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55KB ,
资源ID:496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4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温州市2017年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温州市2017年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1、25 月 9 日,2 机构发布 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18,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1 教育网A118 B176 C294 D41210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 点,其中不合理的是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20(3)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 3+3O2 2HNO3+2X。则 X 的化学式为_ 。21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

2、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 A 与红磷 C 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 70热水的作用:_。22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领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 4)与水在高亚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1)CH 4 中 C、H 元素的质量比为_。(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 米 3CO 和 1 米 3CH4 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O、CH 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 2 2CO2;C

3、H 4+2O2 CO2+2H2O。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 1米 3CO 和 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3)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大规模开采之路依然遥远,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下列证据中,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可多选)。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我国能源生产有重要价值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 6002000 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较为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很大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

4、试采工艺E.可燃冰与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27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 4 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 2 克。实验应设计 4 组。(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之后的其它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_保持不变。29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

5、成相关实验。(1)A 组实验有: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用实验室方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甲同学抽到的是 A 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如下器材:21世纪*教育网则他抽到的实验是_(选填序号)。(2)乙同学抽到的是 B 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 50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为完成该实验,他应称取固体氯化钠的_克。2-1-c-n-j-y(3)两同学抽到的是 B 组中另一个实验: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到的试剂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结束后,他将实验后的溶液全部倒入废液缸,混合溶液呈蓝色,则混合溶液中除石蕊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21*cnjy*co

6、m32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来源:21cnj*y.co*m】取质量、大小相同的 3 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100 克,向上述 3 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3 份质量不同的样品;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21 世纪教育网 8 12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7、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NaOH+HCl=NaCl+H2ONa2CO3+ 2HCl=2NaCl+H2O+ CO2(1)分析表中教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_。(2)表中的 m 值为_。(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21 世纪教育网25 月 9 日,2 机构发布 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18,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1cnjycomA118 B176 C294 D41221cnj y【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18,故它的核外电子数也为118 。故选 A。1

8、0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 点,其中不合理的是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答案】D20(3)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 3+3O2 2HNO3+2X。则 X 的化学式为_ 。www-2-1-cnjy-com【答案】H 2O【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 N:2,H:6,O:6,反应后 N:2,H:2,O: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于 X 前有化学计量数 2,故 X 的化

9、学式为 H2O。21 世纪教育网21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 A 与红磷 C 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 70热水的作用:_。【答案】(1)白磷 A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2)使白磷 B 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22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领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 4)与水在高亚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

10、冰”。(1)CH 4 中 C、H 元素的质量比为_。(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 米 3CO 和 1 米 3CH4 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O、CH 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 2 2CO2;CH 4+2O2 CO2+2H2O。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 1米 3CO 和 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21世纪*教育网(3)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大规模开采之路依然遥远,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下列证据中,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可多选)。21*cnjy*com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

11、导致海啸【来源:21cnj*y.co*m】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我国能源生产有重要价值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 6002000 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较为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很大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E.可燃冰与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答案】(1)3:1(2)CH 4(或甲烷)(3)AC27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每组实验氯酸钾用

12、量可取 4 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 2 克。实验应设计 4 组。(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之后的其它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_保持不变。2-1-c-n-j-y【答案】(1)四组实验的设计;变量的控制;观测对象的选择;数据记录与分析。示例:取 4g 氯酸钾与 0.5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 4g 氯酸钾,分别与 1g、1.5g、2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21 世纪教育网【

13、来源:21世纪教育网】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质量和化学性质【解析】(1)要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那么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二氧化锰的量不同,其他条件要完全相同。探究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 4g 氯酸钾与 0.5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 4g 氯酸钾,分别与 1g、1.5g、2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2)催化

14、剂具有“一变二不变”的特点,即能够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9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1)A 组实验有: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用实验室方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甲同学抽到的是 A 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如下器材:www.21-cn-则他抽到的实验是_(选填序号)。(2)乙同学抽到的是 B 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 50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为完成该实验,他应称取固体氯化钠的_克。【出处:21 教育名师】(3)两

15、同学抽到的是 B 组中另一个实验: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到的试剂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结束后,他将实验后的溶液全部倒入废液缸,混合溶液呈蓝色,则混合溶液中除石蕊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版权所有:21 教育】【答案】(1) (2)5 (3)Na 2SO4、NaOH32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21 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取质量、大小相同的 3 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100 克,向上述 3 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3 份质量不同的样品;充分反应后,再用

16、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21 教育网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21 世纪教育网 150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21 世纪教育网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NaOH+HCl=NaCl+H2ONa2CO3+ 2HCl=2NaCl+H2O+ CO2(1)分析表中教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_。(2)表中的 m 值为_。(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21 世纪教育网【答案】(1)因为实验三产

17、生的气体质量为 15g0+12g-158.7g=3.3g,实验二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150g+8g-155.8g=2.2g,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g 样品已完全反应。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52.9 (3)66.25%(3)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设 8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106 44X 2.2g10642.xgx=5.3g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5.310%8g 66.25%答: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6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