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83 ,大小:2.80MB ,
资源ID:5401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540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4.4.1 氨)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4.4.1 氨

1、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氨,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氨的用途。 4.了解铵盐的性质。,目标导航,基础知识导学,重点难点探究,随堂达标检测,栏目索引,分层训练,一、氨气,基础知识导学,答案,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小于,极易,1700,答案,2.化学性质,大量白烟,还原性,答案,3.氨水的性质,变蓝,4.氨的用途 (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 的原料。 (2)液氨易 ,可用作制冷剂。,答案,纯碱,汽化,答案,二、铵盐,2.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 于水。 3.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NH4

2、Cl受热分解: 。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 。,易溶,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答案,现象: 。 (2)与碱反应 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答案,碱石灰,向下排空气,红,蓝,白色,四、氮的存在及固定,自然,人工,答案,游离,化合,练一练 1.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NO遇O2转化为NO2 C.硝酸工厂用NH3被氧化制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解析 由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氮的固定。,解析答案,A,2.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

3、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OH)2溶液 D.AgNO3溶液 解析 Ba(OH)2溶液和Na2SO4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Ba(OH)2溶液和NH4NO3溶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a(OH)2溶液和KCl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Ba(OH)2溶液和(NH4)2SO4溶液混合既有白色沉淀生成,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析答案,C,3.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_ 。 (2)请设计简单的实验鉴别NH4Cl和NaCl两瓶溶液。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答案 分别取两试剂

4、适量于两个试管中,均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是NH4Cl。 铵盐检验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与强碱反应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 (3)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_。 A.NH4HCO3 B.NaHCO3 C.NH4Cl D.(NH4)2CO3,答案,先加热后冷却,B,(4)干燥氨气可以选用的干燥剂是_。 a.浓H2SO4 b.P2O5 c.CaCl2 d.NaOH e.CuSO4 f.碱石灰 g.CaO (5)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也产生白烟?

5、 答案 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形成白烟。,答案,dfg,(6)实验室用铵盐与碱制取氨气时,铵盐为什么不选用硝酸铵或碳酸氢铵?碱能否用氢氧化钠? 答案 考虑操作方便、安全,铵盐一般用氯化铵。不选用硝酸铵或碳酸氢铵,因硝酸铵加热易爆炸,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使产生的氨气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气体。碱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为后者易潮解,成本高。,答案,返回,一、喷泉实验原理与操作,重点难点探究,1.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

6、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2.喷泉实验,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4.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烧瓶要干燥; (3)烧瓶充满气体。,5.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特别提醒 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 (1)减小内压法:如图所示。 烧瓶内气体与液体接触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烧瓶内压强减小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形成喷泉。 (2)增大外压法:如图所示。 锥形瓶内液体挥发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容器内压强增大锥形瓶内液体迅速流入烧瓶形成喷泉。,例1

7、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 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 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解析答案,解析 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则需先打开止水夹,再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

8、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解析 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4HCO3和稀盐酸,其他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解析答案,D,(3)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原理相似。 解析 图1、2是上部压强减小导致喷泉,图3是下部压强增大导致喷泉,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解析答案,减小,增大,3,形成喷泉的两种方

9、法 (1)减小圆底烧瓶内气体压强。 (2)增大圆底烧瓶外气体压强。,解题反思,变式训练1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SO2(浓NaOH溶液)/红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答案,C,解析 气体与液体易发生反应或易溶即可形成喷泉。CO2NaOH溶液反应,无色喷泉;NH3H2O(酚酞),易溶显红色,形成喷泉;SO2NaOH溶液反应,无色喷泉;HCl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形成喷泉。,气体易溶

10、于水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反应均可形成喷泉。,解题反思,二、氨水的性质与铵盐的检验,1.液氨与氨水的区别,2.氨水具有不稳定性和弱碱性,NH3H2OCO2=NH4HCO3, 2NH3H2OCO2=(NH4)2CO3H2O。,(1)原理,(2)方法 取少量样品或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浓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证明样品或溶液中含有NH 。,2.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加热或浓溶液中反应,生成NH3和H2O。 (2)不加热且稀溶液中反应,生成NH3H2O。,例2 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水显碱

11、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解析答案,解析 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3H2O,所以,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NH3H2O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氨水中共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H2O、NH3、NH3H2O、 、OH和少量的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只有NH3分子。 答案 D,(1)氨水属混合物,NH3H2O属电解质,液氨(NH3)属非电解质,氨水不能称电解质。 (2)氨水中N元素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 (3)氨水的密度小于1 gmL1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12、,解题反思,变式训练2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解析答案,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确定铵盐与碱反应是否生成NH3溶解于水,C项不正确;,答案 D,解题反思,(2)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而不能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因为NH3本身没有碱性,溶于水后生成NH3H2O才能电离出OH而显碱性。,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3.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

13、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4.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5.验满方法 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方法二: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6.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7.其他常见制取NH3的方法,特别提醒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注意事项 (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接近试管的底部。 (4)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通常在收集氨

14、气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若为干燥的棉花则起到减缓氨气与空气对流的作用;若蘸有水或稀硫酸,则是为了吸收多余的NH3。 (5)干燥NH3不能用CaCl2、P2O5和浓H2SO4。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NH3能与酸如H2SO4、H3PO4(P2O53H2O=2H3PO4)反应。,例3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解析答案,A. B. C. D.,解析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l与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错误; 在浓氨水中加入CaO,CaO与水反应使溶液中c(OH)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

15、出大量的热,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 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 答案 C,1.实验室制取NH3不易选用的试剂和方法 (1)N2和H2高温、高压、催化剂制取NH3; (2)加热NH4Cl或NH4HCO3、NH4NO3制取NH3; (3)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4)将NH4Cl固体和NaOH固体混合加热制NH3; (5)将NH4NO3或NH4HCO3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NH3。,解题反思,2.验室制取NH3可以使用的方法 (1)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 (2)

16、浓氨水加热; (3)浓氨水中加入CaO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变式训练3 实验室可用下列几组试剂制取少量NH3: 固体Ca(OH)2和NH4Cl; 浓氨水和固体CaO; 浓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三组试剂制取少量NH3,需要加热的是_(填序号),第组试剂中产生NH3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解析答案,答案 NH3H2OCaO =Ca(OH)2NH3,(2)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应选用装置_(填“A”或“B”,下同),方法应选用装置_。,解析答案,解析 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A,B,(3)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

17、用的干燥剂是_。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D.碱石灰 E.固体CaO F.无水CaCl2,解析答案,解析 NH3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可以用B、D、E干燥。,BDE,(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 _。,解析答案,解析 检验NH3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H3已集满(或其他合理答案),(5)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NH3的是_(填序号)。,解析答案,解析 装置没有出气导管,装置易引起倒吸。,解题反思,返回,制取NH3所选试剂和原理不同,则制气装置也不同。,随堂达标检测,1.下列属

18、于氮的固定的是 ( )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将氨转变为氮肥 C.化工厂中将N2和H2合成氨 D.NH3溶于水得氨水 解析 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1,2,3,4,5,解析答案,C,2.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 A.氨水呈碱性 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C.氨气易液化 D.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 解析 氨之所以能做喷泉实验,是由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水可使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了压强差。,1,2,3,4,5,解析答案,B,3.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

19、灰混合施用 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 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 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解析答案,1,2,3,4,5,B,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色的有 ( ) A.加热浓氨水 B.加热NH4HCO3固体 C.加热NH4Cl和 Ca(OH)2的混合物 D.加热饱和NH4Cl溶液,答案,1,2,3,4,5,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

20、3价,1,2,3,4,5,解析答案,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返回,1,2,3,4,5,解析 A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如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如硝酸铵); D项,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答案 C,返回,基础过关,分层训练,1,2,3,4,5,6,7,8,9,10,11,12,13,一、氨气的性质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

21、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C,答案,解析答案,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能确定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能帮他检验该气体是否为氨气的是 (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C.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打开的瓶口 D.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解析 检验氨气的方法,一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石蕊溶液), 二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盛有待检验气体的瓶口。,A,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3.在下面的反应

22、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是( ) A.NH3H3PO4=NH4H2PO4,解析 A选项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C选项中NH3被氧化,作还原剂; D选项中NaH作还原剂,NH3作氧化剂。,D,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二、铵盐的性质 4.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 所有铵盐受热都分解,但并不是都能放出氨气。,D,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5.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NaO

23、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 解析 铵盐受热均易分解,NH4Cl加热分解,而NaCl受热没有明显变化,同时生成的NH3和HCl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NH4Cl。,C,1,2,3,4,5,6,7,8,9,10,11,12,13,6.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 A.NH4HCO3 B.NH4Cl C.(NH4)2CO3 D.NH4NO3,A,答案

24、,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三、喷泉实验 7.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解析 若能形成喷泉,则烧瓶中的气体必须在液体中易溶或与液体反应,使烧瓶中压强减小。O2在H2O中不易溶,也不发生反应,不可能形成喷泉。,B,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8.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

25、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1,2,3,4,5,6,7,8,9,10,11,12,13,解析 A项中浓硫酸不是挥发性酸,不会产生白色烟环; B、C、D三项中由于NH3的摩尔质量小,扩散速度快,所以离白色烟环远的甲为浓氨水,故C项正确。 答案 C,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9.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 右侧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是氨气发生装置 B

26、.是氨气发生装置 C.是氨气吸收装置 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1,2,3,4,5,6,7,8,9,10,11,12,13,解析 装置NH4Cl加热分解生成HCl和NH3,在试管口处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收集不到NH3,A项不正确; 装置用浓氨水和CaO或NaOH固体作用,可制得NH3,B项正确; 装置,防倒吸装置中漏斗口与液面应接触,但插入液面之下不能防止倒吸,C项不正确; 收集NH3采用向下排空气法,为防止空气对流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D项不正确。 答案 B,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10.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

27、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 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1)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填序号)。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1,2,3,4,5,6,7,8,9,10,11,12,13,解析 NH3为碱性气体,只能用碱性干燥剂。检验NH3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2)B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H3已集满(或其他合理答案),1,2,3,4,5,6,7,8,9,10,1

28、1,12,13,解析答案,11.标况下把V体积氨气溶于1体积水中得到氨的饱和溶液,试完成下列填空。 (1)NH3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为_。 (2)氨水中存在的分子有_。 (3)氨水中存在的离子有_。 (4)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_。,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2)H2O、NH3、NH3H2O,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12.为探究NH3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f为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 。,解析 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

29、氨气。,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填序号)作干燥剂。 A.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B.浓硫酸 C.浓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 浓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作干燥剂使用,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实验室常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A,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3)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氨气(标准状况),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_。,解析 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30、,打开止水夹f,轻轻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1,2,3,4,5,6,7,8,9,10,11,12,13,1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拓展探究,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1)若要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返回,1,2,3,4,5,6,7,8,9,10,11,1

31、2,13,解析 若要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在中NH3被水吸收,形成负压,中HCl进入中,HCl和NH3反应生成固体NH4Cl,产生白烟。要在烧瓶中形成喷泉,就要形成负压。 答案 (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2)的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活塞,返回,1,2,3,4,5,6,7,8,9,10,11,12,13,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