资源共享中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B.罗湖医院集团设立了 6 个管理中心 ,统一对集团内的人力资源、财务、质控、信息、科教、综合等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实现了人员编制、运行管理的一体化。C.为了实现“强基层 ,促健康”的医改目标,“罗湖模式”在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的同时,还对社康中心的医疗设备、医技人才、资金管理等给予更多支持。D.在“罗湖模式”中,医疗集团内部各医疗卫生功能定位明确,医院与居民皆受益,有效地解决了医联体建设中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等问题,值得在全国推广。解析 D 项,“有效地解决了医联体建设中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等问题”错,根据材料三可知,从一定程度上,医联体存在大医

22、院重分势力范围等弊端。罗湖模式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并无此信息。答案 D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国家建议建立四种合作模式 :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及在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B.按医联体政策的构想,如果同一个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并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横向流动,那么,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C.一些医生不愿意被下派到基层坐诊,即便去了,也是应付差事; 医院对基层医生的短期培训也徒有虚名,没有实效: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上级医院和医生的大力支持。D

23、.建立医联体是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可是在推行过程中,基层优秀人才和患者被向上虹吸,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解析 B 项,“横向流动 ”错,同一个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医联体,人、财、物等资源应该是纵向流动。C 项,“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上级医院和医生的大力支持”错,材料三认为,下派医生应付差事、培训没有实效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医联体的建设只停留在医疗服务的简单“联合” 上。D 项,“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说法绝对。答案 A9.在介绍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不同?(6 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较新闻内容异同的

24、能力。首先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介绍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的有关内容,找到筛选不同点的两个角度:内容不同、态度不同;然后,根据文本内容概括这两个不同角度的内容。由此可知,材料二重在措施介绍和成效,材料三主要介绍困难和问题,表示忧虑。最后有序整合出答案即可。参考答案 内容不同:材料二以罗湖模式为例着重介绍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材料三重在呈现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态度不同:材料二对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效表现出赞赏和乐观的态度;材料三对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担忧。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张

25、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 注 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 ”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 ”朝廷采其说,始遣文

26、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 ”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 ”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 吾家,众所望也 ,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

27、八十八,谥恭安。(宋史列传第七十九)注 身言书判:吏部选官的一关 ,其内容,先试书判,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 再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 /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 子孙非正衣冠不见/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 收恤宗属/嫁聘穷嫠 /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 收恤宗属/嫁聘穷嫠 /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 /收恤宗属/嫁聘穷

28、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解析 “堂上”应作“ 布之”的补语,因为“恣兄弟择取”,与是否在 “堂上”没有关系,以之修饰“恣兄弟择取”没有意义,由此排除 A、D 两项。 “家居”指平时在家。 “一人失所”是“不使”的宾语,“家居”与“失所”不可以并列 ,所以排除 B 项。答案 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冀州,九州之一。古代九州代指中国 ,指扬、荆、豫、青、梁、雍、幽、冀、并九个区域。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C.待制,官职名,唐诏京官五品之上值守中书、门下两省 ,宋因其制,扩至殿、

29、阁。D.吏部,是古代掌管文武官员任免升降的官署 ,与“户、礼、兵、刑、工 ”并称六部。解析 D 项,错在“文武”,吏部只管文官。答案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 ,受到太守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让他担任殿中侍御史。B.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时,指出了拒受忠直之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了皇帝之心。C.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挡不住敌人,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D.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昊结盟后 ,他察知危险

30、,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洪水逼近冀城时,他不肯迁走,以此来安定百姓。解析 C 项,错在“ 一定打不下延州”,原文说的是“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说明延州是宋军守卫,敌人攻城。答案 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2)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 恐”, 担心;“理乱安危之机”,治乱安危的策略;“蔽”,隐藏。(2)“说”,意见;“始”, 才;“按治”,查办;“得直”,得到昭雪。参考答案 (1)我担心从今以后,忠诚正直的言论,与那些关于

31、治乱安危的策略 ,就会隐藏起来无法传到陛下耳中。(2)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派遣文彦博查办,因此刘平得到 (被)昭雪,而黄德和被处死。参考译文 张存,字诚之,是冀州人。考中进士,担任安肃军判官。天禧年间,皇帝下诏要求铨司以身言书判选拔官员,仅录取了两个,张存被选中了。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寇准是太守,对他给以特别的礼待。御史中丞王曙屡次举荐他担任殿中侍御史,升为侍御史。宋仁宗最初亲政,停止了让百官转对的制度,张存请求恢复它。又说:“以前曹修古等人一同忤逆圣旨被罢官,布衣林献可因为呈上封事而被流放到险恶的地方,我担心从今以后,忠诚正直的言论,与那些关于治乱安危的策略,就会隐藏起来无法传到陛下耳中

32、。 ”于是引用周昌、辛毗的事例,以使皇帝明白过来。西部边境发动战争后,他以天章阁待制的身份担任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诬陷刘平的时候,张存上奏说:“刘平与敌人作战,从早到晚,我们伤亡的与敌方伤亡的数目相当,因为黄德和引兵后退,以致打了败仗。当时敌人的气焰很嚣张,如果不是刘平奋勇搏杀,那形势一定不能挡住敌人;延州是一座孤城 ,如果不是刘平解围,那城一定不能守住。他牺牲在战场上,却不幸又被谗言和奸人所困扰,边防的臣子恐怕从此不再有为守节而死的了。 ”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派遣文彦博查办,因此刘平得到昭雪,而黄德和被处死。元昊想要归附,商议的人依然坚持攻打讨伐的策略。张存建言,说:“战争不停止,百姓疲

33、惫不堪。敌人既然有了悔过之心,尽管其名号还不正当,也很应当笼络控制他。 ”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担任延州知州。因为母亲年老害怕远行,转调到泽州,回京后又做了待制。契丹与元昊结为婚姻关系,阴谋首尾互相呼应,就聚兵到塞上而求取关南的土地。张存说:“黄河以北的城池很长时间没有整治,应当对此留心。 ”于是让他担任都运使,在各州整修城池。入京担任开封府知府,又出使黄河以北。王则造反,他因为没有发觉,降职做汀州知州。很久以后,以吏部侍郎退休。张存天性孝顺友爱,曾管理蜀郡,得到奇异的缯文锦回来,他全都放在大堂上,任凭兄弟们挑选并取走。他收录照顾本宗的亲属,给穷困的女子、寡妇办婚事,不让一个人没有安身之处。平时在

34、家,不端正衣冠不见子孙。举办宴会接待宾朋,他整天垂足正襟危坐,不曾歪过身子。枣强县河流决口,洪水直逼冀城,有人劝他转移到其他地方,他说:“我的家,是大家都观望着的,如果轻举妄动,让全州的官吏百姓靠什么来安定自己?”最终也没有转移。去世时八十八岁 ,谥号恭安。(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1415 题。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 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 ,交代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B.颔

35、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 ,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C.颈联“ 河声” 后续一“遥” 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D.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 ,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解析 D 项,“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说法错误,尾联“ 犹自梦渔樵”意思是“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答案 D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解析 诗歌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表现诗人的离愁与不舍;最后两句再现了诗人在出仕为官和眷恋归隐山

36、林过渔樵生活之间的矛盾心理。参考答案 孤凄之情。萧萧红叶,飘飘残云,秋雨使诗人顿感孤寂与凄冷。不舍之情。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都城长安,却仍然梦到家乡的渔樵生活之乐,足见诗人的隐逸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 ,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37、、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 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3)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719 题。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

38、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主要原因是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 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 且自感怀才不遇 ,“(丙)”。有的甚至意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入世”情怀,自用其才。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

39、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韬光养晦 一语道破 一筹莫展 自暴自弃B.卧薪尝胆 一语道破 走投无路 妄自菲薄C.韬光养晦 一语中的 一筹莫展 妄自菲薄D.卧薪尝胆 一语中的 走投无路 自暴自弃解析 “韬光养晦” 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根据语境,应选“韬光养晦” 。 “一语道破 ”意思是一句话就说穿了。 “一语中的”指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句话就说清了事情的重点。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

40、困难,找不到出路。应选“一筹莫展”。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妄自菲薄”形容看轻自己,形容自责、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品德、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自暴自弃”侧重于形容行动表现,“妄自菲薄”侧重于形容精神状态。答案 A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 ,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主要原因是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B.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 ,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C.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 ,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

41、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D.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 ,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主要原因是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解析 本句存在两种错误:一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 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只有这样才能前后对应。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与“关键要看”两种句式同用,保留一种即可。只有 B 项符合上述条件。答案 B19.依次填入第三段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A. B. C. D.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

42、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做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甲处结合后面内容“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选填“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乙处根据前面内容 “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 因此选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剩下一句填在丙处。答案 C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 社会深度” 栏目

43、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 E。从题干的要求看,本题词语的错误表现在语义不准确、语体风格不一致两个方面。 “语义不准确”主要涉及近义词的辨析,“语体风格不一致”主要涉及口语和书面语的得体运用。其中“参加者” 和“ 等着” 两个词是口语,用在要求正式严谨的“启事”文体中是不合适的。 “打探者”“关爱者”“征询”等词表意不准确。答案示例 “参加者” 改为“ 亲历者 ”或者“参与者”;“ 打探者”改为“知情者”;“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 ”改为“征集”;“ 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21.右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

44、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50 字。(6 分 )解析 答题时一要看清题目要求;二要读懂框架关系及流程,要尽量把它体现在答案中; 三要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符合字数要求。参考答案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不要人夸颜色

45、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提示 命题属于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材料由六个中华名句组成,学生应在理解名句含义的基础上从其中选出自己最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两三句来确定立意。立意应充分体现诗句中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家国情怀、远大理想、坚忍不拔、豁达自信、赤子情怀等内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领悟与思考进行命题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如:以为基础探究人的志向和对待成功的态度,以为基础探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为基础探讨爱国情感、赤子之心,以为基础讨论人生理想,以为基础探究人生理想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