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65.87KB ,
资源ID:50732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507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教师招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为本站会员(穿****空)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教师招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

1、安徽教师招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

2、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由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官方所加,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

3、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

4、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 ”“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 “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 “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 “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故也以“司马”为称。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为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

5、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称爵名】 训俭示康中“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中“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兼称】将籍贯、姓名、字等同时举出,如游褒禅山记

6、:“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所有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表示冒失、唐突的含义。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二、古代官职【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

7、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8、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 ”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参见“太师”条。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追赠太傅。【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

9、光明法蝉脱。 ”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 ,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职能扩大,其官署为尚书省。隋代始设尚书省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已经不同。如谭嗣同:“君

10、以学士徐公致靖荐。 ”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在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如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 ,是两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

11、职。如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 ”“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官至参知政事。如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汉人只有清末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如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 “章京” ,满语“官员”的音译,即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俗称“小军机” 。参见“军机大臣”条。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

12、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代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改由大臣担任,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如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左徒】战国时楚国设立的职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外国使节。如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秦汉设置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

13、武官,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元代以后废除。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 ”高太尉指高俅。【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可以是一般任官职者之称,也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如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上官大夫” ,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 “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如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指的便是任官职者等。【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

14、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时的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如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长史】秦代丞相的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如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

15、,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如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其中董允是侍郎。【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后等级超过侍郎。魏晋时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出师表中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郎中】战国时的宫廷侍卫,汉代以后,权责渐有变化。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尚书六部的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

16、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 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 ”参见“令尹”条。后可用作地方官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

17、县尹等。【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如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是掌管军政、军赋的长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节度使】唐代总揽一州或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多设立,世称“藩镇” 。后也用作荣衔。如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 。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

18、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刺史】原为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遂也称为太守。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又称“郡守”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参见“刺史”条。范晔曾任宣城太守。如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 ,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参见“经略使”条。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

19、基等皆死。 ”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 “抚军” 。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抚军】巡抚的别称。参见“巡抚”条。如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 ”又称作“抚臣” ,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

20、队、缉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从事】汉代以后的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聘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宋代废除。如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宋代地方行政单位,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清相沿。如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宋代以后称“知县” 。如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 “里”是古代乡以下的编户单位,里正即一里之长,也称里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胥是古代官府的小吏,里胥即里正、里吏一类,管理乡里事务。如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1、。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可称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属官;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属官;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属官。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掌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掌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属官。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官职的任免升降】

22、“三省六部”制实行以后,原由皇帝与丞相执掌的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句中的“除” ,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

23、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如岳阳楼记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天文历法【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叫黄

24、道,把黄道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如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四象】古语“四象”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25、;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参见“二十八宿”条。【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火对应周,鹑尾对应楚等。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

26、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属冀州分野。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 ,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

27、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如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是说农历七月时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 ,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如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 ,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28、。【北极星】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亮星,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的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人们把它看作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北极星目前是小熊座 星,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恒心。【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 ,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

29、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如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

30、镜。(4)因传说月宫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宫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宫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天狼】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星,古以为主侵略。如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

31、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较亮的二等星,古人称作“南极老人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如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即文时星,简称文星。古人认为,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

32、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部四星。而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的降生。【云气】云雾、雾气。古代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用这种历法安排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

33、俗称阴历,与辛亥革命后采用世界通行的公历相对而并行。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就是指农历的六月,七月。【二十四节气】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 ,月中叫“中气” ,总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 立春、雨水二月 惊蛰、春分三月 清明、谷雨四月 立夏、小满五月 芒种、夏至六月 小暑、大暑七月 立秋、处暑八月

34、白露、秋分九月 寒露、霜降十月 立冬、小雪十一月 大雪、冬至十二月 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的至日是冬至。【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35、。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如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初七】旧俗在农历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前冠以“初”字,表示是这个月的第一个一、二、十日。 “初七” ,即农历每月七日。如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

36、支纪法”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 ”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

37、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元和十年。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 1627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庚子赔款”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 ”“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 “丙申”是干支纪年;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壬戌”是干支

38、纪年。【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 ”“是年夏五。 ”“五”就是五月。如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夏、商、周三代岁首之月不同,故有建寅、建丑、建子之分。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建子月”按周朝纪年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指农历十月。(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

39、历十月。如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 ”“仲春”代农历二月。【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 “是月丁未” ,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 ”“子卯” ,代指恶日或忌日。(3)月相纪日

40、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2)地支纪时法。以十

41、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下表。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

42、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 ”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点) 五夜 现代时间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 21点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 23点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 点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 3点平

43、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 5点四、古代地理【中国】上古时期,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自以为居天下之中,与生活于四方的异族相对,而自称“中国” 。后也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上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称其居地为“中国” ,自称“中国华夏” ,简称“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九州】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如陆游诗云:“死

44、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中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四海】指天下、全国。参见“海内”条。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

45、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如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 “江”专指长江, “河”专指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西河】又称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因以此段江流为标准而确定两岸地区的东西或左右。 “江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

46、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如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如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的总称。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

47、”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如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如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今中国新疆及其

48、以西地区。如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如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 ”(这里特指两广一带。)【朔漠】指北方的沙漠。 “朔” ,泛指北方。如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朔风指北风。【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种落众多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以泛指南方地区。如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如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如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划之名。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以郡辖县,两汉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