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广东省揭阳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试题第 1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度逐渐流为一种形式。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的“基层社会自治化” 。而且,地方政府往往也因人力、财政上的困难,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地方上的公共工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既然地方政府财政不足,只能依仗“乐善好施” “笃行仗义”的乡贤了。在筹建过程中和经营管理上
2、,地方乡贤也参与其中,如清代牧令书卷七记载:“地方利弊,生民休戚,非咨访绅士不能周知况邑有兴建,非公正绅士不能筹办,如修治城垣、学宫及各祠庙,建育婴堂,修治街道,俱赖绅士倡劝,始终经理。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公共事务,而且在发起、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候的乡贤能够在乡村发挥作用,与国家的基层制度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乡贤在明清时期的发展与乡绅阶层的兴起紧密相关。广义上的乡绅是指“士之居乡者” 。乡绅又可分为官绅、学绅和商绅。官绅是指曾经或现任官员在乡者;学绅是指那些有功名或学衔但又尚未入仕者;商绅是指那些具有商人身份的士绅,其在地方上具有一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
3、。明朝中叶以后,乡绅阶层渐渐形成,主要原因有:其一,退休官员多返回本籍。明代朝廷规定官员辞官或退休一律给驿还乡,致仕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其二, “学绅”在地方上的累积。明代学校系统完备,士人一般都可在本地官学入学。拥有一定功名和学衔的士人,除非因违反学规、受处分剥夺学籍和功名外,其身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而且,地方上举荐待入仕者多,官缺少,生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除了少数人离乡谋发展之外,大多数人都留在本乡。这些乡绅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社会地位相近,朝廷赋予他们各种政治、经济、司法方面的特权,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同时,他们与乡土社会联系比较紧密,是一个社区中的领导者。他们在维
4、护乡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乡贤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声望和特权,熟悉朝廷的法令、政策,可以与地方官员- 2 -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权益保护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意识,与民间社会有直接的接触,易于被百姓所信任和接受。所以清代一位叫王凤生的县令就说:“士为齐民之首,朝廷法纪尽喻于民,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在与官方沟通时,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利用其拥有的特权,通过一切社会关系,将民间社会的意见传达上去。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社会愿望的上达,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胡彬彬古代乡贤
5、与乡村治理)1、下列关于文中“明清乡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明清乡贤”即当时乡里的“公正绅士” ,他们“乐善好施” “笃行仗义” ,常常参与地方公共设施的筹建、经营以及管理。B “明清乡贤”是当时乡绅阶层兴起的产物,是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在政令实施和下情上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明清乡贤”在地方上凭借自己的地位、声望和特权,以及对国家法令、政策的熟悉可以与地方官甚至中央官员直接联系。D “明清乡绅”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把增进家乡福利和保护家乡权益作为首要责任,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地方认同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清代牧
6、令书中的记载充分说明,乡贤之所以参与地方管理和工程营建,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人力和财力不足。B明清乡绅分官绅、学绅和商绅,由于士人在本地官学入学和拥有学衔后绝大部分不能做官,就形成地方学绅的累积。C明清乡绅具有官方背景,这是因为他们由科举制、学校制和捐纳制产生,同时朝廷赋予他们政治、经济、司法等特权。D明朝中期以后,乡绅开始形成,他们与乡土社会相联系,是社区的领导者,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清的里甲制度是在“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前提下形成的,是民间组织形式,它承担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职责。 B “士之居乡者”即
7、乡绅,他们在地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乡绅阶层的兴起,促进了乡贤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地方管理打开新局。- 3 -C官绅、学绅和商绅是明清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产物,其中官绅指致仕居乡者,商绅在地方上要具有一定权威并获得民众认可。D清代县令王凤生说, “唯士与民亲,易于取信” ,由此可见,在封建时代,要想使政令法纪取信于民,官员要做到亲民爱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失语的秋天 符浩勇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
8、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
9、养不活。”有人顾虑说。“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哟,每公斤十元。”屋里人吵嚷起来。“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 4 -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
10、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赚四千元呀。”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佧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村长打着哈哈说。“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
11、,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
12、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茵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竞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末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天渐渐地亮了。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帮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 5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
13、村写起,然后讲述了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叙事起伏有波澜。B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虑和对老黄的不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C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形成反差,突出了村民们的自私冷酷、贪得无厌。D“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更表现了村民们事后的感动。5、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5 分)6、“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
14、化类节目朗读者 ,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 “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6 -事实上, 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 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
15、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 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然而文
16、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 ,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 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
17、 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摘自新京报2017 年 2 月 23 日)材料二在娱乐致死的年代, 见字如面 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 ,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 7 -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
18、能在这里找了。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 ,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 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 ,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 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
19、节目不就证明了吗?(摘自“中青在线“2017 年 3月 9 日报道)材料三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 9 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 3 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此前,中新网 2 月 21 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 2017 年 3 月 9 日上海报道)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
20、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 ) (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
21、类电- 8 -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 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C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D “高而不冷” 、 “流量们霸屏” 、 “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E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5 分)二、古
22、代诗文阅读(41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6 分)文段一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选自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
23、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0、下列加点的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奈何取之尽锱铢 锱铢: 极其细小,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B、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C、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9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运送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4、。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某所,而母立于兹1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一旦不能有 B、弃掷逦迤C、韩魏之经营 D、奈何取之尽锱铢文段二 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问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14、下列
26、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10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1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 分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
27、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8、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11 -(三)名篇
28、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 。(2)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一文中借用的齐谐对鹏鸟的描述:“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在南海问题上,一
29、些西方政客竟然罔顾历史,公然向中国挑衅,他们四处游走,煽风点火,颠倒是非,真算得上是穷形尽相了。第四届中国科技城博览会期间,中外嘉宾观赏了一场别无二致的“炫彩三江美丽绵阳”灯光秀,充分感受到绵阳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底蕴。从建立新东方教育集团到新东方在纽约挂牌上市,每到决策的关键时刻,董事长俞敏洪总能从善如流,使得新东方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总是闪烁着吉光片羽的诗意,其体现出韵诗学价值,完全可达到惠特曼、兰波和波德莱尔等现代诗人韵诗歌深度。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A B C D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30、的一句是(3 分) ( )A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大学教授肖耿 6 日在北京出席国际金融论坛年- 12 -会时认为,中国不应花过多努力考虑经济增长率B只要还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奋斗。C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则往往被视为“不识趣” ,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 。D到非洲打拼了近 40 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文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高三某班拟召开高考动员班会
31、,想请校长作个讲话,班长对校长说:“请您来讲一次话,想必您也会感到荣幸的。 ”B听闻省市教育部门领导一行数人今天惠顾我校,前来指导高考考点布置工作,学校班子成员早已到校门口迎候了。C某单位为退休干部汪先生举行九十大寿茶话会,汪老激动地说:“我今年九十高寿,见证了国家跨世纪的发展变化。 ”D老同学,久违了!我们大学毕业约有三十年没见面了吧?你难得来我们这个偏僻的江南小镇,这回就多住几天吧。2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 分)小强觉得今天一天糟透了。一大早按时起来,小强推窗一看,车道上湿漉漉的,一定是下雨了。他穿上不合脚的胶鞋,带上雨伞出门。到十字路口时,
32、信号灯坏了,路口车来人往,一片混乱。小强想,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出车祸,还是绕道上学吧。结果小强迟到了,老师批评小强:“你一定是懒床了才迟到的!”车道上湿漉漉不一定是下雨了。 。 。四、作文(60 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日前, 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显示, “不想长大”已成为不少 80 后、90 后的心声。他们喜欢卖萌扮嫩,热衷看动画片,不愿意结婚生子他们被称为“不想长大族” 。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想长大?对此人们众说纷纭,理解的人说“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批评的人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成长”- 13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
33、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末质检语文答案1、D【解析】偷换概念, “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应为“代表了本地的利益” 。2A【解析】因果不当, 牧令书中只记载了乡贤在地方上所起的作用,没有交代原因。另外,第一段中论述地方政府因人力和财力的不足要依赖地方乡贤,是从地方政府角度说的,而地方乡贤参与地方管理和工程营建,却不能反推是由于地方政府人力和财力的不足。3B【解析】A从“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使“里甲制度”流于形式看, “里甲制度”早已存在。C范围不当, “商绅”不是明清
34、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产物;另外。 “官绅”还包括“现任官员在乡者” 。D对王凤生话语中的“士”的含义理解有误, “士”应为乡贤,而非官员;对全句的理解也不准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4、答案:A ( B.“铺垫”分析错误;C.“自私冷酷、贪得无厌” ,分析不妥当;D.“更感动”理解错误)5、答案:(5 分)引进种植西洋香菇,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时的积极热心;村民违约后,面对西洋香菇报废,贷款无法收回时的悲哀;事后被人埋怨,被调整到其他村庄时的迷茫、屈辱和压抑;离开村庄时,为村民的憨厚朴实而感动。(每点 1 分,心理变化过程顺序正确1 分,意思相近即可)6、答案:(6 分)村长是事件的主要
35、参与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村长的狭隘、愚昧导致了老黄脱贫致富项目的失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村长这一形象,对“老黄”起到了衬托作用,使“老黄”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7、答案:A(B“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D 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 确,应为“褒中有贬” 。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8、答案:B C(A“仍持怀疑态度”错误。D“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E“更可
36、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 (每选对一项给 2 分,共 4 分)9、答案: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 (2 分,任答二点即可)- 15 -弥补节目的不足: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 ) 。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 ,更专注于“朗读”本身。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 。 (3 分,每点 1 分)文言文文段
37、一10、B、瑰宝奇珍11、C、连词,表转折(A、之:代词,代宝物;动词,到去。B、也: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词,表陈述。D、于:介词,比,表比较;介词,在,表处所。 )12、C、经营,此指所收藏的珍品,现代是动词,计划、组织、管理之意。文言文文段二13、B (举:举起)14、A (A 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15、D (D 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安在”即“在安” , “何羡”即“羡何” )16、译文: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
38、“固”1 分, “安在”宾语前置 1 分,句意 2 分。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判断句 1 分, “造物者”1 分, “适”1 分,句意 1 分。 )17、参考答案B、E( B 项“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说法不恰当;诗作第三句强调的是环境的安静整肃,表达着考生凝重专注的神态。E 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的说法不恰当;诗作尾联是自谦的说法和委婉的告诫嘱托。 ) (选对一项给 2分,选对二项 5 分,多选不给分。 )18、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
39、之情。19、默写- 16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每句 1 分)20、答案: D【解析】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别无二致”指两个事物比较没有区别,此处只有一个事物;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对象错;“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 )21、答案:D【解析】A 搭配不当,应将“努力”改为“精力”:B 语序不当或逻辑错误,应将“一个人”和“一家一户”互换位置;C 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处事
40、态度” 。22、答案:D【解析】A 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句中用错对象,应把“想必您也会感到荣幸的”改为“这将是我们班全体师生的莫大荣幸” 。B 项,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句中应改为“莅临” 。C 项,高寿,敬辞,用于问老人的年纪。句中可改为“高龄” 。D 项,久违,一般用作久别重逢的客套。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23、答案:路口车来人往,一片混乱,不一定会出车祸。学生迟到不一定是因为懒床了。(每句 2 分,共 4 分)四、作文审题时常常说要抓住材料关键词,但是如何抓住关键词呢?其实可以用总结段意的方法来浓缩材料。可以总结这段材料
41、的大意。当总结出“人们对年轻人不想长大,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时,就可以发现,无论是“成长” ,还是“责任”都只是看法的一种,不能代表整个材料的中心,整个材料实际是在讨论对“年轻人不想长大”的看法。例文呼唤成熟的赤子之心近日,一群不愿长大的年轻人走入人们的视野,引起公众的热烈讨论。这群年轻人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其实也是对善良和纯真的呼唤,值得肯定认同。年轻人“不想长大”体现了其对童年时无虑优越环境的依恋,是人之常情。孩子有着家- 17 -庭环境的经济支持,不必步入社会争名夺利;孩子有周围环境的关怀,享受着社会舆论价值取向的偏袒。从古语“童言无忌” ,到法律中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儿童权利的捍卫,无不体现社
42、会对孩子、未成年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怀。因此,年轻人不想离开温室,拒绝长大投入社会,情有可原。“拒绝成长”表现了现代年轻人对残酷社会环境的抗争,对纯真赤子之心的捍卫。当今社会竞争使年轻人不得不迅速学会与人交往处事圆滑,学会虚伪与你欺我诈。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将孩童时的纯真打得粉碎。对责任的承担也并非要以消耗人本性中的善作为代价。 “小悦悦事件”中一位母亲阻止孩子上前施救的一拉令人心寒,小学生为环卫工人送水被指作秀令人心酸在社会的催化下,儿时的善良被利用,儿时的纯真被指责。这群年轻人拒绝成长,是对“生命纯真地开始,庸俗地结束”的有力反抗;是拒绝生命成为一个个罐头,拒绝变得势
43、利自私的表现;也是对社会善良之心苏醒的呼唤。然而, “拒绝成长”呼唤善良只是美好的幻想,完善社会体制,给予人们社会关怀人文关怀才是万全之策。如果每个人都不成长,满足于眼前的舒适,谁去关怀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政治家厌倦外交辞令,企业巨头厌倦利益往来, “不成长”辞职不干谁去维护我们的利益与社会国家安全?在“拒绝成长”之下呼唤的是成熟的善良纯真:既能看到社会黑白,也能承担起责任,维护内心善良,看到弱者会帮扶,看到不公会反抗,这才是真正的公民,真正的赤子之心。而这又需要社会保障人们的权益,不让任何人被社会抛弃,才能使人不畏惧成长,不拒绝成长。“不想成长”可以看到社会的残忍过去,也可看到呼之欲出的真善未来。