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9 年 2 月 23 日 9:00-11:30】高中 2019 届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图 5、图 6 即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这表明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 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 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25 汉书西域传记载:“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1934 年,中瑞考察团在
2、新疆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约四千年) ,采集到近 500 粒白色小珠,经科学检测其材料为只见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域的海菊贝壳。这表明A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始于张骞时期 B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C考古资料可以改变文献资料的结论 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具史学价值26.唐代实行外出人员报告制度。按规定:离乡外出必须申请过所(通行凭证) ,由里正(地方官)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外出人的户等、本人外出后赋税是否有人代为承担等,然后开具证明申报上级审批是否给予过所。这一制度旨在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保护地方文化传承C维护传统伦理孝道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27.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震
3、泽镇居民竞逐绫绸之利,濮院镇专织丝绸,枫泾镇棉纺织业兴盛。这反映出明中后期,市镇经济A.制约了农业发展 B生产方式多样化C区域化分工明显 D以棉纺织业为主28.图 7 所示现象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29据表 1 可知清末教育改革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 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30. 1935 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
4、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这些措施A.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 B反映了“围剿”红军的意图C旨在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 D.推动了西南工业的迅速发展31. 1955 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 ,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 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32.古罗马时期,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丧失选举
5、和被选举权,不得担任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这反映出古罗马A.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 B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危机C公民道德的法制化趋向 D.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33.据统计,从 1775 年到 1815 年大约有 25 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 年则有约 500 万人移居美国,比 1790 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A.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 B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C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D.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34. 1929 年 1 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 1935 年 1 月,苏联开始取消面粉、面包的配给
6、制,并在 1936 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A.计划体制被逐步打破 B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 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35. 表 2 20 世纪 60 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表 2 可以用来说明,20 世纪 60 年代A.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 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起,清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备从外国引进,甚至“炮队所用器械子弹,尽仿洋式,所需铜、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 。技术上依
7、靠洋匠,如左宗棠任命日意格、德克碑为福州船政局正副监督, “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 ,江南机器局由巴斯主政;在民用工业中,洋人掌握大权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清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回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轮船招商局 1886 年的 144 个船长和机械人员全部是洋人。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援建我国并供应成套设备的项目共计 304 项,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苏联和东欧各国来华技术专家达到 8000 多人,同时还为中国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 7000 多人。到 1957年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工业建
8、设所需设备的自给率达到 60%,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到 86%。到 1959 年,中国已经能承担大部分勘察设计工作和大部分配套设备的制造任务。摘编自汪海波主编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引进外国技术的历史背景。 (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在引进技术方面有哪些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12 分)(3)综合以上分析,说明政府在引进技术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5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表 3摘编自张书岩从人名看 50 年的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表 3 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9、。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 辽太宗时期,契丹因获得幽(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地区)而大大地向南部汉族地区扩展了疆域,形成了北部以上京(辽代都城)为中心的游牧地区和南部以南京(北京西南一带)为中心的渤海人、汉人农业区。为适应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辽太宗以“以国制(契丹旧制)治契丹,以汉制(唐朝的制度)待汉人”的基本原则对官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了南面官治汉人,北面官治契丹的南、
10、北面官制度。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辽太宗官制改革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宗官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 分)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材料一 1944 年,美国制定了处理战败德国的计划,即“摩根索计划” 。包括以下内容:(1)德国完全非军事化,将战后的德国变成农业国;(2)鲁尔与莱茵工业区国际化,法国兼并萨尔矿区,波兰得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3)德国其余部分分为两个以联邦制为基础的自治国; (4)彻底摧毁鲁尔地区的工业;(5)将德国人变成拥有小块土地的农业居民。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材料二 1
11、948 年 2 月,美国牵头的伦敦会议召开,要求建立一个西德政府并召开制宪会议,同时建议成立一个有英、法、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和德国代表参加的管制鲁尔区的国际机构,规定鲁尔区的资源不得用来为侵略战争服务。6 月,美、英、法宣布在德国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使用新马克。同时,占领区也被纳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1949 年 5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至此,美国战后处置德国的步骤完成。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 1948 年对德国政策与 1944 年相比有何调整,并说明其调整的目的。 (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2、简评 1948 年美国的对德政策。 (7 分)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 徐悲鸿,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曾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绘画创作上,他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其作品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而素描、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而别具一格。他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常画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代表作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图 13 创作于 1943 年,右上题词为:“虽未免言之过早,且喜其终将实现也” 。据紫都、霍艳文徐悲鸿生平与作品鉴赏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悲鸿画作的艺术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图 13 创作的时代背景,谈谈对会师东京 寓意的理解。 (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