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818KB ,
资源ID:5032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50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自测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自测题(含答案)

1、第 1 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2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建雄证实,结果只有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D)A. 建立假说 B. 实验论证C. 详细观察 D. 提出问题3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科学学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D)A.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0 厘米B.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 550 毫升C. 杭州市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 40 D. 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20 米 34下列测量方法中,

2、正确的是(D )5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D )A. 测量跳远成绩选用量程为 1 米、最小刻度为 1 毫米的刻度尺B. 要想一次性尽可能准确地量取 128 毫升液体,应选用量程为 500 毫升、最小刻度为 5 毫升的量筒C. 测量体温选用测量范围是 0100 的温度计D. 测量身高选用量程为 2 米,最小刻度为 1 毫米的卷尺6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 ,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D)A. 均为25 B. 都低于25 C. 分别为25 、0 、0 D. 分别为25 、0 、4 7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

3、修改正确的是(C)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纸盒左半侧 20 只 明亮 15 适宜纸盒右半侧 20 只 阴暗 30 适宜A. 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 30 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 左、右两侧湿度可以不同8用金属框可以拉出一个肥皂泡,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于是他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就“小明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形状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C. 收集证据 D. 验证假设9豆浆和油条是我

4、国北方居民的传统套餐。众所周知,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冬天冷却得较快。请据此提出一个有科学探究意义并且易于操作的问题(C )A. 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以及液体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B. 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C. 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D. 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季节有什么关系? 10下列数据最接近 1.74106 微米的是(B)A. 一列火车的长度 B. 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C. 教学楼的高度 D. 一条蚯蚓的体长11下图是四位同学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的情景,其中正确的是(B)12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都是 1 毫升,比较它

5、们的准确度可知(A )A. 细量筒准确度高B. 粗量筒准确度高C. 两个量筒准确度一样高D. 无法确定13为测定某漆包线的直径,把它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得线圈总长度为 5 厘米,圈数为 50 圈,则该漆包线的直径为(B)A. 0.2 毫米 B. 1 毫米C. 1 厘米 D. 2 厘米14某体温计的水银面位于 37.5 的刻度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三位生病同学的体温,三次测得的结果依次为 37.5 、38.5 、38.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只有第一次正确B. 只有第二次正确C. 只有第三次正确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解析】 体温计在未甩时,

6、水银面只升不降。15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水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量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时视线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B)A. 偏大 B. 偏小C. 等于实际值 D. 无法确定【解析】 仰视使读数偏小,俯视使读数偏大。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4 分)16某同学在测量一些量时忘记写单位,请你用适当的单位填空。(1)一瓶瓶装饮料的体积约为 600_毫升_。(2)骑自行车从某学校到市民广场的路程约为 2500_米_ 。(3)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37_。(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 2.1_毫米_。17(1)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 纳

7、米10 9 米,若一个原子的直径为 1010 米,把_10_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长度是 1 纳米。(2)下列是一位同学记录的健康档案的部分内容,但忘了记单位,请你把它补完全。身高160_厘米_,体温为 37_。(3)图甲物体的长度为_1.90_厘米,图乙物体的长度为_ 3.4_厘米。(第 17 题)18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其他物体的是_,用来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用作少量物质反应容器的是_,常用来搅拌的是_,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是_,可用来溶解食盐的容器是_。(均填序号)烧杯 胶头滴管 玻璃棒 酒精灯 药匙 试管 显微镜19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

8、计。甲图记作_37_;乙图记作_25_,读作_二十五摄氏度。如图丙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37.8_ 。请说出它与常用温度计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不同点(写出一点即可 ):最小刻度不同(或量程不同、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下端有一缩口而常用温度计没有、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等)。,(第 19 题)20平常我们吃熟鸡蛋时,发现被蛋白包围的蛋黄是圆球形的,那么生鸡蛋的蛋黄形状是否也是球形的呢?为探究这个问题,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下面的实验,同时还查阅了相关资料。步骤一:取一只玻璃杯,里面盛有小半杯清水,在清水中加入一大滴菜油,发现菜油滴到水

9、上后呈薄片状浮于水面。步骤二:再取一定量的酒精,沿着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发现随着倒入酒精量的增多,油的薄片慢慢变小,厚度渐渐增加,变成扁球形,最后演变成圆球形,悬浮在酒精溶液中。小资料:当油滴处于悬浮状态时,表面张力会使它的表面积尽可能缩小到最小值,而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以球形的表面积为最小。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生鸡蛋中蛋黄的形状是_圆球_形。(2)该实验体现了哪一种科学探究方法?_B_。A. 控制变量法 B. 类比法 C. 对照法21现有下列仪器:(第 21 题)(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洗涤试管应使用试管刷 。( 均填仪器名称)(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

10、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将试管夹从底部往上套 ,夹在离管口约 处。13(3)若利用上述仪器进行实验,溶解氯化钠时还需要添加的仪器是玻璃棒。2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小石块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量程是 50 毫升,读数时应注意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齐平,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20_厘米 3,如果某同学在测小石块体积时,先按图乙操作,后取出石块读数,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偏大_(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第 22 题)三、实验探究题(第 23 题 9 分 ,第 24 题 12 分,共 21 分)23一天饭后,小孙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

11、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抹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4)主要步骤:向三个烧杯中倒入_等量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杯中所剩的水量,将现象记入下表。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12、 较少 最少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5)结论:棉布的吸水能力最强。(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出发,应尽量采用_棉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24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 PM2.5 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市一中学的同学们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PM2.5(微克/米 3)组别清晨(车流量最小)上班时段(车流量大)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第 1 组 19 89 43 97第 2 组 22 83 38 98第 3 组 20 86 41 99(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_变量_,而其他条件都_相同_(填“相同”或“不同”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对表中 3 个小组同学的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求平均值。(3)该小组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你将表格中“下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第 24 题)(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 PM2.5 的浓度_越大_。(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该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的建议:多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