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337.06KB ,
资源ID:575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575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卷)含答案

1、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 四 单 元 从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到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建 立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2、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5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5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 1848 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

3、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A它预见到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2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

4、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3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只适用于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41848 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而在 1872 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

5、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影响观点修正的主要因素是A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议会制度日益完善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5表 2 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表 2 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C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D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6 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 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D说明仍

6、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7某位思想家对于历史得出以下判断:“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该论断最相符的是A“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B“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C“历史是空间的历史、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D“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在纪念巴黎公社 55 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动民众支持国

7、民大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在城市和农村,在上层和下层正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应。”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十月革命完成了国家富强任务C十月革命是俄国近代化的要求D反沙皇专制是十月革命的目的1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两幅图片内容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是A革命道路的多样性B具体国情千差万别C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D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11列宁曾说:“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

8、有成效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如果丧失清醒的头脑,一心设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这表明列宁认为A革命要坚决采取暴力方式完成革命任务B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革命的对策C十月革命就是采取了革命与妥协的方式D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措施夸大了革命性12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13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

9、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的直接意图是A为了打破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B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C为顺利解决香港问题提供法律依据D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42015 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 3 月 3 日至 13 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 3 月 5 日至 15 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A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B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要C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D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151982 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

10、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16以下为某论文关于两岸关系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最为合理的是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二、外国和中国的矛盾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第一,牵制台湾当局,不能脱离美国势力范围;第二,迫使台湾维持“亲美抗共”的“民主政权”;三、少数人的阴谋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A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B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C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

11、历程D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17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A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 B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C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 D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18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19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 年 9 月 18 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 8 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

12、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A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B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C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D“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20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 乡镇、市19981999 年 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20012002 年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20032004 年 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14320052008 年 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乡镇

13、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7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212015 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21

14、953 年 4 月 3 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 601938035 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231988 年 2 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 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 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D两岸

15、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24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见当时政协A转变为计划经济指导部门B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主要担负起统一战线职能D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51953 到 2009 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 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这种

16、变化说明了A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B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C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走向平等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26、 27、 28、 29 四 个 大 题 , 共 计 50 分 , 考 生 根 据 具 体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针对有人将唯物史观歪曲为“技术经济史观”或社会宿命论的挑战,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作为历史主体及其合力的结果,“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

17、是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它表明历史进程就是物质条件与个人意志及其合力的统一,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个人及其主体合力对历史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历史贡献。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世界历史进行分类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历史过程进行时序上的划分即分期。划分的标准是:以那些对世界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并导致世界历史出现质变的事

18、件为界,把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彼此衔接但又不同的段落,借以说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深化人们对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目前,国内外史学界还不能在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上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不过,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2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为依据;3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为依据。依据材料中关于历史分期的标准,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进行划分并予以说明。(要求:可选择材料中的观点,也可另有观点,观点明确;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史论结合。)(12 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

19、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尽的话题。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20、”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 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 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 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 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

21、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6 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1688 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此时的国王,是

22、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内阁处于国王的控制之下。到安妮女王时代,她在马尔博罗和戈多尔芬的劝解下逐步认识到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相一致,议会换了,政府也要换,否则政府将受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行政事务便无法运作。因此,虽然从个人感情上说她极其厌恶辉格党,但她还是在 1708 年听从劝告,组织了一个辉格党政府,开创了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先例。安妮女王的继任者乔治一世,来自德意志的一位小王公,由于其不通英语和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他发现必须接受议会多数派的统治地位,否则“国王陛下的政府”便会麻烦不断。为此,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而不管从感情上说他是喜

23、欢这个人还是不喜欢这个人。英国因为其稳重的、令世人印象深刻的民主政治,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 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在行政区域的安排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要素,一部分来自近现代的政治安排,一部分则来自改革以来的政治尝试。如作为我国四大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直接设置政府机构并派出官员来治理,已不同于传统帝国政治对边疆的管理模式;如果说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现代性的政治安排,而另一特殊类型的行政区域安排,则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 一国两制” 实践。 “一国两制”作为现代政治语境下的一个大胆实践,的确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当代中国政治

24、从近现代政治中承接过来的,是“全能主义”的政治体系。这构成当代中国政治“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基础。应该说,从“ 延安道路”时起,中国形成了这样一种特征的政治体系。这一政治体系在建国后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在改革开放后,其作为当代中国政治的核心架构,在国家制度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全面完善。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无疑都在其中发挥着核心的主导作用。摘编自刘伟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西方民主制度树立的榜样并分析其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

25、中国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6 分)一 轮 单 元 训 练 金 卷 高 三 历 史 卷 ( B)第 四 单 元 从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到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建 立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答 案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 年已经开始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论断并不是对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的预见,故 A 项排除;依据题干中“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可得出可以通过消灭生产力与夺取新的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B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是共产党宣言对经济

26、危机的表现、发生原因以及克服办法的阐述,并没有针对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且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 项排除;依据题干中“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信息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自身所创造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 D 项正确。【答案】D2【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

27、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 A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 2 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 B 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 C 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 D 项错误。【答案】A3【解析】依据材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只能说明 A 正确,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故 A 项正确,排除 B 项;依据材料“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

28、彻底的”可知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相关现象的归纳和评价,故排除 C 项;D 项说法片面,故排除。【答案】A4【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材料“1872 年”信息可知,这一观点的修正和巴黎公社的失败有关,但其主要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马克思对工人运动有了新的认识,故 D 项正确; A 项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错误;马克思主义发展完善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议会制度的完善无关,故 BC 项错误。【答案】D5【解析】材料数据表明,初等教育水平的代表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具有初等教育水平的代表主要是工农群众,这和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有关,D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俄

29、(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无法体现苏(俄)联国家高等教育水平,排除 A;材料数据表明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代表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B 错误;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数据无法体现各阶层代表分布情况,排除 C。【答案】D6 【 解析】四月提纲提出当前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 正确;A 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材料只是列宁的思想,B 错误;和平夺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答案】C7【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的观点,强调了人的劳动即生产决定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和选项 A 的意思是吻合的,所以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仅仅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选项

30、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D 两项均是和题意毫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8【解析】巴黎公社 55 周年是在 1926 年,当时中国正在经历国民大革命,所以他意在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但是国民革命并非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材料不涉及国际援助的信息,所以只有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B9【解析】材料“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说明十月革命是俄国近代化发展到要求,故 C 项正确;A 项属于十月革命意义,排除;“国家富强”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 D 项是二月革命要求,排除。【答案】C1

31、0 【解析 】革命道路的多样性,不属于精神层面,故 A 错误;具体国情千差万别,也不是在精神层面上蕴含的意义,故 B 错误;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丰富,没有突出科学理论的具体实践问题,故 C 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攻占冬宫与中国井冈山会师,都是科学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创新的表现,故 D 正确。【答案】D11【解析】由材料“如果丧失清醒的头脑,一心设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可以得出列宁强调应该根据场合和时间的需要对革命进行调整,B 符合题意;AC 说法本身不正确;农业集体化是为满足工业化的需求产生的,是符合苏联经济发展形式的,D 不正确。【答案

32、】B12【解析】“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说明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C 正确;A 属于巴黎公社性质;B 中群众基础从来没有体现;D 中民主充分不符合材料内涵。【答案】C1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材料中的规定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B 项正确。材料反映 “一国两制”的实施有法律保障,没有涉及两岸交流的状况,A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首次是针对台湾提出的,但在香港首先得到成功实践,与材料无关,C 项错误。D 项是根本目的,与材料强调直接意图是为“一国两制

33、”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不符,D 项错误。【答案】B14【解析】政协的职能是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政协的建言献策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人大的职能是立法、决策。政协先于人大召开,有利于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故 D 正确;政协通过的决议经过人大审核,其主要目的仍然是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故 A 排除;双重身份代表不利于民主政治的推行,一般在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中很少有双重身份代表,故 B 错误;人大代表并不是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故 C 错误。故选 D。【答案】D15【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邓小平要治理法治涣散的局面,要通过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的效力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34、司法建设而非经济建设,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1982 年还没有提到市场经济的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答案】D16【解析】由题干中的“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环”可以看出这篇论文主要是分析两岸关系形成的原因,故 A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讲述两岸关系发展,故 B 项排除;题干没有体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故 C 项排除;D 项是对题干的片面理解,除了国际因素还有国内因素,排除。【答案】A17【解析】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说

35、明在中国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高于”;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故 B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答案】C18【解析】表格显示我国五年计划由最初“一言堂”决策、到内部决策以及集思广益决策,说明民主决策方式逐步发展,C 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A 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决策方式变化,B 错误; D 中调控减弱是经济控制方式,不符合题意。【答案】C19【解析】由材料可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 8 县市“首长”希望两岸交流保持正常态势,说明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

36、利益,C 符合题意;一个中国的共识在“九二共识”中已经出现,A 不正确;材料所述为地方行为,不代表政府行为,B 不正确;D 说法不准确。【答案】C20【解析】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选项 B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答案】C2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

37、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新社会阶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 A。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 B。21 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 C。【答案】D22【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953 年的人口普查是为 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准备条件,A 项正确;B 项不是政治目的,排除;材料反映了全国人口普查,并非只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 项

38、错误;人口普查有加强户口管理之心,无扩大税源之意,D 项错误。故答案为 A 项。【答案】A23【解析】“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11 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说明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D 正确;A 是 1979 年;B 是九二共识提出;C 是说法不符合事实。【答案】D24【解析】从材料“1954 年”“协助国家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在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 C 项正确;1954 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954 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

39、政的机构,故 ABD 项不正确。【答案】C2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乡协调发展,而是强调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排除 A。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反映的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而不是开始走向平等,排除 C。D 项说法错误,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排除。【答案】B26(12 分)【答案】论题: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证:伴随着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过渡到帝国

40、主义阶段。但是,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沙皇专制统治造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俄国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903 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党诞生。1914 年俄国参加一战更使其国内形势雪上加霜。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为满足人民群众要求的和平、民主与面包的愿望,最终列宁领导发动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论:由此可见,十月革命是当时俄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与国际局势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7(12 分)【答案】评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以社会形态的演进为依据: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

41、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论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答案示例二:观点: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为依据: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 20 世纪 40、50 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论证: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的使

42、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答案示例三:观点: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为依据: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论证: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使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交通的改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至 19 世纪末 20 世

43、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28(14 分)【答案】(1)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影响;制宪过程艰难曲折。(4 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4 分)(2)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制宪及实践中,注意借鉴和学习别国经验,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民主法制的现代化,并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形式;有利于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但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文化大革命

44、”时期“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人权意识的淡薄等,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6 分)29(12 分)【答案】(1)榜样: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3 分)影响:经济上,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政治上,资产阶级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政治局面稳定;对世界,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有着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也标志着统治方式由人治走向法治,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 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原因: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原因: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经验的总结;为了防止一党专政,充分发扬民主;组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原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国家统一。“一国两制”形成原因: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家统一问题,邓小平进行的伟大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需要,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4 分)认识:民主政治建设要有创新意识;要与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相结合;适合本国国情;不能一味的照搬复制其他国家的制度。(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